用肥皂洗手好吗 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用肥皂洗手好吗 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无论是使用清水、普通香皂、洗手液,还是安全范围内的抗菌洗涤产品,养成良好的、及时洗手的习惯,是更为重要的。
几种情况下一定要洗手
一、医生推荐“七步洗手法”
①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③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④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双手交换进行;
⑤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⑥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⑦第七步:洗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一定要用“流动的水”,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
二、慎用公共场所洗手液!有的越洗越脏!
办公楼、餐厅、火车站等公共卫生间大多都会提供免费洗手液。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曾曝光,有的公共场所提供的洗手液细菌超标达600倍!专家称,用这种洗手液,不仅越洗越脏,甚至可能会对手上的创面产生脓感染,引发疾病。公共场所的洗手液需谨慎使用。
三、十种情况一定要洗手
①佩戴隐形眼镜;
②如家中有婴幼儿,在喂孩子食物前和处理婴儿粪便后;
③户外运动、玩耍后;
④去超市或商场购物后;
⑤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后;
⑥打扫完卫生后;
⑦摸过钱币;
⑧吃药、往伤口上涂抹药物之前;
⑨接触过宠物后;
⑩使用电脑、鼠标后。你做到了吗?
四、这些都不符合科学洗手要求!
①不愿洗手。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没有养成洗手习惯。
②简单擦手。因没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用手绢、手纸随便擦一下就吃。
③盆水洗手。盆里的水已弄脏,用脏水洗手,手仍是脏的,甚至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
④不用肥皂洗手。虽用流动的水“意思”一下,但不用肥皂和洗涤液,手依然洗不干净。
⑤只洗一遍手。虽打了肥皂用了洗涤液,但刚搓出一点泡沫来,就马上冲洗掉了。
洗手习惯养成要始于童年
腹泻是小于5岁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用肥皂洗手是预防腹泻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然而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洗手的比例都比较低,约为3%到30%。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健康与卫生论坛上,美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中国等国家的学者就洗手对健康和出勤率的影响,洗手的习惯应该如何养成,孩子养成洗手习惯会对家人产生什么影响等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交流。
美国水和环境卫生项目专家培特介绍说,2008年年底在中国陕西农村进行过一项农村妇女及在校儿童洗手率、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的研究。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于13岁儿童的看护者及其小学生,共调查了600个家庭和10多所学校。研究发现,在陕西农村人群中用肥皂洗手的频率不高。即使在饭前便后、给孩子擦屁股后、做饭前等时候洗手的比例也很低。研究者认为,当地人很少洗手的主要原因是怕浪费水和肥皂。培特说,有学者做过研究,养成用肥皂洗手的习惯可以降低至少一半的腹泻发病。而且洗手有双重保护作用,既保护了洗手者本人,也阻断了病菌的传播链。
巴基斯坦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是开展卫生促进行动的理想场所。一方面,那里学生集中,比较容易进行健康传播教育。另一方面,儿童很容易将他们学到的好的卫生习惯向同学、朋友和家人再传播。研究人员在154所小学进行了洗手行动对健康影响的评价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在洗手池提供肥皂,招募学生当监督卫生班长等强化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传染病导致的缺勤率。同时,学生腹泻等传染病的发病率、父母因孩子生病而致的缺勤率以及学生家庭成员的就医率等都大大下降。
老人洗手好习惯助健康养生
1.看完报纸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即使是残留部分,也对人体有害。因此,看完报纸后要记得洗手。另外,早上取完牛奶或报纸后也要洗手。因为牛奶箱、报纸箱都很容易滋生细菌。
2.外出回来要洗手
外出期间,双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公共场所的东西,比如门把手、电梯扶手、直梯按钮等,这些地方都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脏。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先洗手再干其他的事情。
3.摸钱后要洗手
钱上、钱包都埋伏着细菌。因此,拿完钱包、钞票,用过提款机之后要洗手。
4.点餐后要洗手
菜单被客人们拿来拿去,随便一放,上面都会潜伏着大量的细菌。可见菜单确实很脏,很少有餐厅会对菜单定期消毒。因此,在外就餐,看完菜单点完菜之后不要忘了洗手。
5.使用电脑手机后要洗手
电脑及手机上也都有细菌,肉眼看不见,但不代表没有细菌。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视,却又非常脏的几种常用物品。因此,使用电脑、鼠标、手机后要洗手。
6.晾完衣服要洗手
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7.摸过小动物或玩具后要洗手
有些人喜欢养小动物,每天为小动物洗澡,认为这样小动物身上就不会有细菌了。其实不然,小动作可能会带有一些传染源。另外,经常抱的毛绒玩具也会带有细菌。因此,触宠物或玩毛绒玩具后要洗手,预防动物相关的传染病。
用湿纸巾代替洗手好吗
湿纸巾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也习惯随身携带湿纸巾,
在饭前、饭后或出入公共场所后,随时拿出来擦一擦以代替洗手,认为这样做既省事又卫生,甚至错误地认为可以消毒灭菌。其实最好的消毒方法还是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
由于湿纸巾含有多种添加剂,接触过多的防腐剂、酒精等化学成分,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而且一般人用了湿纸巾后就不会再洗手,化学成分会残留在手上,对儿童尤其不利。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湿纸巾重复使用时,非但不能清除细菌,反而会将一些存活的细菌转移到未被污染的表面。因此要注意,最好每擦一个新表面换一张纸巾,更不要用它擦拭眼睛等敏感部位。
消毒湿纸巾一般使用无纺布作材料。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棉布或纤维类材料来代替,这类材料的湿纸巾容易发霉、变质图老师,布上有杂质,使用中容易起毛。一旦发现湿巾上已经产生了霉变,这种湿巾就不要使用,湿纸巾的基本成分是没有香味的,我们平时闻到的茶香、熏衣草香味,是通过添加香剂而产生的,选择无香型的湿纸巾,意味着能接触更少的添加剂,对于宝宝而言,更重要。
世界洗手日主旨及目的
“世界洗手日”主旨是推动全球性的普遍教育,推动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是经常接触能威胁人类性命的疾病来源的一群。
世卫曾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以肥皂和用适当的洗手方法,来养成洗手的习惯,是可以减少儿童患上肚泻等病症达53%。以世卫估计每年有1800万儿童死亡而当中90%是五岁以下的幼童,若然以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至少可以拯救达一半数目的儿童。
世界洗手日是一项运动,目的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利用肥皂洗手作为一个预防感染疾病的重要方法。2008年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环境卫生年,健康促进组织PPPHW发起第一届世界洗手日倡议,号召全世界各国在每年的10月15日开展洗手活动。
手足口病传染吗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如果发现病发儿童,应该对患儿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与其接触者应该经常消毒,避免传染给他健康儿童,并对同班级的小孩子进行病毒排除。
2.时刻注意小孩子的手足、口腔部位。幼儿园应该每天对小孩进行晨检,给小孩子测体温,手足口腔的检查,如果小孩子出现小疱疹应该及时看医生,进行排除,如果不是此病,应及时对疱疹进行治疗处理。
3.小孩子的贴身衣物、床单、枕套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衣服主要以柔软,宽松,舒适为宜,衣物被子要经常通风日晒消毒。对小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每日进行的清洁消毒。
4.教育小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彻底清洁小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细菌的感染。
5.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
洗手液和香皂哪个洗手好
两个产品针对的侧重点不一样,当然效果也是有所差异的。去除污垢、杀菌消毒是洗手的目的,而洗手液只能满足其杀菌的作用,所以最好的洗手方法就是先用香皂去除污垢,再用洗手液杀菌润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