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检查心脏猝死跑步机
男子检查心脏猝死跑步机
核心提示: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广州珠江医院看病,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猝死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到医院讨说法时,医院称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做体检前还能亲自开车去医院,可为什么做个跑步机心脏检查就猝死了?”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珠江医院看病,不想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竟猝死在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提出质疑:病人之前心电图正常,而且也曾以身体吃不消要求不做此项检查,医生为什么还要坚持?而医院方则认为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家属
病人曾拒绝做此项检查
当时他双腿发虚,说跑不动了,但医生让他坚持,几分钟后就晕过去了。”
昨日下午,在珠江医院住院部大楼二十楼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楼道里,死者欧伯近二十名家属挤满了过道。“我妹夫死得太离奇,也有点冤,我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欧伯的姐夫见到记者时,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
欧伯的老伴介绍,欧伯今年59岁,最近这几天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常常喘气和胸闷,爬了三层楼就觉得气喘吁吁。昨天早上,他开车送女儿上班后,就跟老伴商量还是到医院做个体检比较放心。
出事前自己开车上医院
当时,欧伯自己驾车,和老伴一起到珠江医院门诊部挂号就诊。门诊部医生开了单让他到心血管内科作体检。欧伯遵医嘱先做了个常规心电图,没查出身体有什么问题。于是,医生又给他开了一个检查单,要他再做一个平板运动检查,也就是让欧伯在跑步机上做个运动心电图。
欧伯的老伴告诉记者,当时欧伯还跟医生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但医生仍坚持让他做这个检查。欧伯无奈之下只好去交费,随后在老伴的陪同下进了检查室。但他跑了几分钟后便跑不动了。
“当时他双腿发虚,放在跑步机底板的两侧,说跑不动了,很累。”欧伯的老伴说,但负责检查的医生让他坚持,后来欧伯又跑了几分钟便发病,晕了过去。
家属质问检查安全性
“好好的一个人,进医院前仅仅是有点喘气而已,来医院也只是做个检查,并不是做什么大手术,一个据说很简单的检查,怎么一检查人就没了呢?如果怀疑心脏有问题,医院应该比我们家属更能够想到运动的后果,为何让他做这样的运动检查?”一名家属在现场质疑医生。
“让人气愤的是,我老公发病后,医院竟然没有马上抢救,也没有急救人员来管,还要我自己匆匆忙忙跑去叫医生。”欧伯的老伴说起这件事仍悲愤不已。
记者事后又联系了欧伯的家人,据他们介绍,到昨日傍晚时分,亲属们还无法见到欧伯的遗体,医院方面也没有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欧伯的老伴和女儿情绪激动,悲痛万分,说暂时不愿意再接受记者采访。
医院
诊疗过程符合规定
“医生开运动心电图检查并无不当,出现事故纯属意外。”
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肖主任向记者解释,当时欧伯告诉医生,最近自己上楼梯爬山时总觉得呼吸困难。医生通过简单的听诊等检查后,按照常规为欧伯开了普通心电图的检查单,但心电图显示正常。“医生怀疑欧伯心梗或有冠心病。”肖主任说,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又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即运动心电图检查来筛查欧伯的病况。
“在做这个检查的过程中,欧伯说自己不舒服,技术人员让他停下来休息。”肖主任说,欧伯当时大概跑了十几分钟,而有些做检查的患者要跑上半个小时。当发现欧伯情况不对劲时,技术人员按照常规让欧伯服用了常备的硝酸甘油,并通知医生赶到抢救。通过心复苏,欧伯在一分钟内苏醒过来。“但是,随后将他送到旁边的病床休息时,他发生猝死,这一次就再也没能抢救过来。”肖主任介绍。
“我们怀疑是心脏冠状动脉主干梗塞。”肖主任解释,医生在接诊欧伯的过程中,完全符合诊疗过程,“出现意外情况是很正常的。”肖主任说。
该院曾有过相同意外
医院应不应该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冠心病人开带运动的检查项目?对此,肖主任解释,按照前期的检查发现,欧伯做了普通心电图,显示正常,而且欧伯自称这种喘气并不是频繁发作,加上心电图显示欧伯心脏不肿大,且以前没有明确诊断。根据以上三点,医生可以为欧伯开运动心电图的检查,并无不当之处。
“目前,警方已介入,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感到很伤心。”肖主任还透露,该院20年前曾出现过一例这样的情况,之后都没听过做运动心电图时猝死的。
运动心电图用于确诊冠心病
运动心电图是冠心病主要的筛选实验,有些冠心病人在平静的情况下,心电显示没问题,为了做进一步确诊,就必须通过这个检查来帮助诊断。其原理是通过病人在运动状态下给心脏以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通过运动中的诱导就会出现冠心病的表现。其实就是让病人在一部跑步机上跑步,然后在做检查的病人胸口处安心电图检查的装置。
专家
有些人跑不下去就只能放弃检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副教授王铭辉介绍,运动心电图是冠心病主要的筛选实验,因为有些冠心病人在平静的情况下,心电显示是没事的,为了排除必须做运动实验来帮助诊断。如果有冠心病,在跑步途中心电图就可以显示出来,但其中也有很多意外,“比如很多女性跑到一半时,跑不下去,只能放弃这项检查。”王铭辉介绍,这个检查过程中,需要跑步20分钟左右,一些有冠心病症状的病人不能承受持续跑步的强度时,也就无法完成检查。
“这是诊断冠心病时,一种最简单、经济的检查,也是首选。”王铭辉表示,如果真正确诊并治疗冠心病,需要做CT或冠脉造影,这两项检查分别需要2000余元和7000多元。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一般首选运动心电图筛查冠心病。
王教授说,在跑步过程中心电图显示时不时有异常情况发生,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一会。但是,运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业界从未听说过有人因此而猝死。“我们医院建院170多年,没有这样的个案。”王教授介绍。
“病人猝死,也不一定是冠心病引发,心率失常等也会诱发猝死,具体死因只有做尸检才可以知道。”王教授说。
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意外
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超过60%的冠心病死亡为心脏性猝死,约2/3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由于心脏猝死具有高发生、低存活、难复苏的特点,因此其中仅有5%~10%的人能够经过复苏而存活。
与美国相比,我国心脏猝死的形势更为严峻,心脏猝死患者的数量达到约54万。一方面,由于院外复苏技术未得到普及,成功复苏的患者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能挽救心脏猝死患者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在我国的年植入量不足1000台。而在美国,每年的ICD植入量高达20万台。
问题在于,要识别猝死高危患者并非易事。关键在于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容易使患者发生猝死。大量的研究显示,心脏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衰
冠心病患者 造成心功能减退和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因为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平时可能会有胸痛的症状。这种胸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和情绪激动、紧张时,休息多能使胸痛缓解,一般不超过5分钟。使用硝酸甘油能使疼痛迅速缓解。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其他部位,因而表现各异,如牙痛、嗓子发紧、左上臂内侧疼痛不适和明显的疲软。当冠状动脉的血管突然阻断时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将造成大量心肌坏死。
不论是长期慢性严重心肌缺血,还是突然发生的主要冠状动脉阻塞,都能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衰。这将为日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埋下隐患。
高血压和心肌病患者 长期的高血压和心肌病等能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成为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对象。
如何识别高危患者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
1.心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2.心律变异程度减少。
3.信号平均心电图显示晚电位阳性。
4.微伏T波电交替。
5.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虽然上述指标对猝死风险的识别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多的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对心脏猝死的预测具有最为可靠的预测价值。研究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仅为1.4%。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大,41%~50%时为2.8%,31%~40%时为5.1%,≤30%时高达7.5%。因此,应对有心衰表现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期发现心功能减退的患者。
除颤: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
造成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因此,抢救猝死最重要的方法是立即除颤。如果把能够除颤的ICD植入患者体内,当发生心律失常时,ICD就能自动识别并在瞬间放电除颤,使患者转危为安。
多年来,通过大量对ICD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的研究,已经显示出ICD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猝死。它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预防,对非缺血性心衰猝死的预防也同样有效。
夏天跑步减肥吗 夏天跑步要注意什么
1.空腹跑步会增加心脏,肝脏负担,造成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猝死;跑步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前最可以先吃一点东西,或者喝点温水;
2.跑步累了的话稍微走一下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总是一下跑步一下走路,重复的话,则会造成新陈代谢物质堆积,更易感到疲劳;
3.跑步锻炼不是比赛,所以没有必要跑的很快,正确的速度是以能够呼吸顺畅的节奏来跑步,并注意气温,适度,风向等周围环境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速度。
运动猝死心率失常是主因
近年来,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时突然死亡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那么,此类校园人身伤亡事故有什么特征?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可否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有无现场救护的办法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能?学校在这类事故中承不承担责任?
两个典型案例
某日上午12点30分左右,某高中一身名身材高挑的17岁女生在参加班级拔河比赛中突然倒地失去知觉。学校立即拔打110和120,医务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做人工呼吸后随即送往医院。在急救室继续做人工呼吸并上呼吸机,不过据医院救护医生诊断,该生送进医院时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亡)。目前死因尚未查清。据家长说,死亡学生生前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疾病,平时喜欢体育运动。之前,有次跑步后出现心跳加快,到医院做了心电图,显示心跳有点快,后经检查,心脏没有问题。
某日下午5点10分左右,某校一男生在田径场跑步锻炼时突然卧倒在场地边的草坪上,当时从附近经过的同学过来问该男生是否需要帮助,但是该男生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路过的同学以为他只是跑步累了正在休息,因此没有特别注意。谁知过了五六分钟以后,另有经过的同学发现情况不妙,迅速通知了有关人员和校医。该校师生和医务人员迅速通知120急救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学校老师和120医务人员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不仅老师给学生做人工呼吸,急救人员更是在该男生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仍不放弃,继续救治,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抢救之后不治身亡。有同学反映该男生锻炼时候曾急速跑过。
何谓运动猝死
所谓猝死,顾名思义,即突然死亡,又称急死、非创伤性急死。国际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即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学校责任如何认定
谈学校在此类事件中是否承担责任,首先要明确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承担责任的原则。此类人身体伤害事故属于民法中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范畴。我国现行民法确定民事侵权行为人身伤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学校对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发生人身伤害承担责任与否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具体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就要看学校是否履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设定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也即,如果因过错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本文的两个案例,就是看学校在学生发生运动猝死之前,是否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运动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教育,在实施体育活动时是否考虑到活动内容的适切性与活动强度的承受性,是否掌握和了解了有无不适应本次活动的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情况,活动的组织安排是否合理、周到,事发后学校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
跑步预防猝死的小妙招
男子跑步时心脏骤停
你知道吗?最近一名跑者差点跑到“阎王殿”了,还在急救的及时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是发生在浙江的一个体育中心。据了解,一名男子在跑步的时候忽然间倒地了,心脏开始停止了跳动。这个时候正好有医务人员在旁边锻炼,而且足足有5名。这些医务人员见到男子倒地之后就对病情进行诊断,初步断定了男子心脏骤停。于是这5名医务人员开始轮流对晕倒的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经过9分钟的之后,终于将男子就回来了,男子恢复了心脏的跳动,随着被120送去医院进行检查。
事件中我们清楚了,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及时施救,那么男子可能就因为心脏骤停导致了猝死。所以说学好紧急急救术,关键时候能救人一命。
跑步引发的不适甚至是死亡的事件常常发生,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案例最多。那么你知道跑步怎么避免猝死事件的发生呢?
跑步预防猝死的小妙招
1.要知道自己心脏的情况
喜欢跑步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脏健康,因此在跑步的时候,心脏的感受是最深的。突然间的大量运动可能会让心脏受不了,因此出现心脏摆工的情况。特别是跑长跑的时候,很多的马拉松跑者都是在终点前倒地,就是因为心脏已经超出极限,承受不住了。
2.跑前先适应适应
当我们要跑步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因此跑前热身很有不要,据了解,不热身的跑者最容易导致抽筋,严重就发生了猝死。所以说不管你是不是一名健康的跑者,那么跑前就必须要热身。
3.多喝水
跑步是最容易消耗水分的,如果身体的水分流失比较严重,那么对于肾脏还有心脏等不少的器官都有不少的伤害。
4.身体不适立即停止
相信跑步的都经历过跑着跑着肚子痛、有些喘不过气的经历。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脚步休息,或者是停下来走一走。如果说在坚持的跑下去,那么可能出现意外。
运动性猝死的诊断方法
针对健身运动发生猝死的情况,专家建议在强度较大的健身运动之前,最好先去做一次体检,请医生“诊断”一下是否适宜高强度的运动。这些常规体检项目有以下三种。
1、心电图:目前常规体检项目中,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但心电图一般只能检测出心律失常、心梗等显性的、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疾病。
2、运动平板试验:在一个类似跑步机的仪器上进行跑步运动,随着时间增加,逐渐提高跑步的速度,使心脏负荷达到较高程度,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一般测试10分钟左右,如果没有出现心脏不适,则表示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现心脏憋闷、难受,甚至疼痛的感觉,则提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3、动脉硬化检测:有条件的话可以接受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通过检测脉搏搏动波,同时测量手腕和脚踝部血压,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
给心脏做个深度体检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目前,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很低,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危险因素。据推测,罗阳的不幸去世的原因在于平时工作上过度劳累,在国产舰载机成功后内心极度激动而导致猝死,很多心脏病患者在乘坐飞机久坐后都会突发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过度吸烟,还包括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离婚后情绪的波动、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平时工作过多的应酬或酗酒。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预防猝死需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期治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治疗已病。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适当体检以及深度体检。预防心脏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这两项常规检查经济、便捷,并且包含大量早期疾病信息,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两项检查适合有心脏症状的人群,能够发现一般常规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疾病,如可检测出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检查适合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等。有心脏病的人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价病情的进展,冠脉造影适合重度冠心病者。心电图检测出有长时间停搏的病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发作的病人,应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这些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措施。
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
因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案例近年来有增无减,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在发生,为什么还是没有因为患者和患者家长足够的重视!肥厚性心肌病近几年来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的杀手,许多青少年已经为此而丧命,当家属赶到时甚至会一脸的疑惑“怎么会这样,早上还好好的”。这从侧面体现出了现代人对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猝死的认知不够明确。
校园体育运动猝死
小强(化名),男,汉族,15岁,生前系武汉某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高中一年级206班学生。
2003年10月,小强经确诊患有肥厚性心肌病。2004年7月,小强被附中录取,入学体检时,医生发现其有心脏病,小强如实陈述其心肌病史,体检档案对此记载。
2004年12月9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附中组织学生参加冬季越野长跑比赛。小强坚持半个小时(16:30-17:00左右)完成约3000米长跑。长跑结束后,小强继续在学校上完晚自习(18:30-20:10)。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后回到家,刚一进门对父亲说了句“下午跑得好累啊!”便倒地不醒,小强父亲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抢救无效,于22:10被宣告身亡,诊断结论为猝死。
尽管运动猝死是生命的危险杀手,但只要多加注意,积极预防,是可以避免意外发生的。除了根据身体情况掌握好运动强度之外,平时还要加强体检,尤其是心、肺功能、血压和四肢、脊椎的检查。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这些在普通的体检中不易发现,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有关专家曾经做过运动性猝死的调查研究,指出发生运动猝死的人不少是大中学校的学生,有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没有不适症状,但在参加激烈的运动时却发生运动意外。鉴于此,专家建议年轻人更要加强防范,勿要以感觉论身体。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而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是参加体育活动的绝对禁忌。
跑步太快容易猝死
跑步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可以动员全身各个器官的参与,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慢跑可以让心脏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加肺活量,改善身体的素质,但是跑步过快,也未必是好事情,研究发现跑步过快很容易导致猝死。
这是哥本哈根的科学家研究调查的结果,丹麦的研究人员对5048名健康的参与者进行调查,其中1098人是健康的跑者,413人身体健康但平常不跑步,追踪时间长达12年。结果发现,跑步速度最快的参与者比起那些每周慢跑2到 3次,也就是将跑步的速度维持在每小时5英里的人,猝死的几率高达9倍。而更重要的是还发现,这些跑步快的人和那些平常不爱运动的人相比,死亡率和他们相当。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跑步是一件好事,但是快跑是不利于健康的。有跑马拉松猝死的年轻人,其实问题就出在快跑上,因为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是拼命的往前冲,这样导致心脏的负荷突然加重,最后可能不堪重负,因为快跑是让心脏在瞬间就接受巨大的压力,而人的心脏供血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样突然的加大压力,心脏的供血很可能会供应不上而出现问题。
慢跑是一种让心脏逐渐加压的过程,心脏会自动调节配合运动的节奏,这样对心肌也是一种锻炼,可以让心肌的弹性更好,可以让血管的弹性更好,可以让血流的速度更好,而且,慢跑还有利于整个身心的健康,因此,爱好跑步的朋友不要把跑步当成比赛,而是要把跑步当成一种健康的运动,宜慢跑不宜快跑。
的确有一些关于跑步猝死的报道,都是因为剧烈的跑步也就是快跑,那我们又该如何防止跑步猝死来挽救哪些年轻的生命呢?
1,跑步前一定要做好身体的热身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热身运动就是让心脏和各个器官有一个接受和准备的过程,无论你的身体平时有多么的健康,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
2、本来就患有一些慢性病并不利于运动,千万不要跑步,比如有心脏病,哮喘之类的,或是本身忌热忌寒等,这些疾病一旦跑步就很容易诱发。
3、运动前一定要忌口,在运动前切忌吃太多的东西。这样会加重心脏血液和大脑血液的供应不足,非常容易出问题。
4、运动后不能喝凉水,运动过后会感觉非常的热,但是,切忌喝凉水,这也是造成猝死的一个原因。
5,控制好呼吸频率,把呼吸频率和步伐频率结合起来,让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正常的呼吸。
感冒后少动远离心肌炎
花季少女猝死的悲剧
前不久,一名16岁的初三女生因感冒诱发心肌炎,在学校体育课上跑步时发生猝死。据了解,猝死前10多天她曾患感冒,猝死前一天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且活动后症状加重。家长对这些症状并未在意,仍让其坚持上学。之后在进行400米跑步训练中,没跑多远她就昏倒在地,发生猝死。
猝死为何会发生在感冒后
研究表明,感冒患者(尤其是儿童)发展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为未及时就诊和运动过多。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柯萨奇B组病毒等是引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多有感冒史。轻症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当发生心肌病变时,患者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跳太快、头晕、周身乏力、面色苍白,甚至伴有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则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防猝死要点:早查少动
早查 孩子感冒后,最好进行心电图检查。因为几乎所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都会出现心电图改变。前不久,我国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调查1740位患儿,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早搏占58%,ST段和T波改变占33%,房室传导阻滞占40%。可见,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指标。
少动 要引导感冒患儿避免奔跑、嬉戏、打闹,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发展成心肌炎。另外,家长和教师不要让感冒的孩子去上学,尤其是不要让其参加体育课和剧烈运动,以防上述悲剧重演。
六类人群不宜剧烈运动
“过量运动”成猝死的重要原因
除了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超负荷运动也是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平时只能跑三五千米的人,一口气跑几十公里,就属于超负荷运动了。这时他的心脏循环系统会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会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跑步者的心脏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正因为如此,长跑运动员在跑步前都需要一系列的医学监督,如饮食起居、体重、运动量增加强度等,以保证运动中的安全性。
然而,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在参加踢球、马拉松运动时,更应该注意。如果平时不怎么运动,就别报名参加如此剧烈的运动。如果已经参加了,那么最好在运动前进医院做个身体检查,查一下心电图+心脏彩超,排除潜在的心脏疾病。另外,如果在跑步中感觉身体不适,就马上停下来,千万别硬撑着。如果前晚没睡好,身体疲劳,也建议放弃。
心脏停跳超4分钟,救活几率几为0
专家介绍,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4分钟以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成功率在50%,超过4分钟几乎为0。由于大部分猝死患者被发现时已经超过了这一黄金急救时间,加上周围的人不懂急救,再打电话给120,救活的几率就更低了。
对于猝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南京120急救专家郝思祥说,猝死之所以如此凶险,是因为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5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阶段。 记者 戚在兵
六类人群尽量少参加剧烈运动
专家建议,要避免运动性猝死,建议以下六类人群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感冒患者(感冒后容易诱发心肌炎,因此不宜在感冒后参加剧烈运动);
4、有冠心病家族史与严重心律失常者;
5、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6、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