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中药配方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配方
1、肝肾阴虚
处方:生牡蛎、生龟版各18克,生鳖甲、地骨皮、白芍、玄参、枸杞子、虎杖、石韦各10克,知母、黄柏、女贞子、苦参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滋补肝肾。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咽干口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边尖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5.0~lO.OxlOV升,若持续低于4.0x109/升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头晕【译】: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症、神经症等。)、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2、脾肾阳虚
处方:地骨皮、骨碎补、枸杞子、虎杖、菟丝子各 10克,黄芪15克,制附子(先煎)8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炒白术、茯苓各18克,苦参、石韦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健脾。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畏寒肢冷,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阳痿不举,下肢浮肿,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缓。
3、气血两虚
处方:黄芪25克,党参、当归、熟地、酸枣仁、鸡血藤各15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大枣5枚,黑芝麻20克,虎杖、石韦、鹿角胶、苦参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血。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屈气血两虚型。常见于久病或失血之片,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短气,川色苍门或萤此,补倦乏力,食欲不振,失眠不寐,舌贡淡,苔薄弱白,脉细弱。
白细胞减少症的食疗
1、黑木耳红枣粥
黑木耳30克,红枣20克,粳米,黑木耳水发后撕成小块,红枣沸水泡洗后去核切了,加精渍20分钟,木耳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枣丁,红糖,再煮20分钟。做早晚餐或点心服用。
2、紫河车粥
鲜紫河车半个,瘦猪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将胎盘的筋膜血管挑开,去瘀血后与瘦猪肉洗净切块,生姜切丝,与粳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葱、盐、少许调味品。每周2~3次服食,连服20次。
3、枸杞羊骨粥
枸杞子50克,羊骨头500克,黑豆3杷,大枣10枚,粳米50克,将羊骨敲碎,与枸杞、黑豆、大枣、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粥,调味服食。隔日1次,可长期服。
4、首茨鸡(鳖、羊肉)
生黄茂120克,熟附子30克,首草根20克,清炖500克左右母鸡一只,食肉喝汤。10天一次,适于气血两虚的白细胞减少。若偏阳虚不去附子,改母鸡为羊肉,偏阴虚去熟附子,母鸡改为甲鱼。
多食易消化,具有补益心脾肝肾、益气养血作用食物,忌食辛辣、煎炒等食物,戒烟酒。
5、牛肉补损膏
处方为:(1)黄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净,置高压锅内,加黄酒适量,密封,文火煮烂。(2)山药(盐炒)、莲子肉(去心盐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细末。(3)红枣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后将上述3者放在一个容器内,搅拌均匀,如膏状,再在饭锅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当点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
6、黄茂母鸡汤
生黄茂,鸡血藤30克,大母鸡1只(乌骨,乌肉,白毛者佳)。将1只健康母鸡杀死,取其血与黄茂、鸡血藤2药和匀,并将其塞入,去净鸡毛及鸡肋(留心、肝、肺及洗净的鸡内金)的鸡腹腔内后缝合腹壁,以水适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汤,每隔3~4日吃一只。
白细胞减少症的概述
医学上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就是,成人外周血白细胞的计数持续一段时间是<4×109/L的病症,这个时候白细胞的分类是正常的,但很多时候粒细胞,也就是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降低,当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小于1.5×109/L就是粒细胞减少症。对于白细胞的治疗,药物治疗配合药膳食疗是不错的选择,还要积极防治各种感染的发生。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忌食的食品
1、柿子
柿子是大凉之果,很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介绍过:“凡中气虚寒者忌之。”另外,建议大家不要将柿子和螃蟹一同服食,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更要谨慎勿服。
2、荸荠
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本经逢原》中曾说:“虚劳咳嗽切禁。”《随息居饮食谱》亦云:“中气虚寒者忌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3、槟榔
为破气伤正之果。《本草蒙筌》有告诫:“槟榔,久服则损真气。”《本草正》中还说它“破气极速”。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1、感染
①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②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基孔肯亚病毒等。
③会有原虫感染的情况出现比如疟疾、黑热病等。
④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Q热等。
2、物理化学因素
①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
②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笨妥因钠、抗癌药等。
3、继发于某些疾病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哦,也就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白血病前期、骨髓纤维化。
②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活动性肝炎、Felly综合征具有RA、脾肿大和粒细胞减少的三联症。
4、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淋巴瘤等引起脾肿大,还有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症。
5、遗传因素
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译】:一般外周血正常白细胞计数是4~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60-75%。如果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家庭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白细胞减少症
介绍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白细胞减少的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⑵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⑶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⑷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白细胞减少症的调理
1、在服用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药物时,必须定期检查血象。当白细胞有下降趋势,应减少剂量或停止服用,并密切观察一个时期。对已发病患者,应尽可能肯定其致病因素以保证患者今后不再应用和接触类似有害因素。由于粒细胞减少与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对身体的袭击,重在饮食、精神调理以加强抗病能力。
2、对于后天获得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在于加强防护,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苯等化学品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血象;慎用各种可能引起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尤其是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状腺药及抗癌药等S对过敏体质者用药更应慎重;以往有药物过敏者,严禁重新使用同类药物。
3、对于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则在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中医预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内应保养正气,提高抗邪能力。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重视精神调养。外直避虚邪,防止病邪侵害。讲究生活环境和饮食等方面的卫生;避免毒邪侵害,当知“避其毒气”,可以采取加强防范或避免与毒气接触,亦可采取药物预防,如接触放射线者可预先服用补骨脂、黄茂、女贞子、淫羊营等行之有效的预防药物。
调理
1、生活调理
(1)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2)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烷化剂等)。
(3)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牌。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虾、蟹等发物。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不宜进食生冷。
可作饮食治疗的药物与食物有:大枣、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等。
3、精神调理
应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神过度,因为阳气烦劳则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在缓解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智能气功、散步、游泳等健身活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旺盛和流通。
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白细胞减少症医学定义是什么
循环血液中性粒细胞占65%-75%。如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有强大吞噬能力,是人体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血液循环中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的结果是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力。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
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升白细胞的食疗方法
1.补骨脂微炒研为细末,炼蜜丸,每丸7克,每次3丸,每日3次,淡盐水送下。
2.升白汤:黄芪35克,党参16克,大枣12克,当归12克,虎杖12克,女贞子16克,旱莲草16克,鸡血藤1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此外,香菇、大枣、黄精、虎杖、龟甲、鹿角胶、鸡血藤、党参、黄芪、砂仁、陈皮、佛手、麦门冬、女贞子、茧丝子、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羊肉、狗肉、紫河车、羊骨髓等均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蘑菇木耳羹(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蘑菇6-8只,黑木耳10克。
【用法】上述二味水发漂净,煎熬,加冰糖适量,一日2次当点心食用。
2.桑椹红枣鸡蛋汤(中医验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证。
【配方】桑椹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
【用法】先将桑椹子和红枣煎水去渣,再加入鸡蛋熟后服用。
3.木耳大枣粥(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配方】黑木耳30克,大枣8枚,粳米100克。
【用法】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服食。
4.鲜奶煲鸡(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鲜牛奶300毫升,鲜雌鸡肉100克,生姜2片。
【用法】加水稀释至750毫升,文火煲至300毫升,睡前服。
5.胡萝卜羊肝汤(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胡萝卜200克,乌梅10克,羊肝20克。
【用法】水煎,喝汤,吃胡萝卜、羊肝,每日1次。
6.红枣花生衣汤(中医验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红枣10枚,花生衣10克。
【用法】用适量温开水,炖汤饮用。
按注:一方用花生仁加红糖也可。
7.蘑菇猪肉汤(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
【配方】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
【用法】鲜蘑菇与瘦猪肉加水适量炖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按注:一方单用蘑菇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