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喂养指南 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过多

宝宝喂养指南 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过多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的饮食均衡,总是准备很多种类的食物。其实这样并不好,尤其是如果孩子本身就挑食,家长这样做其实是在纵容孩子。

宝宝吃饭需注意什么

一、怕手脏,禁止宝宝手抓饭

正确方法:洗干净小手,鼓励自己吃

当看见宝宝用小手抓饭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别碰,脏!”这样的指令。

然而宝宝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学习吃的欲望,因此总喜欢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总把宝宝学习的冲动给打回去。爸爸妈妈拒绝让宝宝学吃,唯一的原因就是“脏”,认为宝宝拿手抓饭不卫生,怕宝宝弄得满桌子都是饭。

二、一手搂着一手喂,躺着喂追着喂

正确方法:坐上小椅子,面对面喂养

喂饭的位置也有讲究,有的父母认为喂养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喂饭位置的讲究。

我们经常看到在农村里,各家各户都出尽招数哄宝宝吃饭。有的把宝宝放在儿童专用餐桌椅或儿童车上,爸爸妈妈坐在其对面面对面喂养的;也有的让宝宝侧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搂着宝宝一手喂饭的;还有的让宝宝躺着喂、到处追着喂的,喂养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三、看看电视玩玩具,趁其不备喂进嘴

正确方法:环境要安静,集中注意力

同样是给不满一岁的宝宝喂饭,在小明家,妈妈为了让不听话的宝宝吃进饭,干脆打开电视机,趁着宝宝盯着节目正专注时,赶紧把饭塞到宝宝嘴里,认为这种办法可以让宝宝多吃些。

而在小新家,姥姥饭还没做好,姥爷就关掉电视,拿走玩具,抱着宝宝端坐在了餐桌椅上,让宝宝静静等待逐一端上桌的菜肴,边等边跟宝宝说“我们要吃饭了”、“还有一个排骨马上就好”。

婴儿辅食添加三大误区

不重视泥糊状食品的添加

在宝宝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 8-9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辅食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的现象。

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宝宝喂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食物的种类过于单调

许多家长不重视宝宝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厌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些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

一般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五丁”:将土豆、胡萝卜、豌豆、香菇、猪肉都切成小丁再炒。又如罗宋汤,可以放洋葱、卷心菜、土豆、胡萝卜、番茄再加牛肉等。这些菜食物种类多,颜色鲜亮、营养成分全面,值得推荐。

宝宝喂养指南 18个月~2岁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他想吃的时候自己就会吃,不要强迫他,宝宝如果在开饭的时候摇头拒绝吃饭,家长就可以把饭端走了。

给宝宝吃健康的食物,像薯片这一类的可以偶尔吃上一两片,适当地让宝宝接触新的蔬菜水果,这样宝宝才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如果宝宝不吃,不要灰心,多喂几次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产生抵触的时候,家长不要再给他吃,过一段时间重新给他,尽量给他吃全脂食品,宝宝在2岁以前,都不应该喝低脂牛奶的。

4种错误喂饭方式祸害宝宝一生

1、怕手脏,禁止宝宝手抓饭

正确方法:洗干净小手,鼓励自己吃。

当看见宝宝用小手抓饭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别碰,脏!”这样的指令。

然而宝宝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学习吃的欲望,因此总喜欢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总把宝宝学习的冲动给打回去。爸爸妈妈拒绝让宝宝学吃,唯一的原因就是“脏”,认为宝宝拿手抓饭不卫生,怕宝宝弄得满桌子都是饭。

其实让宝宝学吃有很多好处,不但增加了对事物的兴趣,而且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还能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总是打回宝宝伸出的探索之手,这样会使宝宝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吃饭就只能变成一种被动受喂的行为了。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在外国一般一岁后的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爸爸妈妈会只会微笑着鼓励宝宝自己吃,无论用勺子还是用手,他们都不会阻止。因为这个时候,让宝宝们吃得开心,对食物有兴趣才是更主要的。如果担心脏这个问题,爸爸妈妈只需饭前给宝宝洗干净手,饭后多一点收拾餐桌的劳动量即可。如果怕宝宝自己吃不饱,也可以一边让宝宝自己吃,爸爸妈妈一边喂。

2、一手搂着一手喂,躺着喂追着喂

正确方法:坐上小椅子,面对面喂养。

喂饭的位置也有讲究,有的父母认为喂养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喂饭位置的讲究。

我们经常看到在农村里,各家各户都出尽招数哄宝宝吃饭。有的把宝宝放在儿童专用餐桌椅或儿童车上,爸爸妈妈坐在其对面面对面喂养的;也有的让宝宝侧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搂着宝宝一手喂饭的;还有的让宝宝躺着喂、到处追着喂的,喂养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其中最值得推荐的是面对面喂养,但遗憾的是,仅有一半的爸爸妈妈能够做到。

面对面喂养第一保证了宝宝的安全,不会跌落或摔伤;第二,宝宝的手脚可以自由的活动,不会因为坐在大人怀里而受到束缚;第三,更有利于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目光交流,还有利于宝宝观察事物和自己取食,培养宝宝对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进食习惯;第四也有助于宝宝集中注意力。

温馨提示:最好固定宝宝吃饭的位置,而且最好是设在大餐桌旁边,这样每次饭菜一上桌,他就能产生“吃饭了”的条件反射。当宝宝的小手能够熟练掌握小勺时,就可以完全让他自己吃了。如果宝宝哭闹,扭过头、用手推开饭勺,或打翻饭碗时,爸爸妈妈要停止喂饭。

在国外,宝宝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也不会再给宝宝喂饭了。因为那是宝宝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3、威逼利诱全用上,喂养交流技术差

正确方法:多些描述语,少作命令言。

吃饭的时候环境要安静,但这绝不等于只喂不说,相反的,一定要勤交流。

尽管绝大多数爸爸妈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但比起普通的问卷式调查,“快吃”“来,张嘴”“真棒”“吃得真好”。爸爸妈妈们所谓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这个动词上,30%的爸爸妈妈使用的还是命令式语言。

对于宝宝而言,吃饭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绝好机会。例如是在小茹他家,小茹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两道菜,一道是米粉,一道是蒸南瓜。妈妈边喂小茹边描述说“这是米粉,你看,米粉是白色的。这是南瓜,南瓜是黄色的,甜甜的,你尝尝”。别看简单的这几句话,却包含了颜色、味道等多种信息,对宝宝认识不同食物、提高视觉和味觉感受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多数爸爸妈妈,因为缺乏喂养交流的技巧,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和宝宝说话、说些什么话。其实喂养的时候,可以多说描述性、提示性的语言,多描述食物的特点和喂养的情景,而不是用命令的语言;要努力营造一种愉悦的进食环境,如表扬时要微笑;要以夸奖和赞扬为主;当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通过改变声调、低吟儿歌等把宝宝的兴趣吸引到食物上来。

4、看看电视玩玩具,趁其不备喂进嘴

正确方法:环境要安静,集中注意力。

宝宝吃饭的环境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开电视、玩游戏、人多吵闹,都不利于宝宝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更不利于喂养者与宝宝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中还会降低宝宝对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饥饱能力的自我控制性,增加肥胖趋势。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要培养宝宝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可以选择关掉电视,收起玩具等。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给宝宝提前喂饭,然后慢慢过渡到和全家同一时间吃饭。爸爸妈妈要做好榜样,有的爸爸妈妈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吃饭时攀谈、说笑,宝宝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养成吃饭不专心的坏习惯,作为爸爸妈妈的要以身作则。

宝宝喂养指南 12~18个月

宝宝过了一岁以后,生长速度开始慢了下来,这个时候宝宝吃的可能会少了,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现在,要培养宝宝好的饮食习惯,早餐要包含水果,中餐和晚餐蔬菜也是不能少的,如果宝宝不喜欢吃熟的蔬菜,家长可以选择给宝宝吃黄瓜,胡萝卜这一类可以生吃的食物。

如果宝宝实在不喜欢吃蔬菜,家长可以试着将蔬菜切成小块,放在粥里面,通常情况下,水果蔬菜的颜色越深,它们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越高。

春季宝宝喂养指南

1、补充钙质

春天是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给孩子补钙就显得十分重要。孩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700—800毫克,适宜的供给量是每日不少于1000毫克。最好是食补,排骨汤或骨头汤不仅含钙丰富,而且有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1、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易引发出血症,维生素C对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服用维生素C片,二是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此外,小米、糯米、绿豆、黄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3、常吃富含植物脂肪的食品

脂肪既可以滋润整个身体,使人面色光润,又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成热量,供给孩子活动中使用,还能经代谢扩大脑容量。因此,给孩子提供足量的植物脂肪是非常必要的。

七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主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主食为母乳和代乳食品,奶量不变,但此时的宝宝已经出牙,可以喂1—2片饼干,菜汁、果汁可以增至每天6汤匙,分2次喂食。

辅食:要进一步给宝宝添加辅食,添加的辅食品种要丰富多样,做到荤素搭配。在宝宝发育的高峰期,充足的钙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并抑制神经的异常兴奋。

果汁:番茄汁、梨藕汁、菜末米汤

米糊:蛋黄泥、土豆泥、草莓薯泥、苹果麦片泥

蔬菜:胡萝卜、马铃薯、青豆、南瓜

一天食谱安排

早晨6点半:母乳或牛奶180ml

上午9点:蒸鸡蛋1个

中午12点:粥或面条小半碗,菜、肉或鱼占粥量的1/3

下午4点:母乳或牛奶180ml

晚上7点:少量副食,牛奶150ml

晚上11点:母乳或牛奶180ml

温馨提示

注意为宝宝继续添加含铁食物

6个月后的婴儿可吃1个蛋黄做成的泥,肝泥可以吃两勺。动物肝脏和动物血含血色素铁,较蛋黄铁易吸收,吸收率达22%到27%,不易受谷物植酸和蔬菜中的草酸干扰。绿色蔬菜、有色水果和黑木耳都含铁,但不如血色素铁容易吸收。每周可以轮流补充动物肝、血各两次。

让宝宝学习捧杯喝水

让宝宝练习用杯喝水,提高自理能力,为将来用杯喝奶打基础。用高的纸杯或有两个把手的杯,杯底放少许凉开水,由大人托着杯底,让宝宝双手捧着杯的两侧练习喝水。

小孩不长肉是怎么回事 挑食偏食--孩子不长肉

瘦宝宝与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习惯不好等因素有关。妈妈赶快改变以往单调的膳食,每天的食物尽量多样化,谷类,肉类,豆类和蔬菜应合理搭配,让餐桌热闹起来,让宝宝重拾对餐桌的期待。

宝宝喂养指南 6~12个月

你的宝贝开始喜欢自己吃东西,放手让他使用调羹,不要担心弄得满桌满地,你的宝贝学会了爬,所以他需要更多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提供体力,比如鱼类、谷物、水果等。

让宝贝尝试吃一些零食,这可以让他更快地学会自己吃东西,给宝宝一个有吸力垫的小碗,这样碗就被固定在桌子上不会移动了

零食要能让宝贝用手抓,又要够软,适合咀嚼和吞咽,在冰箱里冻过的蔬菜或者水果很适合正在出牙的宝宝咀嚼,可以试试冷冻过的去皮小黄瓜或者香蕉。

如果每次你给宝宝喂辅食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不饿的样子,他可以减少乳品的摄入量,而从固体食物中吸收营养,宝贝一岁左右的时候,试着让他戒掉奶瓶,取而代之有两个手把的杯子或者专门的训练杯。

婴儿偏瘦怎么办

宝宝偏瘦的科学指标

体重不增或下降:在为宝宝定期监测体重时,发现宝宝连续两次体重不增或下降。

低体重: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宝宝的标准体重。

生长迟缓: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身长/身高,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宝宝的标准身长/身高。

消瘦: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身长/身高和体重,再根据身长/身高来判别体重,宝宝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性别、同身长/身高宝宝的标准体重。

那么,宝宝偏瘦要如何增重最好呢?

宝宝偏瘦怎么办

先给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再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喂养办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妈妈可以了解宝宝的消化系统、脾和胃等健康状况,病症严重的话,可以按照医嘱适当用药,而对于锌、铁、钙和贫血等轻微缺乏者主张用食物补充。同时,让餐桌热闹起来。大部分的宝宝过瘦跟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习惯没有规律有关。毕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成长动力主要依靠营养素的摄入。每天的食物应保证尽量多样化,谷物、肉类、豆类和蔬菜应该合理搭配,让宝宝重拾对餐桌的期待。而奶类、蛋类、肉、鱼和豆类等不但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这样才能搭配出合理、科学的膳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固定进餐时间。每天早餐不超过7点半,晚饭时间不超过晚上8点半,妈妈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改变孩子的进食时间。零食会伤了宝宝的胃,还会坏了孩子的饮食习惯。因此,建议让孩子戒掉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关推荐

训练宝宝独立吃饭的黄金诱导期

那如何培养宝宝独立吃饭呢?下面的两个重要时期,爸妈不要错过。 不过,每个宝宝的发育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发育有早有晚,爸妈要细心观察,根据宝宝的发育来选择个性化的喂养时机,不能绝对照搬! 萌芽期:10个月 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开始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爸妈喂辅食的时候,宝宝喜欢抢大人手里的餐具,这是开始训练宝宝用勺子以及自己进餐的好时机。 这时候,聪明妈妈可以准备两个勺子,一个让宝宝练习使用或者比划比划,另一个大人拿着给宝宝喂辅食。也可以给宝宝一些切成条或片的水果,教他用拇指和食指拿着自己吃。 黄

婴儿辅食可以放油吗 婴儿辅食加油的剂量要求

《中国营养学会妇女分会》婴幼儿喂养指南推荐:6—12个月宝宝每日食用油的推荐量为5—10克,1—3岁宝宝每日食用油的推荐量为20—25克。清淡少油少盐的饮食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如何快速的度过厌奶期 不要过早添加辅食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最新喂养指南,都要求宝宝满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这样可以减少宝宝过敏及胃肠道不适的几率,减少因此产生的拒食。

偏瘦宝宝如何长胖

偏瘦宝宝的饮食与生活 a.宝宝不吃的时候,不要强迫宝宝吃。有时候宝宝会有厌食期的,或者出现积食的现象,所以宝宝就会不想吃饭,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地逼孩子进食,甚至打骂,这样很容易让宝宝以后一想到吃饭就觉得厌烦; b.从小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而且最好宝宝要有固定的就餐地点。每天给宝宝安排好三餐喂养的时间,按时喂宝宝吃饭,有条件的可以给宝宝准备个就餐椅,这样让宝宝有固定的吃饭场所,就可以避免宝宝吃饭喜欢乱跑的习惯发生啦; c.食物要多样化,让宝宝对吃饭感兴趣,别把饭桌当烦桌。宝宝长时间吃同一种食物的话,会慢慢觉得

宝宝的辅食如何添加,7~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的所有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按月龄这样吃

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重点:富含铁的泥糊状,末状 每天保证600-800ml的奶量基础上根据宝宝的状况,添加2~3次辅食(午间、晚间); 初添加辅食,不能太稠,宝宝还不能很好的吞咽,容易恶心反胃。先由稀一点的辅食慢慢加起。菜泥、果泥、肉泥都可以添加,只是每

宝宝喂养指南 牛奶越浓越有营养

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而钙是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一些家长看着孩子最近个子没怎么长,就想着给孩子冲奶粉冲浓一点给孩子多补点钙。 而真相是,不按照奶粉罐上的冲调方式去冲调,奶粉兑浓冲调出来的奶高浓度、高渗透压。而孩子的肾脏发育的不成熟,是不适合高渗食品的,兑浓的奶只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 家长切记:必须按照奶粉罐身上的说明来冲调奶粉。

宝宝瘦小怎么办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婴儿喂养指南》(2015版)指出,“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这句话的意思是,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2.5kg~4kg)的宝宝,在之后的喂养过程中,让ta一直保持在出生时的“水平”(在群体分布中偏下、中等或偏上)就是最佳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宝宝出生时体重就偏下(在正常范围内),如2.6kg,那么接下来最佳情形是ta的体重一直在偏下的水平,并不需要“追”到中等或偏上水平,“追”到中等或偏上水平反而不好了!【这是为什么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理由,但

宝宝第一次吃辅食应该怎么吃

“第一次”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学能发展”的一次飞跃。 宝宝以“食”为天 我家“小皇帝”壮壮已经6个多月,每次他都紧闭着嘴唇不肯吃辅食,也不知该吮吸还是舔勺子。如何让他快速适应新餐具? 专家指出:壮壮和大部分宝宝一样,幵始会拒绝辅食,这很正常,父母不必过于焦虑,更不应延后添加辅食的时间,而要摆正心态,循序渐进进行辅食喂养。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第一次吃辅食是宝宝学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从偶尔尝试到基本适应,宝宝吃辅食一般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初期:6个月大;中期:7~8个圬大;后期:9~10个月大;成功期

父母如何给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喂食

1、难以摄取足够充足的营养:添加高能营养物质于母乳、配方奶中,提供高脂奶,少量多餐控制喂奶的时间在20分钟内。 2、不能保证安全喂养:掌握喂奶的技巧,安置宝宝于舒适的喂奶姿势正确合适添加辅食,尝试用不同的喂养工具,奶瓶、勺子。 3、宝宝没有食欲:制定鼓励宝宝进食的奖励措施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宝宝何时进餐的信号经常表扬,爱抚你的宝宝。 4、母乳喂养困难:帮助你的宝宝含住奶头,妈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喂养姿势,或改用奶瓶喂养。 5、如果您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选择食物,那更应该注意食物的均衡营养了。 6、食物

宝宝吃饭误区

饭桌误区一:追着孩子吃饭 总想让孩子多吃些,这是中国家长普遍的想法,“多吃才能长大个儿”,“妈妈做这么好吃的饭你才吃那么一点,不行,再吃两口”在这些饭桌上常听到的配音声中,孩子的吃饭这件事渐渐变了味儿,小的时候追着喂,长大了又得逼着吃,搞得饭桌像是战场,一顿饭下来,家长累心又费力。到底追着孩子吃饭是好还是坏呢?要怎么让孩子吃饭才对? 饭桌误区二:饭桌上训孩子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孩子在餐桌上挨过父母的批评,好多家长平时工作忙很少能跟孩子坐在一起,于是吃饭时就成了家长关心孩子的重要时间,先问学习成绩,再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