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和狗接触注意事项 所有狗都可能咬人

小孩和狗接触注意事项 所有狗都可能咬人

小孩一旦被狗咬,伤势往往比成年人来得严重,且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遭熟悉的狗攻击。因此千万不要让小小孩与狗独处,就算是家里自己养的狗,或自认熟悉的狗,都一样,所有狗都可能咬人。

狗咬了没破皮没出血怎么办 如何判断狗咬了没破皮是安全的

如被狗了之后,无法看出皮肤是否有破损,可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涂抹被咬的地方以及周围皮肤,若是感觉有些许刺痛,则说明皮肤有伤口,如无感觉,说明皮肤是完好的。

如咬人的狗符合第1—6条,即可完全放心。

(1)大城市内的家养狗;

(2)狗的来历清楚,饲养在家不散放在外流浪;

(3)狗不曾接触过疑似狂犬病的狗,或无被来历不明的狗咬伤过;

(4)狗无生病的表现或行为异常,被咬事出有因,如强拉硬拽戏弄、动物护食、护子或被弄疼;

(5)狗接种过有效的狂犬病疫苗;

(6)咬伤已10天以上,狗健康如常。

被狗咬了怎么办 如何预防狂犬病

遵守养犬登记制度,主动为狗打狂犬病疫苗,携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当用犬绳牵领犬只,犬只较大的,最好为犬只佩戴口罩。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和陌生的狗亲近,避免被咬伤,不要带孩子去狗较多的高风险区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防狂犬病的建议,对于面临较大被狗咬伤风险的人群,如与狂犬病病毒接触的实验室人员等高风险职业人员,实行暴露前免疫是较为稳妥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的儿童,暴露前免疫尤其必要,由于儿童往往会与动物玩耍,或者易受动物攻击,咬伤可能会更严重,或者甚至是不报告咬伤事件。

而且被狗咬伤之后,一旦接受狂犬病疫苗的加强注射,免疫记忆将快速启动,不必再注射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抗体即可及时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暴露前免疫比暴露后免疫更重要。

1、基础免疫免疫程序:第0天、第7天和第21天(或第28天)分别接种1剂,共接种3剂。

2、加强免疫: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如出于暴露前预防的目的,则已接受全程基础免疫者无需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被狗咬了一定要打针吗

被狗咬了不一定要打针。

我们都知道被狗咬了之后打预防针是为了预防狂犬病,而狂犬病的感染有一定的条件,不是咬了就一定会感染这种病毒,比如:自己家养的狗狗,定期打了预防针,小狗和外界接触很好,这种狗完全可以确定不携带狂犬病毒,那也就没必要打预防针。

野外的流浪狗、狂犬病区的引进狗、不确定的是否打过预防针的宠物狗,这些狗属于比较危险的一类,有很大的风险会携带有狂犬病毒,因此,在发生袭击咬伤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的打预防针,以防万一。

狗咬20年后复发 没被狗咬如何预防狂犬病

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本身就是用于预防狂犬病的,并不一定要在被狗咬了之后才能打,没被狗咬之前也是可以打的,如果你经常接触狗的,则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达到预防感染狂犬病的目的。

孩子被宠物咬伤怎么办 如何预防孩子被小动物咬伤呢

孩子喜欢和宠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如果不小心把它们惹怒了,就容易被咬伤。咬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的话,病毒容易在孩子的体内扩散,严重者将危机性命。

如果家里孩子还小的话,家长最好不要养小宠物,或者把宠物拴在一个固定的活动范围,并且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去逗小猫小狗玩,同时,还要记得经常给宠物洗澡,打预防针,防止病菌繁殖。

如何预防狂犬病

切断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防止猫、狗咬伤,教育小孩不要戏弄它。狂犬病人的污染物、分泌物和住处,应彻底消毒。

管理传染源:家中尽量不养猫、狗之类动物,如养了应经常保持动物清洁。严格管理家犬,消灭野犬。可疑狂犬、狂猫时立即杀死,不剥皮,不食,要焚烧或深埋。

保护易感人群:要紧的是被咬伤后预防注射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经常接触可疑病犬、病猫者和实验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分别于1、7、21日各肌注2ml,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免疫1次。

立即预防注射:凡被猫、狗以及其他兽畜咬伤的当天,以及其后的3、7、14、30天各肌肉注射2ml狂犬疫苗(初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重者肌肉注射3m1/次/日。

啥情况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则不要打狂犬疫苗:

如果人只是接触或喂养猫、狗,或是完好的皮肤被猫狗动物舔到,或是完好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感染狂犬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则不需要打狂犬疫苗;但若是皮肤上有伤口,无论大小,无论是被咬的还是抓伤还是舔到,都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一般大城市内的家养猫狗,其来历清楚,饲养在家,不散放在外流浪,也不曾接触过疑似狂犬病的狗,或被其来历不明的狗咬伤,同时猫狗还接种过有效的狂犬病疫苗的这种情况下,可说明狗狗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咬人后也不用担心,并不会感染狂犬病,不用接种疫苗。

虽然老鼠和兔子作为哺乳动物可以感染狂犬病,但其作为人狂犬病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得狂犬病的证据,因此被它们咬伤后可不用打狂犬疫苗。另外还有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不传播狂犬病病毒,但被猫、狗、狼等咬伤则需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的三大传播途径

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习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0.03%,被农畜咬伤占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习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0.03%,被农畜咬伤占 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方面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

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预防动物咬伤

孩子是最容易被狗咬伤的,因为小孩子的动作比较多,一般来说狗都不来喜欢亲近小孩子。那么如何让孩子防止恶狗咬伤呢?家长应该好好教育! 12岁以下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狗咬伤的群体。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情况下,即使是安静友好的狗也可能攻击人。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让幼童远离它们,哪怕是亲属家的狗。有时候,攻击孩子的狗也许并不是陌生的狗,甚至是家里的狗或者朋友家的熟悉的狗。拉扯狗的耳朵或尾巴还有其它不友好行为都能使一只平日非常驯顺的狗发怒。 孩子总是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平时对待狗类也能有应有的尊重与谨慎,孩子会更容易做好。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当他们与狗类接触时,家长时刻的监视与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1、不要直盯着狗的眼睛 不要随便逗狗;不要接近用链条锁着的狗,也不要去摸皮带松开的狗。

2、不要接近陌生的狗 即使它看起来非常友好;狗吃食或睡觉时也不要打扰。

3、 被狗追逐的时候不要慌忙地跑 站着别动,否则会让狗更想要攻击目标。

4、不要对着一只狗大吼尖叫或者想要吓唬它 哪怕是家里温和的宠物狗。 5、不要拉它的尾巴,不要扯它的毛,不要想要骑在狗身上

如何判断狗咬了没破皮是安全的

1、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涂抹

如被狗了之后,无法看出皮肤是否有破损,可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涂抹被咬的地方以及周围皮肤,若是感觉有些许刺痛,则说明皮肤有伤口,如无感觉,说明皮肤是完好的。

2、狗是健康的狗

如咬人的狗符合第1—6条,即可完全放心。

(1)大城市内的家养狗;

(2)狗的来历清楚,饲养在家不散放在外流浪;

(3)狗不曾接触过疑似狂犬病的狗,或无被来历不明的狗咬伤过;

(4)狗无生病的表现或行为异常,被咬事出有因,如强拉硬拽戏弄、动物护食、护子或被弄疼;

(5)狗接种过有效的狂犬病疫苗;

(6)咬伤已10天以上,狗健康如常。

如何减少人感染狂犬病的机率

当然,既然狂犬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狂犬病的预防还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家里养了宠物狗狗,如何来预防狂犬病是一个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如果宠物狗狗带有狂犬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它的唾液等分泌液中。所以我们预防狂犬病就要从避免与狗狗的分泌物接触开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不要和狗狗过分亲密,尽量不要接触狗狗唾液,特别是在你身上有伤口的时候就更是要避免让狗狗舔有破损的地方。

2、夏天的时候有烟花炮竹声响的几率比较小,但是下雨打雷倒是比较频繁,这个时候要防止狗狗受到惊吓咬人,这就需要你平日比较注意狗狗的习性了。

3、出门遛狗时一定要系上狗链,以免狗狗和别的狗打架自己被误伤或给他人造成伤害,我老妈前些日子就因为给狗狗劝架被误伤,害得她现在还在打狂犬针呢。

4、另外就是被咬伤后,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地方去打狂犬针。

相关推荐

这样也染上了狂犬病

案例 吃了狂犬病动物的肉感染狂犬病 早在1837年,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船到达秘鲁时,看到当地不少人得了狂犬病,经他仔细查问,得知这些人是吃了死于狂犬病的公牛而患病的,这位生物学家把这件事记到了《贝格尔舰航海日记》里,提醒人们注意。 1994~1995年,安徽省先后报道过5例因食肉而发生的狂犬病。浙江省也有一例因进食野生白眉狸而患狂犬病的报道。 接触带病毒的感染狂犬病 湖北有一位农村妇女因等钱花,忍痛将自家爱犬卖掉。临别前,她忍不住亲吻了一下的嘴巴,一个月后患狂犬病身亡。还有一例因长期与自家的猫同床睡觉

伤口被舔了要怎么处理

伤口被舔了,如果此是确定没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就不会得狂犬病,如果不确定就一定要采取急救措施了! 首先,用肥皂清洗伤口,以免感染,然后去医院进行检查。 其实唾液就是传播狂犬病的首要途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被疯抓了或者要了会得狂犬病的原因,因为的牙齿上,和的爪子上有的唾液(经常舔自己的爪子) 如果一个是狂犬,那么它的唾液就可以传播狂犬病。 其次,如果伤口没有流血,但也有可能感染病菌(并不确定一定感染狂犬病,因为只有被得了狂犬病的舔了流血的伤口或者咬伤才会得狂犬病!)。 关键是你的伤口有没有暴

狂犬病注意事项

1.被病咬伤是很危险的,经常有外人被咬伤后或养人被咬伤后,发生破伤风而死亡。 2.温血动物,包括人在内,牙齿上有各种细菌和病毒生存,咬伤的伤口深而且形状复杂,恰好适于细菌繁殖,这也是发生破伤风之类疾病的道理。 3.一般家庭最好不要养,发现病要严格处理,特别是患狂犬病的病应立即击毙。 4.若对破伤风疫苗过敏,需分三次注射。 5.日产生活中,宠物的耳朵、尾巴、爪子是敏感部位,不要用力拉扯。它们吃饭、睡觉、抱着玩具的时候,不要打搅它们,它们护食、护觉、护玩具,可能会出现自卫行为。另外,应让孩子了解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易感染群

基本上所有人都对血吸虫病易感,只要人体与疫水接触,就会被感染。并且病人可重复感染,也就是说疾病经过治疗和康复后,还可再次被感染,无免疫性。 其他脊椎动物,如猫、、羊、兔等,也易感血吸虫病。 因此无论是青壮年还是老人、小孩,都需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

被家咬不打针是常事

目前我国对于狂犬病毒的防范意识较弱,很多人养,被家咬伤后不打针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被咬了都不会告诉父母,导致后期发病,无法治疗而引发身亡。 1、自家养的要提前为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免感染狂犬病咬人后传染病毒。 2、如果自家养的按时完成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那么就不会携带狂犬病毒,咬人后无需打针。 3、如果不确定是否打过疫苗或感染病毒的,建议无论是被家还是野或是其他猫科及翼手目动物咬伤后,都应该立即处理伤口,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防感染狂犬病,避免感染狂犬病发病死亡。

咬我十天后是否有狂犬病

可能有狂犬病。 原因可能是当时咬你是处于防卫心理或事出有因,如:强拉硬拽、过度戏弄、护食、护子或被弄疼,而那时还未感染狂犬病,因此在十天内不会发病,但咬了之后却因为其他因素而感染上狂犬病,如与不明来历的接触或撕咬等,可能导致感染狂犬病毒而发病死亡。 备注 如正常没有病或患病超过10天说明不是狂犬病,因为观察时间通常不足十天,如果有病超过了十天,也肯定不是狂犬病,因为患狂犬病如不进行抢救,不到十天就死了。

狂犬病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些

由于近年来的“宠物热”使一些地区狂犬病的发病率上升,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其次是猫,另外,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都可传播狂犬病。有时动物并没有发病,但因其带有狂犬病病毒,这些貌似“健康”的带毒动物咬了人也可使人患狂犬病,甚至还有个别未被咬却感染了狂犬病的病例,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人们特别注意的: 1、吃了狂犬病动物的肉可能会感染狂犬病; 2、接触带病毒的可能会感染狂犬病; 3、处理动物的皮毛、接触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可能会感染狂犬病。 4、狂犬病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过去认为,狂犬病只能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人与

孩子睡觉咬牙真的是肚子里有虫吗?

在门诊,经常被问到孩子睡觉咬牙的事情,几乎被众口一词的问是不是肚子里有虫子。我有时也有点奇怪,这种根深蒂固的相关联是怎样形成的呢?也许与我们小的时候肚子里有寄生虫的孩子太多有关? 确实,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吃驱虫药,然后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寄生虫。 肠道内有寄生虫,特别是蛔虫,它靠吸收人体内的营养而生存。它在人的肚子里活动起来,除了使人肚子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患肠梗阻外,有时还会使人夜间磨牙。这就是这种“关联”的来由? 但实际情况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寄生虫病的发病越来越少。一般条件的家

怎么区分伤口是咬的 看近期玩耍对象

发生被咬的事件,其主要角色除了被咬者,还有,如果近期孩子并没有跟玩耍,则牙印被咬的可能性较低,如果孩子近期老是跟玩耍嬉戏,那被咬的几率则十分大,当然还有被猫、狼、蝙蝠等动物咬伤也是有感染狂犬病风险的,需留意。

如何预防孩子被

1、在接近别人的犬时要问主人是不是可以接近和抚拍它,这一点对于儿童特别重要。 2、不要接近和抚拍并不熟悉的犬,特别是在玩玩具或者吃食物时。很多人被咬伤就是因为以为不会攻击人。 3、不要抚拍陌生的、没有经过训练的或者是病中的。 4、不要在没有逃跑出路的情况下逼近。 5、不要试图靠近站在墙角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