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的检查有哪些
重症肝炎的检查有哪些
重症肝炎 的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血常规
1.血液检查
A 急性重型肝炎
血液检查:病人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平均每日以17.1~34.2μmol/L的速度迅速增长。多数病人出现酶疸分离现象。病情危重、预后甚差,病程常不超过3周。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血液检查:黄疸迅速上升,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小于40%。血清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早期ALT上升,随后出现酶疸分离,AST/ALT比值>1。
C 慢性重型肝炎
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出现难以消退的大量腹水。
2.肝功能测试:
(1)血清酶测定:
A)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说明病重。
B)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大部分(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剩下的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C)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这几项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D)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
(2)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A) 低白蛋白(Alb):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低白蛋白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B) 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C) 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3)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因为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注意: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需加以鉴别。
(4)脂质代谢有关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5)肝纤维化诊断: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3.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1)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
(2)HBeAg与抗-HBe: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 HBeAg 阳性。应注意:HBeAg与HBV DNA、DNA聚合酶活性及 Dane 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自 HBV 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以后逐渐减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 3~4个月后HBeAg转阴表示预后良好。HBeAg 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向慢性发展。
(3)HBcAg与抗-HBc:HBcAg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由于循环中HBcAg外面包裹 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转化为HBeAg或与抗-HBc 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患者血清中检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中才能检出。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当Dane 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HBcAg可以释放出来。HBsAg 高滴度、HBeAg与 DNA 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4)HBV DNA和DNA聚合酶:测定 DNA 聚合酶可以较灵敏地反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HBV DNA,如果 HBsAg、HBeAg阴性而HBV DNA为阳性,即表示HBV在复制,病患具有传染性。DNA 聚合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反转录酶作用,其活性越高,表示病毒复制活动越旺盛。
综上所述:HBv的现症感染,可根据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而确立:
①血清HBsAg阳性;
②血清HBV DNA或DNA多聚酶阳性;
③血清IgM抗-HBc阳性;
④肝内HBcAG和(或) HBsAg 阳性,或HBV DNA阳性。
肝炎检查
若家长无法根据孩子病症判断是否患肝炎,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肝炎的检查主要是抽血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第一次产前检查包括的项目
1.血液常规:检查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ABO血型、Rh血型;
2.梅毒检查:一般孕妇罹患的梅毒大都是潜伏性的,并无自觉症状。但病原会经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早产、先天性梅毒。
3.肝炎检查:若为乙型肝炎带原者,于生产时便会透过血液感染婴儿,使之成为肝炎带原者。另外,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造成早产、流产或胎儿死亡。
4.麻疹抗体检查:会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听力障碍,发育不良,甚至死产,流产。
5.尿糖检查:检查有没有糖尿病。
6.尿蛋白测量:检查母亲泌尿系统。
重症肝炎的并发症
1、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发生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
肝性脑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波异常程度分为4度:Ⅰ度,轻型肝性脑病,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性格行为改变,定时、定向、计算力等异常。Ⅱ度,中型肝性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可出现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嗜睡,脑电图有异常θ波,性格行为异常,属昏迷前期。Ⅲ度,重型肝性脑病,昏睡状态,对刺激尚有反应,脑电图见异常θ波和三相慢波,属昏迷期。Ⅳ度,深昏迷状态,对刺激无反应,腱反射消失。
2、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型肝炎常用凝血因子下降所致胃粘膜广泛糜烂和溃疡出血,而亚重肝、慢重肝常因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诱发肝性脑病、腹水及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3、肝肾综合征:往往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
4、腹水及自发性腹膜炎:重型肝炎低蛋白及醛固酮灭活减少而常发生腹水,又因免疫功能低下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而出现细菌感染后,内毒素血症又是引起肝损害进一步加重的原因。
人工肝血浆置换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85例重型肝炎病人,共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212例次,人均2.5次。其中男68例,女17例,年龄16岁-82岁,平均年龄41.5岁。每次置换血浆量约2000ml-3000ml,治疗时间为3.5h-4.0h。其中急性重症肝炎5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6例,淤胆型肝炎5例,肝癌2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
1.2方法 对85例212例次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病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1d-2d)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 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3.1 过敏反应
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浆,易造成过敏反应。故治疗中、治疗后均须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发热、皮肤瘙痒及皮疹等情况,并告诉病人出现上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当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现将血流速暂时调慢,并及时予抗过敏药或对症处理,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避免发生意外。
3.2 低血压
本组中有10例次在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10例次出现心率增快,造成低血压及心率增快的原因是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输出速度过快或输出量过多,而静脉端补充不及时或由于重症肝炎病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原因所致血容量低,静脉的等量回流不足以纠正低血容量所造成。
护理措施:①密切监测血压情况,除常规监测动脉血压外,还应监测静脉压,如静脉压、收缩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则说明是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血压降低,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如静脉压高,则需注意是否有静脉回路的阻塞,如凝血、破膜、穿刺针不在静脉内等,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整个通路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②心率的检测:治疗前测定基础心率,治疗中连续动态监测心率,并根据情况补充晶体和胶体液体。
3.3 电解质紊乱
3.3.1 低血钙
由于置换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枸橼酸钠,使血中的钙离子降低,因此病人出现低血钙表现,本组中有11例次出现口麻、腿麻及小腿肌肉抽搐等低血钙症状,10例次治疗后发生低血钙血症。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钙症状及血液生化改变,如出现腿麻、小腿肌肉抽搐等可给予热敷、按摩及补充钙剂等对症处理。
3.3.2 低钾、低钠血症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摄入减少、呕吐等原因可造成电解质紊乱。经本科检测证实:血浆置换所用血浆的电解质略低于生理水平,故同时大量置换血浆也可造成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本组中有9例次出现腹胀、头晕、恶心、呕吐等低钾、低钠症状,28例次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未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 小结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疗法,它是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效果理想、可靠的辅助治疗方法。我们所治疗的85例病人均系急症或重症肝炎病人,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缩短了疗程,降低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安全有效。但部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其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肝炎,由庚型肝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素养、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
上述分类方法是依据其病原学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临床上还有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依据肝炎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的,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
1、急性肝炎:根据其是否出现黄疸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重)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2、慢性肝炎:根据临床是否反复发作等特点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两种。
3、重症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
4、淤胆型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很多人一听到肝炎就会害怕,害怕会传染。那么肝炎会传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1)急性黄疸型肝炎
该病程经过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个阶段。
①黄疸前期。起病急,多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有的还有关节痛、皮疹、心律失常,本期末黄疸开始出现。本期持续时间约5—7天。
②黄疸期。发热减退,但巩膜、皮肤之黄疸及尿色加深,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表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疼,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本期持续约2—6周。
③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大多1-3个月后可康复。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远较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起病较缓,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部分病例症状不明显,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病程约3个月。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轻度型、中度型、重度型3种。
①轻度型。相当于原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但肝功能指标仅l-2项轻度异常。
②中度型。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介于轻度型与重型之间。
③重度型。相当于原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明显的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白蛋白明显降低、胆红素明显升高(>85.5微摩/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40%-60%)者。
(4)鱼症肝炎
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坏死型肝炎。急性重症肝炎起病后10天之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烦躁、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昏迷、抽搐等。肝浊音区迅速缩小,中毒性肠麻痹,黄疸迅速加深,腹水,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到40%以下。后期出现脑水肿、脑癌、谷丙转氨酶下降与胆红素上升呈酶胆分离现象,还可见血胆固醇降低,病程一般为7-14天。亚急性重症肝炎即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后10天以上出现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而稍轻的临床表现,病程可长达数月,存活者有近l/3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且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病史、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5)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已往称为毛细胆管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特点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皮肤瘙痒,大便呈陶土色,血胆红素明显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肝大明显,碱性磷酸酶、转肤酶、胆固醇明显升高,且具黄疸三分离特征,即黄疸明显而消化道症状较轻,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并排除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
(6)肝炎后肝硬化
如果慢性肝炎病人具有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脾大;影像学检查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及脾静脉明显增宽等门静脉高压证据;腹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更有意义,尚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是否活动可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及腹水等门静脉高压表现,肝功能明显异常。
②静止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活检提示肝组织有假小叶形成,其周围炎症细胞较少,间质及实质界限清楚,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正常。
慢性乙肝发展会有些什么不良结果
一、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乙肝患者在一些不良因素(如过度劳累、长期酗酒或重新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等)的诱导下,可以引起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是肝细胞发生大片坏死的表现形式,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必须提早诊治。重症肝炎的发病初期,黄疸日渐加深,且发展很快,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16。7微摩尔/升以上;可出现腹水和顽固性中毒性鼓肠(严重的肠胀气),患者诉腹胀难忍,可出现面部及下肢水肿,肝脏发生坏死、萎缩等。重症肝炎的后期,还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等肾功能的损害,医学上称为肝肾综合征。病变发展到此种程度,预示着预后极差,病死率很高。
二、肝炎后肝硬化:
由病毒性肝炎逐渐发展形成,我国肝硬化病例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一类型。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炎后肝硬化的元凶,尤以慢性乙肝更为突出(乙肝肝硬化占肝炎后肝硬化总数的80%左右)。为什么病毒性肝炎会造成肝硬化呢?原来人的血液里有一种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它能与肝炎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相结合,主动攻击肝细胞内的肝炎病毒,结果虽然病毒被消灭了,但肝细胞也受到了破坏。在肝细胞受到破坏后,纤维组织就去填补正常肝细胞的空缺,日积月累,就会使肝脏纤维组织不断增多,使肝脏变硬,肝细胞减少,功能下降,形成了肝硬化。肝硬化给人体带来的主要威胁是它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是致命的,如原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三、原发性肝癌: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大多数肝癌都和慢性乙肝有关。肝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疾病,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但生存率仍很低。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原发性肝癌呢?①甲胎蛋白的检查: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大于400微克/升,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②b超或ct检查:b超对直径2厘米以上的肿瘤可以确诊,而ct则对更小的肿瘤可以确诊。
重症肝炎能治好吗
如果是重症肝炎的话一定要住院治疗的。治疗方面首先是护肝,将转氨酶,利胆,消炎,其次就是要针对病因治疗,有的甚至要做人工肝。目前没有使乙肝转阴的特效药,只能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西医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与恶化,采用中医中药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主要是积极保肝和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出血:应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2)感染: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3)慎防腹水:只有在大量腹水,压迫症状明显,循环障碍时,才给予放腹水治疗.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2L,以稍能缓解压迫症状为度.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血小板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
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业已证实AST有两种,一为ASTs,存在于肝细胞质中,另一为ASTm,存在于肝细胞浅粒体中。当肝细胞广泛坏死时,血清中ASTm增高,故在重症肝炎时以 ASTm增加为主。由于ASTm的半衰期短于ASTs,故恢复也较早,急性肝炎中ASTm持续升高时,有变为慢性肝炎可能。慢性肝炎中ASTm持续增高者,应考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重症肝炎时升高最早,在助于早期诊断。果糖1、6-二磷酸酶是糖原合成酶之一,各型慢性肝炎血清含量明显升高。血清鸟嘌噙酶(GDA)与ALT活性一致,并具有器官特异性。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状况差,极度乏力:乏力是病毒感染较常见症状,如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与细菌引起的普通感冒区别之一,在于前者常引起较明显的乏力,病毒感染引起机体乏力的机制仍不清楚。
2、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患者食欲极度减退,整日不思饮食、厌油、上腹部不适,可出现严重恶心呕吐,或出现呃逆不止;也可出现明显腹胀,在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出现腹水和腹腔感染时,则腹胀及中毒性鼓肠常成为最突出的症状。
3、发热及全身不适:患者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可有畏寒及轻度寒战,这与肠道毒素进入血流有关。
4、肝性脑病和脑水肿:肝性脑病是诊断急性重型肝炎必须具体的条件。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症状多在起病后3-5天出现,但也有少数病例在起病后2-3周才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5、黄疸迅速上升
6、精神神经症状:因严重肝脏损伤和坏死,致肝功衰竭而出现精神症状。
7、腹水及水肿:多见于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由于血浆蛋白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腹水和水肿,尤其是两下肢。
8、肝脏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9、低血糖:病人表现为全身软弱、四肢震颤、面色苍白、情绪激动不安、出冷汗、晕厥、瞳孔扩大、心动过速、血压轻度升高等,严重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易与肝性及病相混淆,如不及时补充血糖,继之血糖下降,可出生命危险。
10、出现各种并发症:除肝性脑病、脑水肿外,还可有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肝肾综合征等。
肝炎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肝病专家表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检查,首先要检查一下乙肝五项,乙肝五项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e抗体,乙肝表面核心抗体。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为了肝脏健康,建议大家在闲余时间都要到医院做下乙肝五项检查。
另外对于肝炎检查项目还包括肝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肝脏损伤情况,是否需要治疗等。那么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呢?肝病专家指出,临床上反应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检查肝损伤的血清转氨酶、排泄功能的胆红素、合成功能的总蛋白、白蛋白等。如慢性肝炎时转氨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有时可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
肝炎检查项目有哪些?B超检查也是不可缺少的,B超检查在诊断肝硬化(特别是静止期肝硬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对监测重症肝炎病情发展、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彩色超声指引下进行肝脏穿刺采集肝活检标本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监测重症肝炎以及对预后的估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肝病专家提醒大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严重程度不相同,因此肝炎检查项目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如果是首次检查只检查乙肝五项即可,在确诊感染乙肝病毒后,再做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另外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大家在做检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以避免误诊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肝炎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得了重症肝炎能治好吗
重症肝炎不好治愈的。
一、基础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二、抗病毒药物应用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
②胸腺肽治疗;
③强力宁。
四、活跃微循环的药物治疗: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五、肝昏迷的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可获一定效果。应用血液交换、体外肝灌流、吸附剂灌流及血液透析或滤过等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能暂时使患者意识清醒,但不能提高本病存活率。六、其他重症肝炎患者常并发出血、感染、脑水肿、肾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等,必须加以及时处理。
重症肝炎又称为肝衰竭,其治疗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于难以保守治疗的患者,有条件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术。
茵栀黄口服液的简介
【处方】茵陈提取物 12g 栀子提取物 6.4g 黄芩甙 40g金银花提取物 8g
【性状】茵栀黄口服液为棕红色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栀黄口服液有退黄疽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每支10ml(含黄芩甙0.4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