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淀粉酶的正常值介绍

尿淀粉酶的正常值介绍

健康值 :苏氏法(Somogyi法):80~300U/L;佛尔格穆特法:16~64U/L;温斯罗法:8~32U/L检查介绍 :血清胰淀粉酶P—AMY [参考值] <115U/L尿淀粉酶 UAMY [参考值]100--330U/L就尿淀粉酶的正常值就有好多 ,正常0-1200U/L ,还有正常尿淀粉酶为80-300苏氏单位/小时,超过300单位/小时有诊断价值 ,还有正常值:<1000u/l。

1、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一般在发病后12h开始增高。>1000U/L,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持续3~lO天恢复正常,持续时间比血中略长5~7天。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呈中度升高;失水、休克、继发性肾功能障碍、胰腺癌、胰腺外伤、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酒精中毒等。

2、减少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糖尿病、重度烫伤、甲状腺中毒症等。尿淀粉酶病理:病理性升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以上疾病时,往往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与尿中淀粉酶同时升高;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巨淀粉酶血症时,尿淀粉酶正常,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诊断

1、血常规检查

(1)未进行大量输液前血细胞比容增高。

(2)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现象。

2、淀粉酶测定

可见血和尿淀粉酶增高。常为主要诊断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

血钙测定正常值为2.25~2.75mmo1/L(9~11mg/dl),≤1.87mmol/L(7.5mg/dl)可致手足搐搦症。

低血钙通常发生在发病后2~3天,也会发病后5~8天出现,可持续2周左右。

低血钙的水平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血钙持续下降,预后不良。

4、淀粉酶和肌酐清除率比值

正常比值为1%~4%,>6%提示为急性胰腺炎。公式为:尿淀粉酶/血清淀粉酶×血肌酐/尿肌酐×100%

5、凝血机制

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各种凝血试验异常。极严重病例可出现DIC指标阳性,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Fbg低于2g/L,纤溶指标如3P试验阳性和血凝块溶解时间缩短等。凝血酶时间(TT)延长达3s以上,或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缩短(<70rain)。

急性胰腺炎可以吃鱼吗

急性胰腺炎可不可以吃鱼得看具体情况。

有些患者由于病情不是很严重,炎症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比较小,恢复也就快很多,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一个月左右,血尿淀粉酶就正常了,这时候可以适当的吃少量的鱼肉,补充些许蛋白质,但以清淡的水煮鱼或鱼汤中的鱼肉为最佳。

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治愈后恢复所需的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内体内已经存在一定的胰腺酶,因此,在饮食上不能食用高油脂、高蛋白食物,鱼肉属于高蛋白食物,也含有少量的油脂,血尿淀粉酶没有正常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可以吃鱼。

尿淀粉酶升高是为什么

1.胆道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Vater壶腹者占80%,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这段共同管道长约2~5mm,在此“共同通道”内或Oddis括约肌处有结石、胆道蛔虫或发生炎症、水肿或痉挛造成阻塞,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时,胆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内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谓“共同管道学说”,50%的急性胰腺炎由此引起,尤其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

若胆石移行过程中损伤胆总管、壶腹部或胆管炎症引起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如伴有十二指肠腔内高压,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产生急性胰腺炎。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

在欧美国家酗酒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国近年也有增加趋势。酒精能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内pH值下降,使胰泌素分泌旺盛,胰腺外泌增加。

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其原因符合“阻塞-分泌旺盛学说”。

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或促使胰液外分泌亢进,或促进胰腺管上皮细胞增生、腺泡扩张、纤维性变或引起血脂增高,或促进Oddis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如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尿淀粉酶高的原因

尿淀粉酶较血清淀粉酶增高较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后12~24小时始可增高,下降亦较慢(多持续3~10天)。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可有中等程度增高。此外,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此酶活性亦增高。

血清及尿淀粉酶来自胰腺和唾液腺的分泌.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淀粉酶随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少量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胰腺组织的炎症损伤使酶释放增加;分泌过多;胰腺等组织排泄受阻.由于淀粉酶分子量较小,易通过肾小球从尿排出,所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也反映在尿中.由此可知,血和尿淀粉酶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但升高程度低于急性胰腺炎.此外,急性腹膜炎,肠梗阻,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腮腺炎等疾病均可使血清淀粉酶活性轻度升高,一般大于300苏氏单位则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根据.

急性胰腺炎多在起病12~24小时以后尿中淀粉酶开始升高。一般认为,尿液淀粉酶增高在频率及程度上比血清淀粉酶高,而且在血清淀粉酶活性恢复正常后,尿淀粉酶活性增高仍可持续5~7天。因此,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很有价值,特别是对没有及时就诊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2~12小时即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12~24小时可达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所以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较好方法.由于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是一过性的,所以怀疑急性胰腺炎应及时抽血检查,否则易得出假阴性结果.有并发症或复发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的时间延长.

胰腺炎怎么治疗

胰腺炎治疗方法:

手术:严格控制适应症,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我们采用禁食、抗炎、抑制胰腺分泌等保守治疗均能成功。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须采取“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患者是由于胆道疾患引起的胰腺炎,常称胆源性胰腺炎,我们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如患者不存在胆道疾患,我们主张先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制胰腺分泌、静脉营养等。在此过程中,如患者病情仍不断加重,出现体温高于38℃,白细胞大于2万/m m3、腹腔穿刺液中发现了细菌,应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胰周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也需要手术治疗。

进食:选择合适时机禁食是胰腺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但许多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恢复饮食后,又出现腹痛,使他们害怕进食。患者何时进食是医生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要等到患者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完全恢复正常,才开始进流质饮食如稀饭、无油菜汤等。可临床上发现许多病人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血、尿淀粉酶仍高于正常值,甚至需要几个月才恢复正常。应当允许此类病人进流质饮食,但要密切观察,如有不适,随时去医院就诊。

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除了检查血、尿淀粉酶外,医生常常要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腹腔积液等,但由于患者肠管积气或肥胖,可使B超检查结果不准确或难以观察。而CT可提供客观的胰腺肿大图像,观察其周围渗出和本身坏死情况,以及所形成脓肿或囊肿的大小。定期复查CT可判断胰腺炎的恢复情况。所以我们建议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常规采用胰腺CT检查。

胰腺炎要做哪些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如感染严重,白细胞总数增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测定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淀粉酶值在严重坏死型者,因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无增高表现。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当测定值>256温氏单位或>500苏氏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才有意义。

3.血清脂肪酶测定

其值增高的原因同淀粉酶,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对较晚患者测定其值有助诊断。

4.血清钙测定

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8.5mg/dl)。在发病后两天血钙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为显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5.血清正铁蛋白(MHA)测定

MHA来自血性胰液内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素,在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正铁血红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红蛋白。重症患者常于起病后12小时出现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为阳性,水肿型为阴性。

6.X线检查

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小网膜囊内积液积气。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偶见盘状肺不张,出现ARDS时肺野呈“毛玻璃状”。

7.B超与CT

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

小儿急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现象。血细胞比容增高(未进行大量输液前)。

2.淀粉酶测定 血和尿淀粉酶增高。常为主要诊断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因有时淀粉酶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危重程度不是正比关系。7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3h后即可增高,血清淀粉酶增高达正常的3倍并持续数天,一般在症状发作后2~12h即增高,24h最高峰,48h后高峰下降,若用苏氏(Somogyi)比色法测定,正常儿均在64U以下,而急性胰腺炎患儿则高达500U以上。其他有关急腹症如肠穿孔、肠梗阻、肠坏死时,淀粉酶也可升高,很少超过300~500苏氏单位。而尿淀粉酶也同样变化,但发病后升高较慢,病变缓解后下降的时间比血清淀粉酶迟缓,且受肾功能及尿浓度的影响,故不如血清淀粉酶准确。尿淀粉酶升高可持续1~2周。

怀孕血糖正常值介绍

孕妇血糖正常值是指孕妇的正常血糖数值。

1规定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1-5.6mmol/L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3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胰腺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2.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3.急性肠梗阻

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4.心肌梗死

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

胰腺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胆囊炎、胆石病胆囊炎的腹痛较胰腺炎轻,其疼痛部位为右上腹部胆囊区,并向右胸及右肩部放射,血尿淀粉酶正常或稍高;如伴有胆道结石,其腹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往往伴有寒战、高热及黄疸。

2.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多数为儿童及青年,开始在上腹部剑突下偏右方,呈剧烈的阵发性绞痛,患者往往自述有向上“钻顶感”。疼痛发作时,辗转不安、大汗、手足冷,痛后如常人。其特点为“症状严重,体征轻微”(症状与体征相矛盾)。血尿淀粉酶正常,但在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时,淀粉酶可升高。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溃疡病穿孔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腹壁呈板状强直,肠音消失,肝浊音缩小或消失。腹平片有气腹存在,更可能帮助明确诊断。

4.肾绞痛 有时应与左侧肾结石或左输尿管结石相鉴别。肾绞痛为阵发性绞痛,间歇期可有胀痛,以腰部为重,并向腹股沟部与睾丸部放射,如有血尿、尿频、尿急,则更有助于鉴别。

5.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在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反射性放射至心前区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电图改变,往往相混淆。然而,冠心病患者可有冠心病史,胸前区有压迫感,腹部体征不明显等,须仔细鉴别。

6.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 如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肠系膜血管疾病及胃部恶性肿瘤。

7.确定脂肪泻是否由胰腺疾病引起 由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脂肪泻,胰腺CT及ERCP检查常有异常发现。若以胰管狭窄为主,则应排除胰腺肿瘤可能。

8.与胰腺恶性肿瘤的鉴别 两者均可致胰腺包块及腹痛或无痛性黄疸,采取包括ERCP、MRCP及内镜超声在内的检查也难将两者区别开。若CA19-9大于1000U/ml时或CEA明显升高时,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但常出现于晚期胰腺癌,也可通过ERCP刷检、超声内镜活检及发现邻近淋巴结肿大而确定诊断。若上述检查阴性而无法区别开时,则通过手术取病理活检。

相关推荐

孕妇餐后血糖正常介绍

孕妇空腹血糖正常 对于一般人来讲空腹血糖正常保持在3.9~6.1mmol/L范围即可,但因孕妇特殊性将血糖正常控制较为严格,规定孕妇空腹血糖正常为3.1-5.6mmol/L。 孕妇餐后血糖正常 1、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 在孕妇吃完饭后的一个小时内,检查孕妇的血糖的话,其正常应该保持在10.0mmol/L以内才算是正常的。 2、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 餐后正常血糖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准妈妈血糖超标现象并不奇怪,

胰腺炎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研究表明,典型病例诊断急性胰腺炎不难,有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者,可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如腹痛剧烈、发热、血清淀粉酶持续不降,出现休克、腹水、低血钙、高血糖、低血氧和氯质血症者,司诊断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炎实验室检查: 1、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升高:各种胰酶活性增高,发作间期胰酶活性正常或偏低。 2、粪便检查:镜下可见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经苏丹Ⅲ酒精染色后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小圆球。该法可作为简单初筛的基本方法。 3、其他:如糖耐量检查、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均有助于慢

胰腺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白细胞计数 轻型胰腺炎时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但在严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时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增高。 2. 淀粉酶测定 这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特异的诊断方法。在发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破坏,则可不增高。有时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溃疡病穿孔以及肠道和胆道感染的情况下,淀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淀粉酶增高时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淀粉酶增高,才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3.血液化学检查 重型胰腺炎时,二氧化

胰腺炎的诊断和检查

一、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急性胰腺炎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上不仅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诊断,还要对其病情发展、并发症和预后作出评估。凡是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这一条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前提。特别是那些诊断尚不很清楚的上腹痛或给予解痉止痛药不能缓解时,更有可能是胰腺炎。 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4项标准 (1)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上腹痛或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2)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 (3)图像检查(超声、CT)显示有胰腺炎症或手术

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意义

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在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12~72h达峰,3~4天后恢复正常。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虽然并不一定和胰腺损伤程度相关,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虽然目前还都用淀粉酶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当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应对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活性连续作动态观察,还可结合临床情况及其他试验,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测定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淀粉酶测定对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

甘薯淀粉的介绍

别名:番薯粉、红薯粉、地瓜粉 使用提示:每餐约50克 甘薯粉知识介绍: 甘薯淀粉是由甘薯加工而成,质量较差。色灰暗,质粗糙,粘性差,但涨发性较强。红薯,又叫甘薯、白薯、地瓜、红苕、山芋。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是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膳。 甘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用途广泛,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是鲜甘薯含水量较高,长时间贮藏保鲜困难较大,且贮藏过程中养分消耗较大,病害损失严重。因此为了延长甘薯供应时间,必须将其干制。实验中着力于开发一种甘薯全粉,使其贮藏方便,并延长贮藏时间,这种甘薯全粉可用来做馒头、花卷、面包

精子常规检查的正常介绍

1、精子常规检查的正常 1.1、液量的检查 [正常参考]2-5ml。 [临床意义] 若数日未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的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 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过8m1),则精子被稀释而相应减少,有碍生育。 1.2、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浅黄色。 [临床意义] 黄色或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等。 鲜红或暗红色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结核和肿

碱性磷酸酶正常

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做过的几次碱性磷酸酶检查的参考正常会有所不同,其实碱性磷酸酶的参考正常会根据测试方法或人群的不同会有所区别,正常范围的不同也与各医院使用的方法和仪器有关。一般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为:女性50~135U/L、男性45~125U/L。下面了解下不同测试方法碱性磷酸酶的参考是多少。 1、连续监测法: 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2、动

蚕豆淀粉介绍

蚕豆又名胡豆、佛豆、罗汉豆、倭豆等,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植物。是豆类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凉拌,又可以制成各种小食品,是一种大众食物。蚕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在日常食用的豆类中仅次于大豆,蚕豆中含有大量钙、钾、镁、维生素C等,并且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

碱性磷酸酶正常

碱性磷酸酶正常,人群不同,碱性磷酸酶正常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明一下。 女性碱性磷酸酶正常: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碱性磷酸酶正常: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有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碱性磷酸酶。如果是成年人的话,碱性磷酸酶已经明显超出碱性磷酸酶正常的范围之内。当发现碱性磷酸酶的偏高则意味着有肝癌情况的发生,则建议您、到大型专业的肝病医院做一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