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锻炼时注意什么
血压高锻炼时注意什么
很多高血压患者每天醒来,早早的就会进行锻炼。体育锻炼是好事,但不适宜太早,人体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调养身体,可以适当赖床伸伸懒腰,然后再起床,不可一醒来就一个猛子蹦起床,那样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和脑中风等严重突发症。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这类人群多数不喜欢赖床,但为了健康安全着想,最好还是要在床上赖一下伸展一下身骨再起床。
运动前不适宜吃东西,这是基本常识,因此很多高血压患者每天在运动后进食。但是,每种常识都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会伴随低血糖症状,不吃东西就去进行锻炼,很可能出现低血糖症,严重甚至是昏阙。对于高血压低血糖并存的患者,早晨锻炼前最好先吃点东西。为了不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吃过东西1小时后再进行运动。
人体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血压都会出现急剧变化,因此,高血压尤其是超高血压的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存在因为血压超高而导致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情况很危险,后果很严重。高血压患者打太极、跳舞、散步、慢跑等平和的有氧运动即可。
一些高血压患者已经到了超高血压的程度,随时都有爆发中风等并发症的可能,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因此,这些人群最好是结伴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单独在偏僻的场所活动。
如果你周围也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为了他们的健康,也要多了解高血压人群锻炼注意事项,做好日常保健,才可以在合理运动下帮助大家达到好的效果。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养生
体育运动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早在1988年,美国高血压联合就正式确立了运动疗法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或敏感性下降。同时可以引起血管顺应性改变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导致总外周阻力的下降。运动还可以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浓度,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长期运动可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善机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并消除高血压病的一些危险因素,如降低血脂、血液粘滞度、体重以及改变饮食习惯、促进生理与心理的调适能力。调节血液系统微循环,清除血液中胆固醇等物质,使血管保持应有的弹性,有效延缓和治疗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
运动养生的方法
高血压患者究竟适合进行哪些体育活动?这要看个人的年龄、病情、原来的体力基础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讲,轻度高血压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仍可胜任日常工作,并可参加一些耐力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运动证明有降压作用。但像举重等运动只涉及少数肌肉群,因此降压作用并不明显。中度高血压,如无心脏、脑、肾脏并发症,仍可以胜任一般工作,但应注意劳逸结合。对于重度高血压,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已有损害的病人,工作能力与体力活动均受到较大限制。不应增加这些重要器官的负担,则不宜做大强度的运动。
由于高血压病人多数是中老年人,因此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项目应该是体力负担不大、动作较简单易学、体位变化不复杂、不过分低头弯腰,但全身又能得到活动,动作较缓慢和有节奏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慢跑、做体操,也可打乒乓球、羽毛球。少数早期病人可参加一些爬山和游泳活动。打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人是一项很适宜的活动,有的人打完一套太极拳后,收缩压可立即下降10~15毫米汞柱。
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血压有不同的影响,降压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法。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追求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运动,过量运动的危害十分严重,如剧烈运动时血管收缩导致高血压急剧上升,脑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血管意外。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降血压运动方式。
高血压病人不论参加什么体育活动,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并要长期坚持下去。除了适当的体育运动外,高血压病人每日应保证8小时睡眠和午休。避免过多的社交活动,如参加宴会,不宜观看情节激烈的电视电影和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少参加有竞争性的棋类比赛。总之,不要使大脑紧张过度,学会爱护与珍惜自己,结合病人的自身条件和病情,科学地运动,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真正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50%~60%,即(220-年龄)×50~60%。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50~60%=80~96次∕分。应避免紧张激烈的、竞争性的、力量性的运动。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使心率变化适应运动强度的变化,避免运动后出现不适反应。
运动量
高血压患者开始运动可每次20~30分钟,以后增加至30~4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运动20 分钟。中老年人运动时最好定时、定量并长期坚持。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午进行,不宜在饱餐后、饥饿、浴后运动,更应避免冬泳。
运动频率
年轻人可适当加大运动频率,每周锻炼4~5次为宜。中老年人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周3~4次,或隔日进行。开始运动量要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应循序渐进,并根据病情和体力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1~2次。
运动环境和天气
自然环境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草地、田野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静处进行。
早晨锻炼应避开雾天。冬天的早晨常常有雾,雾天废气不宜消散,雾天中除了会使空气中苯、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外,还含有较多微生物,人体若大量吸入会影响健康。冬季严寒时期(气温在零下5℃以下),最好不要外出锻炼。
冬泳对高血压有益吗 高血压冬泳应循序渐进
对于血管硬化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脉压差大,皮肤接触冷水时,体表血管收缩,血压会暂时升高,水温越低,作用越突然,收缩压暂时升高也越明显。所以这类人锻炼时,应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引起意外。
高血压人群如何进行锻炼
1、高血压怎么锻炼血管有弹性
1.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1.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1.3、太极拳
适用于各期患者。太极拳对防治有显着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
1.4、气功
据我国医学人员对气功疗法降压原理的研究证实,气功对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用气功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可达90%左右。美国也有报道说,用气功治疗,半年后约75%的人有效。
2、高血压锻炼有什么原则
2.1、“三五七”原则
这3个字能帮助患者掌握运动量。“三”是指每次步行3公里,时间30分钟以上,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两三次走完;“五”是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七”代表运动量要达到中等强度,以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为宜。比如,65岁的人,活动时心率最好保持在 170-65=105次/分左右。此外,为了避免运动亲前后血压骤然升降,运动前要做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放松10分钟左右。
2.2、“有氧”原则
高血压患者锻炼时,应当以有氧运动为主,主要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体操等。最好避免低头弯腰的动作,头部最好不低于心脏水平;不要用力屏气,也不要做体位变化幅度大的快速动作,以免造成血压上升,发生意外。运动时间可选在温度适宜的下午或黄昏,而不是一天之中血压相对较高的清晨。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气功等,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还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值得推荐。
高血压能跑步锻炼吗 高血压跑步锻炼的好处
跑步过程中血压会上升,但较慢速度下跑步,血压上升有限,不会上升到危险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运动结束后,血压也随之恢复到比运动前更低的水平,也就是说跑步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研究证实,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可使收缩压下降约10-15毫米汞柱,可使舒张压下降约4-9毫米汞柱。因此跑步是高血压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长期精神紧张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之一。跑步能够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缓解精神紧张等,从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于已有高血压也具有降低效果。
一般肥胖人群非常容易出现“三高”症状,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跑步锻炼可以减肥、加快身体代谢,体重降下去了,“三高”也会随之缓解一些。
高血压能不能爬楼梯 高血压爬楼梯锻炼最佳时间
高血压患者每次爬楼梯锻炼的时间宜控制在10到15分钟,每日可爬1到2次,每次活动后以感到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度。
爬楼梯的运动时间不要选在饭后或临睡前,最佳时间应该选在每日早饭前,上午9到10点,下午4到5点。
高血压患者要如何锻炼
散步要“静 松 降”
高血压病人散步时要注意做到:静、松、降。静就是心静的意思,不为杂念所干扰,最好选择安静的绿化地带来散步,心静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血管舒缩的调节,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松就是要求在活动中肌肉放松,降低外周血管的紧张度,使血管舒张,血压则不会上升。降即在活动时应想到血压下降,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刺激,使血压得到控制。
每天散步要坚持
散步最好选在黄昏或临睡前1-2小时进行,时间一般为20-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因每人身体状况而定,时间过短起不到最佳锻炼效果。体质较差者可以采用每天多个10分钟的锻炼方法。习惯于早晨锻炼的患者,可以坚持,但应注意量力而行,散步地点应选在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
运动禁忌要清楚
除了散步意外,患者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是要注意禁忌,如:低头弯腰、屏气用力的活动。因为在低头时,由于重力作用,可使人脑循环血量增加,脑血管压力突然增加,血管壁紧张,易引起头昏,头重,甚至还会诱发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屏气可使胸腹部压力增加,血压上升,而且屏气时心脏射血阻力也增加,一旦放松,心脏泵出的血液会对脑动脉形成冲击,也会诱发中风。另外,高血压病人不宜做体位变化幅度过大的动作,也不宜进行剧烈竞争性的运动项目。
高血压怎么锻炼血管有弹性
1.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1.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1.3、太极拳
适用于各期患者。太极拳对防治有显着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
1.4、气功
据我国医学人员对气功疗法降压原理的研究证实,气功对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用气功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可达90%左右。美国也有报道说,用气功治疗,半年后约75%的人有效。
高血压怎么锻炼身体好
高血压病患者平时应选择运动量不大动作缓慢轻柔的运动项目,如步行和体操等。每天坚持在平地上步行,早晚各1次,每次步行2~3千米,体力弱者步行1~2千米,匀速进行。步行的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长期坚持步行可使血压下降,预防高血压脑病的发生。体操运动量适中,动作轻柔缓慢,全身各部位活动比较全面,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容易坚持。每日清晨做体操1次,长期坚持也可使血压下降。
高血压跑步锻炼的好处
降低血压
跑步过程中血压会上升,但较慢速度下跑步,血压上升有限,不会上升到危险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运动结束后,血压也随之恢复到比运动前更低的水平,也就是说跑步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研究证实,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可使收缩压下降约10-15毫米汞柱,可使舒张压下降约4-9毫米汞柱。因此跑步是高血压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放松紧张情绪
长期精神紧张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之一。跑步能够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缓解精神紧张等,从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于已有高血压也具有降低效果。
减肥
一般肥胖人群非常容易出现“三高”症状,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跑步锻炼可以减肥、加快身体代谢,体重降下去了,“三高”也会随之缓解一些。
高血压最佳锻炼方法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在吃完饭后,慢慢的跟朋友散步,舒张压可明显下降,而且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散步可在刚起床的时候,黄昏或临睡前,一般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每天一二次。这个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大家如果能够坚持半年的话,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这种方式会比散步的运动量大得多,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话,不能跑太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长期坚持锻炼,这样才能够让血压平稳下降,消化功能增强。跑步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不要快跑。
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太极拳动作柔和,多为大幅度活动,能够帮助人思绪宁静,从而减轻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患者练完太极拳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健身跑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帮助自己检测心脏功能,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性。不要求一定的速度,在跑步的时候如果产生头昏、头痛和疲劳感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
高血压药什么时候吃好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运动锻炼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益,并降低心血管危险和死亡率,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被建议参加每周5-7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动态有氧锻炼,如走路、慢跑、骑车或游泳等。
血压高如何锻炼才能降下来 高血压不适合什么运动锻炼
通过运动锻炼降血压需要讲究方法,力量型运动和快速跑步属于无氧运动,会导致血压快速大幅升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