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危险信号 足部溃疡
糖尿病危险信号 足部溃疡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再加上足部感染,是形成足溃疡的“三贱客”。周围神经病变降低了足部自我防御机制,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小的水泡,小虫咬或擦伤。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为感染创造了条件。
如果足部出现溃疡,哪怕只是一小块,都要立即联系医生。每天的足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小伤口,及早处理。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忽视足部皮肤问题,因为即便是一个小伤口都能让你付出截肢的代价。
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
糖尿病足病的治疗要点:
1、糖尿病足的治疗要先定性
神经性溃疡,感觉麻木,皮肤比较干燥,足部通常是温暖的,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搏良好。单纯的缺血所致的足溃疡则很少见,无神经病变。神经-缺血性溃疡,脚是凉的,足背脉搏很弱不明显或者消失,可伴有休息时疼痛,足部边缘有溃疡或者坏疽。
2、善待我们的脚
脚承担着我们身体所有的重量,任劳任怨 ,唯有更好的呵护它,才有更多前行的动力。所以糖尿病足患者要有针对性的治疗,分清足溃疡和坏疽的性质,正确认识糖尿病足病才能更好的巩固根基!
3、特别注意减轻足部压力
对于神经性足部溃疡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减轻足部压力,要穿合适的鞋子,减少患足的活动。如去除足底胼胝、特制鞋和鞋垫纠正足底压力异常。糖尿病足一旦合并感染,必须积极地给予抗感染治疗。缺血性溃疡的治疗首先就是要改善足部的缺血状况,可以通过内科用药或者外科手术及血管介入治疗等,使足部血液能够循环。
胃溃疡癌变的4个危险信号
1.疼痛性质的改变。胃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如果溃疡发生在距十二指肠相近的胃幽门部,则疼痛节律性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一旦胃溃疡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为持续性疼痛或者有所减轻,此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及早去医院检查。
2.明显消瘦。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胃溃疡病人,短期内有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变差,这可能是恶变的信号。
3.出现固定的包块。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增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
4.无法解释的黑便。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也见于服某种药物之后。如果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糖尿病危险信号 发抖出冷汗头晕
千万不要忽视低血糖的典型表现,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低血糖会引起癫痫发作、意识模糊甚至死亡。立即检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3.9mmol/L,立即进食15g的葡萄糖。
可以选择升糖片、半杯果汁、一汤匙的蔗糖、蜂蜜或玉米糖浆或一些硬糖、软糖等。糖友家属也要了解低血糖应对措施,以便能提供帮助。
秋季谨防糖尿病的四大并发症
1、皮肤病
立秋后空气湿度下降,糖尿病人的皮肤比一般人更容易干燥,加上人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多种皮肤病。另外,秋后不少糖友食欲大增,血糖有所回升,加大了病菌入侵、导致感染的机会。
2、眼病
秋后人容易阴虚燥热,一旦上火,则容易眼干、发痛。气候变化使糖友们血糖波动较大,易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眼病,糖友们要注意眼部休息,并多补充水分。
3、心血管病
立秋后糖友最容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由于早晚温差大,加剧了血管的收缩与舒张,一收一舒之间,容易造成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负担。因此,糖友不要轻易受凉,并预防好感冒。
4、足病
秋季寒冷干燥,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足部保暖和清洁,很容易造成足部并发症,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约85%是由于足部溃疡破损没有及时控制而引发。
糖尿病危险信号 腿疼尤其是行走的时候
你可能已经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血管变窄、闭塞会引起下肢血流减少,供氧不足,以至于行走时腿痛加剧。
双腿也会感到麻木、刺痛、发凉等。虽然这不是一种急症,但它会增加糖友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因此千万不要拖延治疗。
糖尿病眼病有什么危险信号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百度搜索 糖友网并发症频道
6.看东西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的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部位有关。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或有闪光感,这是由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常伴有视网膜水肿引起光散射所致。视力突然丧失,往往意味着眼底出血的发生。
异常的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在晶状体内,就会降低其透明度、混浊不清,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血糖的波动可能使晶状体肿胀变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而形成近视;反之,长期高血糖的患者,血糖突然降低则会出现远视。
糖尿病会破坏控制眼外肌的颅神经而引起眼肌麻痹,从而表现出复视、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
糖尿病危险信号 异常口渴乏力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如果突然出现的异常口渴、浑身无力,这可能提示您的血糖控制的非常不好。
立即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循严密的血糖监测,确保实施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合理的体育运动,遵医嘱用药。如果是生病了,看医生的时候要告知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疾病会使血糖失控。
血糖超过33.3mmol/L会导致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即高血糖高渗状态。这在2型糖友中更为常见,可能是由疾病或感染引起的,伴随症状包括高烧、皮肤无汗、意识模糊甚至出现幻觉、视力模糊。这时候立刻拨打120或者由家属护送至医院急诊。
糖尿病危险信号 口中有烂苹果味
当葡萄糖不能供能的时候,机体会分解大量的脂肪供能,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酮体可通过呼吸排出,
因此,糖友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时候呼吸会有烂苹果味,同时伴有口渴、多尿,头痛,甚至有恶心和呕吐。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因此请立即拨打120或者由家人护送至医院急诊。
糖尿病足和骨髓炎的区别在哪里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的病变或者是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者是下肢出现的一种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足和足部的骨髓炎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它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糖尿病足也会导致骨髓炎的产生。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以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和深部破坏。
糖尿病患者并发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神经性营养障碍和缺血,单纯的缺血性溃疡并不多见,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足部溃疡同时有神经性和缺血病变,无痛性神经病变是引起溃疡的主要原因,因为感觉神经营养障碍,使触觉和痛觉等保护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患病的足部经常发生外伤进而出现溃疡,出现感染,最终导致骨髓炎的产生。
糖尿病伴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导致缺血之后,就会导致产生足部溃疡的几率增加,并且使原有的局限性感染病灶迅速扩散成为骨髓炎,甚至是引起全身性的严重感染,在这由于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患病部位一旦溃破形成溃疡之后,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并且迅速扩散,此外糖尿病缓和白细胞固有的吞噬能力明显的衰退,以及免疫能力的减退,都是引起软组织和骨骼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
导致糖尿病病足的因素
一、糖尿病足的内因
⒈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由于患者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病人的下肢血管硬化和血栓堵塞血管,同时足部微小血管闭塞,使下肢灌流量减少,肢端血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性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使足部缺乏对有害刺激的保护,从而极易引起机械或温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汗液分泌障碍,可使皮肤柔韧性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和感染。一旦下肢或足部皮肤受损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又使伤口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足部溃烂发展甚至截肢。
⒊年龄——糖尿病足多发生于》40岁的患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有研究报道年龄增长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原因:①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激素水平改变;②老年人组织代谢率、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愈合时间延长;③糖尿病神经病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⒋性别——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国内文献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病男多于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雌激素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因而肢体大小血管病变机会在女性糖尿病人相对减少。
二、糖尿病足的外因
⒈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诱发因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在肢体缺血缺氧的情况下,细菌极易入侵,因而导致组织严重感染。
⒉物理性损伤——任何足部的微小伤害都可引起溃疡或感染,有时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溃烂怎么治疗
1、周围血管疾病也能引起足部溃烂
周围血管疾病也能引起足部溃烂,而且这种溃烂很容易出现疼痛,神经性溃疡发生于压力增加的部位,通常是足底面。报道最多的发生部位是因鞋不合适而导致的发生在足趾背面的神经性溃疡,胼胝的形成也是这种压力的结果,为使溃烂愈合,需降低局部压力(除去胼胝、穿合适的鞋子,或用减压垫)。血管性溃疡好发于趾尖和足跟。
2、改善血供
改善血供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常见的方法,患者应该应积极控制感染。抗生素的治疗常常需要持续多周或数月。应重视对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及时清创。难治性溃疡是最终导致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3、加强血糖控制
如血糖控制非常差,足部感染和溃疡可在无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的情况下因足部卫生差而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强血糖的控制外,还要嘱咐患者穿鞋以减少足部创伤的机会。
糖尿病足溃烂怎么治疗,相信通过上文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希望对患者带来帮助,在此提示:糖尿病足是十分危险,有很多人因为乱用药物去敷脚上的伤口,导致病情急速恶化险些被截肢,对此大家要注意,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治疗,如果您对糖尿病足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地方可在线咨询专家,最后祝您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