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糖尿病因症酸中毒诱发因素很多。ⅰ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失效;而ⅱ型糖尿病可在多种座激作用下,胰岛素相对不足就显得更为突出。总之,任何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的绝对或相对缺乏的因素,都可以诱发糖尿病因症酸中毒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下:
(1)ⅰ型糖尿病人以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为最常见诱因,个别病人对胰岛素可产生耐药性。
(2)感染也是常见的诱因,以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为多见。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伴有呕吐感染员易产生酮症。
(3)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骨折、分娩、麻醉、妊娠、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均诱发酮症酸中毒。
(4)精神因素,如精神创伤,精神紧张及过度激动等。
(5)饮食失调。过多进食含糖和脂肪的食物,饮酒过度或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每天进量低于100克。
(6)糖尿病未控制或病情加重。
老人腹痛竟是糖尿病
这是由于,老年糖尿病发病早期病情较轻,往往没有症状,很少出现多饮、多尿等“三多一少”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渴感中枢、饥饿中枢敏感性低所致。由于其症状轻或无症状, 30%~50%老年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误诊。不少病人是在常规检查身体或患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被意外发现。少数老年人会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而就诊,像王奶奶这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急性并发症,根据近年文献报道,相当一部分既往没有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在出现酮症酸中毒时会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尤其是老年人,极易误诊为急腹症而延误治疗。急腹症指的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会引起腹痛呢?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糖友因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出现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导致胃肠平滑肌运动障碍,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这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另外,酮症酸中毒时体内氢离子增高,胃酸分泌相应增加,刺激胃肠黏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总之,引起酮症酸中毒腹痛的原因很多,且极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甚至进行不必要的剖腹手术。忽略糖尿病的存在,是延误诊疗的关键。因此,当老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恶心、呕吐、脱水、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可能,并及时检查血糖、尿常规等,争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并不困难,常规的血、尿化验即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诊断依据。有上面所说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应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而及时去医院诊治。
出现酮症酸中毒时化验检查可发现尿糖强阳性大多为+++至++++,尿酮体也为阳性到强阳性,血糖显著增高,通过常高于300mg/d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血液呈酸性,ph值低于7.3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包括包括去除诱发因素,补充生理盐水,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补钾等。
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这些治疗方法一般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掌握。如果病人已非常可能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了,但一时来不及到医院看病,则应立即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处理,如给病人多饮水,包括饮淡盐水,每2-3小时深部肌肉注射短效胰岛素10-20单位等,并设法及时送至医院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故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纠正以后,病人应对其诱因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治疗方式,发生感染时及早有效治疗,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剂量以防酮症酸中毒的再次发生。
糖尿病饮食注意什么 提倡适量饮水
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糖尿病人适量的饮水对疾病是有好处的,主要表现为,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更应该大力饮水;喝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但如果是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会脱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脱水的原因: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严重不足,使血糖进行性增高,血糖进一步增高可使尿量增多从而带走大量水分;同时,酮体经肾脏从尿中排泄以及从肺脏通过呼吸也带走大量水分。
2、在感染、高热等情况下,机体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速,产生许多酸性代谢产物,这些酸性代谢的产物的排泄也带走了大量水分。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儿经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也使水的入量显着减少。
4、病人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是增加的,由于细胞外物质浓度更高,细胞内的水分将转移到细胞外去,从而引起细胞内失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1、帮助患者找出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并加以预防,避免发生下一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像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知识。
3、叮嘱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者停药。
4、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注意防止各种感染和外伤等应激性因素。
6、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经常测量体重、腰围、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等。
7、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什么症状
病因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
2.饥饿性酮症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严重饥饿时,体内能量供应主要依靠脂肪分解,而脂肪分解过多即可造成酮体的堆积,引起酮症发生。
3.酒精性酮症
大量饮酒后,可抑制糖异生,酮体生成加速,导致酮症。
临床表现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PH<7.3或碳酸氢根<15mmol/L;中度PH<7.2或碳酸氢根<10mmol/L;重度PH<7.1或碳酸氢根<5mmol/L,后者很易进入昏迷状态。较重的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症状加重
多饮多尿、体力及体重下降的症状加重。
2.胃肠道症状
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3.呼吸改变
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4.脱水与休克症状
中、重度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脱水症状,脱水达5%者可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超过体重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5.神志改变
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委靡继而烦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过多,脑缺氧,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衰竭。
检查
1.血糖
多在16.7~33.3mmol/L,有时可达33.3~55.5mmol/L。
2.尿酮
强阳性,当合并肾功障碍时,酮体不能由尿排出,故虽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尿酮体阴性或仅微量。
3.血酮
血酮测定多采用硝普盐法,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血酮<0 6mmol="" l="">5mmol/L有诊断意义。
4.血电解质及尿素氮(BUN)
钠、氯常低由于血液浓缩,亦可正常或升高;血钾可正常,偏低也可偏高。但总体钾、钠、氯均减少BUN多升高,这是血容量下降、肾灌注不足、蛋白分解增加所致,BUN持续不降者,预后不佳。
5.血酸碱度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及pH值下降,剩余碱水平下降阴离子间隙明显升高。
6.其他
(1)血常规
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可增高,反应血液浓缩、感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
(2)尿常规
可有泌尿系感染表现。
(3)血脂
可升高,重者血清可呈乳糜状。
(4)胸透
有利于寻找诱发或继发疾病。
(5)心电图
有利于寻找诱因(如心肌梗死)可帮助了解血钾水平。
诊断根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不难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如何紧急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是多发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一旦严重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的治疗原则是应用速效胰岛素纠正糖代谢紊乱、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治疗诱因。
应用胰岛素。最常用的方法是静脉小剂量补充胰岛素。近年来,已经将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中,由于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因此能够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用胰岛素泵的优点还在于:减少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等。
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严重情况给予静脉补液。
昏迷病人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
患者家属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
当然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中,体内应激激素的水平升高,如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有学者建议使用能够对抗这些升糖激素作用的药物,如奥曲肽,可以抑制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的作用,在临床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由于这类药物价格相对高,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