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血者应五年后再献血
受血者应五年后再献血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规定,近5年内曾经输注过全血或血液成分者暂不能献血。对此许多想要献血者都有疑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均有比较复杂的血型系统。仅红细胞血型迄今已发现并被国际输血协会血型命名委员会命名的就有30个系统,500多种抗原。可以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除了同卵双生者之外,几乎找不到两个细胞表面抗原完全相同的人。
所以一个人接受输血后,异己的血型抗原进入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免疫性抗体虽然对受血者本人不会造成损害,但是如果这位受血者在短期内献血后,另一位受血者就等于接受了更多的异己抗原和抗体,输血的风险也就提高了。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确定是否在5年内未接受过输血,也是为了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可以大大降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基于上述原因,也为了保护受血者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国家在制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时规定,近5年内曾经输注过全血或血液成分者暂不能献血。
献血有哪些好处呢
1、可以享受免费用血
(一)献血者累计献血八百毫升以下,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二)献血者累计献血八百毫升以上的,可以终生免费临床用血。
除献血者本人按上款规定享受的用血优惠外,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累计按献血者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2、有利身体健康
◆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
◆献血可减少冠心病
研究结果表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铁质过高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机会就会增加。惟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的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男士们可以定期献血。
◆献血能净化人的心灵
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献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是什么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为保证献血的充足,有专家呼吁放宽至17-60周岁。
献血时患者必须做健康检查,符合条件后才可献血。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有:
1.年龄:18-55周岁。【注:指《献血法》提倡参加献血的人士年龄,但不是限制献血的年龄标准】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多与患者的健康相关,当患者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时,即可献血。当患者有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均不能献血,否则血液会把疾病传播出去,会造成接受血液的患者感染上疾病,对接受血液的人是很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建议献血的时候寻找正规的部门或是医院去献血。
献血后注意事项
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事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
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不要以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或刺激针眼,以防感染。
在献血后的1-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献血者献血后心情应是愉快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件无私奉献,有意义的事,献血是不会损害健康的,但是如果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与采血单位取 得联系,以便及时进行访视和处理。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这些养料在普通饮食里都有,不必特别去多吃。献血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吃些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促进血液成分恢复更快,但切忌暴饮暴食,亦不要饮酒。
适当的献血有什么好处 献血的好处
1、无偿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
2、无偿献血者累计献血八百毫升以下,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3、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献血者如何预防艾滋病
安全合理用血和血液制品的基石是吸收、选择和保持自愿、无报酬的献血员。保证安全供血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安全的献血员和有不安全的献血员存在。
献血员可分为三种类型
1.献血员是替代献血员-有时称做“家庭替代献血员”。在这种制度下,受血者的家人要献出与受血者所接受的同等量的血液。这份血可能直接输给相应血型的人,也可能放在公共血库中。许多年以来WHO强烈反对这种献血方式,因为这些献血的所谓“亲属”常常是与受血者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卖血者。即便他们之间有关系,亲属们所献的血液的安全性也值得怀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选择或缓期使用献血者的标准无法应用。然而,由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血液极度短缺,使得这种替代献血员非常普遍。估计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血液量只占世界血液供应量的20%,而其人口却是全球总人口数的80%。
在一些国家,当局出于好的愿望建立起来的替代系统,现已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如在柬埔寨,负责监督血液供应工作的国际红十字会给那些声称是“亲属”的经常到血液捐助中心的人拍照。如果红十字会见到他们的次数太多就会拒绝接受他们的血。
2.卖血或职业献血员,有非常多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这种献血员应该禁止。卖血者常常来自于社会最贫穷阶层,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营养不良并可能正感染某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又可通过输血传播,在一些地方,卖血者卖血所得的钱主要用于购买静脉注射的毒品,如果他们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那么他们就有感染HIV的极高的危险。
此外卖血者的卖血次数过于频繁,使得他们所献的血低于规定标准,如缺铁,这对于受血者来说就是一种风险。此外过度献血也会损害献血者自已的健康。有偿供血者通常与卖血给受血者的现象相伴而生。在这种制度下,贫穷家庭无法负担急需血液的费用。另外,卖血者的存在破坏了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如果无偿献血员看见周围的人献血后得到报酬,那他们也会想要报酬。
3.最安全的一类献血者-不需要报酬的自愿献血者。这些献血员是利他主义者,没有献血的压力。总的来说,他们更可能符合国家低危献血员的标准,他们也更有可能愿意经常性地按适当的间隔期献血。这对于保持足够的血源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对献血者的要求
1.谨慎性行为
不要性滥交:性伴侣越多,越容易感染HIV。
若不能确定性伴侣是否已感染病毒,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要使用胶质的安全套,更应注意安全套的质量和正确用法,藉以减低传染的机会。
2.避免共用针筒
远离毒品,切勿共用针筒注射毒品。少去或者不去私人诊所,避免黑商人提供的针筒等医疗器材。
避免酗酒或滥用药物:酒精和药物,会使你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以致影响你的性行为。
3.减少血液接触
不少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都会透过血液传染,因此,但凡处理伤口,你都要避免皮肤、眼睛或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先戴上用完即弃的胶手套,才替别人护理伤口。特别是对献血者,在献血之前一定要做好艾滋病、乙肝等的血液检测才能正常输血。
献血和献成分血有什么区别
献血可以献全血,也可以献血小板。
现在捐献的全血,到血站后也都去除了白细胞,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给病人输血是缺什么输什么。
捐献血小板的同时也采了血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同时采集差不多250毫升血浆,用于保存血小板,同时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和血浆(单独用)的来源就是全血,献全血必不可少。
由于血小板用量越来越大,全血也可以提取血小板,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需要2000余毫升的全血,为了节约血源,单采血小板也就必不可少了。
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恢复很快,只需间隔14天就能再次捐献,而两次全血的间隔则需6个月。
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的条件要求更高:血管要明显、血小板计数要高,献血时间要长(一个多小时),献血前的检测项目更多。
符合各种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其实都可以尝试一下。
有人是两种都献,很多献血者捐献了血小板后不愿意在献全血,间隔时间太长,往往想献血时不到间隔期,捐献血小板也没有什么不适,尤其是女性,捐献血小板不会采集红细胞,是红细胞恢复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