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调和药性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调和药性
由于甘草独具甘昧,又有缓和其他药味性能的作用,故在复方中能起到协调其他药味性味的作用。在各类药方中,甘草能使各药互相谐而无相争之弊,所以前人认为它能“调和百药”,使不同性质之药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
甘草的功效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甘草调和诸药量宜小,作为主药量稍大,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补中缓急宜炙用,清热解毒、止咳宜生用。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与桂枝、芍药、饴糖配用,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外感风寒咳嗽者,常与麻黄、杏仁同用。咽喉肿痛者,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 。
孕妇可以吃甘草片吗
孕妇在怀孕期间尽量是不要服用药物,是药三分毒都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甘草片含有阿片直接影响胎儿的呼吸,所以不宜食用,如果咳嗽可以用冰糖顿雪梨来缓解病情。
甘草的功效: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甘草调和诸药量宜小,作为主药量稍大,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补中缓急宜炙用,清热解毒、止咳宜生用。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与桂枝、芍药、饴糖配用,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外感风寒咳嗽者,常与麻黄、杏仁同用。咽喉肿痛者,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 。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豆制品,粗粮等营养注意营养多样化。多喝水,保证好的睡眠,多晒晒太阳散散步。每天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去医院做好产检。
干草有什么功效
甘草
《本经》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1.益气补中,用于脾气虚弱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治脾气虚,常作辅助药,须配伍人参、白术等补气之品同用,如四君子汤。治心气虚,作主药,配伍人参、阿胶、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2.祛痰止咳,咳嗽气喘。甘草有止咳平喘和祛痰作用,对咳嗽痰喘之证,不分寒热,均有良效。如配伍麻黄、杏仁,即三拗汤,治风寒犯肺之喘咳;上方加石膏,即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喘。现代常以本品与镇咳祛痰的中西药制成多种复方剂型应用,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等,治各种原因所致之咳喘。
3.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常与白芍同用,即芍药甘草汤,治阴血不足,四肢拘挛作痛,或脚挛急不伸。
4.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证及药物、食物中毒。生甘草性凉,能清热泻火解毒,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热毒证,尤长于疮痈、咽喉肿痛等的治疗。治热毒疮痈,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即桔梗汤。本品常用于解除食物及药物中毒,古有“解百药毒”的记载。可单用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
5.调和药性,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又可调和脾胃。如白虎汤中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和石膏、知母之寒,以防伤胃;调胃承气汤中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硝、黄泻下作用,并防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解毒生用,补中缓急炙用。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浮肿者不宜用。不可长期大量使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甘草甜素。尚含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新甘草苷、甘草利酮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消化性溃疡、解痉、保肝,并能抗炎、抗病毒、解毒、抗心律失常、抗变态反应及镇咳祛痰。
哪些人不适合吃甘草
甘草有生甘草与炙甘草之分,生者解毒,炙者补气,一般用的是后者。甘草:益气健脾,缓急和中,调和药性、生者还清热解毒。因其味甘(甜味素)有助湿生痰成饮的说法,所以痰湿体质,水肿者禁单独或大量长期使用。但中药是严谨科学的配方,即使有痰有水饮,只要有了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水药的配伍组方,就能扼其不足而扬其所长,不可一概而论。总之:水肿痰湿体质不能单独、大量,长期使用,但这种体质的人在配方里还是可以用的,希望能帮到你。
甘草伤胃还是养胃 生甘草和灸甘草的区别
生甘草和灸甘草是具有一定区别的,具体如下:
生甘草主要是指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或晒干;而灸甘草则是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制成。
生甘草和灸甘草的功效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灸甘草药性相对于生甘草更加平和一些,适宜的人群也不完全相同。
甘草的使用禁忌
说起甘草,大家都不陌生。在中草药王国中,它被尊为君药,应用非常广泛。但须知,甘草毕竟也是一种药,它并非百无一害。有利亦有弊,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降低疗效,增加毒副作用。
甘草常用于脾虚、肺虚、气虚、气虚血少的心动悸、脉结代,血虚、阴虚、阳虚者不能用。清 热泻火时,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不宜。攻下、逐瘀须缓峻者可用,逐水、逐瘀通络、凉血、止血不宜用。外感、咽喉不利尤佳,止咳化痰以及痹症、痈肿疮疡可用,对气逆呕呃、气郁、气滞、食积痞满、甘腻、湿阻中满及水肿者忌用。
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呈明显的抗利尿作用,大量或长期服用甘草,会引起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症。
在《方剂学》中,甘草的使用率为50%左右,而现实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的使用率却达到了80%。可见,甘草随方滥用现象十分严重。甘草配伍不当,会降低药物疗效。如甘草与黄连配伍,小檗碱苦味消失,配吴茱萸,降压作用消失等。
此外,有时甘草在用量上也偏大。《中国药典》规定甘草的用量为1.5~9克,而处方中大部分用量为12~15克。甘草的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而定。单用稍大,久服宜小;补气宜轻,养阴要重;祛痰宜轻,解毒要重;调和药性宜轻,缓急止痛要重。但最大量不可超过30克。
甘草还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生甘草偏凉,见长于清热、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炙甘草偏补,补脾益气,缓急养心。二者不可代用。
甘草甜素(GL)是传统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多年来一直倍受药学研究者的重视。近年国内外对甘草甜素及衍生物的药理研究又有了新发现,如其抗癌作用及抗乙肝病毒作用等。
甘草的功效作用与药膳验方
甘草的别称较多,有国老、美草、蜜草、甜草等。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同热药用之可解热,同寒药用之可除寒,补而不峻,泻而不速。其趋向可内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势,堪称药中之良相。在中医界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可见甘草应用之广。
一、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甘草有广泛的医疗功效。其最常见的用途包括减轻呼吸困难,如感冒,喉痛,支气管炎,过敏,甚至肺结核,这是因为它具有祛痰的作用。由于其溶解粘液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咳嗽糖浆中。它还是口腔和胃溃疡的常规治疗措施。此外,甘草还被认为有倾泻剂的作用。这种草药还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和眼,口腔或生殖器疱疹。
3、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4、甘草有助于减少经前综合症和绝经期症状。除了这些以外,它还可以防止发生高血钾或提高血液中钾的水平,因为钾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容易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然而,不建议大剂量服用甘草,因为甘草含有的化合物会引起低钾血症和增加血压的问题。
5、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移植的OberlingGuerin骨髓瘤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钠及甘草次酸衍化物之混合物,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均有抑制作用,即使口服亦有效。
甘草的药膳养生经验方。
1、甘草蜜枣汤。
蜜枣10枚,生甘草。将蜜枣、生甘草放入沙锅内,加水2碗,煎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此汤补中益气、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干喉痛及肺结核咳嗽等。
2、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生甘草。上2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任意饮用。此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夏季可作为清凉饮料。
3、甘麦大枣汤。
生甘草,大枣10枚(擘,去核),小麦。将上3味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小麦开花,去大枣即可食用。此汤益气养血、清心安神,是治疗妇女脏躁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的良方,凡心烦易躁、失眠多梦,甚至哭笑无常,或五心烦热、多言乱语者,均可服用。
4、甘桔汤(《伤寒论》)。
生甘草,桔梗,加沙糖少许,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滤汁。再加水煎煮,滤汁。将两次药汁混合,频频饮用。此汤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可以作为教师、演员等人的保健利咽饮料,亦可减轻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5、炙甘草汤。
炙甘草、生地、党参、阿胶、桂枝、麦冬、麻仁、生姜、大枣6枚。水煎服。本方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著名方剂,适用于气阴不足所引起的脉结代症,症见心悸气短,咽干舌燥,肺虚干咳,舌苔偏少、干燥等。
吃死螃蟹中毒怎么办 紫苏生甘草煎水解毒
紫苏有辛温解表,理气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药性平和,吃螃蟹出现中毒症状的时候,用30克紫苏叶加10克生甘草煎服饮用,可以起到解毒的功效。
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在中医中药当中,甘草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中药。它是一种有调和作用的偏补药材,尽管不少的中医药方当中都含有甘草,但并不是说甘草就适合所有的病人。对于甘草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中药甘草的禁忌事项。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三种情况要慎用。
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此方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为重为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增其税利,由此可见仲景使用甘草颇有考究。
甘草熬水可以止咳吗 调和药性
甘草具有一定药性,可以帮助缓和其他药味性能的作用,在复方中能起到协调其他药味性味的作用,各类中药草中,甘草能使各药互相谐而无相争之弊,因此古人认为甘草能“调和百药”,使不同性质之药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枣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调和药性
枣子味甘性温,在不少中医处方中都会用到枣子来缓和或减少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什么泡水喝养肝护肝 甘草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
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