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冠心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
寒冬时节冠心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
一、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脸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但是为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天气好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另外,应该注意房内空气的流通,如果房内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房间里缺氧,极易诱发冠心病,这样也不利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二、病人在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寒、早睡晚起,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中锻炼身体,可以选择室内健身的方法。另外,应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思想愉悦,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对冠心病人而言至关重要。
三、艾灸保健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叫胸痹,大多数是由于心阳不足,导致气滞血淤、水停寒凝,心脉不通才出现疼痛、闷气等症状。说到心阳,就要先讲一下阳气,阳气是中医一个重要的概念,形象地讲,阳气就好像蒸汽机里的火,只有火旺了,才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进而推动蒸汽机正常运转。如果火力不足,人体的气、血、水等物质,就无法正常气化,停聚身体局部,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进而出现一系列活力下降的情况。方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膻中、至阳,每穴10分钟。关元穴在腹部,肚脐之下四横指。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盖下四横指,胫骨前嵴(小腿前面骨头最高的一线)一横指。膻中在胸部正中,两个乳头之间。至阳在背部,肩胛骨下角连线正中。具体操作时,用艾条点燃后,在距穴位上2~3厘米处进行回旋灸,每穴约灸10分钟,四个穴位(足三里选用一侧的穴位)共灸40分钟,每天一次。
冬天当心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时令已过小雪,严冬降临,寒潮增多。这时,更要当心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魔鬼时间’,严加防范,以防意外。
正常情况下,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大约在凌晨2、3点最低。清晨醒来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清晨6-10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于比夜间高40-50mmHg以上,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凌晨会突然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6-10时,约半数左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为清晨高血压。经研究发现,在清晨这段危险时间,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性增高时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清晨血黏度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甚至猝死。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上午9点的发生率比晚上9点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也在上午9点到12点;清晨的中风发生率约升高60%。老年人在凌晨去世的占60%,心血管疾病突发达70%一80%。因此这一时段被人们称为心脑血管患者的“魔鬼时间”。这是由于患者醒来,开始活动后,交感神经活跃,儿茶酚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血管紧张度增高,使血压增高超过了正常限度。低气温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七成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五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冬季清晨天气异常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诱惑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且,气温过低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寒冬时节,尤其寒流侵袭之际,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尤需警惕,注意防范。
如何应对‘魔鬼时间’?
1.积极在家开展血压自测:清晨高血压是指清晨起床后血压高出正常范围。如果从家里赶到医院检查,一般不能“捕捉”到清晨血压升高的迹象。因此,专家推荐在家中每天从凌晨6点到10点之间,应积极自测1~2次血压。考虑到老年人对血压测量的警觉性不够,专家建议可以选择具有“清晨高血压”提示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如欧姆龙新近推出的HEM-7220型血压计。据悉,该款血压计可以根据用户每天测量的清晨血压自动计算出一周的平均值,当一周的“清晨血压”平均值超过135/85mmHg时,血压计就会亮起“清晨高血压”信号灯,让患者和家人能马上对血压警惕起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找到血压突然升高的原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用药品种、剂量、时间,解除清晨高血压威胁。
如果有条件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当然能更精确地监测与控制血压。
2.改变晨练习惯:冬季清晨天气异常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诱惑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且,气温过低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因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冬季清晨锻炼是相当危险的。
随着气温的降低,心脑血管患者应适当推迟晨练的时间,等太阳升起气温稍有增加再开始晨练。此外清早醒来时不急于起床,用三个三分钟缓慢动作:1)醒来后三分钟在床上不动;2)坐起后三分钟不下床;3)下床后三分钟坐在椅子上。缓慢动作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利于清晨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到了寒冬时节,锻炼最好安排在下午,最好在阳光充足时,外出活动要注意手部、头部的保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3.适当用药:注意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病。大规模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减少23%。因此,阿司匹林也是目前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与预防常用药。除了日常的预防与治疗,平时选用几种急救药品带在身边,晚上睡觉时则放在床边,随手可取,以备急用。从全方位出击,秋冬时节适时锻炼,安全躲过“魔鬼时间”。
4.改善生活方式;此外,患者应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饮食;进补要适量:还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地参加体育锻炼。
老年人怎么滋阴补肾方法
1、干搓
用左手握住左脚背的前部,右手沿着脚心上下进行搓动100次,用力要适中,搓至脚心发热为止,再换另一侧脚。
2、湿搓
把双脚浸泡在温度适中的水盆中,浸泡至双脚发红,然后擦干,再按“干搓”的方法搓脚。
3、酒搓
取30克左右的白酒,用手蘸少许白酒,然后按“干搓”的方法搓脚。如在搓脚时把酒搓干了,可再蘸少许白酒继续数次即可。
另外,还有两种老人养生保健方式,不但简单易操作,还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1、擦胸
用右手掌按左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从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擦 80-100次,还可兼擦腋、背,使那些“休眠”与“下岗”的胸腺细胞重新焕发青春,增强胸腺素的分泌,提高它的免疫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2、拍臀
这种养生保健运动起源于英国,科学养生保健调查研究证明,原来打屁股引起的疼痛可使大脑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产生大量的内啡呔,可使人舒适之极。
综上所述,干搓、湿搓、酒搓、擦胸、拍臀都可以帮助老年人滋阴补肾哦!
大寒时节早睡晚起养精气
“大寒”是一年中气候最冷时段。而杭州也将持续下雪中,在这个寒冬时期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浙江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国家级名中医陈意教授表示,秋冬就得养阴收纳阳气,到了大寒,最要早睡晚起,重视阳气的收藏。
“中医认为,从秋天起就最好早睡早起,而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潜藏的特点。”陈意提醒。
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受冷复发。陈意建议,有这些病史的人在“大寒”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要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陈意表示,初冬季节需吃温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等,而到了“大寒”这个最冷的时节,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当然这时候也可以不妨饮少许黄酒、药酒,活血通脉。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切忌粘硬、生冷的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陈意建议。
佛手的营养价值
对风热犯肺所致的头痛、咽干、咳嗽之症以及春节期间饮食无度所致的脾胃湿热,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佛手瓜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吃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佛手瓜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叶酸、烟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又是低热量、低钠盐食材,特别是含锌量较高,尤适宜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常吃。经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能。
佛手瓜性质平和,在气温寒热不定的立春节气中,多吃点佛手瓜是养生保健的最佳选择之一。
“三高”人群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养生进补要谨慎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正常的饮食已经足够,冬养生季并不需要太多的营养进补,三高患者要是经常为自己进补不仅不会增强体质,还会使得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每天盐控制在6克以内,食油20~25克,奶类250克,肉类50~1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一周3~4个鸡蛋,这些营养就足够供给患者正常的身体需求,适当地多吃一些鱼类和豆类食品。
冬季运动养生 “快不得”
天冷时节,最好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温和的养生运动方式。此外,在早晚温差大、风大且寒冷的时间段老年患者最好不要出门,户外锻炼以阳光相对充足时为宜,时间别太长。
冬季饮食养生宜少盐
保护心脑血管,“限盐减重”四季要坚持。天冷的时候人容易“管不住嘴”,因此三高人群冬季饮食养生要注意每天的热量别超标,少吃卤味、腌菜、咸菜等含盐高的食物。
冬季养生注意护血管
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春捂秋冻”这句养生老话并不适合。一定要早晚防寒,不要怕麻烦,及时增减衣物。出门时戴好帽子、手套,以防冷空气突然刺激血管和神经;洗脸、刷牙可以用温水;晚上起夜时最好披件外衣保暖。
冬季养生要“慢”
心脏喜欢“慢半拍”,所以三高人群冬季养生“快不得”。做事不要贪多求快,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平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如果思虑过多,晚上迟迟不睡,也可导致心跳过快、血压波动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三高人群本身就是一个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好发人群,在寒冷时,患者的血管容易痉挛,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因此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所以三高患者冬季要格外重视养生保健。
冬至老人养生要注意什么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老人低体温的症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1、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
2、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
3、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
4、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老人春季怎么食疗养生
“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季养生非同寻常,尤其是老人养生更要十分注意,那么老人春季怎么食疗养生呢?一起来了一下两款养生食谱吧。
红枣蜜豆
主料:红豆(或白豆、芸豆)400g,红枣100g,冰糖100g,麦芽糖300g,油100ml(有麦芽糖不加油也能够)。
做法:红豆、枣洗洁净用水泡4个小时,加水煮约半小时;把煮熟的豆子、枣控干水;在锅里混合上述资料,慢慢搅动,约半小时关火。
温馨提示:春季是常见病的多发时节,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因而,春季宜增甘少酸,红枣是有健脾养血,益心安神的养生保健成效。
素饺子
主料:绿豆芽、香菜、腐乳、香干、面筋、粉皮、香油,做成馅。
温馨提示:春天是万物成长的时节,春芽类(各类豆芽、蒜苗、香椿等)的蔬菜是最顺应时节的食材,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吗 冬至后数九是什么意思
冬至后数九,是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因为冬至后预示着寒冷时节的到来,而古时候的御寒保暖条件落后,十分难熬,因此寒冬时节被人们认为是威胁和惩罚,会对其产生恐惧感,决定寒冬十分漫长,因此为挨过漫长冬季,缓解因寒冬出现的心理危机,古时候人民就发明了数九这种计算寒冬的方式。
寒冬时节防寒保暖之道
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此时更应要注重防寒保暖。中医养生专家表示,冬季科学保暖应要做好五件事。
一、到室外应头戴帽。冬季头部露在外面,易受寒邪侵袭,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等。因此,戴帽子非常重要,并好还能将耳朵捂住。
二、保暖从腿开始。寒都始于脚,脚一旦受寒,会引起感冒或腰痛等不良症状,因些冬季脚部保暖特别重要。穿合适的鞋袜、按摩、足浴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穿衣不宜太紧,戴围巾别捂嘴。衣物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保暖。围巾当口罩用对健康很不利,还易引起发呼吸道疾病。
四、室内温差不宜过大。寒冷的冬季,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过大,进出的时候易受凉。冬季室温应在18℃为最佳。还可在室内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
五、门窗不应太封闭。冬季室内应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保证空气的清新与氧气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