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怎样进行生活行为训练
精神病患者怎样进行生活行为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 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致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脑瘤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1、语言康复训练:首先要给脑瘤患者足够的自信心,要有耐性,从简单的单音、双音到句子,每进步一点都要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多在身边回忆往事,多谈一谈开心事情,要像大人哄小孩子一样对待脑瘤患者,要有爱心并有尊重的意愿,使他愉快地生活好每一天。
2、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呈现偏瘫的脑瘤晚期患者,在卧床期间,家属应协助作肢体主动功能锻炼。病情康复后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如作站立练习。开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杖等,同时指导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随着病情改善,从开始无依靠站立,逐渐过渡到步行。
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肢体乏力的病人,盼望获得独立生活。家属在脑瘤晚期护理上应引导他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梳子、刷子,练习自己洗脸、洗澡、用手摄取食物等,使脑瘤病人获得归属感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满足感。
精神抑郁怎么治疗
一、心理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表现和应对事物的能力,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从言语和行为上引导精神病患者,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病症的复发率。
二、药物治疗:采用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切莫自行停止服药或改变药品用量,以免因疾病再次复发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给日后治疗增加难度。
三、家庭辅助治疗: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家属来观察患者行为,按照医嘱定时服药。另外,精神科药物治疗技术性很强,药量加减都是根据精神病人的病情变化来决定,家属绝不能因为精神病人有好转或者药物产生副作用而自行停药。
四、安排居所:为了预防重度精神障碍病人自杀,家属应与病人共居一室,室内要简单,禁止存放危险物品;建立适当的安全措施 病室内外、床边无危险物品及障碍物;备好牙垫、舌钳及床栏等;协助病人确认现实环境,指导使用避免伤害的方法,安排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参加适宜的文化、娱乐、体育生活,以促进人际交往,调节情绪,避免焦虑、孤独、退缩等。这也是一种精神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哺乳期发生卵巢早衰怎么治疗呢
1.全面调理,增强免疫力:利用中医进行全面调理,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状态,增强全身免疫力;
2.辩证施治,由内而外:利用中药治本的特性,从内调理。对卵巢早衰原因引起的痤疮、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灶,进行排毒、活血、化瘀、美肤治疗;
3.中医指导,灵活治疗:以现代中西医理论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饮食、精神等进行调理,帮助患者保持思想意识和生活行为的良好状态。
精神病检查注意什么
说到精神病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具体说到精神病检查方法则有很多人犯难,无法正确的对精神病进行人事确实是我们对精神病的一个认知误区。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全面检查是进行精神病治疗的最佳前提,因此注意做好精神病的检查工作不容忽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精神病检查注意什么?精神病的检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前,医生一般需要对患者的病史有详细的了解,这时,就需要患者的家人客观、详细地介绍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家族史、主要的发病过程、具体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患者恢复情况、目前治疗方案等。然后医生一般会与患者单独交谈,以避免患者家属的干扰,使患者真正自我表达。
二、精神疾病专家介绍,精神病检查的手段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有些精神病患者往往在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不出现阳性结果,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精神检查。精神检查一般包括与患者谈话和观察患者两种方式,心理学测验也是了解患者精神状况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
三、精神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的过程、程度及精神症状的情况。精神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很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在语言沟通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衣着、行为方式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境、性格、智能和文化程度。
精神病的检查是判断精神病是否严重,如何开展对精神病治疗的基本前提,因此重视及早开始对精神病进行检查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在确诊精神病之后就需要开展精神病的治疗工作了,因此及早发现精神病,并且积极做好精神病的治疗不容忽视,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气肿患者为何要进行运动耐力训练
肺气肿患者,由于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患者越来越惧怕运动。活动量的明显减少导致全身状况进一步下降,使体力和心肺功能更加减退,形成恶性循环。运动耐力训练可以改善这种恶性循环,逐渐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也能够使身体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因为心肺功能太差时是不能够进行手术的)。
精神病患者怎样进行锻炼
一、坚持足够疗程,要用也最好是偶尔用用,浮火下降,合理处置。
二、是治疗不可缺少的关键措施,专家指出多方面发现中药在治疗抑郁症上面远远好过西药,改变患者特殊的身体特质,只有遵循原则才能是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精神病研究中心,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抑郁症训练运动治疗,具有比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病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我国在中医方面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治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是我们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最常见的方法。
一、些拒服药物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些抗精神药物通常是安全的,这样比较有效果,通过疏通人体的气血。
二、避免了多人,调理促进气机畅通,内环境稳定,但是对于中医能否治疗精神病。
帕金森病患者要怎样进行平衡训练
(1)减小支撑面的训练。由于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因此我们在训练平衡能力时要逐渐减小支撑面,让患者在更小的支撑面上保持平衡,从而提高患者独自控制重心稳定的能力。训练时让患者独自站立并逐渐减小双足之间的距离,由分足站立过渡到并足站立,再到脚尖对脚跟的前后站立,最后到单足站立。训练时要求患者靠近稳固的桌椅或墙壁,以便在不稳时可以很快扶持。临床中观察到,可以单足站立20秒钟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时进步很快,能够有效改善“慌张步态”的前冲行为,所以单足站立也常被用作步态训练的前期练习,由单足站立开始的步态训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支撑面硬度。在患者可以很好地完成地面单足站立后,可以将上面(1)中的训练过程在床上重新开始,再过渡到沙发或枕头上站立,也就是要支撑面由硬质渐向软质发展。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看护人员做好保护工作,并在患者旁边要有牢固的可扶持设施,严防患者跌倒。
(3)由睁眼到闭眼的训练。日常生活中光亮的地方我们行走时容易保持平衡,到了黑暗的地方常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这是由于在黑暗中视觉调整对于维持平衡的贡献被减弱了,所以进行平衡训练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排除视觉纠正,让患者练习闭目站立,并视其平衡能力而逐渐改变站立支撑面的大小和硬度,使躯体自身调节平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电击治疗精神病有效果吗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一、类型不同不能做。对精神病进行治疗的。只有症状严重,对精神病患者本身,造成严重危害的,才可以采用电疗的方式,对精神病进行治疗。精神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些精神病,比如像是失眠症、轻度抑郁症、恐慌症等,是完全没有必要,采用电疗的方式。
二、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怀胎有孕的妇女等,都是不可以用电疗,对精神病惊醒治疗的。特殊的人群亦或是患有精神病的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也不可以采用电疗的方式,对精神病进行治疗。
三、其他疾病类型。一些其他疾病类型,也是不适合的。像是患有:癫痫、心脏病、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疾病、肾病等,这些患有精神病的同时,还患有这些疾病的,也都不可以采用电疗。
偏瘫患者如何进行感知训练
偏瘫的诱因有两种,一种内部诱因,即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另一种是外部损伤,比如车祸等造成大脑运动神经损伤而引发。偏瘫的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即以恢复患者运动能力为目的。
偏瘫患者的一侧上下肢可能完全或部分失去感知能力,因此恢复患者感知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知训练主要可以从手的抓握和上肢的负重训练入手。
手的抓握训练:经常使用木丁盘,在木丁外侧用各种材料缠绕,如砂纸、棉布、毛织物、橡胶皮、铁皮等,在患者抓握木丁时,各种材料对患者末梢的感觉刺激和视觉的参与可提高其中枢神经的感知觉能力。
上肢的负重训练:患侧上肢负重时,可在支持面下铺垫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木板、金属板、棉布、绒布等,这就无形中对手掌施加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
在进行偏瘫患者的感知能力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患者感觉障碍的程度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工具,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2、同一动作或同一刺激需反复多次,还要注意不能频繁更换训练工具;
3、施加感觉刺激时,必须防止刺激造成的痉挛加重;
4、治疗者与患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感觉的恢复不可能在短时间出现。
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
精神治疗.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和巩跑龙套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2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3胰岛素昏迷治疗对妄想型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由于治疗方法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治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现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精神病康复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长期的精神病患者:首先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肯定是长期,那么针对于长期的患者,所以对于综合康复训练应成为其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康复训练对长期精神病患者护理来说是关键,包括:(1)生活技能的训练;(2)工艺技能的训练;(3)积极开展工娱疗活动。
二、综合的康复训练:其次精神病患者还需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的素质锻炼。临床众多实际治疗案例表明: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长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动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能力和兴趣,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激惹和迟缓症状。
三、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次,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精神疾病的压力所迫,生活质量急剧的下降,所以我们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患者对于社会、家庭或医护人员等的病态、偏激认知和失望、怨恨等情绪,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的现象,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但在社会上的私人气功师也可能给气功偏差患者发放“外气”纠偏,甚至采用不正确的方法,目前尚无经过严格科研设计的有关气功纠偏治疗的研究报导,但大多数的临床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认为,气功师的纠偏治疗具有心理暗示的性质,当这些气功偏差反应的神经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经气功师纠偏无效时,甚至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患者再去心理咨询门诊或精神科门诊,心理医生给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目前能够对气功偏差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机构并不多,对有国家许可承认而从事气功医疗的专业人员来说,对气功偏差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必须经精神科治疗,意见比较一致,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病性障碍不去精神科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的评估,是否有些患者表现短暂的或一过性精神病性障碍未经精神科治疗而自动缓解目前难以确定。
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其它文化外源性精神障碍一样,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影响发病的可能因素是:
1 .练功者在气功训练开始渴望得到心身的高水平境界和治疗效果即存在急于求成和刻意追求的心理状态,而得不到正确的心理辅导。
2 .易感者或心身疾病患者练功缺乏指导,特别是练功前已有明确的心理障碍,神经性障碍和人格障碍容易诱发精神障碍。
3. 过度练功,即练功者每天练功次数过多或练功时间过长,结果心理压力过大而不能完成气功训练全过程。
4 .练功者盲目自练而得不到气功医师的正确指导,不能掌握训练的正确
小儿弱智的危害都有哪些
小儿弱智的危害都有哪些?
弱智患者思维障碍,应变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易发生溺水、烫伤、摔伤等事故,危害人身安全。
由于弱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根据天气原因及时加件衣服,极易引起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这就是弱智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障碍。
因为弱智患者不能对食物好坏进行辨别,又对饮食不知饥饱,所以常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严重智商低下的弱智患者,会有运动障碍,手脚不能灵活活动或是瘫痪,没有感觉和知觉。
因为单方面治疗局限性大,广州紫荆妇女儿童医院专家表示,修复患儿受损神经元的同时还结合心理咨询和行为训练,以帮助更多的患儿在智力提升的那一刻就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家庭治疗和饮食调控:属于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的延伸,具体情况可根据孩子情况,听医嘱。
心理疏导:运用心理疏导,将孩子负面的情绪得以宣泄。同时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智力低下患儿心理上的病因,逐步平复情绪,恢复智力。
行为训练:为避免患儿与正常社会脱节。神经元潜能激活疗法特设定社会行为训练,通过组建社会化微环境,让患儿在智力恢复的同时,学会社会生活能力,避免高智力,低能力的出现。
精神病人的涉法责任
涉法,特别是因肇事构成刑事问题的精神病人,须经由司法程序提交授权的精神科专家,或医师进行精神病医学鉴定。其他人士或未经专业训练的医生不得受理鉴定案例。
原则上讲,肇事当时对自身行为丧失辨认能力和丧失控制个人行为能力者,可认定为无责任能力;反之为有责任能力。从精神病类别上看,现症重精神病患者,如患各型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偏执性精神病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者, 可以考虑认定为无责任能力,但要做具体分析。
以上几种重精神病的缓解期则具有责任能力。对患有发作性的精神障碍者应进行健康调查与有关的检查。确属因疾病发作而肇事或存在意识障碍者应认定为无责任能力。但是一般的饮酒过量引致行为改变或慢性酗酒产生的一时性精神异常,通常不认定为无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