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尺泽穴针刺怎么操作

尺泽穴针刺怎么操作

尺泽的针刺方法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肘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麻至前臂外侧缘及拇指。

尺泽的定位与归经

定位:在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穴法:坐位,仰掌,微屈肘,前臂旋后姿势,在肘关节掌侧面,肱二头肌腱外侧缘相交处取穴。

归经:属手太阴肺经,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按金水相生之理,又为肺经子穴。

针刺尺泽的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咳嗽,咯血,肺痨,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肘臂挛痛,遗尿,闭经,乳痈,腹胀。

配穴:配曲泽治疗肘臂挛痛;配膻中,膈俞治疗乳痈;配曲池治疗肘臂痛。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尺泽的针刺方法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肘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麻至前臂外侧缘及拇指。

治疗儿童中风的方法有哪些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 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①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详见各该条。

②仅指手三阴三阳经中的井穴,左右共十二。常用于热病急救。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人头皮下,快速捻转2-3 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大迎的位置图片 大迎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闭口鼓气,下颌角下前方下方沟形凹陷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功能:疏风清热,调和经脉。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牙关紧闭,牙痛。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孔最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肺止血,善治热伤肺络之咯血,衄血等出血疾患。配曲泽,合谷,肺俞,鱼际,针刺泻法,治疗肺热咳血;配风池,迎香,合谷,少商,针刺泻法,治疗肺经蕴热鼻衄;配太冲,肝俞,肺俞,针刺泻法,治疗肝火犯肺之咯血;配尺泽,鱼际,百劳,然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阴虚火旺之咯血。

2.配少商,合谷,内庭,关冲,少商,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泻肺胃,消肿利咽,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太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4.配合谷,大椎,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泄热止痛,治疗风热袭表之热病无汗,头痛。

5.配尺泽,肺俞,曲池,风门,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6.配少商,尺泽,丰隆,太白,肺俞,太白针刺补法,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泻法,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稠量多等。

7.配风门,肺俞,尺泽,足三里,丰隆,四缝,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白色或黄色粘液,余穴针刺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治疗痰热阻肺之小儿顿咳痉咳期。

8.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平喘,治疗痰热气喘。

9.配曲池,手三里,天井,外关,阳池,合谷,针用泻法,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等。

咽炎的穴位按摩疗法

中医按摩治疗咽炎方法一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喉痹,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尺泽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主治喉咙疼痛、感冒、哮喘、手臂疼痛、心悸等。

少商穴: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昏迷,癫狂。

按摩治疗的同时,可配用中成药如珠黄散、冰硼散等外用。较大儿童,也可配合针刺放血疗法。

中医按摩治疗咽炎方法二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天突穴30~50次,然后,以拇指指腹轻轻按揉1分钟。

2.按揉合谷穴1分钟。

天突穴: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合谷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主治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喉咙痒咳嗽有痰怎么办 刮痧治疗

穴位:天突、膻中穴、尺泽穴、肺俞、丰隆穴、足三里

操作手法:用刮痧板的厚缘从天突至膻中进行刮痧,再用瓷勺刮尺泽、肺俞,直到皮肤出现痧痕或变成紫红色为止。

孕妇胎位异常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方案一

调理胞宫气血。多用灸法,毫针平补平泻。常用穴位:至阴、三阴交、合谷。常用操作方法:嘱孕妇放松裤带,平卧于床上,或坐在靠背椅上。采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15-20min,每日1-2次,直至胎位正常,亦可针刺三阴交、至阴。

方案二

少泽、尺泽、至阴、三阴交。常用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膝,松解腰带,常规消毒后,以1寸毫针针刺少泽、尺泽、至阴,入针2-3分。调针略和气后,以艾条灸双侧三阴交穴。留针及艾灸30min,7d为1疗程。

压贴耳穴选穴: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脾、肝、腹。常用操作方法:用火柴棒头在耳部子宫、交感、皮质下、肝、脾、肾、腹相应穴位上找到敏感点,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消毒皮肤,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25cm*0.25cm的胶布上贴压在上述敏感点穴位上固定。每3-4d更换一次,左右两侧耳穴轮换贴压,每日旱、中、晚饭后约30min,依次用指压穴15min。每晚临睡前放松腰带。取半卧位再按压耳穴一次。

针灸有效穴位配合膝胸卧位矫正常用穴位:至阴、三阴交。操作方法:取膝胸卧位姿势。令孕妇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俯卧跪在床上,膝关节呈90度角,胸部俯贴于床面上,以乳房着床面为度。双上肢、肘关节屈曲,置于胸前两侧的床面上,承担着身体的一定的重量。同时点燃艾条2支,由家人协助分别温和灸双侧至阴穴(足小趾趾甲角外侧),1次15-20min,每日2次,至局部有灼痛感,7d为1疗程。

痿证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下肢取环跳、髀关、伏免、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穴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阳溪等穴为主。肺热者加尺泽、肺俞;胃热者加内庭、中脘;湿热者加阴陵泉、脾俞;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脊柱外伤者加相应节段华佗夹脊穴。皮肤针:沿手足阳明经线和背部肺、胃、肝、脾等背俞穴轻叩。肌肤不仁者,可叩刺麻木区域至微出血。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

刺灸法

治则:利湿除热,培补牌胃,滋养肝肾

处方: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下肢—髀关 风市 阳陵泉 足三里。

肺热加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方义: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本方取穴侧重阳明之经,阳明多血多气,“主润宗筋”,宗筋约束骨骼,利于关节运动,故治痿证重在调理阳明,补益气血,舒筋通络;

配筋之会穴阳陵泉加强疗效;

肺热加肺之合穴尺泽,宣肺清热;

湿热加阴陵泉健脾除湿;

脾胃虚弱,取其背俞健补脾胃;

肝肾不足取其背俞,滋养肝肾。

随证配穴:咽部麻痹—上廉泉,失语—水沟。

操作:毫针刺,实证泻法,虚证补法,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受累相应部位

肺、胃、肝、肾

方法 每次选取3~5穴,毫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日1次,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头针法

选穴

顶旁1线

方法 28~30号长1.5寸毫针刺入头皮下,快速持续捻转2~3min,每次留针5~10min,反复操作2~3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关推荐

阴谷上面疼什么原因 阴谷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坐位,屈膝成90°,膝内高骨(胫骨内侧髁)后缘,腘窝横纹内侧端的两条筋(半膜肌腱,半腱肌腱)之间取穴。 进针方向:从内向外直刺与内侧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附近。 功能主治:益肾兴阳,理气止痛。主治疝气,崩漏,小便不利,膝腘酸痛。

尺泽的注意事项 益气补肾

虽然尺泽穴归肺经,但是也能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气,而尺泽穴就有肃降肺气的作用,所以按摩尺泽穴也能起到一定的补肾作用,对于肾气虚弱、上实下虚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对尺泽穴进行按摩刺激。

咳嗽针灸什么穴位

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

有支气管炎怎么治疗好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则]平喘降逆,宣肺化痰。 [处方]定喘、肺俞、尺泽、列缺、丰隆、天突 [加减]风寒犯肺加风池、风门;痰热壅肺加合谷、内庭。 [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留针,因于风寒者,胸背部腧穴可酌加隔姜灸或艾条灸;风门、肺俞两穴针灸后,再加拔火罐。针天突时,病人采用平卧位,头向后仰,在天突穴处先进针0.2寸,然后针柄靠喉结,针尖紧沿胸骨柄后面刺入1寸。因于风热者,强刺激间歇留针,每隔5分钟行针1次,约30分钟左右,待喘促稍平后再出针。 2.虚证 [治则]扶正固本。 [处方]定喘、膏肓、肺俞、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则:平喘降逆,宣肺化痰。 处方:定喘、肺俞、尺泽、列缺、丰隆、天突。 加减:风寒犯肺加风池、风门;痰热壅肺加合谷、内庭。 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留针,因于风寒者,胸背部腧穴可酌加隔姜灸或艾条灸;风门、肺俞两穴针灸后,再加拔火罐。针天突时,病人采用平卧位,头向后仰,在天突穴处先进针0.2寸,然后针柄靠喉结,针尖紧沿胸骨柄后面刺入1寸。因于风热者,强刺激间歇留针,每隔5分钟行针1次,约30分钟左右,待喘促稍平后再出针。 2.虚证 治则:扶正固本。 处方: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肾俞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关元,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 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配上星,委中,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二间,中脘,厉兑,内庭,隐白,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 3.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

尺泽的定位与归经 针刺尺泽的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咳嗽,咯血,肺痨,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肘臂挛痛,遗尿,闭经,乳痈,腹胀。 配穴:配曲泽治疗肘臂挛痛;配膻中,膈俞治疗乳痈;配曲池治疗肘臂痛。

慢性咽炎用什么方法治疗好

一、穴位针刺法治疗慢性咽炎: 穴位选择:风池、尺泽、合谷、少商、足三里、照海。 针具选择:一次性针灸针,1.5寸毫针,30号。 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患者先取坐位,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然后取仰卧位,尺泽直刺0.8~1.2寸,合谷穴直刺0.5~1寸,少商浅刺0.1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照海穴直刺0.5~0.8寸,以上诸穴均取双侧。留针30分钟,1次每天,5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 中医辨证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可疏风清热;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可滋肺阴、降虚火;

清肺热穴位

1.腧穴包括: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等,可针刺或按揉上述穴位。 2.清肺热穴既可以相互配伍应用,又可与止咳平喘化痰穴配伍,共同治疗咳喘气急等症,还可与利窍穴合用,共奏泄热利窍之功。

骨关节炎有哪些推拿方法

骨关节炎在临床上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也是一种多发疾病,由于骨关节炎比较的难治,所以很多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都会配合推拿治疗。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下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