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遗传吗怎么办
帕金森氏病遗传吗怎么办
帕金森是疾病会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遗传,但是如果平时生活中多做一些身体的锻炼,多做一些运动,是能够有效的缓解出现帕金森是疾病的概率,因为帕金森氏病的话是由于平时生活中不爱运动,导致自己身体骨骼出现一些病变,导致自己的肌肉出现一些萎缩抽动,所以平时生活中多多的锻炼,偶尔的去户外活动活动,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出现这样症状的情况。
帕金森氏病,这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病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的就是跟患者的饮食和自身的内分泌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后期患者出现哆嗦的病情的话,可以确诊是帕金森疾病了。病情的治疗一定要趁早才行,要不然后期出现并发症的话,药物治疗就不会见效了,平时可以选择药物调理的方法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多卧床休息为主。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老年人的通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帕金森氏病会导致患者身体变得异常僵硬,没有了柔软性,做事情变得笨拙,甚至会出现萎缩的现象,帕金森氏病现在还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最好是去医院治疗,在生活中可以多运动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增加身体的柔软性,防止僵硬萎缩。
帕金森与环境有关
1.美国科学家提出,这种疾病大多是由环境造成,而非由遗传因素引起。这一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这种疾病是一种大脑能力衰退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缺损会引起帕金森氏病,这使科学家猜测,环境因素可能是引发该病的主因。
3.那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帕金森氏病的主要原因?美国帕金森氏病研究所对2万对孪生子进行了调查,这些人都是二战时期的老兵。其中有些孪生兄弟的基因特征完全相同,有些兄弟则并无特别相似之处。结果发现,这种疾病的遗传特性仅在罕见的病例中有所表现,而对于常见的病例来看,基因特征相同的孪生子,在发病率上与基因特征不同的孪生子并无明显差别。研究人员认为,环境因素——主要是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都可能是引起这种病的主要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的区别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可以分为若干临床阶段。不过,各病人之间的差异较大,而且疾病的进展往往也不像以下讨论所提示的那么正规有序。疾病进展呈渐进性,虽然有时候症状看来能保持平稳一段时期。早期阶段:近期记忆丧失,不能学习并保留新的信息;存在语言障碍,难以选用适当的文字;情绪容易大幅度波动,性格有改变;抽象思维或正确判断能力出现减退。此阶段病情可能并不妨碍病人的社交活动,但会出现一些令人奇怪的行为。中期阶段:远期记忆受到影响,但并未完全丧失;洗澡、进食、穿衣、上厕所等可能需要他人帮助;行为混乱,如迷路、激动、不友善、不合作,有攻击性行为等。此阶段病人已丧失所有的时间与地点定向感觉,虽然仍能保持下地行动,但易跌跤或因精神错乱而发生意外。严重阶段:病人已不能行走,不能进行任何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还有大小便失禁;近期和远期记忆完全消失;甚至不会吞咽并进食,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肺炎(特别是吸入性肺炎)以及褥疮;最后,病人缄默无语。此阶段病人一切生活活动都须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末期阶段:昏迷,直至死亡,通常是死于感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目前能够确定的是该病与脑内胆碱能的缺失有关。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为什么帕金森综合症不等于帕金森病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症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此外,还包括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实质上是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伴有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状,又被称为“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若从起病来说,帕金森综合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临床上帕金森综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相同的表现,如运动迟缓、表情呆滞、肌张力增高、震颤等以外,往往还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病、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帕金森病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而帕金森综合症则常常有相应的改变或特征性改变。
老年人手抖什么原因
很多人到了老年以后,上肢有可能出现发抖的现象。因此有人说,人老了,手发抖,这是常事。但是从医学角度看,老年人手发抖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该引起重视。
颈椎病由于局部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出现手指发麻和发抖的症状;老人甲亢病,一般表现为食欲亢进而形体消瘦,两眼微突而炯炯有神,但少数人只表现为两上肢平伸时抖动;手发抖还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
最烦人的恐怕要算是帕金森氏病,又称为震颤麻痹症。帕金森氏病是因为脑部黑质——苍白球系统中有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含量不足引起。肢体抖动得很规则,每秒钟约抖4-8次,往往在不活动的时候抖得厉害。除了抖动以外,还会出现四肢僵硬、活动不便等症状。如不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躺在床上不会翻身,坐下不能站起,站了迈不开步子。
还有一类疾病酷似帕金森氏病,是由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脑炎、脑血管并脑肿瘤、颅脑外伤等,统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除了具有帕金森氏病的特征外,还有各种原发病的症状。如脑炎可有发烧,脑血管病有肢体瘫痪,脑肿瘤有头痛、呕吐,颅脑外伤有外伤史、意识障碍等。对于帕金森氏综合征,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其症状便会减轻或消失。
老人手抖最常见的要算是老年性震颤。患者不但手、脚会发抖,连头部、面部、口唇、舌头以及下颌都可能不由自主地抖动。活动时抖得明显,疲劳、寒冷或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常减轻甚至消失。此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病情稳定。除了抖动以外,并没有什么其它变化,所以有人叫它“良性震颤”。不过应到医院确诊,是否治疗由医生来决定。
帕金森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病因可寻,如脑外伤、病毒性脑炎等。①药物或中毒:神经安定剂、利血平、胃复安等可导致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于治疗后或停药后数月;CO、锰尘、MPTP、二硫化碳或焊接时接触烟尘亦可引起;②血管性:多发性梗塞病史、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可提供证据;③脑炎后:20世纪上半叶流行性的昏睡性脑炎后常遗留帕金森综合征,目前罕见。
2、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氏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可有运动迟缓和肌强直,震颤不明显;早期出现姿势步态不稳和跌倒但本病有核上性眼肌麻痹(以垂直凝视不能最具特征性)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5、抑郁症:可类似PD,且二者常在同一患者并存。但抑郁症无肌强直和震颤,抗抑郁药试验治疗可能有助于鉴别。
6、弥散性路易体病:多见于60-80岁,以痴呆、幻觉、帕金森综合症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痴呆最早出现,进展迅速,可有肌阵挛,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对其副作用极敏感。
7、亨廷顿病:如患者运动障碍以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以被误认为PD,根据家族史或伴痴呆可资鉴别。
8、多系统萎缩:主要累及基底节、脑桥、橄榄、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可有帕金森病样症状,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不敏感,且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因此中老年人都希望可以远离帕金森氏病的困扰,但是预防帕金森氏病也要讲究方法,不要轻信偏方,或者是以讹传讹的一些方法,常吃辣椒对促进中老年人血液循环有所帮助,而且常吃辣椒还可以抗衰老,但是一定要注意对度的把握,千万不要过量。
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效果比较轻微,要想做好预防帕金森氏病的工作,还需要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一、重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帕金森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有帕金森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这种方法对预防帕金森氏病效果较好。
二、预防帕金森氏病需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帕金森的发生的因素。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三、预防帕金森氏病需加大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有害气体、污水、污物的排放,对有害作业人员应加强劳动防护。改善广大农村及城镇的饮水设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河水、库水、塘水及井水的污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四、预防帕金森氏病需要老年人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不但有益身心还能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例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相信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帕金森氏病一旦发作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说为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帕金森氏病预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做好预防帕金森氏病才能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侵害,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多接触杀虫剂易引发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与一些化学物质有关这一发现是在20世纪后期。自此以后,一些职业,如农业、教育和焊接,被认为会增加帕金森氏病的发病。然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化学品职业暴露与帕金森氏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也不多。
帕金森氏病患者和与之年龄、性别、居住地相同的511名对照者作了研究,调查项目包括他们的职业史以及溶剂、杀虫剂等有毒性物质的暴露情况。
在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中,有44人(8.5%)报告接触杀虫剂,而对照组中有27人(5.3%),如此看来,杀虫剂职业性接触会增加该病的发病危险。“不断的证据说明,杀虫剂的使用与帕金森氏病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然而,杀虫剂的定义很广泛,包括了各种化学物质。”作者写道。“由于把杀虫剂区分开来研究的不多,因此我们把在试验室发现的8种杀虫剂拿出来进行研究。使用这些杀虫剂的人患帕金森氏病的危险是不接触者的两倍。”
三种物质,有机氯化物(2,4-二氯苯氧乙酸)、除草剂(百草枯)和杀虫剂(苄氯菊脂)会使帕金森氏病发病率增加三倍。试验室证明,所有这三种物质能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而这类神经元受影响与帕金森氏病有关。
“这些来自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室的数据为某些杀虫剂是造成帕金森氏病的原因提供了证据。”作者写道。“其它形式接触杀虫剂,如业余从事园艺工作、生活居住、加工过的衣服和食品是否会有影响并没有进行研究。由于这类接触涉及到更多的人,因此将来有必要对这一方面做一些研究。”
帕金森综合征的分类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该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指外伤、中毒、药物、脑血管病、肿瘤、脑炎等原因造成的帕金森综合症
遗传变性型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病人具有运动障碍、震颤、强直三大症状.
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指一组神经系统的变性疾患,在病理上属于多神经系统的变性疾患,病因不清.其症状类似帕金森病但症状和病变的范围都要比帕金森病广泛.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一、药物应用不当或过量,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也会引起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利血平、萝芙木类降压药物,奋乃近、氯丙嗪及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二、中毒因素,研究发现,环境中的某些农药、工业毒素等也和嗜神经毒(mptp)一样,对黑质细胞有毒性,引起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损伤,从而降低了黑质的合成多巴胺能力,而引起帕金森病。汞、锰、氯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中毒出现帕金森病。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三、感染因素,脑炎是造成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感染甲型脑炎、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后,病毒对脑组织的广泛破坏,黑质纹状体细胞、多巴胺神经能元损伤,多巴胺量的减少,发生帕金森病。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四、年龄因素,帕金森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40岁以前的人发病很少,提示老龄与发病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损伤、死亡,产生多巴胺的总量逐渐下降,而导致帕金森病。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上几种,帕金森病多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它的发作对老年人朋友伤害很大,找准它的发病原因,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疗才是减轻帕金森病危害的正确做法,一旦治疗时机被延误就容易导致治疗困难的情况出现,在了解帕金森的病因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才好。
帕金森病是什么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帕金森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帕金森综合症有这种疾病,全球有超过400万患者。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但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不再让人后怕
如果不是医生特地点明了徐阿姨的身份,看她手不颤、身不佝、健步如飞的样子,谁也想不到她是个帕金森氏病患者。在昨天的市人民医院新闻通气会上,58岁的徐阿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人民医院机器人导航下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技术。
“上手术台前,手颤脚抖胸闷,双腿如灌了铅迈不开步,手术刚结束,就觉得浑身轻松,想自己下床走路了。”用徐阿姨的话来说,就是“立竿见影”!
帕金森氏病是个世界性医学难题。市人民医院在经过多年临床积累和购进了智能化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即“机器人导航”后,向攻克帕金森氏病发起了冲击。
今年以来,该院神经外科先后开展了8例帕金森氏病治疗,均取得很好疗效。据神经外科博士后邵君飞介绍,医院目前治疗上采用核团毁损术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核团毁损术多用于病情程度较轻的帕金森氏病人,治疗选择以震颤型为主。而骨髓干细胞则抽取自体骨髓,通过中心实验室的提取、纯化等,最后得到骨髓干细胞,然后在机器人导航下准确到达患者病灶。目前,此方法主要选择用于僵直为主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
帕金森氏病发病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这也是常见的帕金森氏病的病因之一,一个疾病的遗传就是与基因突变、家族遗传有关。随着基因的深入研究,对基因表达蛋白功能深一步了解,药物的治疗,针对病因学的治疗,针对基因的治疗,还是很有希望的。这几年对这种基因的研究有飞速发展,有些世界著名的实验室连续发现了十几个和帕金森氏病有关的基因。
二、环境因素:在帕金森氏病的疾病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之前的有些科学家就发现,有种化学物质MPTP可以在人以及动物身上造成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状。不仅症状完全相似,从病理结构病例改变上也发现这个化学物质引起的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和人的帕金森氏病的病理非常相似。可见帕金森氏病患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在外界环境中有一些物质,或者和MPTP相似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等可能会导致帕金森氏病的发生。
帕金森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国在世界上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居全球之冠,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帕金森氏病在中国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帕金森病通常起病隐袭,不易被患者本人及家属注意发现,病程进展相对较为缓慢,呈逐渐加重的特点。专家说引起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有很多,简单列举了几条给大家供于参考。
原因之一有老龄化:帕金森病多在60岁以上发病,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病危险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目前至少有6个致病基因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但帕金森病中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还是散发病例。遗传因素也只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因素之一。
不过同时专家也表示帕金森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由于帕金森氏症确切的病因不清,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根治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一旦确诊,病情迁延,症状持续,给病人及家庭带来很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