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酒的作用
中药药酒的作用
药酒的选用,除了要了解前面所讲的“药酒的适用范围和禁忌”外,还要熟悉药酒的作用,并选用适宜药酒。
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药物功效”的双重作用。由于每种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药材,因此药酒的作用也随之而异。
就其总体而言,药酒的作用非常广泛,既有补益人体之阴、阳、气、血偏虚的补性药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药性药酒,其作用也有区别。如以补虚强壮为主的养生保健美容药酒,主要作用有滋补气血、温肾壮阳、养胃生精、强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以治病为主的药性药酒,主要作用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舒经通络等。疾病不同,作用亦异。
药酒,是由酒与药物配制而成。然而药物的配入,是有针对性的和选择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药物不同,其药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药性药酒,是以防治疾病为主的药酒,在配方上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是专为疾病而设的;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增益作用,促进人体健康,精力充沛,预防病邪袭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专门为补虚纠偏,调整阴阳而设的。因此每一种药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点,都有其适应范围,难以尽述。每一药酒的具体作用,可参阅应用篇。
由此可见,药酒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另一主要作用,酒入药中,可以反佐或缓和苦寒药物的药性,免除了平时服药的苦涩,也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如有很多善于饮酒的人,常用人们日常食品配制药酒。既有医疗作用,又有滋补保健作用,乃一举两得之功,真可谓善饮也。
经期能喝药酒吗
药酒是指用蒸馏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清透明的液体制剂。我们通常所说的药酒,是药准字号药酒(以下简称“药酒”)与营养类保健酒(以下简称“保健酒”)的通称。
药酒与保健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我国传统酒文化的精华部分。药酒与保健酒存在着异同,在中国古代却没有区别开来,由于时代的局限,只是笼统地称之为“药酒”。药酒与保健酒科学的界定还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事情,这是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我国药酒及保健酒的生产饮用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它们与传统产品比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中国古老的中医、中药相结合,集饮用、保健、治病、强身于一体,被视为“中国的国粹”,如著名的海狗酒、妙沁药酒等等。
药酒与保健酒相比,其相同之处,是酒中有药,药中有酒,均能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但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下:
◆ 从定义上来说,保健酒首先是一种食品饮料酒,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而药酒则以药物为主,具有药物的基本特征。
◆ 从特点上来说,保健酒以滋补、强壮、补充、调节、改善为主要目的,还用于生理功能减弱、生理功能紊乱及特殊生理需要或营养需要者,以此来补充人的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而药酒则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用于病人的康复和治疗其病理状态。◆ 从饮用对象来说,保健酒适于健康人群、有特殊需要之健康人群、中间状态人群(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此处的人群指成年人)饮用;而药酒则仅限于患有疾病的人群饮用,它是大夫开的一剂方药,它有明确的适应征、禁忌征、限量、限期,必须在医生监督下饮用。◆ 从风味上来说,保健酒讲究色、香、味,注重药香、酒香的协调;而药酒则不必做到药香、酒香的协调,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 从原料组成来说,保健酒中的原料首选传统食物、食药两用之药材,且中药材、饮片必须经食品加工,功能强烈、有毒性者则不可用;而药酒中的原料首选安全、有效的中药,以滋补药为主,可适当配合其他中药(清、温、消、补、下、和等类中药),以药物为主。
黄酒的功效与作用
百岁老人的调研发现:江苏如皋百岁老人特别多,而这不像广西的巴马那么山清水秀,在城市里面为什么百岁老人也这么多呢?实际百岁老人都有一个习惯,每天喝一点黄酒。因为是由粮食酿造而来,黄酒里面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地多。
中医认为:黄酒有暖胃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补血养颜,活血驱寒,通经活络的功效。能有效抵御寒冷,预防感冒。黄酒中医中很重要的“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黄酒的另一功能是调料。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鲜鱼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增加鲜美的风味。
黄酒含有多酚、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
中药药酒的误区
误区一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通常药酒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养生性药酒两类。前者有特定的医疗作用,主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或经验方来配制,其服用对象和服用方法均较严格。市场上常见的多为滋补酒,一般都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也只有一小部分能作为日常服用之品。
误区二就餐时饮药酒 很多人在聚餐时会拿出精心泡制的药酒与亲友分享,觉得既滋补又助兴。但是,药酒是有药效的,通常情况下不能在吃饭时服药,药酒的服用同样应遵守这一规则,吃饭时喝药酒不仅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误区三喝药酒多多益善。古代医家曾明确指出:“药酒补虚损,宜少服,取缓效。”在服用药酒时,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饮1次或每日3次为宜。与过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药酒的后果与过量服用药品相同,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四千人一方。 中医强调,选用药酒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应选用滋补类药酒,如五味子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等;风寒、中风后遗症者应饮活血化瘀类药酒;有月经病的人,可饮用调经酒、当归酒等;风湿病患者可选用风湿药酒、五加皮酒、木瓜酒等祛风湿药酒;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可选用鹿鞭壮阳酒、淫羊藿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壮*药酒。
误区五药酒越陈越好。很多人认为,酒是陈的香,药酒也应该是泡的越久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饮药酒要注意时效,储存得当的情况下,一般优质酒以储藏4~5年为最佳。如果继续长期储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酒精度下降,酒味变淡,香气消失,药效也会受到影响。若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变质,则绝对不能再饮用。
药酒怎么喝才更健康
中老年人适合喝药酒
从广义上讲,“酒为百药之长”,有活血、止痛、散寒、助阳的功效,适量饮用,所有的酒都是有一定养生作用的,都可以归为药酒、补酒的范畴。不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药酒是从狭义角度讲,特指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在酿酒过程中或直接在酒中加入中草药制成的酒,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
各种药酒有不同的疗效:枸杞酒能降压、补肾、养阳;人参酒能驱寒、舒筋活血、增加机体免疫力;鹿茸酒能滋阴养血;灵芝酒能延年益寿;首乌酒能滋养头发。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常在酒中加入蛇、蝎子、蚂蚁等动物药材,取其活血、祛风湿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年过四十,阴气自半。”由于大多数药酒都具有养阴、补阳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喝药酒比较合适。
阴虚火旺的人别喝人参酒
药酒虽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毕竟也是酒,属于燥热之品,不可过量饮用。孔令彪说,消化性溃疡患者、痛风病人、高血压患者、酒精过敏的人不适合饮酒,对药酒最好也退避三舍。没有酒量、一喝就醉的人当然也不能饮药酒。即使有点酒量,喝药酒也得控制,以一天不超过100毫升为宜。由于药酒有一定刺激性,最好不要空腹喝,可配着饭菜饮用。
即使是同一种药酒,也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以最常见的人参酒为例,气虚、怕冷、腰腿疼痛的人喝,就是“对症下酒”;阴虚火旺、有热相的人喝了反而加重病情,适得其反。
如果长期饮用药酒,最好先请医生诊断病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酒,用名贵中药材配制的药酒不一定就能强身健体,喝药酒也得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配置药酒最短得一周
现在很多人都在家里自己制作药酒,孔令彪说,药材浸泡时间的长短和具体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药酒的保健效果。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最好选择黄酒或低度数的白酒作为酒基。将选好的药材用纱布包裹或散放于带盖的陶瓷罐中,按照处方要求的比例加入酒,密封浸泡。
浸泡药酒的第一周要每日晃动或搅拌1次,以后每周振动或搅拌1次。浸泡时间以1个月左右为宜,最短不能低于1周,否则药材没有充分溶解在酒中,药酒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黄酒是不是越陈越好 黄酒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黄酒气味苦、甘、辛。冬天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
黄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锌是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缺锌时,食欲、味觉都会减退,性功能也下降。而黄酒中锌含量不少,如每100毫升元红黄酒含锌0.85毫克。所以饮用黄酒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黄酒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如每100毫升含镁量为20~30毫克,比白葡萄酒高10倍,比红葡萄酒高5倍;元红黄酒及加饭酒中每100毫升含硒量为1~1.2微克,比白葡萄酒高约20倍,比红葡萄酒高约12倍。在心血管疾病中,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适量饮用黄酒,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比于白酒、啤酒,黄酒酒精度适中,是较为理想的药引子。此外黄酒还是中药膏、丹、丸、散的重要辅助原料。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哪些中药会影响西药的疗效
1人参 、甘草、鹿茸==》降血压药物
人参、甘草、鹿茸等中药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使血糖升高,减弱降血糖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自行服用含有人参、甘草、鹿茸等成分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时,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
2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磺胺类药物
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中药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含有有机酸成分,增加尿液酸性,而磺胺类药物会在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可引起结晶尿、血尿或尿闭等不良反应。因此,两类药物不宜同时服用,如果因病情需要时,需暂停服用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中药一段时间后,再服用磺胺类药物。
3中药药酒==苯巴比妥、华法令、头孢拉定、甲硝唑
含有酒精的中药药酒或其他制剂(如藿香正气水),能够影响苯巴比妥、华法令等药物的代谢酶活性,改变这些药物的疗效;而头孢拉定、甲硝唑等药物能够抑制乙醇的体内代谢酶活性,引起面部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因此,服用中药药酒的患者,再使用以上4种药物时需提高警惕。
4朱砂==溴华钾、碘化钾、硫酸亚铁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紫雪丹等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溴化钾、碘化钾、硫酸亚铁等合用,因二者联用会在胃肠道中生成具有一定毒性的汞沉淀物,引起药源性肠炎和赤痢样大便。
中药泡酒注意事项
01、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通常药酒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两类。前者有特定的医疗作用,主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或经验方来配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服用方法严格。市场上常见的则多为滋补酒,多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也要根据个人情况酌量服用。
02、药酒就菜进餐
很多人在聚餐时会拿出精心泡制的药酒与亲友分享,这其实是不对的,药酒本身是有药效的,通常情况下不能在吃饭时服药,药酒的服用同样应遵守这一规则,吃饭时喝药酒不仅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03、喝药酒多多益善
服药酒须控制剂量,古代医家曾明确指出:“药酒补虚损,宜少服,取缓效。”服用药酒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饮1次或每日3次为宜。与过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药酒的后果与过量服用药品相同,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04、千人一方
许多人见到药酒随意服,殊不知,选用药酒也应因人而异,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者,应选用滋补类药酒,如五味子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等。风寒、脑卒中后遗症(中风后遗症)者应饮用活血化瘀类药酒。风湿病患者可选用风湿药酒、五加皮酒、木瓜酒等祛风湿药酒。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可选用鹿鞭壮阳酒、淫羊藿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壮阳药酒。
05、药酒越陈越好
很多人误以为酒是陈的香,药酒也应泡得越久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饮药酒要注意时效,储存得当,一般优质酒以储藏4~5年为最佳。如果继续储存,会使酒精度下降,酒味变淡,香气消失,药效也会受到影响。若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变质,则绝对不能再饮用。
对于中药泡酒的误区,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可说到中药泡酒,有一味中药泡的酒是最适合秋冬季服用的,那就是人参泡酒。中医常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而现在即将进入冬季,养生时应当注意“冬藏”。养生要做到顺时养生,冬季养生要做到去燥养阴补气,冬季时节非常适宜滋补。人参具有滋补强壮,大补元气之功效,在临床中很多慢性疾病,危重急症,应用人参后,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用范围广阔。尤其是对于气短乏力,经常头晕,血压偏低,容易感冒,冬天怕冷容易受寒的气虚体质最适宜在这个时候服用人参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