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落枕者的“自我救赎”

落枕者的“自我救赎”

1、伸缩颈部:坐站均可,挺起胸部,先将颈部向上伸,尽量伸至最长,至不能再伸长时,尽量向下缩,缩至不能再缩短时,改为向上伸,这样能防止颈部肌肉发生粘连,连续伸缩30次。

2、旋转颈部:坐站均可,先将颈部尽量向左转动,两眼看左肩膀,停5秒钟后,颈部向右转动,看右肩膀,左右旋转各20次。

3、轻揉颈部:解开上衣领扣,将两手掌搓热,颈部尽量向上伸,用两手掌在颈部轻轻揉搓,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4、左右歪头:坐站均可,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歪,左耳尽量贴靠左肩,然后再将头向右歪,右耳尽量贴靠右肩,左右歪头20次。

5、低头仰头:坐站均可,头先向下低,尽量让下颌骨贴近胸部,停5秒钟后改为尽量仰头,眼看天空或房顶,停5秒钟后再低头,如此反复做20次。

6、摇摆下颌:坐站均可,向左右摆动下颌,先轻后重,尽量使颈部肌肉有牵拉感,从幅度小到幅度大,连续30次。

7、耸动双肩:坐站均可。两肩膀同时向上下耸动,先轻后重,先慢后快,连续30次。

8、拍打双肩:坐站均可,用左手搭在右肩膀上,用右手搭在左肩膀上,两手同时拍打两侧肩膀,先轻后重,连续30次。

9、按摩枕部:解开上衣领口,将两手搓热,放在枕部(后脑勺)转圈按摩,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10、以头“写”字:以自己的头部摆动模仿笔,向空中做“写”字状,使点头的动作让颈部、头部的肌肉得到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的活动,消除局部的气血淤滞、通经活络,防止肌肉粘连。可写“永”字,也可写自己的姓氏,感到头颈部发热时为止。

宝宝落枕了怎么办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落枕的治疗方法如下: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4、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5、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作为父母要懂得及时了解宝宝落枕的症状,运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宝宝缓解落枕产生的不适状况。

落枕的推拿疗法

“落枕穴”怎么按?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落枕者的“自我救赎”

除了上述的穴位疗法,以下几种自我疗法都对落枕有较好的效果,这些方法不用求人,不用花钱,自己便可给自己治疗,没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且对防治颈椎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1、伸缩颈部:坐站均可,挺起胸部,先将颈部向上伸,尽量伸至最长,至不能再伸长时,尽量向下缩,缩至不能再缩短时,改为向上伸,这样能防止颈部肌肉发生粘连,连续伸缩30次。

2、旋转颈部:坐站均可,先将颈部尽量向左转动,两眼看左肩膀,停5秒钟后,颈部向右转动,看右肩膀,左右旋转各20次。

3、轻揉颈部:解开上衣领扣,将两手掌搓热,颈部尽量向上伸,用两手掌在颈部轻轻揉搓,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4、左右歪头:坐站均可,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歪,左耳尽量贴靠左肩,然后再将头向右歪,右耳尽量贴靠右肩,左右歪头20次。

5、低头仰头:坐站均可,头先向下低,尽量让下颌骨贴近胸部,停5秒钟后改为尽量仰头,眼看天空或房顶,停5秒钟后再低头,如此反复做20次。

6、摇摆下颌:坐站均可,向左右摆动下颌,先轻后重,尽量使颈部肌肉有牵拉感,从幅度小到幅度大,连续30次。

7、耸动双肩:坐站均可。两肩膀同时向上下耸动,先轻后重,先慢后快,连续30次。

8、拍打双肩:坐站均可,用左手搭在右肩膀上,用右手搭在左肩膀上,两手同时拍打两侧肩膀,先轻后重,连续30次。

9、按摩枕部:解开上衣领口,将两手搓热,放在枕部(后脑勺)转圈按摩,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10、以头“写”字:以自己的头部摆动模仿笔,向空中做“写”字状,使点头的动作让颈部、头部的肌肉得到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的活动,消除局部的气血淤滞、通经活络,防止肌肉粘连。可写“永”字,也可写自己的姓氏,感到头颈部发热时为止。

以上几项动作,可以全做,也可以选择几项自己喜欢的做,一般做3-5天,即能将落枕治愈。

落枕的自我调理方法

落枕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若感觉症状严重,建议您应该就近就医;如果症状不很严重,中医教大家几点落枕的自我调理方法。

1.冷敷:如果局部疼痛、僵硬严重,或者有肿胀或灼热感,就表示受伤部位充血发炎。所以,在24小时内,应该给予冷敷。可用毛巾或塑料袋包裹小冰块敷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天两次,严重者可每小时敷1次。

2.热敷:等到炎症疼痛减轻时,再考虑热敷,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可用热毛巾湿敷,或用热水袋干敷。有时间的话,可洗热水澡,尤其在颈部患处用热水反复冲洗,边洗边用手按摩颈部,效果更佳。

3.自我按摩“落枕穴”:中医针灸当中,有个“落枕穴”,在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后一点的地方。该穴是治疗落枕的特效经验用穴,可以左右手交替自我按摩。要领:以大拇指揉按穴位,用力由轻到重,保持重按10—15分钟;在按摩穴位的过程中,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驰,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知道了落枕的自我调理方法,另外,平日要注意颈部保健,如久坐工作的人,要经常起身抬头活动颈部,防止颈肌慢性劳损。

左边落枕晚上睡觉睡那边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②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③颈部外伤; ④颈部受风着凉; ⑤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落枕了有什么注意事项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落枕按摩什么穴位好的快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落枕热敷局部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治疗落枕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用材:整砖l块。方法:落枕者平躺在床上,两腿自然合拢,全身放松。由一人扶住其双腿,另一人将一本薄书垫在其落枕一侧的脚底处,用一块整砖隔书猛击脚底三四下即可。功效:这个方法原理是人体经络贯穿全身,看似落枕是脖子的问题,其实从脚上敲开紧张经络,也就达到落枕的自我治疗的目的了,用于睡眠头部位置不当造成的落枕。这个治疗方法和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同,中医讲究系统,如同很多人头痛,结果做脚底按摩就好了。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局部热敷法治落枕用材:毛巾方法:用滚热的毛巾敷患处,一天敷5次以上,效果较好。功效:这个方法同样用于睡眠时头部位置不当的落枕,如果你找不到整砖,用这个方法吧,我想你家毛巾总有吧?呵呵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推拿按摩法治落枕用材:你的手,哈哈方法: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肩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②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各1~2分钟。③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有个穴位叫落枕穴,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这里3~5分钟,待有酸胀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④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做左右转动,再做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做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⑤拇指点揉曲池、外关穴,拿揉上肢肌肉,重点按揉手三里,按揉时配合颈部主动运动。⑥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功效:传统中医的落枕自我治疗方法啦,效果不错的。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贴活血膏法治落枕用材:活血止痛膏方法:在患侧贴上活血止痛膏,再配合按摩。功效:这个落枕的自我治疗方法很多人用啦,效果过得去,不过要忍受好几天。

落枕的中医疗法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落枕热敷局部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

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

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星附膏、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

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

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另外,有一部分中成药亦具有不错的疗效,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在临床上具有不错的疗效。

落枕的自我治疗方法

1、冰敷与热敷

冰敷:8-72小时内进行冰敷,以舒适体位下用冰袋放置在疼痛处,每次10-15分钟,2小时敷一次。

热敷:72小时之后开始使用热敷,将热毛巾放在脖子上,一次约20分钟,连续做三次。

注意:无论是冰敷或热敷,均避免在睡眠时使用,避免引起皮肤损伤。

2、自我牵拉和按摩

肩胛提肌的自我牵拉和斜方肌的自我牵拉

牵拉方法:以右侧落枕为例,先在仰卧位下进行,先将头转向左侧,左手放在右脑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压住即可,停留6-10秒后放松,重复6-8次,每日6-10次,逐渐过渡到坐位。

以右侧落枕为例,头靠近左侧肩,鼻子对准左侧膝,左手放在左手放在右耳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压住即可,停留6-10秒后放松,重复6-8次,每日6-10次,逐渐过渡到坐位。

3、颈部各方向自主运动

由于害怕疼痛而长时间保持在一个去痛的头部姿势下,这反而不利于症状的恢复。可在床上,仰卧体位下自主进行头部各方向缓慢的移动,逐渐过渡到坐位下进行,包括低头-头后仰,左右旋转,交替耳朵靠近肩部,交替缩下巴。

Ps :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自主牵拉肌群这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减轻炎症。

4、合理使用颈托

颈托可缓解落枕引起的不适,但长时间使用颈托反而会导致颈部肌群功能更弱。

合适的枕头,一要能提供适当的支撑,软硬适中,二要有适当的高度,仰卧位额头与下巴同高,侧卧时脖子与床面的高度即是合适的高度。

正确的坐姿应:肩膀平整,勿耸肩,头直视前方,下巴勿前伸(可先将最大限度缩下巴,再轻轻放松)

每坐半個小時,应起身活動,做做颈肩运动。

日常坚持颈肩部运动训练,天气炎热时避免冷气直接吹向颈部,避免再受风寒。

如何自我缓解落枕病痛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之一,早上起来发现脖子僵硬,疼痛难受,这个可能是落枕了,落枕特别难受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疗方法,以防落枕发生及时治疗。

1、用毛巾包取一冰块冷敷于痛疼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两次,严重者可每小时敷一次。适宜于落枕48小时内。

2、取数块棉布条在老陈醋中浸泡后平敷于痛疼部,再将50℃~60℃的热水袋放于棉布条上,以患者自觉局部皮肤温热不烫为原则。热敷30分钟后,令患者自行缓慢地做颈部活动。

3、葛根100克,白芍50克,甘草20克。用白棉布包好放入锅中,急火煎煮约30分钟后取出,温度适宜后趁热将药包外敷于痛疼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用一手拇指,力量适中地按压患侧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以患者自觉局部酸胀为度,同时令患者自行缓慢地活动颈项部。

落枕后怎么自我按摩

出手穴位:翳风、气舍→翳风应在耳垂的边缘处,气舍在锁骨上的分叉处

出手方法:揉

俗称的落枕,实际上是位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出现了痉挛疼痛,可自胸乳突肌起点的“翳风”穴按揉至止点处的“气舍“穴,按揉时手法要轻揉,切忌暴力用力,不拘治疗时间,反复治疗至肌肉疼痛缓解即可!

缓解头晕目眩

紧张、疲劳,难免引起头晕、头重、眼花,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还会诱发心悸、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律、手脚发冷、高血压、食欲不振、多汗症等,可以点百会、拿风池,快速消除头晕目眩,让清爽的精神伴随在你身边。

出手穴位:风池→颅底两侧

出手方法:拿

这个穴位的位置约与耳垂相平,是颅底部非常明显的凹陷,点按此处时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向后头部放散。你用力推按一分钟,可增强对穴位的刺激。然后顺势向下提捏颈项至大椎穴止,然后重复操作约10次,会感觉舒服很多。

落枕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压痛点 颈型者多见于棘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且与受累之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而落枕者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

(2)肌肉痉挛 颈型颈椎病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扭伤者则可触及伴有明显压痛之条索状肌束.

(3)对牵引试验反应 检查者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起时,颈型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感,落枕者则疼痛加剧.

(4)对封闭疗法反应 用1%普鲁卡因5ml作痛点封闭,颈型者多无显效,扭伤者则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

相关推荐

自我按摩治疗法快速治愈落枕

(一)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 ②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④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⑤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且不可用力过猛。 (二)本人由于睡姿不好或受冷风吹等,时有落枕发生,颈、肩部剧痛,工作不便,

脖子疼的治疗

对于引起脖子疼,特别是现在年轻人士的脖子疼,外敷颈椎病顺舒贴后,是种常规有校发,引起的原因有: ①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②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③颈部外伤; ④颈部受风着凉; ⑤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 家人可帮助落枕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⑴按摩:立落枕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

日常生活中导致落枕的原因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 导致落枕的原因很多,如睡姿不正确、颈椎受凉、保持坐姿太久等等,但这些大都是诱因。落枕主因——由于现在肉类和蔬菜很多由饲料和化肥催生,生长周期短,钙含量少,使不少不注意饮食结构的人缺钙,导致落枕增加。 生活中要选用符合生理要求的枕头。仰卧时,枕头能保持颈曲的弧度,枕头边缘应保持弧形,不能呈斜坡形;枕头高度要符合个人的肩宽,仰卧时枕高约一拳,侧卧时枕高应为一拳加二指

睡觉落枕怎么快速恢复

落枕之后第一要限制活动,不要乱动脖子,因为颈肩部肌肉已经扭曲了一晚上,几分钟的转动是回不来的。 其次,局部热敷,热敷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另外,恰当的按摩可以起到放松作用,但是不能强掰,不要追求按出响声,上了年纪的落枕,不建议按摩治疗。 如果疼痛剧烈,建议去医院康复科或是骨科正规检查治疗。

落枕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颈部扭伤 俗称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因其发病与颈型相似,多于晨起时发病,因此两易被混淆,其病因多为睡眠时颈部体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痉挛之故,此完全不同于因椎间盘退变引起的颈型颈椎病.因此在治疗上,颈型颈椎病以牵引疗法为主,而颈部扭伤牵引不仅无效,且反而加剧. (1)压痛点 颈型多见于棘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可忍受,且与受累之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而落枕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 (2)肌肉痉挛 颈型颈椎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

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家人可帮助落枕宝宝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但是具体的缓解方法,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以免伤害到宝宝身体: (1)按摩:立落枕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

落水如何自救援救

会游泳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6.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 7.

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吗 落枕的自我治疗方法

冰敷:8-72小时内进行冰敷,以舒适体位下用冰袋放置在疼痛处,每次10-15分钟,2小时敷一次。 热敷:72小时之后开始使用热敷,将热毛巾放在脖子上,一次约20分钟,连续做三次。 注意:无论是冰敷或热敷,均避免在睡眠时使用,避免引起皮肤损伤。 肩胛提肌的自我牵拉和斜方肌的自我牵拉 牵拉方法:以右侧落枕为例,先在仰卧位下进行,先将头转向左侧,左手放在右脑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压住即可,停留6-10秒后放松,重复6-8次,每日6-10次,逐渐过渡到坐位。 以右侧落枕为例,头靠近左侧肩,鼻子对准左侧膝,

女性情绪低落应该怎么办

一、确定几件你认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然后专心去做。 当人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想着那些伤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应该让自己不要总是去想这些问题,转移注意力。 二、对于某种不能改变的事实,那就全心地接受它。 有时候,一些事情是人们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不要总想着如何再让它变为虚无,尝试去接受,去面对现实。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全世界,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世界。所谓物竞天择,适生存,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就要让自己不那么极端,不去钻牛角尖。 三、生

老人落枕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的韧带、关节囊和筋膜都会出现松弛,如果再加上睡眠姿势不良、枕头高度及软硬程度不适当,就会导致落枕。轻度落枕虽然做适当的颈部运动就会使症状消失,但反复落枕则有可能形成颈椎病。引起老人落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2、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3、颈部外伤; 4、颈部受风着凉; 5、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一般而言,患落枕后有明显的脖子疼痛、僵硬的感觉,呈头部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的样子;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转头时则疼痛加剧,有一种特殊的颈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