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的功能主治
鱼鳔的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鱼鳔的功能主治
【别名】
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药用部位】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沙姜的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薄荷的功能主治
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⒉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⒊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⒋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芍药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鱼鳔功能
鱼鳔具有以下三大功用:
第一、辅助鱼在水中的升降,也作为稳定使用,由于鱼身体的中心,可以保持重心向下。
鱼通过鱼鳔肌控制鱼鳔的收缩和膨胀可以使体内空气的含量产生变化而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产生的浮力也会随之变化,达到上升或下沉的目的。当鱼下潜时,鱼鳔肌会收缩,空间变小,气压变大,以抵消水压的作用。当鱼上浮时,水压变小,鱼鳔肌放松,空间变大,气压变小。鱼鳔肌控制着鱼鳔承受压力的大小,决定着不同鱼种生活的不同水域。鱼鳔肌厚实,承受压力大。生活在较深水域,是深水(海)鱼。相反,则只能在浅水(海)活动。
鱼鳔的生长随鱼体的生长而生长,直到鱼体停止生长,鱼鳔也停止生长。它的形状是由鱼体的形状和腹腔的空间结构而决定的,使鱼体各点产生了浮力与不同部位产生的重力相抵消。就鲤鱼而言,鱼鳔的前后两部分结构也是为适应鱼体快速转向而进化成的。能随鱼体的快速变形而快速弯曲,达到迅速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引起鱼体侧翻。
软骨鱼无鱼鳔,因此不能使身体保持静止,只能靠不停地游动保持上下平衡,鲨鱼就是其中的一种。深海鱼鱼鳔内压力大,一旦出水,压缩气体释放,将鱼鳔胀破。浅水鱼一旦生病或者死亡,鱼体两侧的平衡线,鱼鳔产生的浮力与鱼体产生的重力中心点不同,造成鱼体发生侧翻上浮鱼腹朝上。
第二、使鱼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器官受损。
第三、肺鱼和总鳍鱼类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
第四、 鱼鳔可作为一个共鸣腔,以产生或接收声音的使用。
第五、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啤酒功能主治
1.啤酒以大米、麦芽为原料,加入少量酒花,经糖化、低温发酵制成,有健脾开胃等功效,素有“液体面包”之称。
啤酒2.啤酒特别是黑啤酒可使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降低,并对心脏病有抵抗作用。经常饮用啤酒,可以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
3.啤酒中的B族维生素及啤酒花浸出物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和利尿消肿。
4.啤酒中的菸酸则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
5.啤酒中所含的糖分能提供大量热能;二氧化碳则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羊骨功能主治
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粒
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粒""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皯蹭,治误吞铜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 忌】
《千金·食治》:"宿有热者不可食。"
郁金的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⑿《要药分剂》:"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