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的作用
甲状旁腺的作用
其实甲状旁腺就位于甲状腺中。通常有四个,左右各一对,为扁椭圆形小体,棕黄色,形状大小略似大豆,均贴附于甲状腺侧叶的后缘,位于甲状腺被囊之外,有时也可埋藏于甲状腺组织中,上一对甲状旁腺一般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中部附近处,下一对则在甲状腺下动脉的附近,约位于腺体后部下1/3处。甲状旁腺是较小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素)的功能为调节钙的代谢,维持血钙平衡,主要使骨钙释出入血,再由肾排出进行调节血钙平衡,故甲状旁腺的靶器官是骨与肾。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足搐搦症;功能亢进时则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故有些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是不是与甲状旁腺功能失调有关。
男人尿多可能是癌
据介绍,临床上90%以上的甲状旁腺癌患者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与高钙血症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如恶心、呕吐、烦渴、多饮、多尿、精神抑郁或狂躁,甚至胰腺炎、骨关节痛、骨质疏松、骨膜下骨质吸收、尿路结石、病理性骨折等,这与良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而言,良性甲状旁腺瘤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而甲状旁腺癌病人中男女比例几乎相当,且发病年龄普遍较甲状旁腺瘤者年轻。
万云乐表示,相对于良性肿瘤,甲状旁腺癌肿多较巨大,临床上可触及甲状旁腺癌肿块的比例占36%-52%,在良性疾病中仅占5%。临床上,甲状旁腺癌的表现可以包括肿瘤的自发症状,如消瘦、疲劳、厌食和肌肉萎缩等,还有肿瘤局部浸润症状如喉返神经受累所致声嘶、食管侵犯所致吞咽不适等。
临床上,根据高血钙症相关症状和实验室高钙、低磷现象,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不困难,但对于甲状旁腺疾病的良恶性的鉴别以及定位仍存在困难。目前,甲状旁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周围病理组织。国内外公认的首次手术方式是甲状旁腺肿瘤连带同侧甲状腺叶包括峡部整块切除的根治术。
别再让甲状旁腺受伤
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相关文献报道,甲状腺全切和近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约为3~33%。因甲状旁腺受损或功能低下,可致血钙下降,造成肌肉低钙性抽搐,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血钙下降后,患者需要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给患者造成难以想象的痛苦,并影响手术的疗效,因此,甲状腺手术需特别谨慎甲状旁腺的不必要损伤。
一、甲状旁腺解剖
甲状旁腺很小,位于甲状腺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家畜一般具有两对甲状旁腺。甲状旁腺为内分泌腺之一,是扁卵圆形小体,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有时藏于甲状腺实质内。一般分为上下两对。甲状旁腺表面覆有薄层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携带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伸入腺内,成为小梁,将腺体分为不完全的小叶。小叶内腺实质细胞排列成索或团状,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甲状腺手术时假如不小心结扎了甲状旁腺的小动脉就会引起甲状旁腺缺血,进而损伤甲状旁腺血供,最终影响甲状旁腺功能。
二、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常见原因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往往较神经损伤更常见,因其与脂肪、淋巴组织很难区分。且其血供单一,这都增加了损伤的风险。甲状旁腺损伤可分为:①永久性损伤,发生率在0%~13%之间;②一过性功能不全,术后多可恢复正常,发生率在0.3%~49.0%之间。
术中常见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血供破坏:研究表明甲状旁腺的血供大部分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以往处理甲状腺下极时,是靠近颈总动脉、远离腺体分离并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的主干。此法容易影响甲状旁腺的血供,最终影响甲状旁腺功能。②术中对疑似甲状旁腺的组织过度游离,以及长时间的钳夹或意外缝扎,对其造成损伤。③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粘连、解剖层次不清,造成甲状旁腺损伤。④电刀、超声刀的热力传导,直接损伤甲状旁腺;其他可能是术中牵拉、挤压血管,形成微小血栓,影响甲状旁腺血供;还有就是存在术后血管痉挛导致甲状旁腺短暂缺血,影响功能,但一般血管痉挛在1~2周内便可恢复。另外对于是否存在异位甲状旁腺随腺体一并切除的,术后病理并未证实。
三、术中如何降低旁腺损伤?
针对以上原因,降低旁腺损伤的可行方法有:
1、分离需谨慎。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被膜为甲状腺固有膜、很薄,与甲状腺紧密相连,外层被膜又称甲状腺外科被膜,较厚,与内层被膜借疏松的纤维组织联接。两层被膜间的间隙甚狭,在此间隙内有动脉、静脉及甲状旁腺。手术分离甲状腺时,应在此两层被膜之间进行。在甲状腺癌根治时,以往只强调对神经的保护及淋巴结清扫的完全,忽视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因此术中应始终持有甲状旁腺“不能受伤”的观念,做到仔细、认真,不误切。
2、改变术式。提倡紧贴被膜或囊内结扎下动脉的分支,保留下动脉的主干,以保证旁腺的血供,同时切除腺体时尽量保留侧叶后缘被膜的完整,以免损伤旁腺或影响其血供。相关临床数据表明,采用低领式切口可以明显减少甲状旁腺的损伤。
采用低领式切口,如果甲状腺肿大明显,则于正常切口位置上方切入。沿颈阔肌向下分离皮瓣,上达甲状软骨中上部,下达胸锁关节处,甲状旁腺多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从中线在带状肌和甲状腺被膜之间分离抬起带状肌,分离后,可见甲状腺肿块,显露甲状腺上极;游离甲状腺上极并向下牵拉,术中在甲状腺外上方动脉附近和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点周围处、以及甲状腺下极附近细心辨认甲状旁腺,上甲状旁腺一般位置较固定,下甲状旁腺容易发生移位,所以在术中应细心,如遇辨认不清的,可利用手术显微镜帮助识别;发现甲状旁腺后,做好标记,并轻轻钳夹甲状旁腺的游离缘被膜,充分暴露甲状腺与甲状旁腺之间的间隙,再根据患者肿块大小实施手术切除甲状腺。术中注意保持术野清晰,尽可能原位保护下甲状旁腺及其血管。
术中打开甲状腺外侧的外科被膜,辨认及分离带状肌,切断并结扎甲状腺上级动脉前支,后支的二、三级分支及中静脉,翻起甲状腺背面,辨认上甲状旁腺及其血管蒂,从甲状腺真被膜上分离上甲状旁腺,但要保证甲状旁腺和外科被膜之间的粘附。游离甲状旁腺时应紧贴甲状腺真被膜操作,非全切手术应注意保持甲状腺腺体后被膜的完整性。此过程尽量保持手术野的无血状态,为快速准确发现甲状旁腺提供保证。如有少量出血,可采用定点精确双极电凝止血。寻找同侧喉返神经的下段,沿此路线辨认下甲状旁腺及其血管蒂,紧贴甲状腺真被膜结扎甲状腺下极血管,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管。甲状腺术后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的关键在于术中直视下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和其血管,所以保留供应甲状旁腺的动脉或其分支意义重大。如无法避免切除甲状旁腺或其重要血供时,经病理证实后,同样将切下的甲状旁腺切成薄片移植于胸锁乳突肌内。
3、加强脂肪组织、淋巴结形态、色泽的辨识。 正常甲状旁腺为淡黄色或淡红色,大多呈球体,质软,长5~6 mm,宽3~4 mm,厚2 mm,外周多被脂肪组织包裹,其内可见完整包膜的甲状旁腺,且色泽也不同于脂肪。另外对已切下的组织怀疑为旁腺的,可放人盐水中观察,下沉为旁腺,上浮为脂肪组织;另外淋巴组织多为灰白色,一般无脂肪组织覆盖,多沿静脉表面生长,其与旁腺最难鉴别,特别是伴炎性反应及组织水肿时,判断的准确率仅取决于术者经验,如怀疑为旁腺的,可先取部分组织送病检,保证淋巴结的完全清扫。如证实为旁腺,即作自体移植,将切下的旁腺切成1×1 mm小块,置于胸锁乳突肌内。
4、避免异位甲状旁腺的误切。在甲状腺游离过程中如未明确发现甲状旁腺,可对切下甲状腺标本进行切开查找,以免异位甲状旁腺的误切。
5、严格规范手术过程操作。① 不要于术中刻意寻找旁腺,严格掌握术式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切除;②甲状腺手术为精细手术,操作应轻柔,切忌粗暴;③不要盲目钳夹疑似组织;④电刀、超声刀操作时应尽量避免热损伤,可于术中保护电刀刀头,及时清洗,降低热损伤;⑤全程保持术野的干净,不盲目操作。目前还有用亚甲蓝、活性炭染色等鉴别甲状旁腺,但会对病理切片的染色产生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怎么办
首先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因为这种类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危害一般具有长期性和进行性特点,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当血钙严重升高时,甚至可以导致昏迷和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事实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常见死亡原因就是难以控制的高钙血症。对于这种类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虽然药物治疗可起到暂时缓解,但其效果会逐步减弱,甚至无效。而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办法。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治疗
如果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的原因可以消除,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是可消退的,甲状旁腺是无需切除的。至于由长期肾功能不全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程度。一般来讲如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要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1)高钙血症
(2)严重骨营养不良
(3)骨骼疼痛或皮肤瘙痒
(4)碱性磷酸酶持续升高等。
而一旦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基础上演变为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已属必然。甲状旁腺手术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怎样降低手术风险?
谈及手术,人们常常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带来的并发症。诚然,和任何手术一样,甲状旁腺手术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其风险程度主要取决于甲状旁腺病理性质、具体部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等。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甲状旁腺手术,最大风险是喉功能损伤。这主要是因为甲状旁腺与喉软骨、喉肌肉和喉神经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喉神经十分细小,很多情况下甲状旁腺就直接贴附在喉神经上,甲状旁腺癌甚至可以和喉或喉神经直接缠绕在一起,手术时很容易损伤喉功能,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留下终生不便。因此,只有对喉的各种结构十分熟悉的医生才能在手术中正确应对复杂多变情况,既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又能避免损伤喉功能。所幸的是,随着手术医生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迅速崛起,这种风险已经明显降低。
为什么大多数透析病人需要服用维他命D制品
慢性肾脏衰竭病人往往有低钙高磷状况,这可刺激甲状旁腺分泌一种甲状旁腺激素,导致特殊的骨质病变,临床上称为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
临床研究发现维他命D可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从而能减轻和控制骨病。过去临床上往往靠手术切除部分甲状旁腺来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此方法有不少副作用。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维他命D制品以被广泛使用,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在临床上已基本取代了手术方法。
低钙血症发病原因
如同高钙血症一样,其病因也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本文也根据有无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分类。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1)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甲状旁腺基因突变;外科切除或损伤;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功能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低镁血症;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
(2)甲状旁腺激素功能障碍(激素抵抗)。
(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甲状旁腺激素功能正常或增高
(1)肾功能衰竭。
(2)肠吸收不良。
(3)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4)成骨细胞性转移瘤。
(5)维生素D缺乏或抵抗。
低钙血症是什么
血清钙低于2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常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维持正常血钙的作用减弱或丧失而发病。多见于甲状旁腺损伤或特发性萎缩的患者,也有因甲状腺手术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约占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临床表现常不明显,仅在甲状旁腺功能需要增加(如妊娠、哺乳)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怎么回事
母亲因素母亲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出血、饮食中钙及维生素D不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糖尿病母亲转给胎儿钙量比正常母亲的转移量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母亲血钙增高,引起胎儿高血钙和胎儿甲状旁腺的抑制。
疾病因素颅内出血、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由于组织缺氧,磷释放增加,血中磷酸盐浓度增高,导致钙相应降低。部分新生儿甲状旁腺缺如,引起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面致低血钙。
甲状旁腺和降钙素调节异常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抑制:如果体重过低早产儿,或者是有过窒息和呼吸窘迫症的宝宝,那么他们的甲状旁腺功能发育情况会暂时比正常宝宝差很多,他们的血钙量也会偏低。
2、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发病时间不确定,但是症状持续时间比较久,一般超过3个礼拜。不过大部分患儿甲状旁腺功能,会在后续的生长发育中追上健康的婴儿,所以也是暂时性的
喂养因素部分新生儿没有选择母乳,而是通过牛乳等其它乳类喂养。而其它乳类对于人类来说,钙磷比例是失调(尤其是牛乳),这会导致其磷的摄入量过多,钙吸收量也因此受到阻碍,血钙相应低于正常水平。
新生儿低钙血症病因
钙的平衡主要依靠甲状旁腺和降钙素的调节,如调节功能不成熟或异常,或胎儿贮钙不足或出生后磷摄入量过多都可引起低钙血症,具体病因如下:
1.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抑制早期低钙血症发生在出生后2天内,多由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抑制所致。因在妊娠晚期母血中的钙经胎盘主动输入胎儿的量增加,抑制了甲状旁腺功能。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和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比足月正常新生儿更差,钙的贮备量少。有的生后几天内血中降钙素较高,也和低血钙也有关。早期发病者的血钙常低于1.75mmol/L。
2. 牛乳喂养晚期低钙血症发生在出生3天以后,高峰在第一周末,多见于牛乳喂养的新生儿,因磷摄入量过多,钙磷比例失调,使钙吸收障碍,使血钙降低。血钙值常低于2.00mmol/L。
3.少数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引起的低钙血症发病可早可晚,症状持续较久,达3周以上,但大部分患儿随年龄的增长甲状旁腺功能的发育仍可赶上正常婴儿,故属暂时性。
4.偶见孕母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患腺瘤母亲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母亲血钙增高,抑制了胎儿甲状旁腺功能,新生儿出生后出现持久性低钙血症。母亲常无症状,新生儿的低钙血症成为诊断母亲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肿瘤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