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
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发热、关节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现。临床上有时较难鉴别。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为多发性、对称性的指、掌小关节炎,后期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关节强直或畸形。受累关节周围皮肤苍白、变薄、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在关节隆突部偶见皮下小结(类风湿结节)。并发心脏损害较少。脾脏与淋巴结常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固定,常为临时性缓解疼痛。抗“o”多不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质疏松,甚至关节畸形。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滑膜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炎,渗出多量液体而使关节肿大,滑膜绒毛增生。后期有血管翳样肉芽组织形成,侵犯并破坏关节软骨,最后软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关节的纤维性强直和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显著,并有游走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急性期过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现风湿性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多发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关节。常同时发生心脏炎而引起严重的永久性损害。脾脏与淋巴结不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抗“o”多可增高。x线仅显示关节软组织肿胀。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急性期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腔内有多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充血水肿,并有胶原纤维变性、坏死和较多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此时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现。急性期过后,渗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现关节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3、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6、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风湿性关节炎现已公认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后出现风湿热。反复发作可累及关节,形成风湿性关节炎。曾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人体对链球菌产生抗体反应。
3、a组溶血性链球菌持续存在。
4、感染部位在上呼吸道。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1.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2.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3.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虽有外周关节病变,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4.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5.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痛风性关节炎易于其他关节炎混淆
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其他关节炎的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症状,需要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占误诊病例的40.4%。随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尿酸盐在关节腔内沉积越来越多,炎症引起关节滑膜增厚、软骨退行性变、骨质钙化,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及活动受限。依据这些关节及其周围的变化,易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占误诊病例的27.6%。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疼痛剧烈,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全身不适,患者服用消炎痛等抗风湿药能使疼痛症状减轻,所以容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约占误诊病例的17%。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单个大关节受累时,除关节周围有红、肿、热、痛外,关节腔滑膜还可出现渗液,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沉、血球计数、血生化正常,热凝集试验阳性。10%-30%患者甲状腺外形显示功能减退。可用滑液检查进行退变性关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鉴别,当急性炎症反应,关节蓄积大量液体时,关节液检查与正常滑液相同。此时,关节液清亮透明微黄、粘性,不形成凝块。细胞计数正常60-3000,主要由单核细胞构成。糖浓度与血相同,蛋白含量不超过5.5g/100mL。相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液在静置情况下是稀薄、混浊和有凝块的液体。Ropes试验阳性,而骨性关节炎却是阴性。细胞计数常增高3000以上,主要是多形核细胞,滑液总蛋白常常在8g以上,球蛋白浓度往往等于或超过白蛋白。当骨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液可具有两种疾病的表现。因此,虽然滑液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殊表现,但是患骨性关节炎并不能除外,因此仅由关节滑液只能确诊主要病因。另外,滑液有骨性关节炎特点时,也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处于静止期。一旦怀疑上述两种疾病都存在,必须进行反复的滑液检查。
2、X线检查
骨性关节炎早期X线检查正常。稍后逐渐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反映覆盖在皮质上的关节软骨层变薄。最后,骨性关节病进行性发展,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缘变锐,于边缘出现骨刺或骨赘(osteophyte)形成,软骨下骨增厚和硬化,于软骨下骨受压最大部位发生骨囊肿。X线拍片阴性并不能排除骨性关节炎。相反,X线检查有典型表现,也不能肯定是原发性骨性关节炎。退变性改变常常同时存在其他疾病,痛风、感染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注意。
痛风并发症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炎——>各种并发症
痛风一般有四大危险并发症
糖尿病与痛风两者都是因为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发于患者身上,而尿酸值与血糖值之间大有相关,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会比较高。
痛风患者大多是较为肥胖体型,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是高脂血症的好发族群之一。
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同样是导致于动脉硬化的问题,差别是在脑部发生。其症状包括头痛、头昏眼花、手脚发麻或麻痹等,严重的话,病人有失去意识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诊时除了血管摄影外,还需做脑部的CT、MRI检查。
容易误认为痛风的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有慢性关节炎的痛风,由于持续关节肿胀疼痛,须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
鉴别要点:
1.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一般缓慢起病,多呈进行性间歇加重。痛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多在夜间突然关节痛或加重,首发症状常为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早期发作疼痛常可自行缓解,间歇期良好,但关节炎可长期反复发作。
2.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的小关节疼痛及梭形肿胀,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晚期才有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罕见单个急性关节炎。而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单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有明显的晨僵,晨僵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痛风性关节炎无晨僵的特点。
4.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类风湿因子阳性,而血尿酸正常,关节液无尿酸盐结晶发现。而痛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升高,关节液可有尿酸盐结晶发现。
5.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面的融合,而痛风表现为骨皮质下囊肿样缺损性改变。
6.类风湿性关节炎用秋水仙碱无明显的止痛作用。痛风性关节炎用秋水仙碱有特效。 二,风湿性关节炎
20%~50%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要点:
1.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日益下降,但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2.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可表现为1日内或数日内游走性多关节疼痛,即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而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早期多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的特点,受累关节多为下肢关节且下肢关节的症状重于上肢关节,多呈非对称性肿胀。个别晚期因尿酸盐在组织中广泛沉积而发生关节进行性强直、甚至关节畸形。
3.风湿性关节炎还应具备心脏、皮肤损害等风湿热的表现,很少累及跖趾关节。
4.风湿性关节炎血尿酸盐正常,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
5.鉴别困难时可穿刺抽取关节滑液,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液在偏光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大量针状尿酸盐结晶。
6.风湿性关节炎抗“○”阳性,但抗“○”升高只能证明有过链球菌先驱感染,只起到辅助诊断作用,不能仅凭此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对诊断更无特异性,一般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
三、丹毒
3%~5%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因关节周围红肿明显容易误诊为丹毒,鉴别要点:
1.丹毒为链球菌感染所致,沿淋巴管走行,局部皮肤为鲜红色,周围边界清楚,累及关节时关节处压痛并非是最重点。而痛风性关节炎肿胀以关节为中心,压痛点以关节处最重。
2.患者多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多见。而痛风性关节炎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者相对少见。
3.关节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血尿酸正常。而痛风关节滑液中有尿酸盐结晶,血尿酸常明显升高。
四、化脓性关节炎
5%~8%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可有血白细胞升高、发热,特别是痛风结石伴有破溃时易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但化脓性关节炎有以下特点:
1.为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多见于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并伴有高热和寒战。
2.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常为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
3.关节液中无尿酸盐结晶发现,血尿酸正常。
五、蜂窝织炎
外科医生往往将痛风误诊为蜂窝织炎,误诊原因主要是对二者临床特点不能很好的认识,蜂窝织炎局部有以下特点:
1。明显红肿,但多为暗红色,周围较淡,边缘不清,红肿范围不以关节为中心,疼痛剧烈,病变向四周扩展迅速。局部常有化脓。
2.病情严重时可有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3.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用秋水仙碱治疗无效。
六、足拇趾滑囊炎
6%~23%患者误诊为足拇趾滑囊炎,足拇趾滑囊炎有以下特点:
1.局限在关节内侧骨结构异常突出的部位,长期、持续、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压迫是产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其发作与穿尖头鞋、高跟鞋或步行过多等密切相关,穿宽松软鞋后很快缓解,无夜间急性发作的特点。
2.逐渐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包块,缓慢长大伴压痛。可扪及清楚边缘,有波动感,皮肤无炎症。受到较大外力后,包块可较快增大,伴剧烈疼痛。此时皮肤有红、热,但无水肿。
3.穿刺可得滑囊液,急性期可有血性黏液。血尿酸正常,无尿酸盐结晶发现。
七,骨性关节炎
约2%~5%左右误诊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有以下特点:
1.是由于创伤、肥胖、代谢及遗传等因素造成。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全身关节皆可累及,但以远端指间关节,第一掌指关节、跖趾关节、颈腰椎为最常见。
2.临床表现有骨质增生、关节肿胀疼痛、Heberden s nodes或Bouchard s nodes等。受累关节多为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注:在末端手指关节会出现小的骨质隆起,可称为海伯顿结节(Heberden s nodes)。中间的手指关节处也会出现相似的结节,叫做布夏达结节(Bouchard s nodes)。
3.X线片可见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呈象牙质变性,边缘性骨赘及软骨下囊性变,但与痛风的骨皮质虫蚀形成翘突样改变不同。无血尿酸的升高,无尿酸结石形成。关节液及滑膜检查,无尿酸盐结晶。
八、血管性疾病
少数痛风患者因伴有跛行(5%~10%),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以下特点: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青壮年男子,尤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一般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
2.病变主要在中小动脉,有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温度降低,肤色苍白或萎黄,时有疼痛。下垂位潮红,远端可有溃疡和坏死。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可累及其他肢体。
3.血管造影或彩超容易发现血供障碍。
九、肾小球肾炎
40%以上的痛风患者有肾损害,即痛风性肾病。大部分痛风性肾病多发生在关节炎之后,少数发生在关节炎之前,后者更容易误诊。痛风性肾病多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由此贻误了最佳治疗良机,有的患者来诊时已达尿毒症晚期。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
1.痛风性肾病常有关节症状或伴有关节症状,而原发性肾损害一般没有关节症状。痛风性肾病主要是由高尿酸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功能受损较早,早期为肾浓缩功能障碍。尿液变化较少,有轻度蛋白尿,很少有红、白细胞。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较慢,一般为10~15年。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液改变较重,先为肾小球功能损害,后为肾小管功能损害,继之出现肾功能不全。
2.痛风性肾病在出现肾小球功能减退后其血尿酸升高与尿素氮、肌酐值升高不成比例,血尿酸/肌酐>1.3,24h尿尿酸排泄增加。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肾功能减退较早,血尿酸、肌酐皆升高,但血尿酸/肌酐<1.3,24h尿尿酸排泄量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尽管血尿酸升高明显,但很少发生关节炎。
3.痛风性肾病在关节周围或耳廓处可见痛风结节,而原发性肾损害无此现象。
4.痛风性肾病经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可使临床症状、肾功能明显好转。原发性肾损害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临床症状、肾功能改善相对不明显。
5.有学者认为痛风肾病患者尿蛋白圆盘电泳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尿红细胞位相检查为均一红细胞,浓稀试验肾小管功能损害早而明显。这些特点与痛风肾病病理主要累及肾间质小管一致。而慢性肾炎病理基础是肾小球病变,以畸形红细胞、中分子蛋白尿为主,两者截然不同。尿蛋白圆盘电泳及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在两者的早期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十、其他晶体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还需与其他晶体性关节炎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关节为拇、跖、指掌。发病特点急,午夜凌晨发作,可自行缓解,疼痛程度剧烈较重,发作病程3~14天。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显效。实验室检查:①滑膜液和组织活检可见尿酸盐结晶;②x线摄片骨呈凿孔样;③血尿酸水平升高。
假性痛风:多见于男性老年,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关节为膝髋髂、椎间关节,发病可急,凌晨,可自限,有时重,半天至数周或更长。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无效。可见CPPD结晶和软骨钙化,血尿酸水平正常。
羟磷灰石沉积症:女性略多于男性,常为老年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关节为肩、膝、髋、脊柱,症状有时加重,病程较长。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无效。
Alizarinred染色可见Apatite结晶,有软骨钙化。血尿酸水平正常。
类固醇结晶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封闭关节发病,非家族遗传病。封闭关节有时急性发作,可较重,病程较长。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无效。为类固醇结晶,可见软组织钙化。血尿酸水平正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旳症状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数病人起病比较缓慢,在出现明显的关节症状前可有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天冷时疼痛比较剧烈,在数日内出现多个关节的症状,一般出现的主要关节表现为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特殊关节受累等症状,是我们判断是否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95%以上的病人都会出现晨僵,病变关节在夜间或日间静止不动后出现僵硬,如胶粘样的感觉,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状程度成正比,是观察本病活动期的指征之一,只是主观性很强,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而持久。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外观的表现,有类风湿结节,是本病特有的皮肤表现,出现20%到30%的病人,浅表结节多位于肘鹰嘴附近,整根关节能同步使受压部位的皮下结节呈对称分布,肘部有压痛,大小不一,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且出现提示病情活动期,深部结节可出现,肺部,心脏,肠道及硬脑膜,肺部结节可发生液化,咳出后形成空洞,结节溃烂后可并发感染,否则一般不引起不适的症状。
银屑病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慢性湿疹。往往瘙痒剧烈,鳞屑不呈银白色,存在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多形性损害。应与小腿部慢性肥厚性银屑病相鉴别。
2、脂溢性皮炎。红斑边界不清,鳞屑少而薄,呈油腻性,刮除鳞屑无点状出血。
3、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4、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型银屑病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前者好发于小关节,尤以指(趾)末端的关节多见,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5、二期梅毒疹。有不洁性交史及硬下疳史,皮疹为广泛分布的圆形铜红色斑,累及掌跖,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6、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尚需与连续性肢端皮炎鉴别。后者在发病前多有指部外伤史,常先于指部出现脓疱,然后向上蔓延。
胳膊疼是痛风的表现吗
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
1.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2.假性痛风 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老年人多见,膝关节最易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3.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 血尿酸不高,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鉴别。
4.蜂窝织炎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症状,易误以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且关节痛往往不明显。
5.其他 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幼年型类风湿病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凡全身症状或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即应考虑为本病。早期病例应与急性化脓性感染、骨髓炎、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结核病、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创伤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相鉴别。另外,尚应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病鉴别。与风湿热相比,本病关节病变大都两侧对称,也比较固定,游走性不如风湿性关节炎,皮下小结的发生率较少,并且很少发生心脏瓣膜病变。免疫缺陷病特别是选择性IgA缺乏症和先天性伴性隐性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表现为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加鉴别。与扁平髋(coxa plana)病亦须鉴别,但类风湿关节炎很少从髋关节开始,亦不限于此处。
如何鉴别各种骨关节疾病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被各种疾病困扰,最严重莫过于骨关节性疾病,而在这些疾病中风湿又是最主要的一种。可是很多患者甚至是有的医生都不能很好的把各种骨关节疾病进行区分。而把所有的骨关节疾病都归咎与风湿,其实这也是如今治疗的最大的障碍,今天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它们。
1.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特点:①起病一般急聚,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2-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病史;②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③常同时伴发心脏炎;④抗“O”高,而类风湿因子阴性。
2.强制性脊柱炎
强制性脊柱炎主要特点是:①青年男性较为多见;②主要表现晨起腰背、腰骶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关节为主,常见非对称性关节炎,跟腱炎;③90-95%HLA-B27阳性;④类风湿因子阴性;⑤X线改变为骶髂关节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
3.骨性关节炎
该病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受累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肿胀、积液。骨关节炎无游走性。血沉、类风湿因子均为正常,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赘形成。
4.银屑病关节炎
手关节受累较常见,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银屑病关节炎以手指远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易出现关节畸形,类风湿因子阴性,最重要的是患者伴有银屑病的皮肤表现。
5.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有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如关节炎反复发作,有皮下结节(痛风石)。但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好发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或跗关节,也可侵犯踝、膝、肘、腕及手关节。发病急聚,在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伴有高尿酸血症。
6.其他结缔组织病
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都可以伴有关节症状,并有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们都有相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资鉴别。
各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当然,治疗方法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症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要关节一出现状况就都认为是风湿,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可分为全身型、多关节炎型和少关节炎型三型。全身型以小幼儿多见,呈弛张高热,即热型为高热之后可自行降至正常,之后又可再升为高热,一天内有几次反复,高低温差大于2度;伴有皮疹和关节炎,其皮疼有随发热出现而出现,随热退而退的特点。类风湿性关节炎侵犯小关节较多,很少呈游走性,经过一定时间可引起关节畸形,手指受累常呈梭状变形,与风湿性关节炎不同。该病很少侵犯心脏,心瓣膜病更为少见,可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痛风的疾病诊断知识有什么
1.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2.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老年人多见,膝关节最易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3.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 :血尿酸不高,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鉴别。
4.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症状,易误以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且关节痛往往不明显。
5.其他: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