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中医辨证施治
肛瘘的中医辨证施治
1、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消法
中医治肛瘘常用的方法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时,还需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痈疽所属的不同经络,灵活施治。凡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内消,也可移深出浅,转重为轻;如脓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养脓为患,毒散不收,血气受损,脓毒内蕴,反会侵蚀好肉,溃烂后难于收敛。
2、中医治疗肛瘘方法之托法
这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肛周脓肿中期,正气虚弱,毒邪偏盛,不能托毒外透,肛周痈疽外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如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泄出脓毒,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造成后患。
3、补法是中医治疗肛瘘常用的手段
这是用补益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患处新生,使疮口、瘘口早日愈合。此法适用于老年体虚,气血虚弱,溃疡后期,或肛肠疾病术后,热毒已去,病灶巳除,而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以及便血和脱垂等病人。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凡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凡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但在毒邪未尽的时候,切勿早用补法,以免病邪内蕴,久而为患。
身体湿热严重怎么调理 湿热吃什么好得快
湿热者适宜吃以下食物:
湿热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建议多摄入偏凉性食物:植物类有莲藕、冬瓜、苦瓜、黄瓜、萝卜等;动物类有老鸭、鲫鱼、螃蟹等;水果类有西瓜、雪莲果、雪梨、猕猴桃等。
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湿热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具体用药需在中医辨证施治下,根据不同证型用药,切忌擅自用药。
中医辨证施治肝郁病两大证
经常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候,总会哀怨“肝郁”啊,俗不知道,原来经常性心情不舒畅,总是郁郁寡欢,是真的会致病,而且还是肝郁病。
中医认为心烦气躁会造成肝淤气滞。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这是中医当中"情志致病"的典型例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症。那么怎么治疗“肝郁病”呢?肝郁病分为肝郁气滞和肝郁化热。
肝郁气滞
主要证状:经前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痛甚不可触衣,疼痛拒按,经行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经行不畅,色黯红,舌红,苔薄,脉弦。
治疗法则: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处方: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枳壳炙甘草白芍川芎香附陈皮
方解:方中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调经;枳壳、香附、陈皮理气行滞消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血中之气,配以王不留行通络行滞。诸药合用,能疏肝之郁,通乳之络,故乳房胀痛可消。
肝郁化热
主要症状: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肋灼痛,夜寐不安,耳鸣耳聋,尿黄便秘,吐血,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健脾清热。
处方: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方解: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佐使药柴胡、甘草,肝体阴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胆之气不舒,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既恐肝胆之气被抑,又虑折伤肝胆生发之机,用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
预防腰疼
1、肌筋膜性腰痛对于肌筋膜性腰痛,多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损必有瘀,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不忘活血祛瘀。慢性劳损多为肾虚,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以补肾为主。
选择利用针灸、理筋手法及理疗等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2 、骨关节性腰痛对于骨关节性腰痛,多为年长者及长期劳力过度所致,中医辨证认为多由肾虚及痰瘀所致,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辨证施治过程,应扶正祛邪兼用。
急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慢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对一些全身性腰痛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等则应中西结合治疗。
3 、神经血管性腰痛对于神经血管性腰痛,常致肢体肌肉痿软无力,多从中医“痿证”进行辨治,“治痿多取阳明”,多从阳明经着手论治,施治过程中,不忘通 经活络,有邪则祛邪、虚则补虚。
中医辨证施治眼袋
对获得性眼袋,中医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眼袋产生的土壤。
方药:参苓白术散(选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缩砂仁10克,桔梗10克,白扁豆15克,白茯苓20克,党参20克,甘草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功用:益气健脾,渗湿之泻。
方解:方中的党参、白茯苓、白术、甘草是为君药:可补脾胃之气。再配合白扁豆、薏苡仁和山药的健脾渗湿功用,可使体内多余的水气尽快排出。而缩砂仁的辛温芳香,能促进精微的运化,彻底断绝水肿生成的可能。
上述方药一帖煎成两剂,每天早晚各服一剂。不仅能有效去除眼袋,还能消退皮肤的湿气,从而减少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发生的几率。
胃癌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
胃癌是个病的名称,但导致胃癌的因素会有很多,中医上有异病同治,也有同病异治,所以不要盲目的找“治疗胃癌的中药”,而是要找一个好中医辨证施治,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才行。
肉瘤的治疗
1、首选外科手术,载肢或根治术是最常用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仍有约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疗效也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均倾向保留肢体局部大部分切除再进行化放疗。
2、化疗:可行术前和术后化疗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疗:对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选择性进行放疗,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转移疗效更差。
4、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对肉瘤的治疗会有显著疗效,不少曾被判处死刑的病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有的可延长命,有的甚至痊愈。
肉瘤的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
载肢或根治术是最常用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仍有约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疗效也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均倾向保留肢体局部大部分切除再进行化放疗。
2、化疗:
可行术前和术后化疗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疗:
对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选择性进行放疗,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转移疗效更差。
4、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对肉瘤的治疗相当有效,不少曾被判处死刑的病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有的可延长命,有的甚至痊愈。肉瘤病人选择中医药治疗,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青春痘的中医辨证施治
1、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地骨皮、桑白皮、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
2、脓疮型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玄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
3、月经前好发痤疮者,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
4、聚集性痤疮、愈后留有色素斑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克,煎汤口服或外洗。
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首选外科手术,载肢或根治术是最常用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仍有约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疗效也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均倾向保留肢体局部大部分切除再进行化放疗。
2、化疗:可行术前和术后化疗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疗,对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选择性进行放疗,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转移疗效更差。
4、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对肉瘤的治疗相当有效,不少曾被判处死刑的病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有的可延长命,有的甚至痊愈。肉瘤病人选择中医药治疗,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医辨证施治更年期失眠
痰湿内阻型:症状。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坐卧不安,头晕,头沉如裹,脉缓沉迟,舌质胖大,苔厚腻或湿滑。治法。祛湿化痰,健脾和胃,佐以安神。药物。陈皮、半夏、竹茹、枳壳、厚朴、淫羊藿各10克,茯苓、合欢皮各15克,炙甘草6克,远志、柏子仁各10克。用法。水煎服。
阴虚阳亢型:症状。失眠多梦,耳鸣健忘,潮热汗出,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静安神。药物。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何首乌15克,茯苓15克,泽泻、牡丹皮、玄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磁石、珍珠母、夜交藤各30克,山药、木瓜各10克。用法。水煎服。
中医辨证施治更年期失眠包括气滞血瘀型:症状。心悸失眠,噩梦,Jb中烦热,胸胁胀痛或周身刺痛,脉弦或涩,舌发绀或舌尖有淤点、淤斑,舌下静脉怒张。治法。活血化瘀,除烦安神。药物。当归、红花各10克,川芎、桔梗各5克,赤芍6克,生地黄、牛膝各9克,柴胡3克,枳壳10克,桃仁12克,琥珀3克。用法。水煎服。
辨证施治
1.肺阴虚证
证候: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润肺,佐以清肺热。主方: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
2.心阴虚证
证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养心阴,佐以清心热。主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
3.脾胃阴虚证
证候:不思饮食,大便硬结,口干唇燥,甚或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和胃,佐以清胃热。主方:益胃汤。常用药:沙参、麦冬、白芍、淮山药、石斛、天花粉、蜂蜜、葛根;
4.肝阴虚证
证候:两目干涩,头痛头晕,视物不明,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则:滋养肝阴,佐以清肝热。主方:四物汤,一贯煎。常用药:生地、白芍、当归、何首乌、木瓜、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枸杞、菊花、钩藤。
5.肾阴虚证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健忘,尿少,头发皮肤干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则:滋补肾阴,佐以清下焦热。主方: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菊花、麦冬、五味子。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潮热加鳖甲、地骨皮;盗汗加五味子、乌梅、牡蛎、浮小麦;烦躁不安加黄连、淡竹叶、栀子。根据阴阳互根、阳中求阴理论,加少量补阳之品,如肉桂、附子、菟丝子、巴戟天、寄生、牛膝等。
阴虚病证由于病因不一,首先导致相关某脏病变,五脏互关,久则可累及它脏,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滋养阴液,佐以清虚热。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一般把溃疡分为证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肝胃郁热型、瘀血阻络型、脾胃阴虚型,下面是一些治疗溃疡病的中药介绍。
1、肝胃不和型:
(1)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
(2)柴胡疏肝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得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脾胃虚寒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黄芪建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小建中合剂:每次20—30ml,一日3次,口服。
(5)丁蔻理中丸: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6)白蔻调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胃复宁胶囊:每次4—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8)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3、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成人每次3—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及老年可酌情减量服用。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4)健胃愈疡片:每次4—6片,一日3—4次,温开水送服。
4、瘀血阻络型:
(1)丸气拈痛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元胡止痛片:每次4—6g,一日2次,温开水送。
5、脾胃阴虚型:
摩罗丹:每次9—18g,1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首选外科手术,载肢或根治术是最常用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仍有约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疗效也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均倾向保留肢体局部大部分切除再进行化放疗。
2、化疗:可行术前和术后化疗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疗,对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选择性进行放疗,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转移疗效更差。
4、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对肉瘤的治疗相当有效,不少曾被判处死刑的病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有的可延长命,有的甚至痊愈。肉瘤病人选择中医药治疗,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
为何我会比其他人冬天更怕冷,夏季更怕热呢
怕冷可能由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导致,首先建议上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另外要考虑肾阳虚、阳气不足,建议看中医辨证施治,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