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风病有什么表现 瘤型麻风(LL型)

麻风病有什么表现 瘤型麻风(LL型)

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为斑疹和弥漫性浸润或者结节。早期表现为小的斑疹,呈对称性多发,边界不清,没哟感觉障碍,常分布在四肢、躯干等部,随病进展可向面部浸润,表现为面部弥漫性浸润,眼结膜充血,耳垂肥大。可出现斑疹。结节,并可融合成狮面。早期神经没有民心粗大,眉毛呈稀疏对称,晚期往往双眉全脱。淋巴结、睾丸、内脏等均可受累。

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在鉴别诊断时必须掌握麻风病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干常呈粗大,瘤型麻风的损害中常检查出麻风菌。用这些特点与其它疾病鉴别时,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鉴别的。

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需要鉴别的神经病:如脊髓空洞症,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麻风不是不治之症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古老的病菌,它与引起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亲兄弟,同属于抗酸杆菌。它喜欢侵犯人类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引起皮肤损害和肢体残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麻风病。麻风病与结核病、梅毒被称为三大慢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目前,结核病和梅毒在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被有效控制后,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麻风病虽然经过有效的控制,但一直在苟延残喘,拒不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在贫困地区危害百姓健康,并随着人口的流动传播到富裕地区。

麻风病人亲友最易感

麻风病主要在经济落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西藏东部等地是高流行区,这些地区每年新发现病人数占全国病人数的1/2。麻风病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上的,初期多不为患者所识别。即使出现症状,也可能因为不疼不痒而没能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等病情严重、出现残疾再就医,已为时太晚。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过治疗的病人,特别是有双侧眉毛脱落,面部和四肢有弥漫性浸润,细菌检查阳性的瘤型麻风患者。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在麻风病患者家中,家庭成员感染麻风的危险要比正常人高得多。调查显示,全国登记的50万麻风病患者有50%的人是因家中成员、邻居或朋友是麻风患者,通过接触而传染。

研究表明,在高流行区正常人群的麻风杆菌感染率是10%~15%,病人家属的感染率是20%~30%。但是感染并不等于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人体感染上麻风杆菌后会产生免疫反应,机体白细胞吞噬麻风杆菌,同时还会产生针对麻风杆菌的抗体,帮助杀灭麻风杆菌。

麻风会带来肢体残疾

麻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皮肤损害和四肢周围神经干粗大。但是不同的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临床上有多菌型和少菌型麻风两种表现。少菌型麻风患者有较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可出现一块或数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不痒的红斑或斑块,并会出现麻木。这类病人四肢常有周围神经粗大,早期就可以出现肢体残疾。多菌型麻风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细胞免疫力,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大量繁殖,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的菌血症。病人的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弥漫性浸润,眉毛外1/3稀疏脱落,面部皮肤稍有浮肿并有蚂蚁爬行的感觉,两眼球结膜充血,如同喝醉酒的样子。

麻风病除了会传染之外,还有高度致残性,这是人们对这种疾病产生恐惧的原因所在。目前我国每年新登记1600名左右患者,其中有20%~25%的患者有肢体残疾。一项全国统计显示,我国治愈存活的麻风患者有20万,其中残疾者有12万之多。麻风病还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有一个统计表明,我国38.4%的麻风患者感到有社会歧视,21.3%的患者有家庭歧视,麻风残疾者中离婚者占17.16%,麻风残疾者未婚者占28.6%。

麻风病有药可治

麻风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过去,麻风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为了控制传染,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建造了许多麻风病院、村,以方便隔离病人。上个世纪4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了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氨苯砜。但这种药物治疗效果缓慢,许多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另外长期单独用药还会带来耐药性,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病情恶化。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即采用利福平、氨苯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少菌型麻风;采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这些方法可快速杀菌,高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麻风病完全可以治愈,不留残疾。

麻风病会引起脱发吗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也存在。如受感染者免疫力低下,便可发病。

麻风病的症状变化多端,除了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上呼吸道粘膜外,在免疫力低下的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杆菌还可随血流或淋巴系统播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如五官、淋巴结、肝、睥、肾、睾丸、肌肉及骨骼等,使之相继发生病变,因此,其症状几乎可涉及临床各科,但主要症状仍表现在皮肤和外周神经方面。

麻风病大致上可以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及中间的过度型三种类型。而且在所麻风病患者中瘤型麻风患者带菌比较多,并且具有传染性,如果按照病期的长短、症状的轻重以及范围的大小来划分的话,麻风病则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瘤型麻风,症状较轻,眉毛、头发等未受累。

中期以浸润性损害、弥漫性损害为主,也可见结节损害,病变深及真皮组织,皮损范围广泛,受损的眉、发明显脱落,甚至眉毛、睫毛和鼻毛全部脱光。

晚期损害则更广泛,往往遍及全身,毛发脱落更加明显,甚至阴毛、腋毛均可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

眉毛的脱落是特别引人注目的,瘤型麻风患者的脱眉症状通常是由外侧的三分之一开始,逐渐开始稀少。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则会逐渐的向内侧蔓延,最终导致全部脱落的现象发生。

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脱落。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

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后,由其相应的功能障碍所致。

其次因麻风性病变细胞(肉芽肿)浸润、压迫毛乳头,使局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毛囊萎缩而引起。其他各类麻风患者,主要由于皮肤损害的细胞浸润压迫毛囊、局部营养受阻或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其所支配区的毛发营养受阻而发生脱发。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希望通过介绍,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型麻风反应属免疫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结核样型麻风及界线麻风。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旧的畸形加重,又可发生新的畸形。血液化验无明显异常,常规麻风杆菌检查阴性,或者查到少量或中等量麻风杆菌。本型反应发生较慢,消失也慢。根据细胞免疫的增强或减弱,分为“升级反应”和“降级反应”。

第二型麻风反应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态反应,即血管炎性反应。发生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反应发生较快。组织损伤亦较严重。其临床表现常见者为红斑,严重时可出现坏死性红斑或多形红斑。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此外尚可发生神经炎、关节炎、淋巴结炎、鼻炎、虹膜睫状体炎、睾丸附睾炎、胫骨骨膜炎、肾炎以及肝脾肿大等多种组织器官症状。化验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加速、丙种球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0”水平明显增高。反应前后查菌无明显变化。以颗粒菌为主。

第三型麻风反应呈混合型麻风反应,系由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反应同时参与的一种混合型反应。主要发生于界线类麻风。其临床表现兼有上述两型的症状。

什么是早期麻风

你听说过早期麻风吗?你知道早期麻风和麻风病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吗?今天我们就为您揭晓答案。

病期在一年以内,无畸残,皮损少,皮肤和神经损害不严重,在广义上可称为早期麻风。

从以上概念考虑,任何一型麻风都有早期的含义。由于主动发现麻风患者的难度太大,从现场防治的角度出发,任何一型麻风患者在其损害不严重,无畸残,治愈后将不会有后遗症时将其发现,就是广义上的早期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治工作中不漏诊一个病人,达到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联合化疗。

从生物学角度上考虑,麻风的早期诊断难度很大。首先麻风是一个临床的疾病。一定要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能确诊为麻风。因为在麻风高流行区健康人带有抗酸菌的亚临床感染是常见的现象,但他们没有发病,依靠机体免疫力,所带的抗酸菌很快消失。不能将这类健康带菌者诊断为麻风。其次早期麻风患者症状轻微,很少有患者在极为早期阶段主动就诊。故目前讨论早期诊断,从广义的角度考虑各型早期麻风较有现实意义。

你了解了吗?如果您身边有麻风病人,快去帮助他吧!

麻风病是什么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麻风病分型及表现

麻风分为两型。这两型是身体对麻风菌抗病能由强到弱的谱,它的开头是免疫力最强的结核型(TT),它的尾部是免疫力最弱的瘤型(LL)、中间是界线类(BB)、免疫力比结核型低,却大于界线类的是界线类偏结核型(BT),免疫力低于界线类偏瘤型的称之界线类偏瘤型。

结核型的麻风皮损是浅红色斑,仅几片,边缘清楚,有时呈环状,冷热感觉消失,肘后的尺神经,耳后部的耳大神经粗大。

界线类偏结核型的皮损数量多,红斑或隆起的斑块不对称,冷热感觉消失,迟神经和耳大神经肿大。

瘤型麻风主要是皮肤有浸润性的红斑块,如眉弓、耳垂,鼻粘膜有糜烂,四肢有红色结节。

不同类型麻风病传染性

它的传染性取决于我们对麻风的分型,这个分型是依据病人对麻风菌的抵抗能力而定。结核型的麻风病人的抵抗能力最强,所以这型麻风病人身上查不到麻风菌,没有传染性。瘤型病人对麻风菌的抵抗力弱,身上能查到大量的麻风菌,所以传染性极强。其它型的有传染性,越靠近瘤型一侧的传染性越大,麻风菌主要存在于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上,通过鼻粘膜及喉粘膜把菌排除体外,经其他人有破损的皮肤而传染。如果人的皮肤没有破损,麻风菌不能传染上。

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

目前有患者提出了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其他患者也想要了解的,为此本文将为患者详细介绍白癜风的相关问题。专家提示患者:现在患上白癜风的患者不断增加,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患者治疗疾病时一定要选择国家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牛皮癣与麻风病同有易于传染的特点。那么这两个病在医学上有区别吗?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请看下文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

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牛皮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没有传染性,该病与自身免疫力和神经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为:皮损呈白色、乳白色斑点或斑片,逐渐扩大,边界清楚,边缘正常皮肤色素加深呈深褐色。有的皮损中心可出现色素岛状褐色斑点。患处毛发亦可变白;泛发全身者,仅存有少许正常皮肤;患处皮肤光滑,无萎缩及脱屑,一般无自觉症状,日光照射后局部可有灼热感。而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甲级传染病。麻风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临床表现有结核性与瘤型之分,其中瘤型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麻风杆菌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破损的皮肤、鼻咽或口腔的黏膜。主要传播方式是与麻风病人的皮肤或黏膜损害直接接触,特别是与瘤型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其次是接触麻风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器具而间接传染。本病潜伏期长,发病于不知不觉中。主要是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外周神经、眼及上呼吸道黏膜。少数病例可累及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本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疾和畸形。

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上文专家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现在患者朋友们有所明白了吧。两者虽都有传染的特点,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治疗时,患者可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疾病对待。

温馨提示,您在看过上面的内容后已经了解了专家说牛皮癣与麻风病的区别的相关问题,患者患上白癜风后要尽快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因为白癜风若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持续恶化,只有尽早的治疗才能让患者早日摆脱白癜风的威胁,祝愿患者朋友能够早日康复。

麻风未灭谨防误诊

近年来,我国各地麻风的致残率、复发率下降并不显著,还在局部出现高流行区,有的老疫区疫情上升。很多患者未能早期发现,有的患者因误诊,发病多年后才被确诊。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同属于分支杆菌,治结核的药物对二者都有效。麻风杆菌可侵犯周围神经,尤其是能破坏某些浅表部位的皮神经,引起局部麻木、皮疹、神经粗硬和功能障碍。但由于个体抵抗力的差异,有的人染上麻风杆菌后并不会得病。

麻风在临床上分为少菌型和多菌型两大类。少菌型(旧称结核样型)麻风,多见于老疫区。患者的皮疹为单个或多处大小不一的局限性浅色斑或为成片的丘疹,局部麻木,感觉丧失,不知冷热、丧失触觉、不知刺痛。皮疹扩展缓慢,其上毛脱、汗闭,其周围可触及细绳样粗硬的浅表小神经。多年之后,患侧肢体肌肉萎缩、拘挛、致残。由于患处难以查到细菌,故称为少菌型麻风,皮肤活检可见结核样结构,有助于临床诊断。多菌型(旧称瘤型)麻风,常见于新疫区。患者身上有弥漫多发的小红疹或瘤样结节。发病早期,患处局部麻木和周围神经粗硬并不明显,可有肝脾大等内脏病变。刮片极易查到大量杆菌,组织切片呈肉芽瘤样反应,故得名。多年之后,皮肤浸润肥厚,患者面如狮面,还可因内外眼疾而致盲。

麻风病的以下特点可帮助识别,以避免误诊:

●患者有麻木且不痛痒的皮疹,局部脱毛、汗闭。冷、热、痛、触等浅表感觉缺失。可用冷热试管、棉花毛、针刺等测试。

●耳大神经、尺神经、皮疹周围的浅表皮神经有节段性粗硬。

●慢性局部性肌无力、萎缩、致残。

●查菌或组织活检有阳性发现。

相关推荐

麻风是什么症状 结核样型麻风(TT型)

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其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红斑或者板块,皮损多表现为孤立,干燥,麻木无汗,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可局限于臀部、背部、和面部;神经损伤多表现为单一周围神经的明显粗大,的皮损附近可以触摸到粗大的皮神经。部分纯神经炎型麻风只表现为神经粗大和感觉障碍,而无明显皮损。

麻风早期能被治愈吗

麻风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的药物越来越多。 麻风能被治愈 四十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关学

麻风是什么症状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型)

早期多表现为斑疹、丘疹,均为侵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且不完全对称,大的皮损中央可见空白区或者打洞区,内外界限都较为模糊。一般无明显感觉障碍。眉、睫、发出现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质地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

麻风的传播途径哪几种

麻风的传播途径哪几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麻风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引起的病因是麻风分支杆菌。正常人患上麻风会导致身体产生病变,更可能导致人体残废,使人丧失劳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预防它,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麻风的传播途径,一起来看看吧! 麻风的传播途径哪几种 1、麻风直接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

麻风传染吗

麻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性疾病,它给人们的皮肤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麻风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 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二、麻烦病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的人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也会受到麻风的传染。 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的病因

麻风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传染,因此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麻风的主要病源是麻风杆菌,只

麻风知识

一.麻风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源菌是麻风杆菌。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调查统计95%以上的

麻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麻风可分为5个逐渐移行的类型:由免疫力强的结核样型(tt)至细胞免疫力低的瘤型(ll),其间免疫性不稳定的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中间界线类(bb)和界线类偏瘤型(bl)。此外,早期麻风皮损无特异性病理变化,称未定类(i)。 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who trs 675,1982)将五级分型归纳为皮肤涂片细菌阳性的多菌型(mb,包括ll,bl,bb及部分bt)和细菌阴性的少菌型(pb,包括i,tt及部分bt)麻风。各型麻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见附录b。 4 治疗原则 为了迅速消除传染性、缩短疗程,

麻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

一、麻烦病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二、麻烦病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此外,麻风还会通过那些方式传染?

斑疹是怎么回事

视诊 损害的形态:是单一性还是多形性。 分布情况:是全身性对称性,还是局限性不对称;是伸侧还是屈侧面;分布那些特殊部位;是密集分布,还是散在分布;是呈条状,带状还是沿神经分布;是在暴露部位,还是在遮盖部位等。 具体的皮损特点:包括大小、颜色、形状、表面光滑还是粗糙、鳞屑特点、痴皮特点、否糜烂、渗出,否溃疡等。 一定要注意观察口腔粘膜、舌、生殖器粘膜的损害。因许多病在粘膜上特殊损害,如掌趾脓疱型银屑病常伴沟状舌。二期梅毒常伴口腔粘膜斑。 触诊及压诊 压诊 斑疹若为红色炎症性充血性,则压之褪色;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