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本研究运用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多发性硬化(MS)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急性期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MS患者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5例及正常对照者,5例,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的特异蛋白。 结果:鉴定出了8种特异性蛋白及其亚基,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人类血清白蛋白突变体R218h A链、蛋白质2619、镓晶体结构A链、免疫球蛋白重链、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催化抗体、触珠蛋白。 结论:我们认为这些蛋白可能和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阐述及验证,为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奠定了基础。
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的表现
在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时候,及时的接受一些检查来诊断疾病很重要,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对症治疗,但是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表现是什么呢?
通过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常为转化型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大部分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可增高;90%可见少克隆IgG;恶化期或病情复发可测出髓鞘碱性蛋白抗体阳性。
另外,其他辅助检查:借CT、核磁共振或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提高确诊率,可发现一些尚无临床表现的脱髓鞘病灶。
换言之,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刺痛感或单肢不稳,单眼突发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复视,平衡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尿急或尿流不畅)等,某些病人表现急性或逐渐进展的痉挛性轻截瘫和感觉缺失。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数天或数周后消失,但仔细检查仍可发现一些残留体征。
总之,希望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患者在了解了上述的知识以后,就要及时的去接受检查以及治疗,早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帮助大家。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脑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是对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和血脑屏障有密切关系,可以反应多种疾病的征兆。
2.脑垂体CT检查
脑垂体CT检查是一种可排除垂体炎症、肿瘤等病变的技术。
3.小气脑CT扫描
小气脑CT扫描:用于检测小脑桥脑角池微小肿瘤,主要是小听神经瘤。
视乳头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①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②假性脑瘤;
③各和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颅脑外伤、心肺功能不全引起的脑缺氧、铅中毒、良性颅内压增高、突然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A中毒);
④脑积水;
⑤颅内出血;
⑥炎症和感染(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和颅内感染);
⑦恶吐高血压;
⑧脑脊液蛋白增高(如脊髓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
⑨海绵窦动静脉瘘;
⑩代谢障碍;循环障碍(乙状窦血栓、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动脉硬化);血液系统和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脂血症)。
脑脊液蛋白的意义
异常结果:脑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的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 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需要检查的人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的患者。
血管炎如何鉴别诊断
1、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或Binswanger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伴随白质的损害,大脑皮层一般没有累及,发病年龄较血管炎偏大,常存在动脉硬化的好发因素,血清学检查没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升高,血管造影也没有血管炎的改变。病理改变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或Binswanger综合征没有严重的血管壁炎细胞浸润。
2、多发性硬化,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多发硬化,出现自发缓解及复发,伴有视神经病变和脑干病变,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但惊厥、严重头痛及脑病等常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很少出现在多发性硬化中。多发性脑梗塞伴随弥漫性的白质损害的影象学改变出现在血管炎,不出现在多发性硬化。
3、感染性病变,许多不同病原感染均可引起血管炎样表现,包括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耶尔森病、分枝杆菌、假单胞菌等)、真菌、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以及病毒感染(如甲、乙、丙型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HIV病毒等),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实验室检查大多容易鉴别。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的饮食保健
1、薏苡仁60g,大麦米去皮60g,土茯苓90g,同煎为粥,煮熟后去土茯苓,常服有益,适用于湿热浸淫型的痿证。
2、泥鳅鱼250g,薏苡仁50g,赤小豆50g,苦瓜50g,洗净,放砂锅中,水适量,炖1小时后,加油盐等调味品食之,适用于湿热浸淫型的痿证。
3、猪蹄2只,洗净,用刀划口,花生200g,黄柏、苍术各15g,盐少许。将黄柏、苍术用纱布包扎,和猪蹄、花生、盐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文火慢炖,至猪蹄熟烂脱骨,捞出药包,分顿食用肉和汤,适用于兼有气阴不足的湿热痿证。
4、鲜山药50g,沙参50g,麦冬30g,粳米250g,先将上药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药渣,加淘洗净的大米,熬煮成粥,1日内分顿食用,适用于气阴两虚的痿证。
5、杜仲30g,枸杞30g,猪腰250g,先将杜仲、枸杞煎煮30分钟,然后将猪腰洗净,去筋膜和臊腺,切片,再用热油爆炒,加杜仲、枸杞及汤、食盐、葱、姜等调料,长期食用,适用于肝肾亏虚的痿证。
6、鸡血藤5000g,冰糖2500g,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为稠膏。每服15~20g,日2次。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瘀阻脉络之痿证。
饮食方面无特殊禁忌,可以正常饮食,注意摄入均衡。
脑脊液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极微,即0.2~0.4g/L,以清蛋白为主。脑膜、大脑或脊髓有炎症时可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增加的多为球蛋白。
2.病理情况:脑脊液蛋白试验阳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疾患时。如化脓性脑膜炎(3~6.5g/L)、结核性脑膜炎(0.3~2.09g/L)、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脊液蛋白的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良性颅内高压等。
脊髓蛛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呢
脊髓蛛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呢?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蛛网膜增厚周围脊髓及脊神经根粘连的慢性炎症。以中年男性多见、慢性病程,可有复发、缓解、多于受凉、劳累后加重。临床上将脊髓蛛网膜炎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前者又分为囊肿型和单纯局部粘连型。
1.诊断要点:
(1)多为慢性病程,缓促进展。病程中常有波动,遇有外伤、病毒感染等病情加重。
(2)可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内传导束受损的症状体征,双侧不对称。
(3)腰穿压颈试验可行梗阻,脑脊液呈现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4)脊髓造影可见造影剂呈油滴样分布。
(5)MRI有相应改变。
(6)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2.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起病缓慢,有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脊髓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数正常,脊髓造影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需与囊肿型蛛网膜炎鉴别。
(2)椎问盘突出:好发于中年人,有明显根痛及脊髓压迫症状,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胞数正常,脊校x线片及MRI检查有椎间盘突出相应改变。
(3)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及脊朗蛛网膜炎均为慢性病程,有缓解与复发,尤其表现为脊髓损害的多发性硬化,需与后者鉴别。前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诱发电位可有异常。
多发性硬化症疑惑问题
哪些人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身体素质。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一些组织相关抗原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基因,即存在多发性硬化易患人群。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指病毒感染等,免疫系统犹如国家的保卫防御系统,当外来者侵入时首先免疫识别系统工作,将信息报告给相应部门,对病毒进行消灭。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进行清除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也就是多发性硬化。
哪些情况更容易发生多发性硬化症?
专家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和劳累也有关系,当人劳累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等容易侵入机体,注射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髓鞘逐渐修复,病也就好了。可再次受到病毒等感染,就又发生了炎症反应。而小李这次患病有些症状没有好转的原因,则是因为髓鞘可以修复而轴索不好修复,当轴索损害或反复脱髓鞘导致髓鞘不能修复,治疗效果就不好了。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哪些影响?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各种因素的感染。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攻击外来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真菌时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和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就像前线的卫士。与它们共同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叫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多发性硬化只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克隆氏病,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上面的几个问题,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以及促进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等,万一发病后更要注意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注意,注意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此病主要影响的是免疫系统的发病,因而也需要注意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两种方法检测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分析传统的硫酸钠-磺基水杨酸比浊法(A法)和干化学法(B法)测定脑脊液蛋白质的各自特点,寻求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两种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予以评价.按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EP9-A文件,以A法为比较方法,B法为实验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差估计.结果 线性范围:A法为0.10 ~2.5g/L,B法为0.16 ~3.1g/L.批内CV:A法分别为1.64%,1.38%,B法分别为1.72%,1.52%;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 =0.992),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7X -0.048.在进行新鲜脑脊液标本蛋白测定时,A法和B法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蛋白浓度=1g/L时为11.1%,蛋白浓度=2g/L时为 8.70%,蛋白浓度=3g/L时为7.90%.结论 两法的精密度都较高,相关性良好.A法灵敏度高,但操作较繁琐;B法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更适于急诊脑脊液蛋白检测.
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 1 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突起明显变短或消失、神经细胞凋亡。此外, 甲基苯丙胺等成瘾性药物滥用者的大脑也可出现以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改变[ 4] 。阿尔茨海默病(Alz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较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 死亡患者的海马、颞叶等部位脑组织中,共发现411 种差异蛋白质,其中37 种被鉴定,分别和突触传递、热应激和氧化应激、脂质转运和代谢以及糖代谢有关,认为这些机制均和AD的发病有关[ 5 ] 。
2. 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蛋白质组学在筛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志物, 探讨神经肿瘤发病、转移机理,寻找预后指标等方面的应用,是近年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在胶质瘤的研究中, 通过2D 电泳比较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发现胶质瘤中有11 个点表达上调, 4 个点表达下调,一组和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在胶质瘤发生调制性改变,提示细胞骨架的调制在胶质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脑脊液成分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可通过活检获得,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2 种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 N -myc肿瘤蛋白(N-myc oncop rotein)和低分子量钙介体蛋白( low molecula weight caldesmon,l-CaD ) 。这些蛋白有可能作为肿瘤检测标志物 、 肿瘤预后指标和化疗监测指标[6]。
2.3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Suzuyama等[7]研究了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大鼠模型中脑脊液蛋白质组的改变。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来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后的脑脊液蛋白谱的时程改变。据报道,载脂蛋白CI和载脂蛋白CⅢ是最先被报道的在小样本中能够充分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血浆标志物。
2. 4 中枢神经系统创伤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细胞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基因水平的变化导致多种蛋白质的表达是这种反应的基础。已证明应用特异的阻断剂阻断机体的损伤性反应,可以改善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高通量研究损伤后的蛋白表达变化,有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人脑创伤后脑脊液中α1 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α1、α2、β等急性期反应蛋白含量增高,而纤维蛋白原β羧基末端降解产物仅在创伤组检测到, 可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的诊断标志物[ 8] 。
2.5 精神疾病 在当今社会精神疾病发生率较高, 疗效差, 复发率高, 归根结底精神疾病为多因素致病, 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严重的精神疾病, 已证实伴有脑功能障碍。Johnston - Wilson等[ 9 ]取根据DSM - Ⅳ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 、抑郁症(major dep ressive disorder) 和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的89例尸体脑组织前额皮质(Broddman10区) 匀浆, 经2 - DE分析, 氨基酸测序, 发现了8种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之中,有望在蛋白质组学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