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恶性肿瘤3岁5岁是高发期

儿童恶性肿瘤3岁5岁是高发期

三龄童确诊恶性肿瘤

昨日,记者在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病房见到了鑫鑫,父母正陪着他在看电视。据父亲介绍,孩子出生后就比较胖,平时胃口也比较好,肚子经常都是圆鼓鼓的,他们也没引起重视,一直以为那是“死肚山”。但今年年初开始,孩子经常喊肚子疼,他们才带小孩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竟然患上了神经母细胞瘤。昨日,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介绍,目前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发病数量位列前三。中国抗癌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王珊主任表示,70%的儿童恶性肿瘤会在3岁以前就发病。儿童恶性肿瘤有两个高发期,分别是3岁和5岁以内,大部分儿童肿瘤是因先天因素引起。以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为例,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患儿有150例,住院的患儿中,60%以上都是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与遗传有关

据了解,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遗传并非单指父母遗传给子女,还包括在胚胎形成期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出生以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基因发生二次突变,最终再形成肿瘤。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小儿肿瘤的发病原因可能跟环境污染、妊娠期保健等诸多因素有关,孕妇应该尽量远离化工、放射污染,做好妊娠期保健。“不过,虽然肿瘤很凶险,但如果早期治疗,儿童肿瘤总体治愈率能达到70%以上。”王珊说。

儿童患癌病3岁内多发

像子墨这样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该院平均每年收诊约400名。而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儿童医院,这个数字更高。中国抗癌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除意外创伤外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儿童恶性肿瘤主要分为血液系统肿瘤和恶性实体肿瘤两大类,前者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后者则发生于实体器官,如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等。

王珊指出,很多人觉得癌症和儿童很遥远。实际上,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全身每个系统都有患癌可能,3岁以内尤其多发。但是,因为儿童肿瘤的发病症状多是发热、炎症、腹痛,诊断时难以联想到肿瘤,导致最终确诊时已广泛转移。因普通家长对儿童肿瘤认知不足、非儿童肿瘤专科的医生误判,很多孩子未能及时接受治疗。而且,与庞大的患儿数量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只有北京、重庆、天津、广州等少数几个城市的儿童医院或肿瘤医院开设有儿童肿瘤科,专业的医生也只有100多人。大部分患儿只能分散在成人肿瘤医院诊治。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胚源性组织,对化疗更敏感。若能及早规范治疗,治愈率能达到70%,比成人癌症疗效好。”王珊说。

怀孕前三月 尽量少生病

“传统观念认为,癌症是大人病,小孩极少会得,因此忽视甚至误诊,耽搁了治疗”。重庆市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王颖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家长们对儿童肿瘤要引起重视。

国际儿童肿瘤学会调查显示,儿童肿瘤发病率近十年每年都以2.8%的速度增加。“但如果早诊早治,某些儿童肿瘤治愈率可高于70%。”王颖说,手术结合必要的放化疗,效果很好。

专家指出,治疗儿童肿瘤关键是判断疾病本身恰当的治疗时机。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进展极快,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个月,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与成人肿瘤发病的原因不同,儿童实体肿瘤主要与母孕期胎儿发育过程中胚胎组织残留有关,因此,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应尽量少生病,不要乱用抗生素,避免接触电磁辐射、放射线及有苯、甲醛等有毒物质的装修污染。

此外,家长应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营养,增强免疫力。不买激素类食品给孩子,坚持让孩子锻炼身体。孕妇和幼儿不要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中。(据新华社 程千懿、尹雪竹、黎华玲)

患癌小朋友 边哭边剃头

昨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在门诊大厅举办了儿童血液/肿瘤疾病义诊活动。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也来到该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病区为肿瘤患儿免费剪发。

由于肿瘤患儿需要化疗,每次化疗,头发都会一大把一大把地掉。因此,肿瘤患儿常常预先剃光头。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四位义工过来为新患病的儿童剃头,一个3岁的宝宝害怕剪发,哭闹不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的黄科副教授及熊稀霖医生和义工们好言安慰,一边哄一边剪,三分钟内就剃了一个漂亮的小光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科副教授、翁文骏副教授指出,在我国,儿童肿瘤的发病率近十年每年都以2.8%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儿达三四万人。很多人认为,孩子得了肿瘤就是不治之症。黄科副教授说,这是一个误区。以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白血病为例,标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接近90%,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年生存率也有70%。另一个误区是觉得肿瘤暂时被控制后就不再复发,其实许多儿童恶性肿瘤都有复发风险,家长们不能大意,需要定期随访。(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朱素颖)

身体8变化 警惕癌风险

专家提醒,孩子身体出现8种变化时,需格外警惕癌症风险。

1.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下不去,脖子上有很多淋巴结有融合趋势,或淋巴结短时间增大,要警惕肿瘤可能。

2.无痛性肿块。在孩子颈部、腋下、腹股沟、腹部、后腰部等一旦发现肿块,尤其是无痛性肿块,须查明原因。

3.出现一过性症状。比如出现一过性的癫痫、眼黑,或突然出现摔倒,恶心呕吐等症状,就需要去做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排查胶质瘤等脑部肿瘤。

4.持续发烧。一般感冒、肺炎发烧,几天就会好。但是,倘若不明原因发烧持续1周以上还不好,特别是经抗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应及早就诊。

5.疼痛。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如头痛、腹痛、骨关节痛等。

6.腹胀、呕吐。腹部及肠道肿瘤可能引起肠道梗阻,出现肚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7.眼球前凸、眼睛疼。眼部的一些肿瘤,可能导致眼部不适。

8.贫血、出血。有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或出血,包括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可化验血排除白血病等。

先天性儿童肿瘤的危害

应当承认遗传基因在癌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但仅仅用这一论点就可以把遍布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癌症病例统统解释清楚,那是不可想像的,随着工业化而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各种致癌因素对癌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那么有没有直接遗传的癌呢?直接遗传的癌在医学遗传学上叫遗传性肿瘤,是一类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癌症,一般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具有发病年龄较早,常为双侧性或多发性的特点。在已知的遗传性癌症中,最典型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此外,常见的遗传性癌还有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家族性的结肠癌(结肠息肉综合征)、家族性乳腺癌和神经纤维瘤病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胚胎性视网膜组织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发生率占眼部肿瘤的33.8,多见于婴幼儿,70在2岁以前确诊,90的病例在5岁之前获得诊断,7岁以上已属罕见,发病数与男女性别无明显关系。常为双侧性发病,约20~25的肿瘤为双侧性,同时发病或相继出现。本病显示家族性,与遗传缺陷有关,且以隔代遗传为突出表现,即祖辈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孙辈也可能得视网膜母细胞瘤。据研究,在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细胞有一种Rb基因,当其失去功能或先天缺失,则视网膜细胞就会异常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生成。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诊断极困难,通常都在青光眼期(眼压增高期)才被家长发现,该期患侧瞳孔呈黄绿色如猫眼,或肿瘤因钙化致瞳孔显现白色(白猫眼),或斜视而被发现。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较常见的恶性实体瘤,易发生于婴幼儿期,2/3的病例5岁前发病,是一种原发于肾上腺髓质或脊髓旁交感神经系统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恶性实体瘤的第三位,被称之为难治多变的“儿童肿瘤之王”。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瘤,属胚胎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占全部儿童肿瘤的6,约占小儿实体瘤的8,男女性别及左右侧发病差别不大。双侧占14~33,中位发病年龄为3~3.5岁,75发病时小于5岁。肾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腹块、发热、血尿三大症状。

不同年龄段女性易患哪种妇科肿瘤

女性什么年龄段都可能遭遇妇科肿瘤的袭击。不过在各个年龄段,患妇科肿瘤的情况是不同的。知道这些,对女性朋友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帮助。

青年期(13-18岁):主要以卵巢肿瘤为多见,其次是子宫体的肿瘤,其他肿瘤则很少见。有幸的是,青春期的肿瘤多数是良性的。而青春期卵巢肿瘤则以皮样囊肿最常见,而皮样囊肿是良性肿瘤。卵巢肿瘤只有10%至30%是恶性的。

生育期(18-45岁):在此阶段,性生活、流产、分娩使阴道自净的防线崩溃,内生殖器和外界有了更多的疏通,细菌易于侵入,于是各种炎症骤起。肿瘤方面则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开始上升,但亦多属良性。这一时期,与妊娠有关的肿瘤,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也是值得重视的。

更年期(45-50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趋向消失的过渡时期,而后是老年期,多指60岁以后。此阶段,炎症不多见了,却是肿瘤高发期。最重要的在于几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了,请看几个数字:子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5-49岁,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0-64岁,卵巢癌的高发年龄为50-60岁,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更年期可谓是女性最常见癌瘤的肆虐之时。

儿童常见的四大脑肿瘤

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占儿童脑瘤的20%和后颅窝肿瘤的40%,分为原始纤维型和弥漫型。典型原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从小脑半球长出,早期表现为一侧的小脑受累症状,肿瘤可累及中线、四脑室,阻塞脑脊浓通路,引起脑积水,表现为颅高压征。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胶质瘤,其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肿瘤术后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预后较儿童为好。目前多数统计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统计达80%。但是仅个别的可生存达十年以上。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但是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其好发部位是后颅窝第四脑室周围。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据文献报道室管膜瘤的5年生存率为40%-80%,而5年无进展存活率则为25%-50%。

脑干胶质瘤

脑干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其发病高峰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0-20岁的青少年。而且不同位置的胶质瘤预后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桥脑较大的弥漫性病变难于手术,预后也较差。

恶性淋巴瘤的病因

目前为止,恶性淋巴瘤的病因有病毒因素和免疫抑制。

1、病毒因素。人类淋巴瘤最早证实的是Burkitt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在中非此病主要发生于3~12岁的儿童,与一定气候条件有关,可占当地儿童肿瘤的半数以上,只有5%的患者年龄超过20岁。

2、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因器官移植需长期服药抑制免疫机制的病人,淋巴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且原发于结外的较多,有一组报告可高达69%。

不同年龄段女性易患哪种妇科肿瘤

青年期(13-18岁):主要以卵巢肿瘤为多见,其次是子宫体的肿瘤,其他肿瘤则很少见。有幸的是,青春期的肿瘤多数是良性的。而青春期卵巢肿瘤则以皮样囊肿最常见,而皮样囊肿是良性肿瘤。卵巢肿瘤只有10%至30%是恶性的。

生育期(18-45岁):在此阶段,性生活、流产、分娩使阴道自净的防线崩溃,内生殖器和外界有了更多的疏通,细菌易于侵入,于是各种炎症骤起。肿瘤方面则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开始上升,但亦多属良性。这一时期,与妊娠有关的肿瘤,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也是值得重视的。

更年期(45-50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趋向消失的过渡时期,而后是老年期,多指60岁以后。此阶段,炎症不多见了,却是肿瘤高发期。最重要的在于几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了,请看几个数字:子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5-49岁,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0-64岁,卵巢癌的高发年龄为50-60岁,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更年期可谓是女性最常见癌瘤的肆虐之时。

五个月宝宝身高标准及辅食添加

当你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你就可以提早发现宝宝是否营养不良或者体重超标,从而制定不同的营养计划来喂养宝宝,不过,不能过于盲目的追求标准,有特殊体质的宝宝多少会有一些偏差。

“标准提供新的手段支持每一个儿童在最重要的形成性格时期获得最佳发育机会。”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说。

新的标准是世卫组织1997年开始的一项强化研究的结果,以便为评估从出生至5岁的所有婴儿的身体成长、营养状况和运动发育制定新的国际标准,涉及8000多名儿童。新的标准以母乳喂养的儿童为基础,作为生长和发育的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不同年龄的婴儿体重和身长的正常参数、相对于不同身长的体重标准以及婴儿在坐、立和行走等重要发育阶段的一系列标准。

女童体重标准(公斤)女童身高标准(厘米)

初生 3.2 —————初生 49.0

1岁 9.0 —————1岁 74.0

2岁 11.5 —————2岁 86.0

3岁 13.9 —————3岁 95.0

4岁 16.0 —————4岁 103.0

5岁 18.2 —————5岁 109.0

男童体重标准(公斤) 男童身高标准(厘米)

初生 3.4 —————初生 50.0

1岁 9.6 —————1岁 76.0

2岁 12.1 —————2岁 87.0

3岁 14.3————— 3岁 96.0

4岁 16.3————— 4岁 103.0

5岁 18.3————— 5岁 110.0

当你读完这些标准以后,你知道该怎么喂养自己的宝宝了吧,按照一定的规律,你就可以让你的宝宝健康成长,其实这也不是很难,难就难在除了这些规律外会有其他的因素参与进来,例如感冒,生病等因素,这是干扰宝宝体重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防范。

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广义名称,许多人会以为癌症只会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是不会得癌症的,事实上儿童不仅会患癌症,而且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期都可能患癌症,可能发病的部位也包括了全身的各个系统。

畸胎瘤常见于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胚瘤常见于3至5岁的儿童,骨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儿童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的。

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按其发病率顺序,依次是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等)。

因此,儿童也可能患癌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从妊娠期开始向儿童癌症说不

● 不明原因的发热、低热,持续不退的发热,发热见于很多儿童恶性肿瘤

● 牙龈和鼻出血

● 非营养性的贫血

● 渐进性的体质消瘦

● 关节疼痛,5‰~20‰的关节疼痛发生于白血病患儿

● 骨骼、肌肉疼痛多见于骨肉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骨浸润性肿瘤

● 淋巴结肿大

● 反复头痛、呕吐应是脑癌的主要早期症状,应行CT/核磁共振检查

● 皮下或其他部位的肿块

● 无痛性腹部肿块,大部分慢性白血病有巨脾,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也可以出现腹部肿块

从妊娠期开始向癌说“不”

尽管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不可否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了肿瘤。孩子为什么也会得癌症?除了遗传易感性因素外,与成长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与胎儿时期母亲接触有害物质关系也很大。比如装修污染、辐射、防腐剂、食品添加剂、激素等,这些外在环境因素都容易诱发细胞突变。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接受X线检查的母亲所生的子女患白血病的危险度会增高,孕期服用氯霉素会增加小儿患各种白血病的危险性。另外,遗传也是一个因素,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与遗传有关的儿童恶性肿瘤。母亲携带的部分病毒会诱发母体内的生殖细胞基因突变而形成肿瘤。

油漆、石油产品、溶剂、农药、颜料、焊接气溶胶等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家居装修中的苯、甲醛、氡等有毒气体等,空气、水污染等也是致癌的罪魁祸首。婴幼儿长时间暴露于烟草烟雾污染的环境中,也会造成儿童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因此,预防儿童肿瘤,母亲从妊娠期开始就要十分注意避免生物、化学和物理的致癌因素。

儿童恶性肿瘤的类型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成人主要是胃、肺、肝、乳房等脏器的恶性肿瘤,儿童主要是白血病、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儿童实体瘤多来源于中胚叶组织,而成人的癌多来自上皮组织。所以,儿童与成年人患肿瘤的病种不太一样。

儿童肿瘤生长快,病情进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并发症多,危害极大。当儿童的口腔、头部、脸部、颌下区、颈部等出现包块,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者牙龈、鼻腔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脸色苍白、贫血、不明原因的低烧或高烧、日渐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肿瘤的发现,父母可以从儿童一些反常行为上提高警觉。一是看,注意观察孩子活动能力的变化,比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二是摸,平时给孩子洗澡,多摸一摸孩子身上是否有肿块,特别是腹部、体形是否有变化,有无不正常的肿块出现。三是听,重视孩子的主诉,不会说话的幼儿因为病变会哭得特别厉害,或者特别没有精神;会说话的儿童会告诉家长哪里不舒服。

儿童患癌症有哪些么特点

一、年龄:有很明显的年龄特点,如急性白血病(又称血癌)的发病高峰多在3-4岁;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在2岁以下;肾母细胞瘤常见于乳儿;脑部肿瘤、恶性淋巴瘤、骨瘤等则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二、症状典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多有视力不佳、斜视、眼球突出,瞳也呈“猫眼”样等症状;急性白血病常有发热、面色苍白、皮肤及牙龈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三、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如出现肺部转移只有成人三分之一的时间。

四、病变的好发部位:儿童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成人有所差别。成人肿瘤多位于内脏,而儿童肿瘤则主要好发于淋巴系统、造血组织、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

五、缓解及汉愈率高: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恶性肿瘤容易治愈,预后较好。一般来说,儿童肿瘤及白血病对抗癌的化学疗法、放射疗法较敏感。只要治疗方案适当,并且治疗及时,常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总之,对于儿童恶性肿瘤,医学专家人认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肝母细胞瘤是什么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本病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

肝母细胞瘤基本上是小儿肿瘤,Kassai等报道90%的病人年龄小于3岁5岁以上较少见成人罕见。病人男女之比为2.5∶1本病以北美日本及欧洲较多见,占儿童期肿瘤的0.2%~5.8%;英国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1/10万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住院患儿中的罹患率约为1/1万我国西安地区统计占3%。

肝母细胞瘤有家族性发病倾向有报道一家姐妹和兄弟发病的记载并与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之间的家族性有关有人报道5个家族有此两种病同时存在。有FAP家族病史的发病率0.42%,一般人群仅为1/10万。

不同年龄有不同高发性癌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高发癌症。

白血病比较常见于儿童,乳腺癌比较常见于更年期女性,肺癌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烟的。如果曾经得过肝炎,那么肝癌的发病率就会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癌症的总发病率大约在250/10万,也就是500人中有一个人。当然在年龄大的人中,这个比例更高。在中国40-70岁是癌症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30岁是比较安全的年龄段,这个阶段主要的癌症就是淋巴癌(何杰金病)和白血病两种,而岁数大的人可能患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肠癌、皮肤癌、骨癌……等等。

癌症现在很厉害,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比其他任何病都要多。因为这种疾病没有特效药,手术和化疗也难以真正控制病情,复发和扩散情况很常见,所以一旦发病,患者就离死不远了。

有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跟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如果注意饮食和锻炼,养成良好习惯,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增强体质,癌症的发病率应该会有所下降。但是癌症的发生总的说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目前还没有研究能够得出锻炼具体能降低多少癌症发病的危险度。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癌症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这可能以下因素有关。

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0年。所以说,如果在20-30岁经常接触致癌物,结果要到40-50岁以后才发病,这样患癌的年龄就显得大了。

其二,随着年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因而对病变的免疫监视作用自40岁起逐渐降低。免疫功能的减弱,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三,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如吸烟的人,吸烟的年限越长,患癌的可能性当然也就增大。

其四,老年人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肠癌、子宫颈癌等,可能引起源于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种慢性炎症、慢性气管炎、胃炎和溃疡病、前列腺炎、肠炎、子宫颈炎症等。

虽然老年人的组织衰退是不可遏止的,但可以争取避免癌症侵袭。如积极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及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平衡,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以防止癌变,做好保健工作,定期体检,争取早发现癌症,早治疗。

儿童患癌症有什么特点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并已成为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们认为,导致儿童罹患癌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胎儿期受到大量致癌物的侵害,如农药污染、被动吸烟、放射性辐射、药物损害等,也很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儿童恶性肿瘤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有很明显的年龄特点,如急性白血病(又称血癌)的发病高峰多在3-4岁;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在2岁以下;肾母细胞瘤常见于乳儿;脑部肿瘤、恶性淋巴瘤、骨瘤等则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二、症状典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多有视力不佳、斜视、眼球突出,瞳也呈“猫眼”样等症状;急性白血病常有发热、面色苍白、皮肤及牙龈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三、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如出现肺部转移只有成人三分之一的时间。

四、病变的好发部位:儿童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成人有所差别。成人肿瘤多位于内脏,而儿童肿瘤则主要好发于淋巴系统、造血组织、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

五、缓解及汉愈率高: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恶性肿瘤容易治愈,预后较好。一般来说,儿童肿瘤及白血病对抗癌的化学疗法、放射疗法较敏感。只要治疗方案适当,并且治疗及时,常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总之,对于儿童恶性肿瘤,医学专家人认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你属于癌症高危人群吗

你如果是45岁以上的成年人,而且具备了诱发癌症的三大因素———职业因素、家族遗传或相关病史,那就应该高度警惕了,定期做好预防性体检。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联教授提醒: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中老年人,具备三大诱因中的一项就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第一是癌症家族遗传因素:比如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人,患乳癌的危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第二是病史因素: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第三是职业因素,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工作环境污染严重,更容易患癌症。此外,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如吸烟等,也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

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患者超过150万,如果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个数字至少会减少一半。张联说,患癌症的高危人群,每1~2年的预防性体检非常必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预防癌症所做的检查,比如一个45岁以上的乙肝患者,为了防止肝癌,应定期做B超检查。另一方面则是对早期癌症的筛查,比如妇女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苗头。

预防癌症的体检包括哪些内容呢?张联说,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如果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片,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胃镜检查。有条件的话,45岁以上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B超、胸片、胃镜、肛肠指诊、宫颈刮片、乳腺红外线检查等,每年花三五百块钱,基本能够涵盖高发癌症的70%以上。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5岁以下儿童易感,早产儿、婴儿期未能母乳喂养者均更易患病,3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是高危人群,男孩由于好动,自身卫生情况较女孩差,因此患病高于女孩。

婴幼儿喜欢吸吮手指、咬玩具,这种特性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饭前、便后或者没有良好洗手习惯的儿童极易发病。

居住环境卫生差,环境拥挤,空气流通不畅,或有人粪堆积,污水、垃圾滞留均使儿童易感手足口病。

由于病毒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因此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预防针是永久还是一年一次 手足口预防针几岁打比较好

6月龄—3岁的儿童打比较好。

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是6月龄—3岁的儿童,这个期间的儿童得EV71型肠胃病毒手足口病的几率不仅大,而且还容易转为高危病症,引起死亡,而到了孩子3岁—5岁,由于抵抗力增强,基本病情轻微,多半能自愈,到了孩子5岁以上或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的,多半发病率低或不发病。

相关推荐

什么脑瘤

脑瘤生长于颅内的原发性肿瘤,虽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但由于颅腔内容积不允许扩大,因此,不论何种肿瘤都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以至于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生命,所以无论颅内何种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为重要。 脑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肿瘤的1.8%,在儿童中因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较少,故其脑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7%。在一般尸体解剖材料中脑瘤约占1.3%~20%。 综合多年来资料,一般认为脑瘤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177例脑瘤中男性占142

脑瘤的概述

脑瘤(Cerebroma)又称颅内肿瘤,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脑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于颅内的脑膜、脑、神经、血管、颅骨及脑的附件,如脉络丛、脑垂体、松果体等,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它也可以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扩散而来,这称为继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脑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80%~90%,椎管内起源的肿瘤约占10%~20%。 脑瘤的发病率,国外约为4~5/10万,在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男性肿瘤的第8位,女性肿瘤中的第10位。除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女性多于男性外,其它均以男性多见,尤

恶性肿瘤系人造

近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发现恶性肿瘤并非自然形成,而人为因素造成。通过对古埃及和南美的木乃伊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恶性肿瘤(癌症)并非“自然的”,纯粹“人造的”。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生活饮食习惯不健康、污染水平的与日俱增,都恶性肿瘤产生的温床。 研究发现,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死亡率开始急速飙升,尤其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但就英国而言,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多大15万。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科学系埃及考古学教授罗萨莉-大卫指出:“在工业化国家,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两大主因。但

甲状腺癌的流行与发病率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据国际癌症学会资料统计,各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上海市1960年发病率为1.02/10万,1972年为2.panjk/10万,1978年已升高对3.80/10万。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统计,两院於1975~198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患6432例,其中甲状腺肿瘤4363例,甲状腺癌占435例,为甲状腺全部肿瘤的10.1% 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2.58,以年龄计,从儿童到老

婴儿常常晚睡当心损害智商

据一项调查显示:研究人员选取1.1万余名7岁儿童,向他们的父母询问了孩子在3岁5岁和7岁时的一些家庭生活习惯,同时也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智商测验。 结果发现:孩子在3岁时就寝时间不规律,会导致他们在智商测验中得分偏低;5岁时的就寝时间不规律似乎没有影响;而女孩在7岁时就寝时间不规律,也会导致智商测验得分偏低。这意味着3岁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专家表示,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休息和人体各种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被剥夺的话,大脑吸收和保存新信息的能力就被限制,长此以往,睡眠不好的孩子自然就跟睡

恶性肿瘤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发病率正以每五年5%的速度上升 小不点大的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得恶性肿瘤吗?答案肯定的,而且现在被确诊的人数还越来越多。 邓主任说:“我国大约有3亿14岁以下儿童,这个群体恶性肿瘤的年发病率高达万分之一以上,且发病率正以每五年5%的速度上升。也就说,我国每年被确诊患恶性肿瘤儿童人数在3万—4万,并且还在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增长。” 再从疾病谱来看,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截然不同。据邓主任介绍,成人肿瘤以肺癌、食管癌、肠癌等为主,发病原因80%与环境因素相关。 而儿童肿瘤中最常见的白血病、颅内肿瘤、淋巴瘤

神经母细胞瘤存活率多少

神经母细胞瘤存活率多少: 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约占6-10%的儿童肿瘤,15%的儿童肿瘤死亡率。对于4岁以下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10;对于4-9岁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4例。 神经母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以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神经脊部位。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经组织。目前已知有少数几种人类肿瘤,可自发性地从未分化的恶性肿瘤退变为完全良

为何小儿脑瘤误诊率一直很高

儿童脑瘤易被误诊为感冒,该病的误诊率高达50%。 假如孩子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就很可能脑部患有肿瘤。而有些医生往往不重视,把它当平常的感冒。 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MR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居第二位。脑瘤的发病率为3~4/10万/年,我国12亿人口每年应有新发生的脑瘤4万人左右,而儿童占了16%,也就说,每年约有7千左右的新脑瘤患儿,这一个不小的数字。儿童脑瘤与成人脑瘤不同,绝对不能将儿童脑瘤视为成人脑瘤的“缩影”。 儿童脑瘤的

小便带血勿大意 要警惕患上肾癌

90%的肾母细胞瘤发病在7岁以前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Wilms瘤,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的肾母细胞瘤见于5岁以前,2岁-4岁最多,成人及新生儿相对比较罕见。 这里也提醒家长,给孩子洗澡或穿衣服时发现,在季肋部(上腹部贴近肋骨的地方)如果触摸到包块,表面光滑,没有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或者看到孩子食欲不振,都要引起重视。这一类肿瘤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等,由于小孩不擅表达,需要家长及早发现。 专家表示:“肾母细胞瘤小儿实体恶性肿瘤中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

手足口病疫苗每年都要打吗 为什么手足口病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打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56天到8个月,EV71中和抗体滴度有所下降,8~14个月抗体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抗体阳性率未见下降。免疫后两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中和抗体水平和临床保护效力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见手足口病的免疫力能维持2—3年,因此不需要每年都打。 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6月龄—3岁儿童,这个期间的儿童得EV71型肠胃病毒手足口病的几率不仅大,而且还容易转为高危病症,引起死亡,而到了孩子3岁5岁,由于抵抗力增强,基本病情轻微,多半能自愈,到了孩子5岁以上或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的,多半发病率低或不发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