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食用价值
菠萝食用价值
菠萝作为鲜食,肉色金黄,香味浓郁,甜酸适口,清脆多汁。菠萝果实除鲜食外,多用以制罐头,因其能保持原来风味而受到广泛喜爱。加工制品菠萝罐头被誉为“国际性果品罐头”,还可制成多种加工制品,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菠萝和一些水果一样,吃了会让一部分人过敏,过敏反应最快可以在15分钟内发生,这样的症状被称为“菠萝病”或者“菠萝中毒”。比如腹痛,腹泻、呕吐、头痛、头昏、皮肤潮红、全身发痒、四肢及口舌发麻,过敏比较严重的还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反应。把菠萝泡在盐水里再吃,还能使其中所含的一部分有机酸分解在盐水里,去掉酸味,让菠萝吃起来更甜。
也可以放在开水里煮一下再吃。菠萝蛋白酶在45℃~50℃就开始变性,到100℃时90%以上都被破坏;甙类也同时可被破坏消除;5-羟色胺则溶于水中。经煮沸后口味也得到改善。每次吃菠萝不可过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初次吃的宝宝只吃饼干大小的一块,如果无异常,下次可适当加量。
菠萝蜜的食用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菠萝蜜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B族维生素(B1、B2、B6)、维生素C、矿物质、脂肪油等。菠萝蜜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有一定作用。[7]
绿色未成熟的果实可作蔬菜食用。成熟时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24.9克,以及钙、磷、铁等。[7]
菠萝蜜虽然好吃,但在吃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以防出现过敏的现象。因此在吃菠萝蜜之前,最好是将黄色的果肉放到淡盐水中泡上几分钟,这样不仅能减少过敏的出现,而且还能让菠萝蜜的果肉更加新鲜。还需注意的是蜂蜜不要和菠萝蜜一起吃,菠萝蜜水分少,糖分很多,如果和蜂蜜一起食用的话会互反应生成一些气体,造成饱腹、胀气等症状,还会引起腹泻,如严重会导致死亡。[8]
药用价值
服用菠萝蜜后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将阻塞于组织与血管内的纤维蛋白及血凝块溶解,从而改善局部血液、体液循环,使炎症和水肿吸收、消退,对脑血栓及其它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9]
园林价值
菠萝蜜树干通直,树性强健,树冠茂密,产果量多,是优良的园林绿化用材,在园林绿化中可用在庭院内种植、行道树的种植及小游园的种植,起到遮阴及观果的园林效果。[10]
经济价值
菠萝蜜材质略硬而轻,色泽鲜黄,纹理细致美观,百年不腐,白蚁不近,是上等的家具用材,树根可制作珍贵木雕。
菠萝的药用价值
菠萝性平,味甘、微酸、微涩、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补脾胃、固元气、益气血、消食、祛湿、养颜瘦身等功效,为夏令医食兼优的时令佳果,不过一次也不宜吃太多。(菠萝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它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溶解阻塞于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凝块,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稀释血脂,消除炎症和水肿,能够促进血循环。尤其是过食肉类及油腻食物之后,吃些菠萝更为适宜,可以预防脂肪沉积。
菠萝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质,增加肠胃蠕动。这种酶在胃中可分解蛋白质,补充人体内消化酶的不足,使消化不良的病人恢复正常消化机能。这种物质可以阻止凝胶聚集,可用来使牛奶变酸或软化其他水果,但这种特点在烹饪中会被减弱。此外,菠萝中所含的糖、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肾炎和高血压者有益,对支气管炎也有辅助疗效。由于纤维素的作用,对便秘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当出现消化不良时,吃点菠萝能开胃顺气,解油腻,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缓解便秘。除此之外,菠萝富含维生素B1,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感。
菠萝汁有降温的作用,并能有效预防支气管炎,但是发烧最好不要食用。经医学研究,自古以来,人类就常常凭借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来疏缓嗓子疼和咳嗽的症状。
菠萝皮中富含菠萝酶,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据国外专家20多年实验,长期食用菠萝皮,心脑血管,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并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尚含一种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质。
山菠萝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
山菠萝中所含的酶、糖具有一定利尿的作用,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达到消肿的效果,所以山菠萝食用后对一些病理性及生理性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都具有缓解作用。
菠萝莓的食用价值
菠萝莓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它能分解蛋白质。在食肉类或油腻食物后,吃些菠萝莓对身体大有好处。因此,菠萝咕咾肉、菠萝牛肉还是可以放心吃的菜肴。菠萝莓去叶后放入碗中,加糖腌渍后口感更佳。菠萝莓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1、它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
2、它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
3、它含有一种叫天冬氨酸的物质,可以除去体内的“矿渣”。
4、它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的发生。
5、它含有菠萝朊酶的物质,能溶解阻塞于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凝块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
6、常吃对皮肤、头发均有保健作用。
没熟的菠萝切开来了还能催熟吗 制作菠萝干
材料:菠萝、食物烘干机、淡盐水。
1、将菠萝去皮之后,切成薄片。
2、将菠萝片放入盐水中浸泡2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3、将菠萝片放在食物烘干机上,注意不要堆叠。
4、将烘干机温度选择在60摄氏度左右,时间8个小时左右。
5、若喜欢食用干的,可以再延长一下烘干的时间。
菠萝食用禁忌
吃菠萝禁忌
1.不要吃过量
菠萝中含草酸比较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因此吃时应适量,不可因为好吃而一次食用太多,影响健康。其实不论任何食物吃得太多太过都不好,比较适宜的方法就是谨守“中庸之道”,掌握好尺度,方能吃得健康。
2.并非人人适宜吃
菠萝虽然好吃,但其酸味强劲且具有凉身的作用,因此并非人人适宜。患低血压、内脏下垂的人应尽量少吃菠 萝,以免加重病情;怕冷、体弱的女性朋友吃菠萝最好控制在半个以内,太瘦或想增胖者也不宜多吃。
3.浸渍盐水再吃
由于菠萝中含有刺激作用的甙类物质和菠萝蛋白酶,因此应将果皮和果刺修净,将果肉切成块状,在稀盐水或糖水中浸渍,浸出甙类,然后再吃。
4.菠萝和鸡蛋不能一起吃
鸡蛋中的蛋白质与菠萝中的果酸结合,易使蛋白质凝固,影响消化
吃菠萝会胖吗
不会,菠萝可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水果。每100克菠萝热量仅为41大卡,脂肪只有0.1克。而且,菠萝食用易有饱腹感,常吃还可以预防脂肪沉积,起到修身减肥的功效。菠萝果汁中含有的菠萝酵素能酸解脂肪,每天在食材中加入菠萝对减肥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菠萝绝对是爱美女士不容错过的家常美容水果。
菠萝如果是青的怎么办 开水煮食
开水煮菠萝也是消除青菠萝中致敏成分的一个方法,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准备好一个小锅子,放入适量清水,然后大火煮沸,待水烧开后,放入青菠萝块,继续煮至水开即可捞出菠萝食用,因为青菠萝中的蛋白酶在100℃时90%以上都被破坏,这样煮食的方法就不用担心吃后过敏了,而且煮过的菠萝口感也会好吃很多哦。
菠萝食用注意事项
菠萝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特别适宜身热烦躁者、肾炎、高血压、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者。
不宜人群
患有肾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的人应禁食菠萝,发烧及患有湿疹疥疮的人不宜多吃。
患有牙周炎、胃溃疡、口腔黏膜溃疡的消费者要慎食菠萝,因为菠萝是酸性水果,刺激牙龈、黏膜,胃病患者还会出现胃内返酸现象,多吃还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禁吃菠萝。
脑手术恢复期的病人也不适合食用菠萝。
怕冷、体弱的女性朋友吃菠萝最好控制在半个以内,太瘦或想增胖者也不宜多吃。
患低血压、内脏下垂的人应尽量少吃菠萝,以免加重病情。
母婴不宜。
食用量
每次100克(约1/6个),最多不超过半个。菠萝中含草酸比较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因此吃时应适量,不可因为好吃而一次食用太多,影响健康。
切忌过量或食用未经处理的生菠萝,菠萝食用时应注意不要空腹暴食。
菠萝选购
不同品种的菠萝,颜色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是黄色的。成熟的菠萝有果香,同样大小的果子以重者为佳,有腐烂或霉点的应当抛弃。
(一)“老三招”
首先是看颜色,成熟的菠萝还是颜色表皮呈淡淡的黄色或亮黄色,两端略带青绿色,上顶的冠芽呈青褐色;生菠萝的外皮色泽铁青或略带褐色。如果菠萝的果实突顶部充实,果皮变黄,果肉变软,呈橙黄色,说明它已达到九成熟。这样的菠萝果汁多,糖份高,香味浓,风味好。如果想当天就吃,就买鳞甲橙黄、九分熟的;要是放两天再吃,就买亮黄色、两端微带青绿光泽的,这样的一般是八分熟。
其次摸硬度,轻轻按压菠萝鳞甲,微软有弹性的就是成熟度较好的,硬邦邦的则是没熟的,要是压出汁液,那是熟烂了,最好别买。
最后闻味道,熟得正好的菠萝从外皮上就能闻到淡淡清香,切开后更是香气馥郁,如果还没切开就浓香扑鼻,那说明熟过了。
(二)“新三招”
现在市面上主要是海南菠萝和广东菠萝,海南菠萝更好吃。因此,又有了挑菠萝的“新三招”:
一是选“矮胖子”,海南菠萝一般个头中等,矮矮胖胖,比瘦长的广东菠萝肉多。
二是选“长头发大眼睛”,海南菠萝一般叶子长长的,芽眼比较少而大。
三是选“粗芯”,看看菠萝底儿,要是比较粗就说明是味道甜的粗芯海南菠萝。
菠萝储存
适宜放在阴凉、避光、通风处。新鲜菠萝可以用报纸包好常温保存或冰箱冷藏保存,一般可保存2~3天。
菠萝吃之前怎么处理
盐水泡菠萝在吃之前可以先用淡盐水浸泡20-30分钟后再食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分解部分的有机酸,减淡菠萝的酸性,还可以破坏菠萝蛋白酶的致敏结构,降低吃菠萝过敏的几率。
开水煮菠萝食用之前也可以将它放在开水中煮一下再吃,因为菠萝蛋白酶在45-50摄氏度就会发生变性,到100摄氏度时90%以上都会被破坏,这样可以很好的降低菠萝过敏的几率,但是开水煮过的菠萝有机酸会分解,菠萝的口感可能会变得更酸。
山菠萝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提高机体免疫力
山菠萝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这些物质是人体细胞组织所必须的能量,所以山菠萝食用后有助于促进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