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什么穴位可以通便 按摩大肠俞
按什么穴位可以通便 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本身能够帮助改善腹胀便秘,配合足三里、支沟穴更是对于习惯性便秘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定位: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按摩方法:大肠俞的点按可以用肘关节或者是较大力使用拇指指腹进行点按,30秒钟一次即可,力度宜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不可过度用力。
胃胀气怎么办快速排气按摩
中脘穴胃胀: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位置。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
按摩方法:仰卧,用两手指尖并拢,重叠在其腹部,配合吐气的节奏,用力缓慢进行指压,同时配合腹部按摩。
刺激本穴可以调节消化机能。
大巨穴胃胀:位于腹部,从肚脐两侧2个指幅外侧是天枢穴,再往下方1个指幅之处即为大巨穴。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用两手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以腹部脂肪轻度凹陷为用力标准,同时配合腹部按摩,以提高腹肌机能。
大巨穴为下腹部的重要穴位,刺激本穴可以促进腹肌机能,可以改善慢性消化性器官异常,对胃胀气有效。
脾俞穴位置: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位,按摩者将双手掌按在其背部,以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并同时对其正下方的胃俞穴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指压。
刺激脾俞穴、胃俞穴可以促进肠胃功能与胃液的分泌,特别是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大肠俞穴位置:位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位,按摩者将两手掌包压在其腰部,同时用拇指用力指压本穴。
大肠俞穴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按摩本穴,可促进肠道功能,缓解胃胀、便秘和肠鸣等不适症状。
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外侧膝眼下四横指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先用力按压6秒钟后松开揉捏放松,然后再次按压如此反复多次。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同时也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通过穴位刺激可以调整肠胃气机,改善胃胀不适。
腹部按摩助排气法如果是觉得想排气,但又怎么都排不出时,可以将双手对搓,有些微热之后将手放在肚脐两侧,沿顺时针按摩三十六圈,然后再逆时针按摩三十六圈,人工辅助肠道运动,帮助排气通畅。,有助于通过排气消除胃胀气。
按摩8个穴位调节肠胃
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调节阳经气血的督脉,有宁神镇惊,通便消痔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痔疮的首选穴位。此穴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按摩的时候正坐,上半身前倾,以一只手伸到臀后,中指用力揉按长强1~3分钟即可,早晚各一次。除了能主治便秘痔疮外,经常揉按长强穴对腹泻、脱肛、阴囊潮湿、阴道瘙痒等都有治疗效果。
腰奇穴
腰奇穴不在身体的经络上,属于经外奇穴之一,主治癫痫、头痛、失眠、便秘、痔疮等。腰奇穴在骶部尾骨端直上两寸,骶角之间凹陷的地方。找的时候顺着脊柱向下,尾骨端往上3个横指的地方凹陷处就是。按摩的时候分双手,左右手各以中指指腹揉按1~3分钟即可。
肓俞穴
肓俞穴位于足少阴肾经,肾经之气由此贯注中焦,长按此穴可以帮助理气止痛,润肠通便。此穴的位置在腹部中部,肚脐中央旁开0.5寸,找的时候仰卧,肚脐旁边半个横指的位置就是肓俞穴。按摩时以拇指指腹自上而下的推揉肓俞穴3~5分钟,可以治疗腹痛、腹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等。
秩边穴
秩边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的作用。此穴在骶区,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的位置,找的时候自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处即是。以中指指腹点按秩边穴对缓解腰骶痛、治疗便秘痔疮等都有帮助。
大肠俞
大肠俞同样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大肠之气转输后背体表的部位,常按此穴可以帮助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大肠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找的时候以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下,旁开两横指就是。按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痢疾、便秘等症状。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平脐,犹如天地之枢纽,因而叫天枢穴,位置就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位置。此穴可以理气调畅,调经止痛。找穴位的时候以肚脐旁开三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觉的地方就是。以食指和中指稍用力按揉天枢穴位2分钟左右,就可以对消化不良、胃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上巨虚
上巨虚穴也位于足阳明胃经,所谓的“虚”是指胫骨和腓骨之间形成的空隙,此穴就位于空隙上方,所以叫做上巨虚,主治胃肠炎、高血压、便秘、腹胀等症状,调和肠胃,通经活络。找的时候首先站位弯腰以同侧的手虎口围住髌骨的上外缘,其他的四个手指自然向下,中指指尖的地方是足三里,足三里向下四个横指的位置有个凹陷处,就是上巨虚。
上廉穴
上廉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肠胃,可以通经活络。穴位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穴与曲池连线的位置上。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凹陷处是阳溪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终点与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是曲池。这两个穴位连线中点向上量取4个横指的地方就是上廉穴。每天以拇指指腹揉压按摩上廉1~3分钟可以帮助清肠毒治便秘,对上肢肿痛、上肢不遂也有很好的疗效。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
【取 穴】 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
【操 作】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采用焦穴法、掌推上腹、摩全腹、摩小腹及双擦小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摩。点穴法依次点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穴,点上脘、中脘、下脘穴时采取仰卧位,以右手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中指指间关节微屈,并与相邻的两指分开,以食、中、无名指分别着力于上脘、中脘、下脘的同一水平线上,呼气时颤点3穴6~9次,之后用中指指端在呼气时向下用力,点气海、关元、天枢穴6~9次;掌推上腹时,以一手掌根部置于剑突下,由上向下经胃脘部推至脐上10~15次;摩全腹则用手掌自左上腹开始,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各36次;摩小腹时双掌重叠,自左侧开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小腹各36次;双擦少腹则用两手小鱼际由髂前上棘向耻骨联合方向同时擦下,以局部透热为度。
【功 效】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补益气血,理气止痛,通二便等作用,尤其对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最为明显,坚持应用对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温里散寒通便法
【取 穴】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
【操 作】 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点按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穴各2分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再点按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穴各2分钟。最后擦摩下腹部2~3分钟,以温里通便。
【功 效】 温里散寒通便法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明寒积滞型便秘患者。
腹胀气快速排气法按摩 按压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
功效:具有促进胃肠功能与胃液的分泌,使消化机能活性化,缓和便秘以及肠鸣的功效。主治腹胀气、腹泻、肠鸣、呕吐、痢疾、便血、便秘等脾胃肠腑病证。
位置: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方法:治疗者将两手掌按在俯卧患者的背部,以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按压20下。其下方的胃俞穴、大肠俞穴也同样指压。
便秘的人怎样按摩通便
通便可以按摩以下三个特效穴: 中脘本穴为胃经的募穴,是治疗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有和胃健脾,理气祛湿的功能,经常按摩中脘穴,能起到促进消化,通畅气血的功效,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腧穴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至发热为度。
大肠俞
大肠俞乃大肠之背俞穴,为大肠经气输注之处,具有调理肠胃气机,理气化滞的作用,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穴位。
腧穴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每次3-5分钟。
支沟
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疏通三焦经脉及润肠,通腑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的有效穴。
腧穴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3分钟,左右手交替按压。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大肠俞的按摩手法
按摩大肠俞穴时先将手搓热,然后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大肠俞穴6秒钟。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如此重复10次。
哺乳期便秘的按摩方法
腹部按摩
通过对腹部的正确按摩促进肠胃蠕动,也能改善新妈妈哺乳期便秘的情况,。所谓正确的方法就是顺应大肠走向、围着肚脐、从右侧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大圈按摩腹部。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通过按摩改善哺乳期便秘,按摩方向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
新妈妈可以用右手或双手叠压着放于右侧下腹部,然后自下而上地向右侧肋骨推揉。然后在肚脐上方,从右向左推至左肋部,再向下推揉至左下腹部,再向右到右下腹部,接着进入第二次循环……循环往复,1分钟约30遍。每次可连续做5到10分钟,每天两次。
需要提醒新妈妈的时,按摩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因为这是顺应了肠道走向的推揉方式,逆时针则非但不能缓解哺乳期便秘的症状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穴位按摩
除了对腹部进行按摩能改善哺乳期便秘的状况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支沟穴在手腕背面横纹正中间上三寸的位置。找到支沟穴后,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
大肠俞穴在第四腰椎棘突附近,找到第四腰椎棘突后向外约一寸五的两侧点位就是大肠俞穴。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
结肠炎按摩什么穴位
1、结肠炎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约10厘米处。先用保健锤对足三里穴进行敲打,先敲打150下;然后用拇指按压100下。每天早晚各按压1次。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敲打、按摩此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对慢性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结肠炎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敲打、按摩此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养心安神、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凹陷处。
3、结肠炎按摩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足部的太溪约1分钟。按摩太溪穴能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结肠炎按摩大肠俞穴
位于背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腰部的大肠俞约2分钟。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5、结肠炎按摩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按压手臂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6、结肠炎按摩大巨穴
取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大巨约2分钟。
功效:消食化滞、健脾理气。
7、结肠炎按摩内关穴
取穴: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
方法: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8、结肠炎按摩天枢穴
取穴: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推拿腹部的天枢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行气解郁、和胃降逆。
9、结肠炎按摩小肠俞穴
取穴:位于骶部,骶正中嵴旁1.5寸处,与第一后骶骨孔相平。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骶部的小肠俞。
功效: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三个小动作益肾助阳
■ 拍打功
肩井穴、肾俞穴是重要的两处穴位,拍打两穴可收到“开枢纽”之功效。特别是感觉颈肩部疲劳、腰酸背痛的时候,做此功可疏通全身气血。体验者站立、调息,以右手空心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背向前拍打双肾俞穴;左手掌心拍打右肩井穴,右手背向前拍打双肾俞穴;重复12次。拍打时注意穴位位置要准确,拍打力度适中。
■ 强肾操
两足平行,足距同肩宽,目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裤缝,手指自然张开。脚跟提起,连续呼吸9次不落地。再吸气,慢慢曲膝下蹲,两手背逐渐转前,虎口对脚踝。手接近地面时,稍用力抓成拳,吸足气。而后憋气,身体逐渐起立,两手下垂,逐渐握紧。再呼气,身体立正,两臂外拧,拳心向前,两肘从两侧挤压软肋,同时身体和脚跟部用力上提,并提肛、呼吸。
■ 摩腹功
双手放在肚脐旁双侧腹部,轻轻拍打36次。然后用两手手掌和掌根自脐部始,顺时针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做按揉法12圈。便秘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但如果大便溏泻、拉稀的人,可按逆时针方向按摩。通过对腹部穴位,如气海、关元、天枢穴及经络的按摩可疏通全身气血,调节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