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后巩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后巩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程度不同的眼痛和压痛,视力减退,也可以表现为头痛,有时眼痛和头痛剧烈,甚至伴有恐惧感。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充血不明显或无充血,眼球可轻度突出,因眼外肌受累可致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眼底检查在后巩膜炎的诊断中十分重要,较常见的眼底改变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条纹,视盘和黄斑水肿,局限性隆起等。

A,B超、CT扫描或MRI能显示后部巩膜增厚,有助于诊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则有助于与其它眼底疾病鉴别。本病应与眶蜂窝织炎鉴别,眶蜂窝织炎眼球突出更明显,并伴有发热、血象异常等全身中毒症状。

巩膜炎常作为全身胶原性疾病的眼部表现,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①对因治疗,如有感染存在,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全身性疾病相关性巩膜炎,应予以相应治疗。

② 对症治疗,如对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可通过冷敷或滴用预冷人工泪液以减轻症状。巩膜变薄时,可戴护目镜。

③ 抗炎治疗,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减轻结节性或弥漫性前巩膜炎的炎性反应,但仅仅局部滴药常不能控制巩膜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全身非激素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口服,25~50mg,2~3次/日,常可迅速缓解炎症和疼痛。

对于严重病例,或出现无血管区,则应局部和全身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但禁用结膜下注射,以免造成巩膜穿孔。若糖皮质激素效差,可考虑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如果巩膜有坏死表现,可考虑联合用药,如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

④ 对坏死、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巩膜加固术或异体巩膜移植术。

⑤ 并发症治疗,如并发青光眼时应及时降低眼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应予以散瞳治疗

巩膜炎临床表现

1.前巩膜炎病变位于赤道部前。双眼先后发病,眼部疼痛剧烈。持续数周,迁延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可并发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眼压升高。可分为三类:

(1)结节性巩膜炎 病变区巩膜紫红色充血,炎症浸润肿胀,结节样隆起,质硬,压痛,结节可多个。

(2)弥漫性巩膜炎 巩膜弥漫充血,球结膜水肿,巩膜呈特征性的蓝色。

(3)坏死性巩膜炎 破坏性较大,常引起视力损害的炎症。眼痛明显,早期局部巩膜炎性斑块,边缘炎症较中心重。晚期巩膜坏死变薄,透见脉络膜,甚至穿孔。病灶可迅速向后和周围蔓延扩展。炎症消退后,巩膜呈蓝灰色,粗大血管围绕病灶。常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

2.后巩膜炎较少见,为一种肉芽肿炎症,位于赤道后方巩膜。出现不同程度眼痛、视力下降。眼前节无明显改变。可有轻微眼红。后节表现为轻度玻璃体炎、视盘(视乳头)水肿、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皱褶。

高度近视有什么危害

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的危害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8倍。

二、视网膜萎缩变性、出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这是比较主要的高度近视的危害。

三、后巩膜葡萄肿: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出现高度近视会造成哪些危害

1、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4、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8倍。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

巩膜炎治疗

治疗:

1.如有原发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

2.抗炎治疗

眼部或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效果不好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3.伴睫状肌痉挛者可用阿托品散瞳,麻痹睫状肌。

4.严重病例的无血管区、葡萄肿区域禁在结膜下、球后或者球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巩膜穿孔。

5.手术治疗

对于巩膜坏死、穿孔患者可试行异体巩膜移植术。

揭晓巩膜炎对眼睛影引起的危害

巩膜炎对眼睛影引起的危害

巩膜主要由胶原组织构成。巩膜病变在本质上属于胶原纤维病的范畴,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或自身过敏反应的疾病。因此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诱因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浅层巩膜炎,只要治疗及时,视力及预后都较好,不会发生什么并发症。但深层巩膜炎或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固病例,如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1、严重的前巩膜炎病变侵入角膜周围组织时,可并发巩膜角膜周围炎、前葡萄膜炎、继发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混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2、后巩膜炎炎症消退后,可引起巩膜和眼球筋膜的永久性粘连、眼外肌麻痹或并发球后视神经炎。

3、环形巩膜炎吸收后往往瘢痕变薄,可演变成巩膜葡萄肿。

4、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巩膜坏死软化,病变部位呈腐肉样外观,坏死组织脱落后,造成局部巩膜组织缺损,葡萄膜暴露,最终出现巩膜穿孔。

最后,小编再呼吁各位朋友,为了眼镜店额健康,请务必要重视!切勿草率喔!

巩膜炎分为哪几类

巩膜炎分为两大类:表层巩膜炎及深层巩膜炎(医生常常简称其为巩膜炎)。就好比一个瓜,会有烂的比较浅,比较深两种情况。

深层巩膜炎又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一般以眼球的赤道部——眼球与地球一样,也用两极和赤道来定位,黑眼仁的中心为一极,对应的眼球最后端为一极——为标志,赤道以前的为前巩膜炎,赤道以后的为后巩膜炎。

浅层巩膜炎因为病变位置比较浅,治疗起来相对简单,部分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能自行好转。

深层巩膜炎病变位置较深而广泛,同时很可能是全身病在眼部的表现,这种类型则治疗相对困难,治疗周期长,且特别容易迁延反复,需要医生和患者足够的耐性和配合。

梅毒性巩膜炎临床表现

1.一期梅毒

巩膜外层炎继发于结膜下疳、耳前和下颌下淋巴结炎。

2.二期梅毒

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与皮肤黏膜损害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多伴有结膜病变。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和结膜病变有明显的边界,角膜缘处水肿、皱褶。

3.三期梅毒

该期巩膜炎可为弥漫性、结节性及坏死性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免疫机制导致巩膜感染性肉芽肿和感染性微血管病变。巩膜炎可伴有基质性角膜炎。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单侧发病初期可有眼痛、流泪、畏光及视力下降。病变局限于角膜的上半部,轻度内皮水肿呈小的基质混浊。感染后5个月~10年,病变由周边向中央扩散发生角膜基质深层混浊,并互相融合,影响局部或整个角膜。病变角膜增厚后弹力层皱褶,产生破碎镜片样现象,最后血管侵入达深层基质,形成暗红色毛刷状的角膜深层新生血管。炎症持续数周和数月后,角膜浸润和水肿逐渐吸收,炎症消退。侵入角膜的血管内血流消失,萎缩的角膜深层的新生血管在角膜基层内留下微小血管网,表现为灰白色纤细丝状结构偶可发生前葡萄膜炎。该期的巩膜外层炎为单纯性或结节性。眼部表现发生的同时伴有其他系统的损害如神经性梅毒或心血管疾病。

巩膜炎病因

巩膜炎的病因多不明,有时不仅找不到原因,甚至连炎症的原发部位是在巩膜、上巩膜、球筋膜或是在眶内其他部位也不清楚,例如,后巩膜炎就难与急性炎性眶假瘤鉴别。

(一)外源性感染

外因性者较少见,可为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结膜感染灶、外伤、手术创面等直接引起。

(二)内原性感染

1.化脓性转移性(化脓菌)。

2.非化脓性肉芽肿性(结核、梅毒、麻风)。

(三)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结缔组织病(胶原病)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结节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肉瘤病(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并发的巩膜炎,所引起巩膜的类纤维蛋白坏死性改变,本质上与结缔组织病相似。在坯 煞费苦心性巩膜炎中其并发率约在50%以上,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其并发率则更高。其他如强直性脊柱炎、Bencet病、皮肌炎、IgA肾病、颞动脉炎、卟啉病人中,也有并发巩膜炎的报道。Watson(1982)经过动物实验对诱发巩膜炎机制的研究指出:这种类型的肉芽肿性改变,可能说明病变是局部产生的抗原(Ⅳ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或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眼内沉积,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在Ⅲ型超敏反应中,血管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血管壁上结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并激活了补体,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胶原病是一种与个体基因有关的免疫机制失调的自身免疫病,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梅毒性巩膜炎治疗

以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四环素,孕妇和儿童可应用红霉素,必要时可用氯霉素及先锋霉素。据国外经验,近年所用剂量及疗程如下:

一旦明确诊断为梅毒性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无青霉素过敏史,对病程未满1年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潜伏期梅毒首先选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2周;三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以同样剂量、方法,治疗3周。根据临床资料肌注苄星青霉素不能完全消灭眼中的螺旋体,而大剂量和长期持续治疗才有可能。除青霉素外的抗生素疗法均需注意随访观察。头孢曲松(ceftriaxone)2g/d,肌注,共10天可能有效,但无充分的研究成果证实。氯霉素(chloromycetin)疗效不肯定,加之较大副作用,用时要慎重。

有人建议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脱敏注射,即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在快速高敏皮试时阴性,可在医院的严密监控下,给予青霉素G水溶液注射。但必须特别慎重。

并发HIV感染的患者,梅毒进一步加重,说明肌注治疗不充分,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三期或先天性梅毒性巩膜炎,需慎重地在抗生素控制之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滴0.1%地塞米松或口服泼尼松,并缓慢减量。对梅毒性巩膜炎伴发基质性角膜炎、前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局部点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明显抑制炎症、缩短病程,促进视力恢复。后巩膜炎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好,需较长时间的维持剂量。急性炎症期伴前葡萄膜炎者同时散瞳、热敷。对坏死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异体巩膜移植术。角膜炎后遗留的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者,必要时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巩膜炎检查

1.询问病史

注意起发病速度和疼痛程度。

2.体格检查

重点注意巩膜的改变,以及结膜、角膜、葡萄膜、网膜、视乳头的改变。浅层巩膜炎的充血和水肿仅局限在巩膜表层,不累及其下的巩膜,通过裂隙灯光束可清楚辨认。

3.辅助检查

由于巩膜炎多见于免疫原性及过敏原性的事实,所以,在治疗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征性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外,进行相应的全身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可选择一些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血尿酸。对于后巩膜炎可行B超检查、CT扫描或者MRI检查等。

鉴别诊断:

1.表层巩膜炎

巩膜不受累,眼部滴用肾上腺素后充血的血管变白。比巩膜炎起病急,好发于年轻人,症状较轻。

2.葡萄膜炎

前房内有细胞,房水闪光阳性。

巩膜炎的检查

由于巩膜炎多见于免疫原性及过敏原性的事实,所以,在治疗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征性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外,进行相应的全身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

(一)全身检查

胸部,脊柱,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血清尿酸测定,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等,免疫指标:类风湿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测定,抗核抗体,补体C3等。

(三)巩膜炎的前节荧光血管造影

Watson(1984)首先将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巩膜炎的诊断,提出:典型的弥漫型或结节型巩膜炎,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床的荧光增强与通过时间减低,即在充血的血管显示只有很少或没有血液通过,其充盈形态异常,因为有异常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血管短路,荧光素早期即渗漏到深部巩膜组织中,血管充盈延迟,但如果病中血管通畅时,血液循环最终会恢复,但如血管已经阻塞,那就很少重新开放,最终为新形成的血管所取代,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具有明显炎症的弥漫型,结节型和坏死型巩膜炎中,发生闭塞的是小静脉,而在穿孔性巩膜软化其阻塞的则是小动脉,特别是深部巩膜丛的小动脉,因此其结果不是像其他类型的坏死性巩膜炎那样,由炎症细胞对被损害的组织进行积极的清除,并被稀疏的纤维组织所取代,而是组织梗塞,并随之分离,逐渐被吸收清除。

目前虽然围绕这些血管的正常充盈和某些主要血管不充盈的问题上还有争议,但通过观察发炎的血管层和伴随巩膜水肿而出现的血管移位,可以鉴别良性的浅层巩膜炎和严重的巩膜炎,有助于巩膜炎早期诊断和进一步研究。

(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有视网膜下渗出液者,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驳状,继而出现多个针尖大小的强荧光区,随后此强荧光区逐渐变大变亮,造影晚期这些病灶的荧光素渗入视网膜下液内,当然,这种荧光造影所见对后巩膜并非特异性的,但这些表现有助于后巩膜炎的诊断。

(五)超声扫描检查

超声扫描是近年诊断后巩膜炎症肥厚不可缺少的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见球后部变平,眼球后部各层变厚,以及球后水肿,若球后水肿围绕视神经,则可见“T”形征,这种体征表示沿巩膜扩展的水肿与正常圆形视神经阴影成直角。

(六)CT扫描检查

CT显示巩膜厚度,注射增强剂可使其影像增强,也可见球后水肿,但特发性炎性眶假瘤,急性巩膜周围炎和眶蜂窝织炎病例也可有类似表现。

巩膜炎的危害

1、严重的前巩膜炎病变侵入角膜周围组织时,可并发巩膜角膜周围炎、前葡萄膜炎、继发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混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2、后巩膜炎炎症消退后,可引起巩膜和眼球筋膜的永久性粘连、眼外肌麻痹或并发球后视神经炎。

3、环形巩膜炎吸收后往往瘢痕变薄,可演变成巩膜葡萄肿。

4、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巩膜坏死软化,病变部位呈腐肉样外观,坏死组织脱落后,造成局部巩膜组织缺损,葡萄膜暴露,最终出现巩膜穿孔。

相关推荐

近视眼的一些危害

危害一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危害二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危害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危害四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8倍。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1)玻璃体病变 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进行性变性,从而相继发生液化、浑浊及后脱离。 (2)白内障 由于眼内血循环障碍及组织变性等异常,晶状体亦可受累,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 (3)青光眼 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比正常眼多六到八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4)黄斑病变 常见黄斑出血、黄斑变性、黄斑裂孔。 (5)视网膜脱落 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八倍或十倍于其他人群。原发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中,近视眼所占比例可高达70%以上。 (6)后巩膜葡萄肿(pos

巩膜炎治疗期间要怎样保护眼睛

巩膜炎如有怕光的情况,可以带墨镜缓解症状。不要过度用眼。配合医生治疗

近视眼带来5大危害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危害一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危害二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危害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危害四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

如何尽早发现先天性青光眼

对3岁以前发病的患儿,早期没有特定表现,仅可能有羞明、溢泪和眼睑痉挛,容易和角膜炎、倒睫和膜性鼻泪管闭塞混淆,实际上这些症状是角膜上皮水肿引起的刺激症状。因此,对这些患儿不能随便放过,应仔细检查角膜,高度怀疑时在全麻下测眼压,婴幼儿眼压高于2.67kpa(20mmhg)时,应怀疑先天性青光眼。病程致中晚期,突出的表现是大角膜,横径大于12mm,角膜水肿,角膜条纹,角巩膜缘延长加宽可达5mm,巩膜变薄呈兰色;全面检查眼部还可发现前房深、虹膜薄、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底见视盘陷凹扩大;前房角镜检

成年后视力还会下降吗 成年后近视加深的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一两年内增长50度—75度,成人两三年内增长50度-75度都属于正常范畴。常见的原因如下: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躺着玩手机,一玩就停不下来,而用眼时间过长,照明条件不合适,比如说太亮或者太暗的话,都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如果出现了角膜炎等眼睛疾病,而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也会加重近视。 病理性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具体表现为近视度数增长得特别的快,一年度数增加可以达到100-200度,甚至是以上,最终,近视度数可以达到2000度左右。 对于病理性近视,目前多采用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会造成什么后果 巩膜后葡萄肿

病理性近视眼由于眼球向后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在眼压的作用下,巩膜形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后突的葡萄肿等于延长了眼轴,该处因此比周围的视网膜近视更深。葡萄肿可使视功能更显障碍。

高度近视危害着身体健康

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约1%左右。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6位。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1、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

巩膜炎的四种中医治疗

1、肝胆火旺:目赤涩难睁,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虹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 方药:龙胆草10克、栀于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生地10克、生甘草5克、青葙于20克、大黄6克。 2、肺热亢盛:局部紫红,结节隆起,伴咽痛咳嗽,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泻肺热,活血散结。 方药:桑皮叶各10克、地骨皮10克、生甘草6克、牛蒡予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贝母10克、杏仁10克、葶苈子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决明于10克。 3、阴虚火旺:结节不甚高隆,血丝色偏紫暗,

西医如何治疗浅层巩膜炎

病因治疗:尽可能寻找出病因,针对性用药,以防复发。但每个具体病例病因诊断常较困难。 皮质类固醇应用:①滴眼液:可用0.5%可的松溶液或0.05%~0.1%地塞米松溶液;②眼膏:如0.025%氢化羟基保泰松眼膏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③结膜下注射:0.5%可的松溶液0.4ml或2.5%强的松龙溶液0.3m1,待吸收后再注射第二次,现常用0.5%地塞米松lml注射,较易吸收,一日或隔日一次;④口服:常用强的松片20~30mg晨饭后顿服,症状缓解后递减;⑤静脉注射:对病情较重或复发者,可静脉点滴,常用地塞米松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