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哪些

手足口病虽然没有很严重的危害,它主要侵犯皮肤,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者疱疹等。但是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的患者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且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爆发性,再加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这让很多家长紧张不安。

传播快,控制难度大: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爆发在两周岁内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相对集中。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流行性的爆发。

威胁生命,患儿偏小:近年来也出现过少数患儿,主要是两周岁以下的婴儿。也会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婴儿免疫力不强,往往就会危害到生命。特别是EV71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常常在集体内如幼儿园、小学等大规模暴发。为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家长首先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不仅学龄前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也有可能得病。手足口病易复发,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感染痊愈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是由于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引起,大部分患儿病情较轻,易治愈。发病时患儿手、足、口部位会有疱疹,有些患儿会出现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季,传染性强危害大,因此家长在明确病因后,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孩子感染病毒。

目前孩子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目前孩子手足口病还没有疫苗。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多种,严格来讲不可能会有手足口病疫苗。但危害最大的是EV71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其他类型的病毒株毒性相对较弱,故研制出EV71病毒的疫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企业等建立疫苗研发定期沟通制度,指导疫苗研发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3家疫苗企业已完成手足口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根据I期临床试验现有数据,初步说明疫苗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即将启动n期临床试验。

手足口疱疹破了怎么办 如何避免手足口疱疹破溃

其实这一点无论对于哪种疹子都适用,虽然手足口病起的疱疹一般不会产生痛痒感,但很多小宝宝会出于好奇心去抓挠,因此家长一定要告诫宝宝不要抓挠,避免疱疹抓挠破溃。

手足口病洗澡力度要温柔,用纯棉的毛巾慢慢擦拭身体即可,千万不要用力去搓澡,否则很容易把疱疹搓破。

就如同第一点说到的一样,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可以用锋利的尖头物品或针去刻意挑破疱疹,如有长辈建议这么做,一定要向其解释危害。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可戴手套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疱疹。

一些化纤、麻质衣物,面料粗糙,不适合身上有疱疹的手足口病患者穿,否则衣物长期的摩擦,会让疱疹出现破溃,建议病期更换宽松舒适纯棉衣物,以睡衣为佳。

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哪些

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病毒。可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

孩子感染肠病毒后,症状轻重不一,有很多没有症状,有些宝宝则有发热或类似一般感冒的症状。当然有时候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部位的疱疹、疱疹性咽喉炎。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不重,但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主要是因为有些患儿发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肢体麻痹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心肌炎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关键。

手足口病的危害是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是一种慢性肠胃疾病,慢慢的危害着手足口病的身体,所以手足口病患者一定要慎重对待自身疾病,针对自身手足口病病因做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最后祝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手足口病病原很复杂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可出现发热和手、足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感染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较严重病变,有的患者甚至会死亡。近年,国内部分地区患者感染此病后病死率升高,在2008年5月2日后手足口病被列入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

肠道病毒成员众多,按照人类对其的发现、认识和病毒的特点,一共有71个血清型别,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之后命名的肠道病毒68~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EV71危害更大

一般来说,EV71 与CoxA16 引起的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但EV71 感染除了引起手足口病外,还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易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2008年5月上海发生手足口病。在2008年5~6月,我们对发生在上海和浙江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100名住院患儿进行了研究。发现50名患儿的咽拭标本产生致细胞病变,鉴定为肠道病毒感染37例,占74.0%,其中EV71为26例(52.0%),CoxA16为10例(20.0%),两者的比例为2.6:1,柯萨奇病毒B组3型1例(2.0%),其他病原体13例,占26.0%。

鉴定结果说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复杂。2008年5~6月发生在上海和浙江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EV71和CoxA16,但尚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病原体。我们对所有26例EV71病毒株扩增产物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它们与2008年浙江省及安徽省阜阳市EV71病毒株相似,同属于C基因型,且形成了一个较独立的分支;10例CoxA16病毒株均属于C遗传世系,与同期安徽省阜阳市CoxA16(A遗传世系)不同。

农村地区要防水源污染

在肠道病毒众多成员中,唯一通过疫苗成功预防控制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症。EV71、 CoxA16等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因此,人类预防手足口病流行只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入手。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此病的患者。发病1~2 周时,病毒存在于患者咽部并可在扁桃腺增殖,因此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带有病毒。病毒进入肠道后在肠道增殖,并随粪便排出,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一般3~5 周。皮肤疱疹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后可溢出病毒。因此,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近距离接触手足口病病人,接触被污染的用品、玩具等。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农村地区,水源遭受粪便污染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实验证明,EV71 与CoxA16病毒在洁净的水中能存活一定的时间,在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手足口病 全球皆有发生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最早报告手足口病,此后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相继发生该病大流行。1998年我国台湾报道129106例由EV71和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死亡78人,大多数为5岁以下儿童。2008年5月,安徽阜阳暴发EV71 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累计超过6000例,其中24人死亡。2009年,截止到3月18日,我国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8969例,涉及河南、云南、江西等地区。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传染性强弱不同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喝手足口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两者的传染强弱程度有所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相对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若,属于一般性传染病,管理级别低,非严重情况出现,一般来说不会采取大范围传染控制。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轻,危害重,是法定的丙类传染病。

当你的小孩出现手足口病时,一定要告知学校老师,并遵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同时做好家庭卫生,待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再继续去学校或幼托机构。

手足口疫苗什么时候打最好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吗

多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症状近似,但致病力、危害程度大不相同,接种疫苗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的预防手段。即使仍有手足口病发病的可能,但可预见接种后孩子患病及引发重症的风险会大幅降低。其中EV71病毒是危害最大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之一,而且有致死病例。因此,手足口疫苗是建议接种的。

手足口病预防针有必要打吗

多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症状近似,但致病力、危害程度大不相同。其中EV71的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较为凶险,且有致死案例。而手足口病的预防针就是预防EV71的病毒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给孩子打手足口病的预防针。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

您了解手足口病吗?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呢?手足口病常常困扰着我们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手足口病出现之后要积极诊断,积极治疗,以免手足口病的病情加重而给人们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很多人对手足口病并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在口腔和咽部出现疹子。手足口病比较容易出现在小儿身上,患儿可自觉口腔和嗓子疼痛,因此要做好护理。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流食,如粥、牛奶、米粉等,患儿还应多喝水。手足口病患者也要做好皮肤的护理,不要搔抓皮疹。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护理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怎么样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最常见)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7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和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以手足口病病毒(含EV71型和CoxA16型两种病毒的混合液)抗原免疫产蛋母鸡,母鸡血清中会产生特异性手足口病抗体,抗体会传递到鸡蛋卵黄中,将鸡蛋卵黄收集,经生物技术分离、提取、纯化,并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就获得了特异性的鸡卵黄抗体,即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产品。

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作为一种特异性抗体(被动免疫),主要用于中和、抑灭手足口病病毒。在流行季节,易感 人群用于口咽、手等处可阻断手足口病病毒传播,有效阻隔手足口病病毒对人体的侵入,如同建立一道有效隔离手足口病病毒的“防火墙”,起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

对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使用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对患处的斑丘疹、疱疹有消毒和清洁作用,能减少重症病例发生,降低危害。

手足口病病毒抗体液直接从鸡蛋黄里面提取,跟吃鸡蛋一样安全,一般没有禁忌症,所有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都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因为其主要成分是鸡卵黄IgY,所以吃鸡蛋高度过敏的人应慎用。

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的效果确实还不错,在手足口病病毒流行期间,患者可以使用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来进行预防,如果是已经感染了此病,也可以使用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来进行治疗,不过使用该药品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一定要谨慎用药。

手足口病疫苗的副作用 为什么手足口病疫苗只对EV71型有效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而手足口病疫苗属于灭活型疫苗,这类型的疫苗一般免疫途径单一,只能针对某一种病毒进行免疫。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但能够引起重疾的主要是EV 71型,对于其他类型的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多是病症轻微,患者多半在1周之内可自愈,不用过于担心其危害,而EV71型肠胃病毒有可能会让患者出现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比较高,因此需要做好及时预防,才会尽早研发出预防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危害

1、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于手、足、臀部、口腔等,发病者会引起水泡严重溃烂等。

2、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在两周岁内的儿童,一般在幼儿园相对集中。手足口病带有传播性遇到周边儿童有手足口病应该尽快隔离。

3、发现孩子出现水泡的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小孩子免疫力不强,会引起高烧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往往就会危害到生命。

4、手足口病小孩发病水泡皮肤比较稚嫩容易溃疡,长期溃疡就难愈合的。

5、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引发其它疾病。

6、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发现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吃什么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预防的药吗

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我国在2016年上市了针对手足口病EV71型肠胃病毒疫苗,对预防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接近100%的效果,但不能预防其他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过目前引发幼儿手足口病的基本都是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打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备注:市面上所说的一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均无预防措施,不要随意让孩子服用,以免出现某些副作用。

如何避免手足口疱疹破溃

1、不要抓挠 其实这一点无论对于哪种疹子都适用,虽然手足口病起的疱疹一般不会产生痛痒感,但很多小宝宝会出于好奇心去抓挠,因此家长一定要告诫宝宝不要抓挠,避免疱疹抓挠破溃。 2、不要搓澡 手足口病洗澡力度要温柔,用纯棉的毛巾慢慢擦拭身体即可,千万不要用力去搓澡,否则很容易把疱疹搓破。 3、不可以挑破 就如同第一点说到的一样,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可以用锋利的尖头物品或针去刻意挑破疱疹,如长辈建议这么做,一定要向其解释危害。 4、剪短指甲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可戴手

手足口病为什么要隔离

因为手足口病是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凡是传染病都能通过传染源传染给别人,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即是患者本身,可通过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或共用手足口病患者曾经用过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感染手足口病,因此手足口病患者需要进行隔离。

手足口病可以出门吗 手足口病不出门就不会得吗

也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在手足口病高峰期,即使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防止其出门玩耍被传染手足口病,但最终还是感染了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也会传染给出门在外的大人们,而大人感染了手足口病,通常不发病,却会成为携带病毒的传播者,将手足口病病毒传播给家里或身边的健康幼儿。

手足口病与手足癣的区别

1、手足口病与手足癣的症状区别 手足癣由霉菌感染,传染性,多发生在指、趾间和手掌、脚掌上,时也会蔓延到手背、脚背上。在指、趾缝间及手、脚掌等处多汗潮湿的地方,发病率较高。 脚癣也叫脚气,初起时多为针尖大小的水泡,水泡不断生出,一阵阵搔痒,抓破后可小量透明渗出液,数天后脱皮,脱皮后几天后复再起水泡,夜晚痒得更厉害。时手掌小块脱皮,又叫鹅掌疯。 儿童手足口病的急性起病,会引起口痛、厌食、发热以及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等症状,而且多数在于靠近舌、颊黏膜以及硬额等处,也非常可能波及牙龈、扁桃体、软

手足口病复发概率高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会复发吗

会复发。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胃病毒20多种,而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却只针对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效,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无效,因此即使家长们之前给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也还是存在很大的概率会复发手足口病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也许会家长过于放大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其实手足口病也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是传染病,但其传染性也不是很大,而且其预防和治疗方法也不是那么难,死亡率在传染病之中算是偏低,下面就让我们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一下手足口病。 首先,由肠病毒ev71引发的并非新的,世界各地已对它积累了多年的防控经验。这一传染病早在1972年就在美国被发现,1974年得到确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传染病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和日本等国大规模出现过,九十年代后,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在亚

手足口病疫苗管几年 注意:打了疫苗后还会得手足口病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打了疫苗后,就不会再得手足口病,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只是不会得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为目前可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二十多种,而手足口病疫苗只是针对EV71病毒所研发的一种疫苗,所以打了疫苗后还会得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大家需做好以下预防工作才行。

手足口病复发症状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该病也因此得名。通常手足口病并不严重,几乎所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病程为7-10天。个别手足口病病人死亡的原因是并发症。 多数手足口病病人起病比较急,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发热症状,多在38℃。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使患儿流涎或拒食。部分病人早期还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哪些

1第一,手足口病无所不在,它一般都潜伏在看不见的地方,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患上手足口病的,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人们通过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而患上手足口病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人越密集,患上的几率就越大,还就是,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被手足口病的病人的病毒所污染到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等等生活用品,也会患上手足口病,这样的几率会小一些的,但是也是会传染到的。 2第二,除了以上的传播方式之外,手足口病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发病率极高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已经患上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