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增乳腺癌风险
口服避孕药增乳腺癌风险
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注意危险性的轻微提高。现代口服避孕药仅仅含有很低剂量的激素,而且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助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同任何其他药品一样,服用口服避孕药,大家都要斟酌其利弊。
“丁克”女性更易患乳腺癌吗?
有证据表明,终身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最高,35岁以后初次生育者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多,而在30岁以前生育者患乳腺癌的机会就少。
我们知道,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孕激素则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因此,哺乳可以通过孕激素的保护作用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此外,母乳的营养成分要比人工喂养高,对婴儿更有利。
在生育因素中还有初潮早、经期长、绝经时间延迟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初潮年龄小于12岁的,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大于12岁的高4~5倍;月经持续天数大于7天的要比小于5天的危险性大;绝经年龄在55岁以后的则比小于45岁绝经的危险性要增加1倍。
新时代女性健康避孕全攻略
女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每日服用的优思明避孕药,其优点是避孕效果最满意(宫内节育器的失败率是避孕药的2倍),副作用较小。目前的研究还表明,口服避孕药有预防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作用,同时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它的缺点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增加心血管疾病、血脂增高、血栓发病率的可能性。另外,每日使用比较麻烦,容易漏服,造成避孕失败。
女用长效口服避孕药:
这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每月服用一次,简单、方便,比较安全。缺点是引起血压升高,有发生隐性糖尿病的风险,服药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该药针剂效果和副作用基本相同。
关于乳腺癌认识的4个误区
1、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这并不是说男性就一定不会患乳腺癌,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导致男性乳腺癌的病死率较女性高的多,所以男性也同样要关注乳房的变化。
2、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
这种说法不确切,相关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会增加其患病的风险。现代的口服避孕药中激素含量较低,具有避孕、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女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总之还是利大于弊的。
3、患了乳腺癌就等于宣判死亡
早期发现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80%,而且积极手术治疗后还可以保证较高质量的生活,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的发展,只要尽早地发现并坚持治疗,乳腺癌不等于生命的终结。
4、患了乳腺癌就会失去乳房
乳腺癌治疗方式多样,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疗,现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观的手术手段,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削减患者的心理压力。
短效口服避孕药的3大好处
好处一:缓解经前紧张综合征
短效口服避孕药除能有效避孕之外,还能帮助女性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前紧张综合征,减少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头痛等的发生。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痤疮,令皮肤更加光洁。另外,短效口服避孕药还能推迟女性绝经期的到来,保护心血管功能,延缓机体衰老。
好处二:有效控制体重
很多女性担心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会使体重增加。传统的短效口服避孕药由于水钠潴留的缘故,的确会使女性出现体重增加现象。然而,已有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能有效控制体重。因为其中所含有的屈螺酮成分具有与天然孕激素相似的抗盐皮质激素特质,可直接对抗水钠潴留,促进水钠排出。
好处三:降低相关肿瘤的发生率
与我国女性普遍的误解相反,服用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不仅不会增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以及乳腺癌的风险,甚至还能降低相关肿瘤的发生率。汉纳福德(Hannaford)等关于口服避孕药和癌症关系的研究,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口服避孕药者和33.9万例未使用口服避孕药者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癌症总发生率显著下降12%。
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短效口服避孕药能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这是因为低剂量的雌激素可以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从而减少其恶变的几率。国外有研究表明,新一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停药l-2年后仍有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
短效避孕药能长期吃吗
短效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
2007年,欧洲进行了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避孕药用药处方案例的主动监测研究,对两千多名服用避孕药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用避孕 药后经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停用避孕药后一年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 女怀孕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未服用者相比,并不会引起婴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短效口服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反而对卵巢癌和子宫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对 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和33.9万例未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生率下 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短效口服避孕药让人变胖?
为了有效解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口服避孕药一直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孕激素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对体重的良好控制。
解开这三个疑问,相信很多女性会放心地去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它不但对生育能力和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还可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已成 为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式之一。特别是含有新一代高效孕激素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在避孕效果和维护健康两方面满足了众多女性的需求,是女性避孕的理 想选择。
吃避孕药有什么好处 改善妇科疾病
减少子宫内膜异位,减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风险: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经血量,缩短经期,因此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状,降低患癌风险。
服用短效避孕药能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因为低剂量的雌激素能有效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减少恶变几率;有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停药一到两年后仍有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
口服避孕药会使子宫颈粘液变得较为浓稠,不止精子不易穿透,还能降低细菌经由子宫颈进入子宫的机会,而减少骨盆腔感染的问题。
女性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根据对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的原文来翻译,应当是“口服避孕药可以使服(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增加10%的患癌风险”。两种说法的含义存在很大差别。
其次,关于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近得出的“避孕药可以增加患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危险”的结论不是新的发现,只是在综合了以往多项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结果后,把口服避孕药的患癌危险等级提升了,以告诫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需慎重。因为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口服避孕药属于非处方药,育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到药店去买。而有些妇女,主要是各种肝病患者和有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家族史的育龄妇女,如果买药之后既不看说明书,也不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就随意服用,就有可能增加患癌危险。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在我国,使用口服避孕药更为安全。
从总体上看,我国由口服避孕药而给妇女带来的致癌风险很低。这是因为:
1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很低。目前多数人认为,在口服避孕药中,由雌激素导致的患癌风险要比孕激素大。而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仅为30或35微克,所以安全性较强。
2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多为年轻的未生育女性,不仅人数比较少,她们自身存在的各种患病因素也少。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乌毓明:使用口服避孕药:利大于弊。
首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癌症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患癌的危险是由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例如在口服避孕药尚未出现之前,有些妇女就得了宫颈癌、乳腺癌,这不仅与这些癌症存在激素依赖性有关,也与这些妇女的家族遗传史及病毒感染有关。又如很多肝癌是由乙肝造成的。应当说,与吸烟、不洁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相比,口服避孕药给人们带来的危险要小得多。但很多人对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不以为然。因此,处在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患癌危险下,我们提倡人们进行定期的防癌普查。其次,在重视口服避孕药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带来的多种好处:
降低50%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危险,而其病死率要比宫颈癌、乳腺癌高得多。
避孕效果非常高,减少了因避孕失败导致的人工流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如子宫穿孔、葡萄胎、盆腔炎、不孕症等。
因口服避孕药导致的病死率低于妊娠妇女和35岁以上未服用避孕药的吸烟妇女。
停药后可很快恢复生育力,对胎儿无致畸作用。
减少了妇女对妊娠的恐惧,使性生活更加和谐。
减轻痛经,改善月经周期。
减少缺铁性贫血。
减少急、慢性盆腔炎。
减少良性乳房肿块和卵巢囊肿。
减少异位妊娠。
减少雄激素过多。
对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等疾病具有抑制作用。
以上避孕药的优点减少了我国妇女约90%的住院人数。
尽管如此,口服避孕药除增加一定的致癌风险外,尚存在增加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希望需要口服避孕药和采取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在首次服药前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
什么原因得乳腺癌
有研究表明,通过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的调查,十大项主要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关系:(1)家族史;(2) 婚姻与生育;(3)生殖因素;(4)哺乳;(5)月经紊乱;(6)甲亢;(7)口服避孕药;(8)生活习惯;(9)长期穿戴胸衣紧缩;(10)压抑感情或冲动性格。
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有患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病率较一般高,存在乳腺癌的家庭史无论来自母系还是父系,都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在直系亲属中,乳腺癌发病史的关联性最大。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有患乳腺癌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妇女高出好多倍。即有家族史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未婚未育或已婚未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要高。很早人们就发现修女中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人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乳腺癌发生最高的人群是独身女性。这次实践也证实,检出乳腺癌者中,属于未婚、未育占有较大的比例;独身女性及已婚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比例要高。
女性的月经史是发生癌症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早期暴露于激素环境中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身体被雌激素浸溃的时间越长,女性发生癌症的危险性越大。女性月经初潮越早,闭经越晚,癌症特别是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
256例诊断为乳腺癌中只有92例有哺乳经验,占36%,认为哺乳可以降低卵巢功能;反之,升高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月经紊乱,反映妇女内分泌失衡,也算风险之一。
在乳腺癌患者中,激素水平异常也是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比较复杂,在25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30例服用过此药,占90%。口服避孕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风险逐渐增加,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激素替代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乳房,使本开始退化的腺体再次出现发育、增生的机会。“甲亢”认为是激素水平弄常,也是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短效口服避孕药不影响怀孕吗
1、短效口服避孕药影响怀孕吗?
2007年,欧洲进行了 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短效避孕药育龄妇女的主动监测研究。对2000多名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药后经过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这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停药一年后,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2、口服短效避孕药容易长胖吗?
多年来,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的孕激素屈螺酮如优思明。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不增加体重的目的。
3、口服短效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吗?
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妇女和33.9万未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病率下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结果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并对卵巢癌、子宫体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但对女性生育力及其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现在,口服短效避孕药已经成为全世界妇女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法之一。
口服避孕药或致乳腺癌
避孕药物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们常用避孕方式。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1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是,避孕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给美丽的乳房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黄体素两种成分,故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35岁以前服用者比35岁以后服用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为高。服用避孕药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乳腺癌危险性也在下降;但是在第一胎分娩之后,服用避孕药时间愈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愈高。
在25岁以前口服避孕药达6年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5倍。末生育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比正常人高。
临床研究表明,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将增加患子宫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少女、末生育者及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不宜口服避孕药。
长期短效避孕药有哪些?
2007年,欧洲进行了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避孕药用药处方案例的主动监测研究,对两千多名服用避孕药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
停用避孕药后经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停用避孕药后一年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未服用者相比,并不会引起婴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短效口服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反而对卵巢癌和子宫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和33.9万例未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进行了持续观察。
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生率下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短效口服避孕药让人变胖?
为了有效解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口服避孕药一直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孕激素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对体重的良好控制。
解开这三个疑问,相信很多女性会放心地去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它不但对生育能力和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还可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已成为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式之一。特别是
乳腺癌的发生,和吃避孕药有关系吗
多个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的遗传因素主要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
近期国外的一组队列研究表明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轻度升高携带BRCA1突变基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复方口服避孕药对携带BRCA2突变基因女性未见影响,甚至可轻微降低其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公众对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种种误解与质疑,于2010年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对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女性来说都是安全的。该药的活性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剂型的避孕药具之中达30年以上,并且对在育龄女性的应用中也有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基于乳腺癌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两者中,雌激素发挥主要的致癌作用,而左炔诺孕酮的成分为孕激素而不是雌激素。左炔诺孕酮的耐受性良好,无已知的致敏性,使用几天后,即被代谢,无成瘾性,没有已证实的毒性反应,所以也和乳腺癌的发生没有什么关系。左炔诺孕酮不存在过量服用的风险和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没有除妊娠以外使用的禁忌症。总之,即使是不宜服用常规避孕药的女性,如有患心脏病、血栓栓塞、脑卒中等风险或其他不宜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情况,服用紧急避孕药也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简单来说,如果不区分BRCA1和BRCA2基因,与从未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者相比较,当前使用者和新近使用者中乳腺癌风险轻度升高。而紧急避孕药中根本不含有雌激素,所以更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