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第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复杂
由于老年腰椎退变具有广泛性,椎间盘、韧带及骨质等组织的不同程度的退变或增生,影响了老年腰椎的活动度,决定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不同,但多伴有椎管神经通道狭窄及腰臀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的表现,从而使病人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
椎间盘突出症多数下腰部疼痛,有时合并椎管狭窄发生率高,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一部分人是髓核呈块状脱出游离,而急性发病则导致出现剧烈的腰腿痛和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相对较长
椎间盘突出症起病缓慢,渐进性发展,病程长,时轻时重,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多为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早期临床症状并不严重,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轻微外伤而突然加重,卧床不起,影响到生活自理能力时,才寻求系统治疗,这样既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又延长了病程。
老年的椎间盘病主要的原因是椎间盘退化后导致周边保护脊椎的韧带松弛,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坐矮凳子、软沙发,尽量不要提太重的东西,避免弯腰用力,如有颈腰背痛、头晕头痛、四肢麻痛等症状要尽快找专家诊治。
老年在打麻将一个小时后,应当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平时老年要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如果一旦查出了是颈椎病,明确颈椎病程度和类型,可以到理疗科室进行牵引、按摩治疗,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部分类型可通过针灸推拿缓解,睡觉的时候建议仰卧或侧卧,不可俯卧,床铺应选用木条状板床和优质的弹性好的席梦思床垫。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心情,劳逸结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情,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可以多吃核桃、芝麻、桂圆(补心)、天麻、莲子等等,不能压力太大、有焦虑不安
温馨提示: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是非常认真细心的观察自己的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细节的问题,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的。而且就是对于这个颈椎病的一下特别的症状是不难发现的。及时的发现及早的治疗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可致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不是病名而是一个临床症状,可以产生这种症状的疾病很多,其中就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腰椎间盘多是在椎管内刺激脊神经根的,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所直接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属于根性坐骨神经痛。有个别时候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会间接地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比较复杂,它可以导致臀部肌群的紧张,造成坐骨神经通路上的肌肉组织对坐骨神经的刺激,从而产生干性坐骨神经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会导致坐骨神经痛,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经痛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不科学的健身及户外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身心痛苦,是摆在众多医生面前的任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是患者常常进行的自我康复手段之一,患者可自行在家进行,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包括哪些呢?首先,姿势不当是医学界公认的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所以纠正不良的姿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的*步。正确的姿势可以保持腰部和脊柱保持挺拔,减小腰椎前凸。主要矫正的姿势包括睡姿、站姿和坐姿。
睡姿: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较好体位。
站姿:重心后移是保持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站姿的关键。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其次,适当的进行一些肢体锻炼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的组成部分。1、站立扭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两侧髋关节向左右两侧扭动,同时肩部也随着向后微微倾斜,左右共做100次。2、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3、腹肌的锻炼:即做仰卧起坐,同样是每次做10次,每天3次。4、交叉扭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手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后方摆,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后方摆。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做100次。5、前弯后伸。两侧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慢慢向前弯腰,使手逐渐接触地面,然后再向后伸腰,向后伸到*限度,反复做10次。动作做不来也不要勉强,循序渐进,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再次,按摩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之一。比如可以选取腰背部穴位、手部穴位、足部穴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按揉,手法以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为基本特点。轻重要得当,避免二次伤害。
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一般只适用于初期腰部不适,起辅助作用,要更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离不开药物治疗,腰痛宁胶囊是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腰痛宁胶囊由马钱子粉、土鳖虫、麻黄、乳香、没药、川牛膝、全蝎、僵蚕、苍术、甘草共十味药材组成,具有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而且是专门治疗腰腿疼痛的药物。
经过讲解,大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服用腰痛宁胶囊治疗的同时,可同时配合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疗法,双管齐下,疗效更佳,一定能促进身体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治疗
只有了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很多,主要是以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病症。那么,哪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让专家给我们详细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方法很多,病情较浅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疗法,例如中频电疗法,该方法是运用刺激电流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应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和平滑肌、止痒、软化疤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疗法,微创技术是近几年引进我国的,该疗法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很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
从而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目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的特点。
前面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简单介绍,希望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有一定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以上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还有问题,请咨询在线专家。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分型而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部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以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因素起作用。该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轻瘫。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数不胜数,达到一个混乱的程度,但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仍困扰着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分型诊断和对应治疗。医生必须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从而才能更好地确定患者是需要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手术还是开放式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分型而治
传统将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四型。我们将其分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两型。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决于突出分型以及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无症状的人群中的MR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者屡见不鲜,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后两种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即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的作用不是唯一的,神经根炎性反应,神经免疫因素起更重要作用,症状更重、更具侵袭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我们将CT导引作为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CT导引下治疗更精确
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介入治疗中常见的方法。通常这类介入手术在X线下进,由于注射不能清晰准确,疗效欠佳。结合国内外的治疗经验,我们设计了CT导引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物进行微创治疗,随后的大量病例表明,在CT引导下,既可以准确的放置针尖进入椎间盘突出位置,更能避开重要椎管内重要结构,既提高了安全性又能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激光治疗拓宽了适应症加速了疗效
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游离较为严重的患者,若仅靠胶原酶注射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此,对部分椎间盘的突出物进行激光汽化,从而使之体积缩小和减压。随后再利用靶点注射胶原酶治疗,有效地加速了重症椎间盘患者的治疗过程。传统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我们采用CT导引激光消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采用CT导引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相比于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与开放手术直接切除突出物机理相类似的特点。
跨学科结合技术要求高
由于介入手术全过程需要在CT的导引下进行,为此需要主治医生熟练掌握CT的使用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知识,中医院CT室对CT导引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展开深入研究,并于1997年在国内外首先设计开展了CT导引下注射胶原酶到达突出物部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2002年,该项技术成果通过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推荐在“国家科技成果网”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其论文在中华放射学等杂志上发表。如今,接受过该手术治疗的患者纷纷把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介绍到区中医院CT室治疗,认为该疗法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在开放式手术外开辟了一条安全性较高且疗效较明显的新出路,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
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用害怕
通过对无症状的人群中的MR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者屡见不鲜,而少见或未见有腰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及腰椎间盘游离者。保守治疗对于包含型腰间盘突出症常有效,它包括理疗、药物、和卧床休息等,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进行介入的治疗,是通过间接解除压迫神经的突出物,是保守治疗的扩展。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起作用不是唯一的,神经根炎性反应,神经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症状更具侵袭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今天我们将CT导引作为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分型诊断和及时恰当治疗。番禺中医院CT室的医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分型及CT导引介入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使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简单化,使病人少走弯路,多年来开展的CT导引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身体僵硬是怎么回事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走时往往显得身体僵硬,上身前屈,臀部歪向一侧不能正常迈步和负重,行走及转身较缓,姿态拘谨。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2、由于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约有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舅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可表现为侧凸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
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压痛点多在病变间隙的棘突旁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为深压痛。深压此痛点可向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往往在L4、5腰椎间盘突出时较为明显,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专家建议,有些疾病是没有早期症状表现或者不明显的,为了您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时进行体检,早日发现病情,对症下药。
腰间盘突出患病早起的症状表现
1、感觉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不会出现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触觉纤维引起的。大腿外侧是常见的麻木区域,当穿衣裤接触时可以有烧灼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感。
2、间歇性跛行:
病人步行距离的增加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停步休息或弯腰﹑下蹲,症状减轻或缓解。步行的距离,为数十米或数百米。出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管狭窄,对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狭窄程度,以致诱发本症状。
3、腰部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的前屈后伸活动是同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如腰很容易就扭伤,很可能不是肌肉拉伤,而是腰椎间盘发出的信号。
4、下肢放射痛:
腰腿痛在外伤、劳累和受寒后容易发作。像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是反复弯腰活动的人,发生腰腿痛几率较高。还有缺乏锻炼腰背部肌力差的人,即使偶尔弯腰抬 重物或腰部扭伤,也易诱发腰腿痛。任何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喷嚏、慢性咳嗽等,都容易诱发腰腿痛,或使已发生的腰腿痛加重。
5、脊柱侧凸: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表现是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在背部触摸正中位置的棘突,可以发现棘突偏歪,但这并不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的体征。
椎间盘膨出的分类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1.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但是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突发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大多数是以瘫痪为首发症状。
2.胸椎间盘突出症
胸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40~50岁成年人,年龄大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明显种族差异,常见的发病部位为T8—L1,以T11—T12、T12—L1最多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变,其诊断也较困难。近年来由于一些先进诊断方法的应用,如CT、MRI,尤其是MRI,使得本病能早期诊断。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
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在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长期从事劳动力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加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知识可以更好的治疗,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贪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刺激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刺激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的腰部防寒保暖,并且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2、不要使用爆发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组织处在两个腰椎之间,承受着腰椎的压力和运动。如果突然承受超负荷爆发力,就容易使椎间盘损伤。因此,我们在进行用力之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缓慢用力。比如搬抬重物,先做好准备姿势,不要突然用力。特别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时候,爆发力容易撕裂本来稳定的腰椎间盘纤维环伤口,加重病情。
3、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对食物中的生冷、烟酒等刺激性一样敏感,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要尽量避免。
4、不要剧烈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避免外伤有患腰椎间盘突出者,禁止任何球类运动和单侧运动。剧烈运动同样会使腰椎间盘突出者破裂的纤维环伤口撕裂,加重突出。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神经由于髓核的压迫刺激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剧烈运动会加剧突出物对神经的摩擦刺激,不利于神经水肿和炎症的消退。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禁止剧烈运动。此外,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自我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
1、曲腿法:这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诊断方法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平躺在平板床上,单腿伸平,再弯曲数次,会感臀部沿大腿出现疼痛感;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诊断方法还有腰部疼痛伴随有神经根压迫,会放射至臀部;部分患者不出现腿痛、腿麻;
3、抬腿实验:这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诊断方法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平躺在平板床上,单腿渐渐上抬,患者逐渐会感到大腿下侧至小腿出现胀痛感,并伴有抬起困难等,部分患者双腿均此感;
4、咳嗽一声,如果腰腿疼加重,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是由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引起的;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大便时,腹内压力升高,腹部静脉血返流至脊髓静脉系统而使椎管内压力升高,神经根受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大疼痛加重。
5、走路是否有跛性。急性腰扭伤后出现的腰痛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能是单纯性腰扭伤,但前者会出现跛行而后者不会。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时,患侧下肢因触地时疼痛加重而保护性地缩短触地时间,表现出跛行步态。
6、俯卧位,让家人用大拇指按压腰痛部位的腰椎椎体正中及两侧2~3厘米的地方,腰痛明显加重并放射至下肢甚或是脚上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确切的方法。
腰疼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一、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有很多朋友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大的误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就是椎间盘突出症。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简单来说,腰椎间盘突出是指人体腰椎间盘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处突出;而只有当突出的髓核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压迫,导致人体表现出一些列症状时,才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症状的唯一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高发病、常见病,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出现腰痛症状的时候,下意识的会觉得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事实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管肿瘤等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症状的常见原因,这是必须要向大家介绍的。
三、腰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然出现的症状表现。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腰椎间盘突出了肯定会出现腰痛,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腰痛只是患者可能表现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依据突出部位的不同可能表现为:腰痛、腰骶部痛、背痛、坐骨神经痛、肢体反射性痛等等。
总来说,虽说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但仅仅依靠是否出现腰痛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极不严谨、极不科学的。还是要建议大家在出现腰痛症状之后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及时到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明确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更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