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附方
木香附方
1、《本经》记载:木香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2、《本草会编》记载: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3、《本草通玄》记载:木香理疝气。
4、王好古 记载:木香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5、《圣惠方》木香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三(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6、《本草经百种录》记载: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7、《袖珍方》记载:木香治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
8、《简便单方》记载:木香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浓汁,入热酒调服。
9、《日华子本草》记载:木香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赢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10、《别录》记载:木香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11、《本草经集注》记载:木香疗毒肿,消恶气。
12、《药性论》记载:木香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XIU刺。
13、《药品化义》记载: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14、《圣济总录》记载:木香治霍乱转筋:木瓜汁一盏,木香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
15、《医方简义》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
16、《局方》大香连丸 记载:木香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17、《曾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实甘草二钱。水煎服。
18、《本草》记载:木香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19、《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可用茶调散,次服本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黄连(麸炒)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子(炒)、牵牛各四两。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20、《本草求真》记载: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21、《必效方》记载:木香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
22、朱震亨 记载: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23、《阮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
24、《本草新编》记载: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25、《药类法象》记载: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丁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26、《本经》记载,木香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27、《纲目》记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28、《紊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治疗肚子疼的方法是什么
因此,腹痛的原因很多,部位上有少腹、小腹、大腹之别。痛在脐上,病多属脾;痛在脐两侧及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脐下,病多属肾;胀痛多气滞,刺痛多血瘀,冷痛为寒,灼痛多热,隐痛多虚等。临证用药多有不同,当细辨析。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
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
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强;乌药较木香平和,香附更平和。三药比较,木香侧重于大腹,乌药侧重于小腹,香附侧重于少腹。
枳实、莱菔子消气、消积用于脘腹胀满。然枳实以破气为功,善治积滞痞满腹痛。莱菔子以下气为功,专主下降,以消食积腹痛为多。
木香顺气丸有什么功效
调节胃液分泌木香顺气冲剂能明显增加胃液的分泌量,游离酸及总酸含量均增加。而厚朴、陈皮、青皮、枳壳、香附对消化功能大多呈双向调节。助消化神曲麦芽,并能加强对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陈皮所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抑菌、护肝 本方中香附、木香、槟榔均有抗菌作用。甘草的护肝作用显著,香附、青皮、陈皮、槟榔呈现利胆作用。陈皮、甘草还具有保护粘膜作用
调节胃肠道平滑肌
木香、陈皮、甘草及乌药对乙酰胆碱组胺等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香附、青皮和茯苓能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槟榔、枳壳能促使胃肠蠕动减缓,与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的二类药物配伍使用,可调整胃肠功能纠正胃肠机能紊乱。
木香顺气丸的作用
木香顺气丸介绍
木香顺气丸,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丸剂,以香、砂仁、香附、槟榔、甘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效。
药理作用
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调节胃液分泌,抑菌,护肝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木香顺气冲剂 1.5g/kg和7.5g/kg对小鼠灌胃能显著的推进小肠炭末百分率;增强豚鼠在体(15.00g/kg、7.50g/kg和3.75g/kg),离体(0.2g%、0.1g%和0.05g%)回肠的收缩幅度。
2、调节胃液分泌:木香顺气冲剂能明显增加大鼠胃液的分泌量,游离酸及总酸含量均增加。而厚朴、陈皮、青皮、枳壳、香附对消化功能大多呈双向调节。
3、抑菌、护肝等:本方中香附、木香、槟榔均有抗菌作用;甘草的护肝作用显著;香附、青皮、陈皮、槟榔呈现利胆作用;陈皮、甘草还具有保护粘膜作用。
4、助消化神曲麦芽山楂并用能加强对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陈皮所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5、调整胃肠道平滑肌功能木香陈皮甘草及乌药对乙酰胆碱组胺等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香附青皮和茯苓能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槟榔枳壳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抑制与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的二类药物配伍使用可调整胃肠功能纠正胃肠机能紊乱
6、抑菌方中山楂木香乌药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莱菔子所含莱菔子素芥子油有一定抗菌效能。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4、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5、本药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侯的胃痛。
6、服药3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胃痛加重或其他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药禁忌:本品同方异名、同名异方则不下七、八种之多,明《证治准强·类方》和《景岳全书》引《医学统旨》中木香顺气丸和木香顺气散均为同一个处方。而同名异方者甚多,有七味中药的木香顺气丸、有九味的、也有十一味或更多味中药的。此等现象有待于清理,以正本清源。本品破气泻下力强,年老体弱、大便溏薄者、胃阴亏虚者忌用。孕妇禁用。忌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孩子得了脂肪瘤可以试用小偏方
1、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2、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3、白术10克、云苓15克、浙贝12克、桔梗12克、 夏枯草18克、昆布15克、陈皮6克、枇杷叶12克、当归10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淮山18克、薏苡仁18克。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女性朋友不可错过的腹痛用药治疗法
因此,腹痛的原因很多,部位上有少腹、小腹、大腹之别。痛在脐上,病多属脾;痛在脐两侧及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脐下,病多属肾;胀痛多气滞,刺痛多血瘀,冷痛为寒,灼痛多热,隐痛多虚等。临证用药多有不同,当细辨析。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
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
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强;乌药较木香平和,香附更平和。三药比较,木香侧重于大腹,乌药侧重于小腹,香附侧重于少腹。
枳实、莱菔子消气、消积用于脘腹胀满。然枳实以破气为功,善治积滞痞满腹痛。莱菔子以下气为功,专主下降,以消食积腹痛为多。
红花、桃仁对整个腹部刺痛均宜,以血瘀经闭腹痛为宜。红花治瘀在多处为宜,桃仁治瘀在一处为宜。
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治血中气滞、气中血凝;善治妇科经闭、痛经,以痛在少腹效佳。
桂枝、吴茱萸皆有温经散寒作用,主治腹部冷痛。然桂枝温运血脉,善治妇人经闭腹痛。吴茱萸疏肝解郁,治少腹连及阴部腹痛为宜。
艾叶以温经散寒为功,常用于下腹部冷痛,妇科寒湿腹痛多用;其与桂枝皆能温暖胞宫而止痛。然桂枝通行力大,止痛范围广;艾叶固守力强,止痛范围较窄。
乌头用于阴寒内盛腹痛为宜,宜治寒疝重症腹痛。白芍养血敛阴,有缓急止痛之功,配甘草则止腹痛效果更佳。大黄以血瘀及胃肠实热便秘所致腹痛拒按多用。
每天肚子疼的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腹痛原因多为饮食不当引起的,而有的则是与各种疾病的病发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未生子的女性朋友的腹痛怎多见于经期引起的校服胀痛症状。
因此,腹痛的原因很多,部位上有少腹、小腹、大腹之别。痛在脐上,病多属脾;痛在脐两侧及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脐下,病多属肾;胀痛多气滞,刺痛多血瘀,冷痛为寒,灼痛多热,隐痛多虚等。临证用药多有不同,当细辨析。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
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
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强;乌药较木香平和,香附更平和。三药比较,木香侧重于大腹,乌药侧重于小腹,香附侧重于少腹。
枳实、莱菔子消气、消积用于脘腹胀满。
然枳实以破气为功,善治积滞痞满腹痛。莱菔子以下气为功,专主下降,以消食积腹痛为多。
正常腹痛的治疗方法,文中已经提及了,平时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尤其现在是夏天,更是不要乱吃太多食物,这样很容易让自己肚子疼得。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腹痛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强;乌药较木香平和,香附更平和。三药比较,木香侧重于大腹,乌药侧重于小腹,香附侧重于少腹。枳实、莱菔子消气、消积用于脘腹胀满。然枳实以破气为功,善治积滞痞满腹痛。莱菔子以下气为功,专主下降,以消食积腹痛为多。红花、桃仁对整个腹部刺痛均宜,以血瘀经闭腹痛为宜。红花治瘀在多处为宜,桃仁治瘀在一处为宜。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治血中气滞、气中血凝;善治妇科经闭、痛经,以痛在少腹效佳。桂枝、吴茱萸皆有温经散寒作用,主治腹部冷痛。然桂枝温运血脉,善治妇人经闭腹痛。吴茱萸疏肝解郁,治少腹连及阴部腹痛为宜。艾叶以温经散寒为功,常用于下腹部冷痛,妇科寒湿腹痛多用;其与桂枝皆能温暖胞宫而止痛。然桂枝通行力大,止痛范围广;艾叶固守力强,止痛范围较窄。乌头用于阴寒内盛腹痛为宜,宜治寒疝重症腹痛。白芍养血敛阴,有缓急止痛之功,配甘草则止腹痛效果更佳。大黄以血瘀及胃肠实热便秘所致腹痛拒按多用。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呢
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5)舒肝丸
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
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
香附的附方
①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④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⑥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⑦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⑩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⑾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⑿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⒀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⒁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⒂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⒃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⒅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⒆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⒇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㈠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㈡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木香顺气丸为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化学成分:木香、槟榔、香附(醋制)、厚朴(制)、枳壳(炒)、苍术(炒)、砂仁、陈皮、青皮(炒)、甘草。为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
木香顺气丸功效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阻滞气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木香顺气丸是治疗胃脘胀痛的常见药物,作用效果明显,副作用小。颇受患者朋友亲睐,那么它的具体药理作用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和作用:
助消化:神曲、麦芽、山楂并用,能加强对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陈皮所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调整胃肠道平滑肌功能:木香、陈皮、甘草及乌药对乙酰胆碱、组胺等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香附、青皮和茯苓能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槟榔、枳壳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抑制与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的二类药物配伍使用,可调整胃肠功能,纠正胃肠机能紊乱。
抑菌:方中山楂、木香、乌药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莱菔子所含莱菔子素,芥子油有一定抗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