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零脂肪食品不一定低热量

误区1.不含糖、零脂肪便是减肥上品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糖、肥胖成为常见病,而不含糖、零脂肪食品也因此占据一定市场。超市里,主打不含糖的食品主要为糕点和饮料。可口可乐推出的零度可乐营养成分表上标明,其糖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均为零。而另一款奶酪低脂肪饼干也号称有减肥的功用,适用于想减肥的忙碌上班族。

那么,不含糖、零脂肪食品是否就是维持身材的佳品?专家表示,不含糖、零脂肪等食品相比同类的食品确实更为健康,但有些不含糖、零脂肪的食品,例如不含糖的糕点、饮料等,其本身的热量并不低,市民在食用过程中要同时关注其食品能量表。

误区2.“零添加食品”=“安全食品”

无添加山楂片、无添加曲奇饼……它们打着零添加剂标签的零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近日,一款土耳其进口的无花果干,标明其在纯天然的环境种植而成,并采用自然风干技术,制造过程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在近一个月内销量达2204件。而一些饼干、袋装红枣、牛肉干等更以无添加剂的噱头,在儿童和孕妇市场得到进一步推广。

然而,零添加剂食品是否真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答案并非如此。专家表示,一般保质期在6个月以上的饼干便添加有抗氧化剂,而即使在制作过程严格把关,也不能保证制作的面粉、白糖不含有少量的添加剂。

在国家规定范畴内按照一定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而毫无添加剂的食品也不一定就为安全食品,“例如抗氧化剂能够抑制油脂过多的食品产生自由基,以此降低食品氧化的速度,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由于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事件,导致市民对食品添加剂有所误解。”目前一些食品中出现非法添加物,使得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食品添加物的概念,而这也是零添加剂食品受到青睐的原因。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需要对食品添加剂有理性的认识。

误区3.高钙食品有利于补充营养元素

随着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也喜欢购买一些添加营养元素的食品。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商家喜欢在食品上冠以“高钙”的头衔,例如市面上出售的高钙饼干、高钙海苔、高钙麦片等。而实际上,这些高钙的食品却不一定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以饼干为例,其并不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而通过此类食品补充人体所需元素也并不现实。“补钙主要是通过牛奶、豆类食品,此外还要多晒太阳促进吸收等。”一些食品特定面积含钙量高,但不一定有利于人体吸收。

误区4.酸奶所含菌类并非越多越好

目前,超市所销售的酸奶所含的菌类越来越多,例如一款名为川秀的酸奶,其冲调粉所含有的有益菌种便达到7种,包括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塘乳杆菌和双歧因子。

然而,据记者了解,虽酸奶中含有的菌类对人体有益,但对于酸奶是否切实含有其包装中声称的元素,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进行规范。

而对于目前商家在宣传时对酸奶所含菌类的宣传,消费者也要对其菌类功能的宣传有所防备,避免仅为概念买单。

可通过食品标签查看营养成分

为保障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明白消费,我国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该规定中明确指明,食品须在标签上强制标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的含量值,各自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若其含量为0,也需标注0。据了解,该通则也是我国第一个与食品营养标签有关的国家标准。

对于《通则》的施行,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标签》出台后,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可秉承“两看”原则,一是看食品所含的能量,二则是看食品的均衡营养值,通过这些标准选择合适自己的食品。

宝宝吃了多少食品添加剂?

日前,在上海市食品卫生检查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

小摊贩上的小食品中经常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凉果蜜饯类中的糖精、甜糖素以及色素超标;膨化剂中,致病菌指数、色素超标;肉干鱼干类中,防腐剂、色素、香精超标;果冻类食品中,香精、色素、细菌指数超标……面对小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在购买时千万要留神!宝宝的零食应该怎样选择

小食品≠儿童食品

许多家长认为小食品就是儿童食品,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小食品花样繁多,大致可归为:

1、凉果蜜饯类:如话梅、凉果、蜜饯、果脯和瓜果干等;

2、膨化食品类:如虾条、薯片、鱿鱼酥、蔬菜圈和爆米花等;

3、肉干鱼干类:如牛肉干、牛肉脯、猪肉粒、鱼干和鱼片等;

4、口香糖类;

5、果冻类。

在生产过程中,不少小食品里都使用了添加剂。比如凉果蜜饯类中常添加糖精、甜蜜素、色素和防腐剂;膨化食品中常使用色素、味精和香精;肉干、鱼干中多用防腐剂、味精和硝酸盐等。

食品添加剂在一定量的范围内相对安全,但如果使用超量,将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成人吃多了尚且不好,更何况孩子的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泄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小食品绝对不能和儿童食品等同。

另外,小食品往往味道比较重。但是儿童,尤其是婴儿的口味与成年人并不相同。一些让成年人感觉淡而无味的食品,恰恰更符合孩子的口味。如果家长出于疼爱之心,总把好吃的、有味的食物给孩子吃,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宝宝健康零食新主张

食品添加剂超标,危险!

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食品添加剂过量带来的危险性:孩子吃了食品添加剂过量的小食品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孩子吃了食品添加剂过量的小零食,当时可能并没有什么症状,可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出现问题。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初、高中生出现肾功能衰竭,原因之一就是在儿童时期食用了过多添加剂过量的小食品。

1、防腐剂过量的危害:

食品防腐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时的防腐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如果在添加这些物质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执行,这些为改善食品品质而添加的物质,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但如果情况相反,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一些经批准使用的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脏、肝脏的健康。

2、糖精过量的危害:

除了口感因素外,儿童营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高糖饮食会引起儿童肥胖。吃糖量多的孩子不仅容易生龋齿,患多动症和忧郁症的比例也比较高。

3、硝酸盐过量的危害:

高盐饮食对孩子也不好,它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并对孩子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如果孩子体内含钠过多,毒素就较难排除。钠摄入过多,还可能会增加他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几率。肾脏不好的孩子食用高盐的零食,还会引起明显的浮肿。

现在,欧美市场上不少专供儿童食用的食品除了注明不含食品添加剂外,还常特别注上不加糖、不加盐。

4、色素过量的危害:

人工合成色素是通过人工化学方式合成的,用于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化学物质,过量使用后可能含有一定毒性。国家对此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令禁止一部分食品使用人工色素,另一部分则严格限制人工色素使用剂量。但是,一些食品生产单位为了追求小食品的“相貌”好看,往往过量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如膨化食品等。

5、香精过量的危害:

不少小食品生产厂家喜欢大量使用香精来增加味觉,这样孩子就容易对浓烈的味感形成依赖,而对牛奶、蔬菜等清淡、有营养的食品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膳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孩子对营养的均衡摄入。

食品添加剂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1]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添加标准时以GB为主,后按相关标准中的污染物指标的根据所生产产品相对量来添加的。不是说按哪个,哪个都要遵守的,否则问题就严重啦。还有添加添加剂后产品内污染物总含量是不能超标的。意思就是GB只是个大致的控制范围、广义的,你要有自己的内部标准。 参照国标然后对准自己的产品策划自己的标准在不影响产品口味的同时添加剂含量不碰触别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是其对应产品不能使人急性的或者潜在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就都是有害的,有些确实能够给食物一些更好的储存方式,但是一旦有非法商贩滥用添加剂,可能会导致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这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有一个完整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并且严格的执行它是非常必要的。

甜味剂的定义及作用

甜味剂的定义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我国目前批准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多种,近来新批准的有双甜、索马甜。非糖类甜味物和糖醇类一般都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才称为甜味剂。非糖类甜味剂的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完全区别于蔗糖等糖类,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亦称高甜度甜味剂或高倍甜味剂(包括: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甜蜜素、甘草、甘草酸一钾、甘草酸三钾、甘草酸铵、罗汉果甜苷、糖精、纽甜、双甜、索马甜、阿力甜等)。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或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并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甜味剂的作用

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和动物饲料等行业中的一项重要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其应用量在各类食品添加剂中一直排在前列,在食品中使用甜味剂不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甜味、口感和风味等感官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很多食品生产工艺的需要,它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呢

一、抗氧化剂

1.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剂是由于本身极易被氧化,首先与氧反应,从而保护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与其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形成氢过氧化物,使油脂氧化过程中断,从而组织氧化过程的进行,而本身则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与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几种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1)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因为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也是我国常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并与增效剂如柠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

(2)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与其它抗氧化剂相比,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水产加工方面广泛应用的廉价抗氧化剂。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3)PG:没食子酸丙酯。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4)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较好。

二、漂白剂

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亚硫酸。除具有漂白作用外,还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于亚硫酸的强还原性,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亚硫酸盐在人体内可被代谢成为硫酸盐,通过解毒过程从尿中排出。亚硫酸盐这类化合物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亚硫酸盐对维生素B1与破坏作用,故B1含量较多的食品如肉类、谷物、乳制品及坚果类食品也不适合。因其能导致过敏反应而在美国等国家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三、着色剂

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为本身的化学性能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较为复杂,经过纯化后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来的不同。而且在精制的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纯净无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

包括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②随同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组织器官内的潴留分布、代谢转变和及排泄状况;③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四、护色剂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或保护食品的色泽,除了使用色素直接对食品进行着色外,有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发色剂,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1.发色剂的发色原理和其他作用:①发色作用,为使肉制品呈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多添加硝酸盐(钠或钾)或亚硝酸盐。硝酸盐在细菌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亚硝酸。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此时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的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稳定的、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化肌红蛋白。故使肉可保持稳定的鲜艳。

②抑菌作用: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对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的作用。

2.发色剂的应用 亚硝酸盐是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毒药,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其次亚硝酸盐为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其致癌性引起了国际性的注意,因此各方面要求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保证发色的情况下,限制在最低水平。 抗坏血酸与亚硝酸盐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能防止亚硝化作用,从而几乎能完全一直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所以在肉类腌制时添加适量的抗坏血酸,有可能防止生成致癌物质。 虽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至今国内外仍在继续使用。其原因是亚硝酸盐对保持腌制肉制品的色、香、味有特殊作用,迄今未发现理想的替代物质。更重要的原因是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但对使用的食品及其使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要求。

五、酶制剂

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 我国允许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来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胶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所制得的蛋白酶;α-淀粉酶——多来自枯草杆菌;糖化型淀粉酶——我国用于生产本酶制剂的菌种有黑曲霉、根酶、红曲酶、拟内孢酶;由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生产的果胶酶等。 六、增味剂 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 谷氨酸钠为含有一分子结晶水的L-谷氨酸一钠。易溶于水,在150℃时失去结晶水,210℃时发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时则分解。对光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发生消旋作用,呈味力降低。在PH为5以下的酸性条件下加热时易可发生吡咯烷酮化,变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在中性时加热则很少发生变化。 谷氨酸属于低毒物质。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剂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食品中。不需要特殊规定。 近年来,有开发了许多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水解动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七、防腐剂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一、酸型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这类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们未解离的酸分子,其效力随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 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故多使用其钠盐。成本低廉。 苯甲酸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而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 2.山梨酸及其盐类:又名花楸酸。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常使用其钾盐。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并被同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照目前的资料可以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 3.丙酸及其盐类:抑菌作用较弱,使用量较高。常用于面包糕点类,价格也较低廉。 丙酸及其盐类,其毒性低,可认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内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 4.脱氢醋酸(dehydroacetic acid)及其钠盐:为广谱防腐剂,特别是对霉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较强,为苯甲酸钠的2~10倍。本品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并分布于血液和许多组织中。但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其安全性受到怀疑,故已逐步被山梨酸所取代,其ADI值尚未规定。

二、酯型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成本较高。对霉菌、酵母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较强,但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作用机理为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其抑菌的能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强;溶解度随酯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则相反。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复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肠道内能迅速完全吸收,并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而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我国目前仅限于应用丙酯和乙酯。

三、生物型防腐剂 主要是乳酸链球菌素。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乳酸链球菌发酵提取而得。乳酸链球菌素的优点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可为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因而不以原有的形式被吸收入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防腐剂。,不会向抗生素那样改变肠道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不会与其它抗生素出现交叉抗性。 其它防腐剂包括双乙酸钠,既是一种防腐剂,也是一种螯合剂。对谷类和豆制品有防止霉菌繁殖的作用。仲丁胺,本品不应添加于加工食品中,只在水果、蔬菜储存期防腐使用。市售的保鲜剂如克霉灵、保果灵等均是以仲丁胺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压的增高,影响需氧微生物对氧的利用,能终止各种微生物呼吸代谢,如高食品中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碳可改变食品表面的PH,而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二氧化碳只能抑制微生物生长,而不能杀死微生物。

八、甜味剂 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1)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①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②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2)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 此外,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剂。由于这些糖类除赋予食品以甜味外,还是重要的营养素,供给人体以热能,通常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1.糖精: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价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由于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我国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使用其钠盐(糖精钠),量大时呈现苦味。一般认为糖精纳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全世界广泛使用糖精数十年,尚未发现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2.环己基胺基磺酸钠(甜蜜素):1958年在美国被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物质”而广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报道本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1982年的FAO/WHO报告证明无致癌性。美国FDA长期实验于1984年宣布无致癌性。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院仍认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故在美国至今仍属于禁用于食品的物质。

3.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其甜度蔗糖的100~200倍,味感接近于蔗糖。是一种二肽衍生物,食用后在体内分解成相应的氨基酸。我国规定可用于罐头食品外的其他食品,其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此外也发现了许多含有天门冬氨酸的二肽衍生物,如阿力甜,亦属于氨基酸甜味剂,属于天然原料合成,甜度高。

4.乙酰磺胺酸钾:本品对光、热(225℃)均稳定,甜感持续时间长,味感由于糖精钠,吸收后迅速从尿中排除,不在体内蓄积,与天门冬氨酰甲酯1:1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5.糖醇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属于一类天然甜味剂,其甜味与蔗糖近似,多系低热能的甜味剂。品种很多,如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和麦芽糖醇等,有的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多数的通过将相应的糖氢化所得。而其前体物则来自天然食品。由于糖醇类甜味剂升血糖指数低,也不产酸,故多用做糖尿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剂和具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该类物质多数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对改善脱水食品复水性、控制结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糖醇的吸收率较低,尤其是木糖醇,在大量食用时有一定的导致腹泻的能力。

6.甜叶菊甙:为甜叶菊中含的一种强甜味成分,是一种含二萜烯的糖苷。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但甜叶菊甙的口感差,有甘草味,浓度高时有苦味,因此往往与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混用,并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合用以减弱苦为或通过果糖基转移酶或α-葡萄糖基转移酶使之改变结构而矫正其缺点。国外曾对其作过大量的毒性实验,均未显示毒性作用。而在食用时间较长的国家,如巴拉圭对本品已有100年食用史,日本也使用达15年以上,均未见不良副作用报道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

最近九部委公布可能食品中添加的非食品物质名单,本来是为了澄清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非食品物质,结果却适得其反,被人们误说成是“非法食品添加剂”名单。我哭笑不得地想,弄出这么一个“非食品物质”名单,不是很荒唐吗?明天可能有人把水彩加到蛋糕里,后天有人把石灰粉加到面粉里,大后天有人把红砖粉加到辣椒粉里......犯罪的创意是无穷的啊,那么这个单子岂不是会长长地延伸,把千万种非食品物质都包括进去?

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特指那些国家许可使用添加于食品当中的物质。很多人之所以对添加剂印象极坏,就是因为把非法添加到食品当中的东西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了。不妨做一个测试:

以下哪些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可以多选)

A甲醛B吊白块C苏丹红D工业石蜡E 三聚氰胺

F丙酸钙 G敌敌畏 H山梨酸钾 I亚硫酸盐 J 过氧化苯酰

在以上选项当中,A、B、C、D、G都是非食品用物质。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来漂白粉丝,用苏丹红来给辣椒油染色,用工业石蜡来给水果上光,这都是国家禁止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对人体健康肯定有危害。这就好比人们不能用画画的颜料来做饮料,不能用涂墙的涂料来给蛋糕上色一样。三聚氰胺自然更不是什么食品添加剂。它本来应该是家具贴面和塑料碗的制作材料。把它添加到食品当中,可以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惊人“创意”。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把三聚氰胺加进食品当中的记载,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食品添加剂。

那些非食用的物质,无论在食品中加多少,都是违法行为。食品添加剂则不同,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就是合法的。比如说,在糖果中加入国家许可的食用色素,只要含量不超标就不违法。除非科学研究发现它有新的毒性反应,才由政府部门来改变其使用限量,或将其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剔除出去。所以说,记者们从三聚氰胺联想到食品添加剂,完全是误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有一位食品专家断言:“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不可能是优质的、安全的食品”。——在现代社会当中,这话并不算过分。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商场中有一些品牌不错的食品如此宣传:“本品不含有防腐剂。”“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本品不含有香精。”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于是欣然购买。

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宣传的手段罢了。它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了解,让人们误解只有这个品牌不含某种添加剂,其他品牌就含有。这往往有不正当竞争之嫌。比如说,方便面含水分很少,长期保存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做这种宣传,其实是一种有心误导的“废话”。

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我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包括添加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还有胶姆糖基础剂55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以上。现代食品加工很难完全离开防腐剂。就算某种食品宣称不含有防腐剂,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剂;就算宣称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只会更不安全。就拿方便面来说,油脂在空气中放十来天就会有哈喇味,而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为什么?因为其中有抗氧化剂。油脂在空气中氧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想办法遏制氧化问题,产生大量有害健康的氧化物质,还有什么吃的价值呢?

除了方便面之外,凡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都难免要求助于抗氧化剂。什么锅巴、薯片、小麻花、兰花豆,甚至一些饼干、曲奇、派……超市里面那些一放就是好几个月的含油脂产品,如果不加抗氧化剂,就很容易变味。

又比如说,那些在超市里放很久的果脯蜜饯,那些酱油咸菜,如果没有糖和盐这两种“天然防腐剂”的帮助,就会很快被细菌和霉菌毁掉。但如今人们都知道,盐和糖吃多了不利于健康。于是低糖果脯和低盐酱菜就只能求助于合成防腐剂了。又比如说,孩子们喜欢吃的果冻,也是必须加防腐剂的。要不然,它含糖量又不高,水分又那么大,怎能在室温下保存那么长时间呢。

所以说,食品添加剂不该加的时候乱加不行,该加的时候不加也不行。毕竟食品安全最要紧,微生物时时刻刻都准备和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也在随时准备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正如很多专家所说,完全不加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总体而言,是非常罕见,而且令人不太放心的。

为什么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如果没有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长时间保持令人愉快的状态,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放不了一两天就会长霉或腐败的产品,超市敢卖吗?放不了几天就会变色变味的产品,生产企业敢卖吗?就算它们敢卖,消费者愿意购买吗?

如果消费者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还要求食物保存时间长,颜色漂亮口感特好,那么,就只能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想省事,想方便,想过嘴瘾,往往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与其说是商家欺骗消费者,不如说是消费者自己一味追求色香味,一味追求“开袋就吃”的方便。

所以说,对食品添加剂,应当心平气和地接受,肯定它们对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贡献,但消费者应当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的误区,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并细看包装上的配料说明,从而明智地选择食品。

至于那些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有害物质,只要添加于食品,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希望将来法律对这种事件的界定,应当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定罪等级,而不仅仅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惩罚力度。

如何看懂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甜味剂、着色剂……到超市走一趟,你会发现眼下各种食品的包装上几乎都有添加剂的影子。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往加工食品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各种添加剂,如今明白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获得知情权是一大进步,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相关知识还是了解不多。就此,小编教您如何仔细看、明白吃,客观对待食品添加剂。

单身白领杨小姐,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机会在家做饭,她一日三餐几乎吃快餐和加工食品:早餐喝早餐奶吃面包,中午或晚餐会选一顿好点的,有时晚餐用速食面加火腿肠对付。为了提神,她每天还会喝一到两杯速溶咖啡或奶茶,口香糖和其他的饼干、糖果等小零食也常备。

最近杨小姐听说了食品添加剂新规正式实施,就开始注意自己日常爱吃的各类食品标识。她拿着爱喝的某知名品牌早餐奶仔细一数,里面的添加剂竟多达10种!而她经常吃的速食面、火腿肠、奶茶的添加剂起码也各含七八种,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每天不离口的一款口香糖实际上,人们的一日三餐中是很难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如果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品种,剂量和范围也符合规定,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危害。

以三餐为例,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其中可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早餐奶加面包成为时下不少上班族的早餐组合。除了早餐奶含有多达十几种食品添加剂外,面包中添加剂也品种繁多,其中可能添加的有面粉氧化剂、乳化剂、防霉剂、酵母营养剂、酶制剂、营养强化剂、色素、香精等,涉及到的化合物最多可达20种。而如果将早餐奶换成牛奶,添加剂就能减少不少,因为纯牛奶里理论上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

不过,如果你吃的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的早餐,里面含有的添加剂会更少。拿“豆浆+包子+茶鸡蛋”的组合来说,里面可能有的添加剂最多只是面粉氧化剂过氧化苯酰、中和面团用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谷氨酸钠(味精)。

午餐和晚餐,只要你够勤快,把新鲜的烹饪原料买回家做的话,每天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就非常少了,不过调味品中也是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如果使用半成品进行烹饪,那么吃进去的食品添加剂也不会少。不少家庭主妇习惯用火腿肠或其他罐头类食品与蔬菜一起烹炒,而这些食物中就会有复合磷酸盐类保水剂、吸收水分的植物胶、有防腐和发色作用的亚硝酸盐、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乳链球菌素等防腐剂。

江城大街小巷,尤其在学校周边,总会聚集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奶茶店。一次,爱喝奶茶的马小姐和朋友一起来到一家奶茶店,点了一杯芒果味的奶茶,由于奶茶的奶味不足,马小姐要求服务员加一点牛奶,出乎意料地是,服务员很惊讶地说:“对不起,我们店里没有牛奶。”“你们的奶茶里面难道没有牛奶吗?”一直喜欢喝奶茶的杨小姐不禁有点疑惑。但服务员还是摇了摇头。“奶茶里面没有奶,只有奶精。”

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不止马小姐会感到疑惑,一般人也都会认为奶茶是由牛奶和红茶调制而成的,但实际上这是人们固定思维犯的错误,市场上的大部分奶茶并不含茶,也没有牛奶,而是由奶精、果粉和香精等原料勾兑而成。由于使用牛奶成本太高,使用奶精勾兑奶茶已成业内谙熟的操作手段。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大量饮用有害身体健康。

人们一般认为带“奶”字的饮料就该是鲜奶制成,有“果”字的食物就该有水果。其实不然,如今市场上很多加工食品都多少有点“名不符实”,比如有的哈密瓜水果糖中没有一点哈密瓜成分,其颜色来自“亮蓝”和“柠檬黄”的配合,味道来自香精;蓝莓点心当中没有一丁点蓝莓;柠檬夹心饼干也没有柠檬成分。范志红指出,为了解决很多生鲜食品加工、保存和运输的不便,并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食品界研究出了可以乱真的人工香料,而且在产品中削减了天然食品中的苦、涩等味道,增加甜味,使加工食品比天然原料产品更美味。

这些化学品“调出”的饮料,会有什么危害吗?范志红说,这些饮料中加入的人工香料、色素或添加剂都是合法、可食用成分,添加量和生产流程也是法律许可的。但是,不建议儿童长期大量进食。人工色素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认知障碍的危险。范志红认为,更大的危害是,当孩子们习惯加工品浓郁香甜的味道后,就很难再接受天然食物的质朴风味了,这对他们一生的饮食习惯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同时,有的食物名称拗口看着犯晕。丁阿姨的小孙子常喝的一种乳制品最近换了新包装,丁阿姨怎么看也看不明白,一小盒饮料竟然含有10种食品添加剂:乳酸、柠檬酸钠、果胶、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丁阿姨一个都看不懂。

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包装上都能明明白白地查到相关的添加剂。不过,绝大多市民对于添加剂的相关知识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看到上面各种密密麻麻、名称拗口的标识,很多人就犯晕,也因此添了新烦恼。

那么,如何看懂添加剂,明明白白吃入口呢?

虽然目前我国有23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但其实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就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着色剂等几类:

1、防腐剂: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目前的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富马酸二甲酯、山梨酸、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脱氢乙酸、二氧化碳等。

2、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3、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它改善了食品观感后有助于调动食欲,促进人的消化,但有研究指出它对儿童神经系统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危害,长期大量摄入甚至有致癌嫌疑,在国外儿童食品中已被禁用,国内婴幼儿食品也不允许使用。

4、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但大量摄入会扰乱人体本身的糖代谢,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成分,不能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患儿。

5、膨松剂: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疏松剂总体来说较安全,麻烦主要来自明矾中的铝。铝过多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促进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

与其他更先进的配方相比,含铝膨松剂价格便宜,所以使用面广。据调查,70%以上的油条、油饼、薄脆等酥脆面食铝残留量超标,有的甚至超标十几倍。一个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条,再加上少量饼干或面点,就会吃进100毫克以上的铝,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别让孩子多吃“膨松”或“松脆”的糕点。

学会如何看懂食品添加剂不仅是对消费者们知情权的一个保障,也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

相关推荐

核桃奶和纯牛奶哪个营养价值高

纯牛奶营养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核桃奶多为复原乳 生产的核桃奶的奶原料多为奶粉,经过复原得到液态奶。复原乳的营养价值不如纯牛奶高。 2、核桃奶中含食品添加剂 为了提升核桃奶的稳定性和品质会添加乳化剂,核桃香精,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品添加剂对身体不好。 3、核桃奶的核桃成分很少 些核桃奶中的真正核桃成分很少,可能会加少量核桃粉,甚至的商家根本不加核桃粉,只是添加剂调和出来的核桃风味。

食物黑名单 一零食黑名单

薯片、薯条是当之无愧的“最差零食”。薯片、薯条能量高,还含可疑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且现在很多是大袋装的,很容易多吃。另外,薯片还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及反式脂肪酸、盐等问题。 蛋黄派是只讲口感不讲营养的典型。蛋黄派以添加剂为主要手段,美味至上,但营养极低,挣扎在害与无害的分界线上。 烤肠这种加工肉制品中真正的“肉”可能很少,而且含发色剂(亚硝酸盐)、防腐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含盐量也不可小觑,些烤肠一根的含盐量就把一个人一天的吃盐指标占满了,烤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炸鸡、鸡米花是典型的高能

蓝莓干放了防腐剂吗 放了防腐剂的蓝莓干还能吃吗

符合标准的可以食用。 虽然防腐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些人认为摄入防腐剂对身体害,不能食用,但其实一般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放了防腐剂的蓝莓干是可以食用的,而我们常人在生活中很难知道所添加的量是多少,建议可以参考外包装上的QS或QC标志,这是产品质量合格的象征。一般带这两种标识之一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孕妇可以吃果冻吗

孕妇是不可以吃果冻的。 果冻虽然美味、口感十足,但是孕期妈妈是属于特殊时期,为了宝宝健康的成长环境尽量不要吃果冻。因为果冻中几乎没营养物质,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及食品添加剂,对于孕期妈妈没好处只坏处。

吃了染色的柿饼的危害

主要就是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而且这些毒素在体内是排不出的。 胭脂红、日落黄和二氧化钛都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用这些食品添加剂对柿饼染色本身是一种不合规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其添加类别。而且在不合规的小作坊中,其添加量大多会超标,会给人体的代谢系统增加压力,另外很可能对神经系统也造成损伤。

吃零食的坏处 食品添加剂

各种各样的零食其实还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食品添加剂,小零食中一般都会添加剂,油炸食品中加膨松剂,防腐剂,糖果中色素,甜味剂,香精,饮料中着色剂,悬浮剂等等,添加剂在体内蓄积,会刺激身体激素分泌,影响人正常的生理代谢,导致内分泌失调,机体代谢紊乱等,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吃水煮牛蛙什么好处

1.牛蛙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经常食用对人体促进气血旺盛、精力充沛等功效。 2.牛蛙含丰富的蛋白质,经水解可以生成复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离氨酸含量较高,是良好地食品添加剂与滋补品。适量的食用牛蛙可以很好的补充这些营养物质,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预防很多病症都是着极好的效果。

牛奶的添加剂哪些 牛奶添加剂的危害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很多,合理使用对丰富食品生产很好处,对人体也没什么危害。但是,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果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甚至还会引发一些疾病。

零添加剂食品真的存在吗

零添加不等于无添加 零添加食品价高受欢迎,不少商家纷纷推出以“无防腐剂”“无色素”等为卖点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食品安全专家表示,“无防腐剂”“无色素”等零添加概念的流行,是近年来市场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报复性反弹。零添加本质上追求自然、原生,要在“零添加”基础上依靠传统食材解决产品的保质期、色泽、口感等问题,就对企业的生产、技术乃至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零添加含金量到底多高?记者调查中发现,众多以“无防腐剂”“无色素”为卖点的产品中其实还潜伏不少食品添加剂。以某品牌椰汁为例,其包装上声称“不加香精、

哪些食物不适合孩子早餐吃

儿童正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每天的第一餐是很重要的。那么,儿童早餐吃什么营养好呢?这是所爸爸妈妈都关心的话题,那么怎么哪些食物不适合孩子早餐吃呢? 香肠:由猪油,皮下脂肪和占总量40%的肉皮制成,而且各种食品添加剂“助肘为虐”帮助它们欺骗我们的眼睛(眼睛食品)。 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只能是让人喝了以后感觉更渴,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止渴,碳酸饮料全都含大量的糖分,一杯可乐就含5大勺糖。 含高脂肪的肉:特别是油(油食品)炸食品。 薯条:它对身体来说绝对是毒药,特别是那些用土豆泥做的薯条,它基本上是碳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