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形态特征
胖大海形态特征
椭圆状披针形的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10~20cm,宽6~12cm,全缘或前端3浅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船形的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可达24cm。种子椭圆形至倒卵形,深褐色,种皮脆而薄,浸水后膨大成海绵状,内含丰富的粘液质。
胖大海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
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花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呈船形,长可达24cm。种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和土黄色。该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5cm。两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种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种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
内层种皮可与中层种皮剥离,稍革质,内有2 片肥厚胚乳,广卵形;子叶2 枚,菲薄,紧贴于胚乳内侧,与胚乳等大。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2] 泡在水中会膨胀起来,因而名为胖大海。
海带的形态特征
海带叶片似宽带,梢部渐窄,一般长2~5米,宽20~30厘米(在海底生长的海带较小,长1~2米,宽15~20厘米)。叶边缘较薄软,呈波浪褶,叶基部为短柱状叶柄与固着器相连。海带通体橄榄褐色,干燥后变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状盐渍。干海带其表面有白色粉末状随着,海带所含的碘和甘露醇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末状附在海带表面,没有任何白色粉末的海带质量较差。其次,观察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另外,海带经加工捆绑后应选择无泥沙杂质,整洁干净无霉变,且手感不粘为佳。[2]
配子体雌配子体:多为一个细胞,球形或梨行直径11-22mm,雌配子体形成后细胞只生长不分裂,最初色淡渐深,变成棕褐色。雄配子体:一般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直径5-8mm。当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后,雄配子体不断形成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形成多细胞的分枝体或团成一块的球状体。内部构造海带生长到一定大时,细胞开始分化为表皮,皮层,髓部等组织。表皮有分生能力,细胞内还有丰富的粒状色素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皮层细胞的原生质内储藏很多有机物质;髓部主要有喇叭丝和髓丝构成,起输导作用。此外还有能分泌粘液的粘液腔。外部形态海带是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世代交替的植物,即有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
孢子体孢子体又分叶片、柄和固着器3部分。
【叶片】位于柄上端,是海带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呈带状无分枝,色褐富光泽,中带部较厚,叶片边缘则较薄而软。叶片长度一般为2-3m,宽20-30cm,大的也有长8-10m,宽50cm。生长部位于叶片基部10cm左右的位置。
【柄】幼龄期,1年生的柄呈圆柱形,2年生的则呈扁圆形,非常柔韧。
【固着器】位于柄的基部,由柄部生出的多次双分枝的圆形假根组成,其末端有吸盘,用以附着在岩石、棕绳上,以固着整个藻体。海带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外部形态根据不同生长发育的特点,将筏式养殖一年生的海带划分为6个时期,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其个体和形态有较大差异。幼龄期:5-10cm的小苗,叶片平滑薄软无凹凸,无纵沟,褐色。
凹凸期:5-10cm以上的海带,叶片基部出现2排凹凸,并较快的被推向叶片海带叶上部。脆嫩期:1m左右的海带,叶渐厚。凹凸推向藻体尖端,柄粗壮,假根发达,叶片基部楔形。厚成期:叶片长度生长速度渐慢,叶片厚而老成,有韧性。叶片基部变为扁圆形,干重增加。成熟期:叶片产生大量的孢子囊群并大量放散孢子。衰老期:大量的孢子放散后,海带叶面粗糙、老化、腐烂至死亡,是由局部渐扩散的。
海蜇的形态特征
整体
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超过半球形,直径300~600毫米,最大可长到1米。外伞部表面光滑,中胶层厚,晶莹剔透。伞缘感觉器8个,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据报道,2013年8月,渔民姜哲辰捕到一只450斤的海蜇,号称“海蜇王”。
伞部
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1米,胶质比较坚硬,一般为青蓝色;乳白色的触手;八枚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
内伞部有发达的环状肌,间辐位有4个半圆形的生殖下穴,其外侧各有1个生殖乳突。内伞中央由胃腔向伞缘伸出16条辐管,辐管侧生许多分枝状小管,并彼此相连,且各辐管中部由l条环管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管系统。伞体中央向下伸出圆柱形口腕,其基部从辐位有8条三翼形口腕。肩板和口腕处有许多小吸口、触指和丝状附器,上面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口腕(即海蜇头)各翼生有若干棒状附器。吸口捕吸食物,是胃腔与外界的通道。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通体呈半透明,体色多样,白色、青色或微黄色,多呈紫褐色或乳白色;伞部和腕部的颜色通常是相似的,但也有时两部分颜色完全相异。
海棠的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2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山海带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在3-4米以上。茎不分枝或分枝,树皮带灰褐色,幼枝有密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枝顶端,几乎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长达70厘米,宽1.5-3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在30厘米以上;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花梗长5-7毫米,关节位于上部1/3处;花被片长6-7毫米,下部约1/4-1/5合生成短筒;花丝扁平,宽约0.5毫米,无红棕色疣点;花药长约1.2 毫米;花柱稍短于子房。浆果直径约1厘米。花期7月。
胖大海怎么泡 如何辨别真假胖大海
1、形状。正宗胖大海形状呈椭圆形或者菱形,表面光泽,且具有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如果是假的或者差的胖大海的话表面皱纹不规则,且表皮颜色晦暗。
2、泡水后。真正的胖大海泡水后体积会增加8倍左右,如果是假的或者质量较差的胖大海,体积可能不会有变化,或者仅增至原本的4倍。
海马的形态特征
海马的形状非常有趣,虽然身长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
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胖大海如何挑选
春季干燥,人们很容易上火,所以,你可以饮用一些用胖大海泡的水,这样可以起到败火的效果。市面上的胖大海有真有假,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胖大海的真假呢?下文就告诉你一些小窍门,让你快速分辨胖大海的真与假。
胖大海又名安南子、通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主产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我国南方亦有产。其性寒,味微甘,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秘、头痛目赤等症,是润肺利咽的常用中药。现在市场上有以圆粒苹婆冒充胖大海出售,使用时须明辨真伪。
真品胖大海
外观呈椭圆形,酷似橄榄,先端钝圆,基部略尖,长2~3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有细密不规则皱纹,基部有浅色的圆形种脐;用手摇动,内无响声;用水浸泡后迅速膨胀至原体积的6~8倍,正如《本草纲目》所载:“胖大海形似干青果,以水泡之,层层胀大如浮藻。”
伪品圆粒苹婆的成熟种子
外观看直径比正品小,表面为黄褐色,无光泽;用手摇动,内有滚动声;经水浸泡后膨胀缓慢,且泡发后的体积只有原体积的3~4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胖大海的浸出液可增加肠内容积,有机械刺激而达到缓泻作用;将其制成25%的溶液,静注、肌注或口服,均有降压作用,并有利尿和镇痛作用,而伪品圆粒苹婆的种子根本不具备真品胖大海的治疗功效,服之对病情有害无益,在购买和服用时要仔细辨识,谨防误服伪品贻误治疗。
以上就是挑选胖大海的方法了。了解食物性味,对于利用食材来保健是非常有好处的。胖大海可以成为中医药材,也是很好的食用价值。如果你每天都需要说很多话的话,那么,你不妨经常用胖大海来泡水喝,有降火的功能。
海蜇的形态特征
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
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中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
海参的形态特征
海参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 个。
触手坛囊发达。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
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触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为的是逃避敌害。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隐鱼共生。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但对人无生命危险。
海棠花形态特征
海棠花是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3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
花序近伞形,有花5-8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长,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30)枚,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海兔 形态特征
海兔不是兔。海兔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体光滑,或有许多突起。触角分工明确,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恰似兔子的两只长耳朵。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日本人称它“雨虎”。
海兔的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身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海兔并非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如鲍、田螺、蜗牛)不同:海兔没有石灰质的外壳,而是退化成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从外表根本看不到,而是在背面由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这一点和蛞蝓相同,故又名海蛞蝓),薄薄的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
海兔的足相当宽,足叶两侧发达,足的后侧向背部延伸。平时,海兔用足在海滩或水下爬行,并借足的运动作短距离游泳。
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相连。
海兔还是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动物。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德在《追寻记忆的痕迹: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德探索之旅》中有对海兔的详细描述,其由于海兔的巨大的、便于监测的腹神经节而选中海兔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发现了经典学习模型的细胞原理[1] 。
中国的海兔已定名的有21种。海兔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海兔不是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不同: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只有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头上一前一后,长有二对触角。
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的盐碱滩的一种通体碧绿的海蛞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除了生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基因外,它们还“窃取”了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利用其实施光合作用。同植物一样,海蛞蝓的叶绿体借助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因此就没了通过吃食物以获取能量的必要。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示踪剂以确保海蛞蝓确实是通过自身力量生成叶绿素,而不是从藻类身上窃取的这种现成的色素。事实上,海蛞蝓完全吸收了这种遗传物质,将其遗传给下一代。这些海蛞蝓的后代同样可以生成自己的叶绿素,不过,在吃掉足够的藻类以获取必要的叶绿体之前,它们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家迄今尚不清楚这种动物是如何盗用所需要的基因的。
大豆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
,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胖大海的形体特征
胖大海的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茶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呈船形,长可达24cm。种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
生于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有引种。
采制4~6月由骨朵果上采取成熟种子,晒干。
胖大海的植物形态 胖大海的中草药图片
性状种子椭圆形,长2~2.5cm,直径1~1.7cm,两端稍尖。表面黄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细皱纹,基部稍尖,有淡色圆形种脐。外层种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绵状;胚乳肥厚,成两片,广卵形,灰黄色。种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
化学成分含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胖大海素(sterculin)、西黄蓍胶粘素(bassorin)等。
性味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用于干咳无痰、咽痛音哑、慢性咽炎、热结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