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减肚子的最好方法 艾灸大横穴运化水湿
艾灸减肚子的最好方法 艾灸大横穴运化水湿
大横穴位置:大横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4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大横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大横意指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艾灸大横能帮助运化水湿,从而让腹部保持平坦没有多余的赘肉。
夏天艾灸哪里去湿气
夏天艾灸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这个穴位,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化最多的一个穴位,也是脾胃的一个后天之本,同时也是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其艾灸该穴位可以达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左右。
夏天的时候可以艾灸解溪穴这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一个穴位,对于下肢的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该穴位位于人体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处,可以在夏季的时候,艾灸此穴位10-15分钟左右。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时,艾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功效作用: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2、艾灸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艾灸的排痰湿反应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这样体内的痰湿逐渐的被排出体外,身体渐渐恢复正常,靠自身的免疫和防御机制,痰湿也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了。
3、艾灸的取穴定位方法
针灸必然涉及到取穴。然而我们许多人没有中医基础,取穴自然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先教大家学习如何取穴定位。中医取穴有多种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采用骨度分寸来定位。我们拇指关节宽度为1寸,以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和中指并拢为1.5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为2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拢为3寸,还是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1、艾灸丰隆穴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2、艾灸足三里祛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艾灸关元穴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4、艾灸解溪穴祛湿
解溪穴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5、艾灸曲池穴祛湿
曲池穴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6、艾灸隐白穴祛湿
隐白穴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艾灸肚子能减肥吗
艾灸减肥的原理
1、对于这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可能大多数女性都没有听过艾灸减肥法,所以来给大家讲讲其减肥的原理。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弱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因为脾是管运化的器官,当脾胃健康,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很快的被消化,有营养的被吸收,没营养的被运出。当脾胃虚弱了,则运化的力量不够,对于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处在消化和堆积的状态,时间久了,那些无法运走的水汽、湿气和浊气积累成脂肪,人就变胖了。
2、上面说了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脾胃没有很好的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能量,把废物排出去,因此如果帮助脾胃把这些垃圾运走,也就成了是否能够成功减肥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可帮助脾胃运送垃圾的穴位:丰隆穴、水分穴和水道穴,用艾条灸这几个穴位,可有效让赘肉缩水。因为这3个穴位,应该是所有身体肥胖必须选择的主要穴位!但是不同部位的肥胖,又有专门的穴位!
艾灸肚子减肥要怎么做
听了上面给大家讲的艾灸肚子减肥的原理后,大家可能就会对艾灸肚子减肥跃跃欲试了,所以呢,下面就是教大家怎么艾灸减肥。
首先取穴,因为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找准穴位才能有效。
1、关元:定位:脐下3寸。腹中线上。主治: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肠俞:定位:距后中线第四腰椎旁开1。5寸。主治: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弹性,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
3、中脘:定位:脐上4寸。主治: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
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
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第一: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第二:中脘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
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
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第八:隐白穴
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湿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另一种则是外湿。除了上面所说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体恢复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能够过度的服用烟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这对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
舌苔发黄怎么办 艾灸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艾灸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效,适宜舌苔发黄、想吐、口臭、食欲不振者。
取穴: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和胃健脾、除湿,适合脾胃湿热、舌苔发黄、有口气者。
舌苔发黄艾灸哪里啊
1.艾灸肺俞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2.艾灸胃俞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艾灸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效,适宜舌苔发黄、想吐、口臭、食欲不振者。
3.艾灸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取穴: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和胃健脾、除湿,适合脾胃湿热、舌苔发黄、有口气者。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人体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伏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好处: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艾灸足三里提高消化酶活性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该处即是。
艾灸方法:正坐屈膝,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足三里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以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好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艾灸刺激足三里,可使肠胃蠕动有力且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好处: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肥胖的始作俑者-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艾灸祛除体内湿气可以吗
所谓的湿气,在中医看来是万恶之邪。平时如果一个人肉吃得太多,并且食物受到了污染,而且运动的量很少,这样就会导致身体阴盛阳虚,从而失血容易侵入身体,使得我们大便不正常,导致脾胃虚弱,身体运化不全。当身体被湿气侵入之后,一定要积极调理,可以通过艾灸来去除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特别适合养生。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邪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湿邪通常分外湿和内湿,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症状。艾灸以下五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有的人并不了解湿气究竟是怎么回事,简单介绍一下,如果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感觉我们的头上好像有东西在包裹住一样,让我们打不起精神,总是想要赖床,这个时候就说明身体湿气已经比较重了,应该想到通过艾灸调理。如果长期大便不成形,也说明体内存在严重的湿气,应该积极调理。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如下图: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除了点按穴位,最重要的就是用艾灸了。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个穴位施灸20分钟以上。
艾灸肚脐后肚子疼怎么回事
艾灸肚脐后肚子疼怎么回事
1、艾灸肚脐后肚子疼的原因
艾灸主要是利用艾炷、艾条的方式来熏烤穴位达到治病和保健的效果,可以起到通经活络和驱寒除湿等作用,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不过在临床方面有很多患者在进行艾灸之后会出现肚子痛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排郁气、排火热邪毒和排淤血的过程中刺激到了腹部引起的,也可能是艾灸引起内火过旺或者过敏反应等,或者是方法不对导致的疾病加重和走窜现象。
2、经期不宜艾灸肚脐
经期最好是不要艾灸肚脐,因为艾草是能够帮助活血化瘀的,在经期用会导致月经一直不干净,另外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艾草泡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想要调理月经或者是痛经现象的话最好能够在平时多用艾草,这样也能够帮助身体驱寒除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的时候也要注意适量,不能够每天都使用,想要调理月经平时的忌口也是必不可少的,尽量少吃寒性的食物。
2、艾灸肚脐的原理
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好处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好处呢?对于艾灸来讲,艾本身就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而肚脐,又是人体温补第一大穴,中医上称之为神阙穴,具有散寒温经提升阳气等功效,如果在配以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不仅可以提升自身阳气,还可以温经散寒,利尿止痛,缓解腹部因受凉引起的肚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不方便每日灸它,可以在每晚临睡前,用手来拍打它,一般五分钟左右就好,拍打的时候可以利用双臂前后来回的拍打,也就是说,如果左手在前,那么右手背就拍打身后与肚脐相对应的位置,如果拍打时间长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还可以抗寒噢。虽然是小小的艾灸,但是如果能够注意正确的利用它们的话,那么达到的功效就更好了。所以也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了解之后,大家今后都可以正确的实施艾灸,避免不利影响。
艾灸肚脐的最佳时间点是什么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总的来说,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灸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为比较温和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艾灸祛湿的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湿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4、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6、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来自“养生主”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怎么挑选好的艾条
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祛湿的方法,关于如何选择好的艾条上面也为大家做了相关介绍,艾灸对身体好,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学学艾灸。
三伏天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有一定的去湿气作用。
艾灸的材料是艾叶,进行艾灸的时候可以起到为身体补充阳气、去湿气、驱寒气的功效,三伏天需要去湿气的话,可以艾灸下面这几个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是一个具有诸多养生保健功效的穴位,对其进行艾灸能起到驱寒除湿、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等功效。
定位:肚脐下3寸处,肚脐下四横指宽处就是。
2、命门穴
命门穴是身体的元气住宿的部位,对该部位进行艾灸能增加体内的元气,这样能逼迫体内寒湿之气的排出,从而达到去湿除寒的作用。
定位:背后第二腰椎直下处,也就是正好与肚脐相对的部位。
3、丰隆穴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对该部位进行艾灸也能起到很好的祛湿化痰功效。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一般在外膝眼到外踝尖取其中点、中点外开距离胫骨两横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