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猝死青壮年比例并不大

心脏猝死真的是年轻人多发吗?张教授表示,心脏猝死目前仍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数据显示,45岁之前青壮年的心脏猝死率较低,45岁以后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5~64岁有明显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猝死发生率进一步增高。据统计,65岁以上心脏猝死率可达约200人/10万,70岁以上则再翻倍。

对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惋惜的猝死事件,张教授表示:“尽管年轻人猝死率并不高,但从人们惯常的思维角度讲,猝死者越年轻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震惊和警惕。加之对其频频报道,难免使人走入‘心脏猝死青壮年多发’这一误区。”

心脏猝死八成由冠心病引起

不论是36岁的IT男,还是28岁的夜班的哥,过度劳累都貌似导致猝死的罪魁。然而过度劳累真的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吗?“其实并不尽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过度劳累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而并非内因。”张教授解释说,之所以导致猝死,其身体必然存在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猝死者中约四分之三是心脏原因所致,比如年轻人猝死多数由于重症心肌炎、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中老年人则主要是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约占所有猝死的80%左右。

除心脏疾病外,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脏猝死?对此,张教授表示,除了吸食可卡因外,其他不良习惯对于猝死影响并不明显。

说到饮酒,张教授举了个典型的例子。不少人平时有酗酒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入院治疗被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要求其戒酒并卧床休息。经过半年左右的疗养,心脏功能会逐渐恢复,心脏大小也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尽管不良习惯并非猝死的直接因素,但其潜在的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张教授讲,很多白领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之外基本不动。这样容易在腿部血管上形成血栓,如果突然起来活动就可能造成血栓脱落,血栓游走到心脏,极易引发肺栓塞、猝死。

心脏猝死元凶性别侧重各异

网上频频报道和转发的几个案例,猝死者均为男性,难道心脏猝死是男性多发?张教授表示:“这要分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有不同的性别侧重。比如冠心病导致的猝死男性多发,长 QT 综合征导致的猝死表现为女性多发。”

长QT综合征(这种疾病由于心脏钾离子通道异常,容易导致突然意识丧失和猝死)有3种类型,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猝死在运动(尤其游泳)时多发,第二种多发于受到声音刺激惊吓之后(如电话铃、闹钟等),第三种多表现为夜间猝死。

张教授同时介绍,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综 合 征 是 一 种 编 码 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导致的猝死在东南亚地区多发,其猝死人数已经超过了车祸,成为亚洲青壮年死亡的第一元凶。特别是 Brugada 综合征还具有性别选择,表现为男性多发,且有家族聚集性,猝死常常发生在夜间。

“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恐怖的事:一家兄弟4人,有一天晚上老二在睡眠中猝死,3 天后下葬那日当晚,老大又发生猝死,之后几个月内,老四和老三又相继因猝死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女孩了。兄妹 5 人的年龄均在20~45岁。”对于这兄弟4人的离奇死亡,张教授解释说,他们患的是Brugada 综合征,这种疾病在发病之前无任何征兆,部分人查心电图可显示不正常,有的人只能在药物激发试验的情况下心电图才会显示出异常,也有患者在酒后、发烧、蒸桑拿、运动后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心脏猝死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随着冠心病监护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居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

有资料报道猝死者75%的冠心病,20%有其他心血管疾病,5%未见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9%的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死的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不稳,易发生心电衰竭而猝死。但也有经系统的尸检仍缺乏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者,也有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心脏猝死的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疾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有发生心脏猝死可能的病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意外

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超过60%的冠心病死亡为心脏性猝死,约2/3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由于心脏猝死具有高发生、低存活、难复苏的特点,因此其中仅有5%~10%的人能够经过复苏而存活。

与美国相比,我国心脏猝死的形势更为严峻,心脏猝死患者的数量达到约54万。一方面,由于院外复苏技术未得到普及,成功复苏的患者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能挽救心脏猝死患者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在我国的年植入量不足1000台。而在美国,每年的ICD植入量高达20万台。

问题在于,要识别猝死高危患者并非易事。关键在于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容易使患者发生猝死。大量的研究显示,心脏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衰

冠心病患者 造成心功能减退和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因为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平时可能会有胸痛的症状。这种胸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和情绪激动、紧张时,休息多能使胸痛缓解,一般不超过5分钟。使用硝酸甘油能使疼痛迅速缓解。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其他部位,因而表现各异,如牙痛、嗓子发紧、左上臂内侧疼痛不适和明显的疲软。当冠状动脉的血管突然阻断时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将造成大量心肌坏死。

不论是长期慢性严重心肌缺血,还是突然发生的主要冠状动脉阻塞,都能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衰。这将为日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埋下隐患。

高血压和心肌病患者 长期的高血压和心肌病等能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成为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对象。

如何识别高危患者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

1.心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2.心律变异程度减少。

3.信号平均心电图显示晚电位阳性。

4.微伏T波电交替。

5.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虽然上述指标对猝死风险的识别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多的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对心脏猝死的预测具有最为可靠的预测价值。研究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仅为1.4%。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大,41%~50%时为2.8%,31%~40%时为5.1%,≤30%时高达7.5%。因此,应对有心衰表现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期发现心功能减退的患者。

除颤: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

造成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因此,抢救猝死最重要的方法是立即除颤。如果把能够除颤的ICD植入患者体内,当发生心律失常时,ICD就能自动识别并在瞬间放电除颤,使患者转危为安。

多年来,通过大量对ICD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的研究,已经显示出ICD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猝死。它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预防,对非缺血性心衰猝死的预防也同样有效。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心脏猝死一半多由于血压高,冠心病引起的,建议老年人不要抽烟饮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清淡些的食物比较好。

②老年人心脏猝死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宫血宁和金鸡胶囊的,以及应用注射或输液菌必治,替硝唑治疗,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超声、白带等检查看看。这些对病情具有良好的缓解的作用。

③建议适当限制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缺血性心脏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如果你同时伴有以上疾病,可针对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④建议平时饮食清淡,不可集中食用过多蔬菜或高脂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动物的内脏,多喝水,避免辛辣和生冷,戒烟酒,适当运动锻炼,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长时间熬夜,放松精神,心态平和

心脏猝死是怎么引起的呢

1.按期体检: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按期进行体检。

2.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3.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的负担。

4.平衡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等;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物。此外,进餐不宜过饱。

5.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得到改善。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深。因此,要做好自我调整,让情绪平和。

7.生活规律:规律的生活起居包括定时起床、按时进餐、适量锻炼、定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8.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9.谨防感冒和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和便秘都可能成为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心脏病猝死的原因,常见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讲解的内容以后,对常见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就有了一定的而了解了!希望以上讲解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打进电话进行了解。

预防心脏猝死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91%以上的SCD是心律失常所致,而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迅速死亡,但其发生机制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临床应用,通过其监护系统对SCD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1.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2.宜吃流质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蘑菇(鲜蘑)蘑菇是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 香菇(鲜)香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香蕈的子实体,属担子菌纲伞菌科,...牛奶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消吸收,适合本病病人食用。 空心菜空心菜为夏秋季节主要绿叶菜之一。属旋花科,一年生蔬菜... 油菜心油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

1.禁忌热性食物;

2.禁忌刺激性食物。

大葱

葱属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茎与叶,上部为青色葱...

芥菜

属于辛散性的食物,且具有刺激性,不适宜本病的患者使用...

洋葱

洋葱为百合科草本植物,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很普...

白酒

白酒是世界蒸馏酒中独具一格的酒类,为麦黍、高粱、玉米...

啤酒

啤酒是以发芽大麦为主要原料酿造的一类饮料。含酒精度最...

上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就是关于心脏病猝死,还有就是如何预防心脏猝死。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了,因为很多食物会导致人体失衡就会引发一些疾病。患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努力锻炼使自己的心脏更加强壮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生命活得更长。

后天心脏病人寿命长吗

后天心脏病就是指又后天的因素所导致的心脏病,不是一种先天性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所以当患了心脏病之后如果是后天的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的话,而导致后天的心脏病原因有可能跟患者平时所居住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及时的该孩子进行环境的改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空气中含有有毒物质的话就一定要避免这种症状的发生。后天性的心脏病比先天性的心脏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乐观一些,可以及时的采用搭桥这种手术方法来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可是在手术治疗后也是需要做好及时的护理准备,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运动量。

大多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是先天或后天心脏功能有异常或者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他们才是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还有一些是由于身体长期处于抑郁、高压或者过度疲劳的状态之下,心脏的负担加重,这些人也容易诱发心脏猝死。

具体来说,患有一些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的疾病例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等都会引起室性心律异常,而室性心律异常又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就要提醒本身患有心脏疾病或者血管疾病的人们,一定要做好自身的保健和康复工作,避免劳累和受到刺激。第二点,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身体状态不佳,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压抑及服用一些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是有可能触发心脏猝死的。

注意事项:而当自己患了心脏病这种疾病之后,还需要做好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能有饮酒的习惯,同时自己也需要做好自己调理,不能轻易的发火,这样对疾病是会有坏处的。

后天心脏病人寿命长吗

如果空气中含有有毒物质的话就一定要避免这种症状的发生。后天性的心脏病比先天性的心脏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乐观一些,可以及时的采用搭桥这种手术方法来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可是在手术治疗后也是需要做好及时的护理准备,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运动量。

大多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是先天或后天心脏功能有异常或者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他们才是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还有一些是由于身体长期处于抑郁、高压或者过度疲劳的状态之下,心脏的负担加重,这些人也容易诱发心脏猝死。

具体来说,患有一些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的疾病例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等都会引起室性心律异常,而室性心律异常又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就要提醒本身患有心脏疾病或者血管疾病的人们,一定要做好自身的保健和康复工作,避免劳累和受到刺激。第二点,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身体状态不佳,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压抑及服用一些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是有可能触发心脏猝死的。

注意事项:而当自己患了心脏病这种疾病之后,还需要做好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能有饮酒的习惯,同时自己也需要做好自己调理,不能轻易的发火,这样对疾病是会有坏处的。

心脏猝死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心脏猝死在中国占据的死亡比例越来越大,有研究发现,很多因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有一共性,这一发现在心脏猝死的预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发现呢?研究发现心脏猝死的患者往往年龄偏年轻,心率失常则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许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一些征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便可以得到及时抢救!那么除此以外心脏猝死病人还有哪些共性呢?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随着冠心病监护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居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

有资料报道猝死者75%的冠心病,20%有其他心血管疾病,5%未见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9%的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死的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不稳,易发生心电衰竭而猝死。但也有经系统的尸检仍缺乏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者,也有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心脏猝死的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疾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有发生心脏猝死可能的病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心脏猝死的前兆

心脏猝死是危害极大的疾病,患者会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死亡。了解它的前兆症状,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猝死。首先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的颈、手心、头皮和后背等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时要警惕并及时服用急救药和打120。其次是患者会出现没有缘由的极度疲惫情况,并有失眠和焦虑等。另外患者的肩膀、手臂、下巴和颈部都会出现疼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入院治疗和抢救。

心脏猝死的临床过程有四个时期,首先是前驱期,患者会在数天甚至数月前有胸痛、气短、持续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其次是终末事件期的表现,典型的表现为严重的胸痛,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出现突出心悸或眩晕等。第三是心脏骤停期,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脉搏消失和瞳孔散大等。第四是生物学死亡期,患者出现大脑的不可逆损害,经过数分钟后到生物学死亡。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指出,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多数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民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归咎原因主要有: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更多、更严重的是未予足够重视,全民救治心脏性猝死的知识和技术几乎为零。

心悸、胸闷、晕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目前最常见、门急诊诊治率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中山医院宿燕岗副教授列举,房颤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8%~1%,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中风,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后,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效果最显著的预防是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ICD(体内除颤器)等;次之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ICD,这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

2008年公布的一系列国际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为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地位,对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研究也已证实,对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心脏猝死一半多由于血压高,冠心病引起的,建议老年人不要抽烟饮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清淡些的食物比较好。

②老年人心脏猝死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宫血宁和金鸡胶囊的,以及应用注射或输液菌必治,替硝唑治疗,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超声、白带等检查看看。这些对病情具有良好的缓解的作用。

③建议适当限制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缺血性心脏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如果你同时伴有以上疾病,可针对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④建议平时饮食清淡,不可集中食用过多蔬菜或高脂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动物的内脏,多喝水,避免辛辣和生冷,戒烟酒,适当运动锻炼,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长时间熬夜,放松精神,心态平和

相关推荐

男子检查心脏猝死跑步机

核心提示: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广州珠江医院看病,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猝死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到医院讨说法时,医院称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做体检前还能亲自开车去医院,可为什么做个跑步机心脏检查就猝死了?”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珠江医院看病,不想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竟猝死在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提出质疑:病人之前心电图正常,而且也曾以身体吃不消要求不做此项检查,医生为什么还要坚持?而医院方则认为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心脏性猝死可怕吗

SCD者绝大多数有心脏结构异常。成年SCD患者中心脏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这些心脏结构改变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而大多数SCD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SCD 心脏性猝死的症状有哪些 (一)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症状

由于那件事情我知道了珍惜二字,好怕我姥姥也会离开我,但是人老了就容易得这种心脏病,想到这时,我就会很害怕,好害怕我的亲人也会离开我,但这又是自古不变的定律,生老病死,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健康呢,那么老年人心脏猝死的症状有那些,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经过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不同的患者各期表现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在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前数天到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亦可无前驱表

跑马拉松为什么会猝死

跑马拉松发生的猝死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猝死,多是心脏猝死,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心脏猝死里由于心律不齐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在跑马拉松时突然增大的运动负荷,心脏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也会诱发心律不齐等各种心肌病,从而导致猝死。 马拉松多数猝死事件多发生在终点附近,可能由于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在终点处,选手容易亢奋,周围人的鼓励和叫喊也可能让其运动超过自身的身体极限,一旦再加速冲刺,心跳加速越快,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

预防心脏性猝死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呢? 首先是控制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有针对性地预防可以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例如,清晨刚刚起床的时候,是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最为活跃的时刻,最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因此,活动不要过于激烈,起床的时候,从平卧到坐起,再到站立,都应该“慢半拍”。上厕所解大便用力的时候,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猝死。所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有冠心病的人,应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解大便用力,必要时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人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血液会向胃肠道集

心律失常也会引起猝死

患有基础疾病易诱发猝死 猝死真的很可怕,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叶自力说,随着市民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有很多人加班加点地熬夜工作,有的人甚至带病上班,这些都极其容易诱发猝死。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这基础疾病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另一类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他说,这两大类疾病,在老年人当中,主要是因为有心血管病史,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而对年轻人来说,主要是血管畸形和肺动脉瘤。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肥胖者、患

心脏猝死如何预防

要做到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有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1.戒烟限酒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而长期酗酒也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2.饮食清淡 摄入过多的肉类,尤其是红肉,会增加发生猝死的风险。 3.预防便秘 便秘者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心绞痛和心梗,诱发猝死。 4.适当运动 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据研究资料显示,体重超过5kg,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什么坚果对心脏好 吃松子对心脏好

每天吃一把包括松子在内的坚果有助降低心脏病危险,松子中富含有益心脏健康的健康脂肪、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精氨酸和多种抗氧化营养素。每周吃松子2~3次,能明显降低心脏猝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