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的临床表现
蛀牙的临床表现
1.蛀牙好发部位
蛀牙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蛀牙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2.蛀牙的好发牙齿
蛀牙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
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1)浅龋
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4.龋坏的病变类型
(1)慢性龋
一般均进展缓慢,尤其是成人,多数为慢性;
(2)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
(3)静止性龋
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静止性龋;
(4)继发性龋
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牙髓病的临床表现
1.自发性阵发性痛。在不受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有持续和缓解的过程,因此具有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的特点。
2.夜间疼痛明显。患者常常因为牙痛难以入睡,或者从睡眠中痛醒。
3.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在进食冷热食品时,可激发疼痛或者使已有的疼痛更为加剧,患者往往不敢用凉水刷牙。
4.在牙髓病晚期,表现为“热痛冷缓解”的特点。热刺激会产生剧痛,相反冷空气或凉水可缓解疼痛,这时患者常常通过含漱冷水来暂时止痛。
5.最严重的是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发作时,患者大多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并且疼痛常常放射至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齿或头、面部。
看看你蛀牙到什么程度了
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蛀牙,但是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蛀牙的临床表现吧!嘿嘿,究竟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浅龋。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深龋未经治疗,则牙髓继发感染或牙髓坏死。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坏或只留残根时,应将其拔除
磨牙的临床表现
磨牙一旦发生的话,会对大家的牙齿有很多危害的,而且磨牙治疗难度现在也越来越大,很大时候磨牙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对于磨牙患者来说,了解磨牙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很重要。
磨牙的临床表现
1.磨牙型
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就是人们常说的夜磨牙,睡眠时患者做磨牙或紧咬牙动作,由于牙齿磨动时常伴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通常也叫"咬牙"。又因它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又叫"夜磨牙",患者本人多不知晓,常为别人所告知,因影响他人,特别是配偶,而比较受到重视。
2.紧咬型
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3.混合型
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4.磨牙对孩子不利影响
孩子偶尔发生一两次夜间磨牙,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妈妈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天天磨牙,就要引起妈妈的重视。
磨牙的临床表现的以上讲解,磨牙患者都清楚了吗?希望磨牙患者对自身磨牙的症状一定要做好预防护理,在大家做好自身磨牙的治疗和预防的时候,患者要避免磨牙影响或者危害我们的身体和生活,导致严重的伤害。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对于牙周炎这种疾病来说,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而患者只有在饮食当中,牙齿发生摩擦,会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才能通过下述症状,来判断自己患有了牙周炎这种疾病。
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X线检查时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图3-7~11.
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
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胀肿。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剧烈跳痛,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部位的脓肿,称多发性牙周脓肿。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如果大家在日常饮食当中,发现轻微的摩擦就会出现牙龈出血,或者口臭症状的出现,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患有了牙周炎这种疾病了。最好大家可以在牙周炎初期的时候,就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加重。
蛀牙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发病部位:
1.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是窝沟龋的好发牙位。
2.好发牙面依次为:咬合面、邻面、牙颈部根面、唇/颊面。
3.龋齿的发生与年龄有关。3岁以前的幼儿,多在前牙的邻面患龋;3~5岁则多见乳磨牙的窝沟龋;8岁左右,乳磨牙的邻面龋开始增多。青少年多发恒牙窝沟龋和上前牙的邻面龋,而中老年则多见根面龋。
二.症状表现:
1.色泽改变:当龋发生在牙齿的平滑面时,擦去表面的菌斑或软垢,吹干后可见病变部位表面粗糙、光泽消失,早期呈白垩色,随着外来色素(如食物、细菌代谢产物以及牙本质蛋白分解产物)的附着,病损区会出现进一步着色而呈棕黄色或黑褐色。当下方牙本质严重脱矿、着色并透过半透明的釉质反映出来时,呈现特有的“墨浸样”改变。
2.外形缺损:随着牙体硬组织中无机成分的溶解,有机成分的崩解,病变进展,病损区扩大,形成了牙体组织由表及里的实质性缺损,即龋洞。
3.质地改变:龋洞中充满感染脱矿的牙体组织和食物残渣,脱矿后的牙体组织硬度下降,质地松软,探查时容易与正常组织区别。
4.进行性发展:牙齿一旦患龋,如果不去除局部存在的菌斑致病因素,病变就会缓慢持续地进展,很难自动停止,也没有自愈性。牙体组织被侵蚀,病损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累及牙髓,继发牙髓的炎症、变性,甚至坏死,更进一步导致根尖周炎。牙齿最终成为残冠、残根,丧失咀嚼功能。
5.感觉变化:仅波及牙釉质的早期龋损,患牙可以完全没有疼痛和不适症状。一般是当龋进展到牙本质层出现龋洞时,患牙才会出现对冷热刺激敏感、经常进食嵌塞或食物嵌入龋洞时疼痛等症状,但均为一过性表现,刺激消失,症状随之消失。当龋发展到牙本质深层时,症状有所加重。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青少年牙周炎可分为局限型(localizedjuvenileperiodontitisLJP)和弥漫型(generalizedjuvenileperiodontitis,GJP)。前者病变局限于第一磨牙和切牙后者病损则已波及口内大多数牙齿一般认为患者早期多为局限型,而随着年龄增大,病变发展而成为弥漫型。其临床特征主要有:
一、年龄、性别青少年牙周炎主要发生于青春期至25岁以前的年轻人有些患者早在11~13岁即开始发病,但因早期无症状就诊时常已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1。
二、牙龈炎症和口腔卫生情况该病患者早期牙周破坏程度与口腔卫生情况不成比例,即患者健康搜索的口腔卫生较好牙龈炎症较轻,但已有深牙周袋和骨吸收。
三、好发牙位青少年牙周炎典型的好发部位为第一恒磨牙和上下颌切牙,而尖牙和前磨牙区很少受累且发病多为左右对称。GJP则可侵犯全口多数牙齿。
四、早期牙齿松动移位在牙龈炎症不明显情况下,切牙和第一磨牙可出现松动,咀嚼无力,同时伴有牙齿移位,多见于上前牙呈扇形排列,后牙移位较轻易造成食物嵌塞。
五、牙周袋和牙槽骨变化青少年牙周炎所形成的牙周袋窄而深X线片显示第一磨牙牙槽骨多为垂直型吸收或与水平型吸收并存呈弧形,前牙牙槽骨则多为水平型或弧形吸收。
牙折的临床表现
按牙的解剖部位,牙折分为冠折、根折和冠根联合折。按损伤与牙髓的关系,牙折又分为露髓和未露髓两大类。
1.冠折
分为横折和斜折;后牙冠折可分为斜折和纵折。
2.根折
外伤性根折多见于牙根完全形成的成人牙齿,因为年轻恒牙的支持组织不如牙根形成后牢固,在外伤时常常被撕脱或脱位,一般不致引起根折。引起根折的上力多为直接打击和面部着地时的撞击。根折按其部位可分为颈侧 1/3、根中1/3和根尖1/3。最常见者为根尖1/3。其折裂线与牙齿长轴垂直或有一定斜度,外伤性纵折很少见。部分患者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但6~8 周后可出现反应。
根折时可有牙齿松动、叩痛,如冠侧断端移位可有龈沟出血,根部黏膜触痛等。有的根折早期无明显症状,数日或数周后才逐渐出现症状,这是由于水肿和咬合使根折断端分离所致。
3.冠根折
以斜行冠根折多见,牙髓常暴露。
4.纵折
多见于后牙,以第一磨牙的发生率最高,第二磨牙次之,说明力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纵折的直接诱因中,咀嚼硬物占很大比例。牙齿纵折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咀嚼痛,其次为伸长感。牙根纵折者有深浅不等的牙周袋。
疣的临床表现
1.寻常疣
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寻常疣初起为针尖大丘疹,渐增至豌豆大或更大,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呈刺状,质硬,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状增殖。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寻常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病程慢性,约65%的寻常疣可在2年自然消退。
特殊类型包括:①丝状疣 好发于眼睑、颈、颏部等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正常皮色或棕灰色。一般无自觉症状。②指状疣 在同一个柔软的基底上发生一簇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其尖端为角质样物质。数目多少不等,常发生于头皮,也可发生于趾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
2.跖疣
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为其诱因,足部多汗也有一定关系。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自觉不同程度疼痛,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或跖骨异常者不易消退。
寻常疣发生于手掌部,称为掌疣,临床表现与跖疣相似。
3.扁平疣
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骤然发生,为米粒大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同形反应)。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病程慢性,有时突然自行消失,亦可持续多年不愈,愈后不留瘢痕。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肿块:是口腔癌瘤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生长较快,很短时间内就能长到一定体积,表面的肿块可用肉眼看到,组织深处或颌骨内的肿块可因臌隆而能触摸到,或因左右不对称而被发现。
2 、溃疡:口腔癌瘤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为溃疡形式,溃疡是浸润性的,溃疡的底和四周硬,边缘高起,中间凹陷,或呈菜花状,有坏死组织覆盖,一般无痛或受刺激后疼痛,侵犯神经时有自发性疼痛。
3 、牙齿症状:发生于牙龈或颌骨的癌瘤,由于牙槽骨被破坏,可以发生牙齿松动,移位,牙龈出血,疼痛等症状。
蛀牙临床表现是什么
虫牙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
临床上根据虫牙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釉质龋)、中龋(牙本质浅龋)、深龋(牙本质深龋)。
浅龋的龋坏部位只顾于牙齿的表层,病入无主诉症状。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用探针可探及粗糙面。
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
深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蛀牙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牙齿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咀嚼食物从而能够帮助我们人体更好地消化食物,给我们带来了味觉上的享受,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保证。但是有时候,它却会和我们闹脾气,类似于蛀牙的出现,对于有这类症状的人来说,那便是苦不堪言的了。许多人对蛀牙都非常熟悉,那么,关于它的症状表现你又能说出个大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下面的详述吧。
一.发病部位:
1.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是窝沟龋的好发牙位。
2.好发牙面依次为:咬合面、邻面、牙颈部根面、唇/颊面。
3.龋齿的发生与年龄有关。3岁以前的幼儿,多在前牙的邻面患龋;3—5岁则多见乳磨牙的窝沟龋;8岁左右,乳磨牙的邻面龋开始增多。青少年多发恒牙窝沟龋和上前牙的邻面龋,而中老年人则多见根面龋。
二.症状表现:
1.色泽改变:当龋发生在牙齿的平滑面时,擦去表面的菌斑或软垢,吹干后可见病变部位表面粗糙、光泽消失,早期呈白垩色,随着外来色素(如食物、细菌代谢产物以及牙本质蛋白分解产物)的附着,病损区会出现进一步着色而呈棕黄色或黑褐色。当下方牙本质严重脱矿、着色并透过半透明的釉质反映出来时,呈现特有的“墨浸样”改变。
2.外形缺损:随着牙体硬组织中无机成分的溶解,有机成分的崩解,病变进展,病损区扩大,形成了牙体组织由表及里的实质性缺损,即龋洞。
3.质地改变:龋洞中充满感染脱矿的牙体组织和食物残渣,脱矿后的牙体组织硬度下降,质地松软,探查时容易与正常组织区别。
4.进行性发展:牙齿一旦患龋,如果不去除局部存在的菌斑致病因素,病变就会缓慢持续地进展,很难自动停止,也没有自愈性。牙体组织被侵蚀,病损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累及牙髓,继发牙髓的炎症、变性,甚至坏死,更进一步导致根尖周炎。牙齿最终成为残冠、残根,丧失咀嚼功能。
5.感觉变化:仅波及牙釉质的早期龋损,患牙可以完全没有疼痛和不适症状。一般是当龋进展到牙本质层出现龋洞时,患牙才会出现对冷热刺激敏感、经常进食嵌塞或食物嵌入龋洞时疼痛等症状,但均为一过性表现,刺激消失,症状随之消失。当龋发展到牙本质深层时,症状有所加重。
由以上关于蛀牙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得知,这类现象的出现是很明显的,患病者会有着较为强烈的感受,因此一旦发觉自己的牙齿出现什么不妥,与平时正常时候不一样的话,那就要及时寻找专业的牙医进行医治了。别让它的一时发脾气而影响了我们的进食,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先天性缺牙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缺牙的特征是牙齿先天性缺失,它可以单独发生,但更多见的是伴发其它牙列异常。据报道先天性缺牙和过小牙(microdontia)趋向于在同一牙列发生,因而有学者认为过小牙、锥形牙(cone-shaped tooth)也是先天性缺牙的一种表现。
先天性缺牙的牙列中伴发的其它牙列异常有:其它牙的先天性缺失、牙过小、锥形牙、牛型牙(taurodontism)、牙齿发育迟缓、萌出顺序异常、乳磨牙下沉、恒尖牙错位、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牙列间隙增宽、牙列拥挤、牙槽骨发育不足等。Symons等[11]对176名先天缺失一个或多个第二前磨牙患者的各种牙列畸形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为:其它牙先天缺失占63.6%,恒牙埋伏占13.1%,乳磨牙下沉占9.7%,牙列拥挤占6.8%,中线偏斜(上颌)占6.8%,牙列间隙增宽占3.6%,牙异位萌出占2.8%,迟萌占2.8%。
先天性缺牙所伴发的其它牙列异常中,最常见的是其它牙的先天性缺失。在第三磨牙先天性缺失的患者中,其它牙先天性缺失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为32%,上颌侧切牙为21%,上颌第二前磨牙为15%,下颌侧切牙为12%,上颌尖牙为7%,下颌中切牙为4%,下颌第一前磨牙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为1%。
蛀牙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2.龋病的好发牙齿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1)浅龋 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4.龋坏的病变类型(1)慢性龋 一般均进展缓慢,尤其是成人,多数为慢性;(2)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3)静止性龋 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静止性龋;(4)继发性龋 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癣的临床表现
1.头癣真菌感染头皮毛发所致的疾病。多累及儿童,成人少见。根据治病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即黄癣、白癣、黑癣及脓癣。
2.体癣由致病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股阴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主要见于青壮年及男性,多夏季发病。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引起很轻的炎症反应,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继之脱屑。常呈环状,故俗称圆癣或钱癣。
3.手癣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男女老幼均可染病,以成年人多见。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缓慢扩大,最终累及大部或全部甚至两侧手掌。损害为红斑、水疱、鳞屑和角化增厚。
4.足癣为足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多见于成人,儿童少见。发病季节性明显,夏秋病重,冬春病减。足癣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等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角化过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趾间糜烂型、体癣型。
5.花斑癣俗称汗斑。常发于多汗体质的青壮年。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可有少量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状,可有轻度痒感,常夏发冬愈。
6.甲癣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初起甲床微痒,继之则指(趾)甲变色,甲板高低不平,失去光泽,逐渐增厚,或蛀空而残缺不全或变脆,常与甲床分离。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轻度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