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惊厥如何避免

小儿惊厥如何避免

1.正确用药

若孩子出现诸如发热,流感此类病,可以先使用物理法进行自然缓解,倘若无效或者较为严重,再适当用药或立即就医。给孩子喂食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师的意见,不可盲目用药,否则会让他药物中毒。

2.小心照顾与看护

爸妈要小心照顾和看护小朋友,防止小朋友跌倒,头部受到损伤。在教育孩子时,万万不可随意拍打小朋友的头部。

一旦小朋友出现惊厥反应,应沉着冷静,让孩子向着左边或右边睡去,解开孩子衣服,用筷子压住舌头,以防舌头被宝宝咬破,不要大呼小叫,以防幼儿再次受到刺激。

如果是因为发烧引起,可以用含45%左右的酒精或者冷水轻擦幼儿身体,并配合医生给予的药物来配合缓解。如果毫无好转,立即带幼儿就医。

3.加强营养

在新生儿阶段的孩子,妈妈要保证奶水的高质量,自身要全面保持营养均衡,使奶水更加上乘,让孩子吸收多,成长好。对于婴幼儿以及儿童阶段的孩子,则要重视辅食上的搭配,多多加入诸如VB、钙片之类的食品,决不能让孩子受饿,保证身体的血糖和钙质的稳定。

4.经常锻炼

经常给房间开窗透气,迎接新鲜空气,还要带着孩子常常外出进行锻炼,适应各类环境,为身体拉上防线,有效抵抗各类病菌的入侵。

高热惊厥的护理

小儿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肌肉抽动,伴意识障碍,为儿科常见急症。约40-50%的小儿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5岁以下尤为多见。

症状表现

小儿惊厥以高热惊厥最常见,发作之前有发热,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体温在38、5℃-40℃之间,惊厥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同时伴意识丧失。最初患者呼吸暂停而有青紫,随后呼吸逐渐恢复,伴口吐白沫唾液。发作持续1-3分钟,苏醒后头痛、乏力。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造成永久性脑损害或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应积极作好防护,避免发作。

预防方法

预防复发小儿惊厥有复发倾向,因而当惊厥发作停止后仍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再次复发。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惊厥史的患儿要早作预防,早治疗,避免惊厥复发。

居家护理要点

1、控制发热当小儿呼吸道感染并有38、5℃以上发热时,除针对原发病予以对因治疗,如抗生素,抗病素药外,还要积极控制发热。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

具体方法:用纯棉毛巾轻擦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体表有大血管处,擦至皮肤发红,时间为15—20分钟。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以防止不良反应。如果体温仍未下降,可在头部放置冰袋或配合药物降温,如肌注安痛定等。

2、加强护理5岁以下小儿体温超过38、5℃时,最好住院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在护理上应做到:

①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父母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②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护理和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敏捷,避免刺激患儿;

④给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专人护理,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小儿惊厥

①震颤:

新生儿期常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小于胎龄儿、母亲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儿或母亲孕期服用某些镇静药的新生儿也可出现震颤。而惊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频率、无节奏抽动,不受剌激影响, 并常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两者较容易区别。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呼吸不规则:

正常新生儿的睡眠, 约有一半时间处于活动睡眠期。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 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难于区别时,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活动睡眠期的脑电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生后1个月内起病,肌阵挛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躯干或腹部肌肉。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见,偶可为声音等刺激诱发。肌阵挛可为双侧、局部或多灶性,抽动有节律或无节律,常以1~5次/s的频率成串出现,持续数秒。此种成串的肌阵挛性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持续20~30分钟,或长达90分钟,可被误认为惊厥持续状态。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症状在出生2个月之后减轻,6个月之前消失。长期预后良好,不需治疗。

④早产儿呼吸暂停:

这种呼吸暂停一般持续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减慢,而由于惊厥的呼吸暂停则心率一般保持原状,并不减慢。

新生儿惊厥的饮食注意事项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可能性和小儿的年龄有关系,年龄越小,发病的机会就会越大。妈妈除了要细心照料孩子外,在饮食上也需要了解。新生儿惊厥饮食注意事项有以下五点:

1、当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惊厥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如鸡蛋、牛奶、藕粉、面条等。

3、新生儿惊厥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以上几种兴奋性的物质,能够诱发惊厥的再次发作。

4、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5、适当地补充奶类食物和添加辅食,可以选择给新生儿服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比如常用的有鱼肝油、水果、维生素B1及B6食物、各种矿物质等,避免新生儿处于饥饿的状态,减少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的发生几率。

小儿惊厥应该怎么办

小儿惊厥急救措施

1.小儿发生惊厥,也就是痉挛时,家长首先要镇静。不要大声哭叫或摇动小儿,也不要喂水,更不要给孩子吃药。要让患儿安静平卧,头向一侧,衣领松开。用布包着竹筷放在上下牙齿间,以防痉挛时咬伤舌头。在家里可用指甲掐人中穴止痉。

2.如有高热,可在患儿的前额上放一块冷湿的毛巾,经常更换冷敷。也可用30-50%的酒精擦浴腑下、后背、头颈、大腿内侧2-3遍。

3.如果采取以上处理,痉挛仅不能平息,以至引起呼吸停止,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然后立即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小儿惊厥注意事项

1.高热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6岁后罕见。

2.痉挛平息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去医院检查。

宝宝高烧惊厥是什么症状呢

幼儿任何突发高热均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其发病率约2~8%,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在各种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抑制能力差,以至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

根据文献报道,小儿惊厥持续10分钟以上可造成脑功能不可逆损害,因而处理小儿惊厥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正确,避免或减少脑功能损害致智力障碍。一旦出现发热惊厥,有40%的患儿会复发,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更是引起重视。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护理?

1.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惊厥严重发生紫绀时,应立即吸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

4.无抗惊厥药时可按压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5.复杂型惊厥应送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对宝宝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那么怎样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呢?

1、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约占95%,对这一年龄组的小儿应特别注意平时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

2、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患感冒或热性病初期,应预先给口服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及镇静剂(如鲁米那),或采用物理降温,以防体温突然升高。

3、对既往曾有多次发作者,有的医生主张长期服用鲁米那以预防复发。当存在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长期服药。

高烧惊厥到底会有生命危险吗

高温惊厥必须引起重视,小儿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肌肉抽动,伴意识障碍,为儿科常见急症.约40-50%的小儿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5岁以下尤为多见.小儿惊厥以高热惊厥最常见,发作之前有发热,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体温在38.5℃-40℃之间,惊厥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同时伴意识丧失.最初患者呼吸暂停而有青紫,随后呼吸逐渐恢复,伴口吐白沫唾液.发作持续1-3分钟,苏醒后头痛,乏力.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造成永久性脑损害或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应积极作好防护,避免发作.

预防复发小儿惊厥有复发倾向,因而当惊厥发作停止后仍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再次复发.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惊厥史的患儿要早作预防,早治疗,避免惊厥复发.

小儿高热惊厥是很常见的。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但是如果抽搐时间过长,造成大脑缺氧,对大脑会有损伤。家长可以自己用指甲掐小孩的人中,一般能很快醒过来。

高烧惊厥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可以损伤脑细胞,严重可以出现癫痫等后遗症,出现高烧要及时使用退热药、镇静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可以做一下血常规检查,根据检查选择消炎药治疗。

小儿惊厥如何避免

一、预防小儿惊厥的方法:

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办法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但不能因此就疏于防范,懂得如何预防儿童高热惊厥也是非常重要的。

1、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上感冒;如家中大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小儿少接触;每天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2、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功能的药物。

3、积极退热: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在感冒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38℃以上时,应积极退热。退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退热;二是药物退热。

4、物理退热包括:1)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洗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腘窝、腹股沟等处,但时间宜短,以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2)冰枕:用冰袋枕在小儿头部,同时用冷水湿毛巾较大面积地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

相关推荐

小儿惊厥抽搐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体温急剧升高就可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导致惊厥,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有统计表明,80%以上的小儿高热惊厥为单纯性发作,其特点是发作多在体温骤升时,38.5℃~40℃或更高,发作时出现全身性强直,肌阵挛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神经系统正常,24小时内无复发,体温恢复正常后2周,脑电图检查正常。这

小儿惊厥的偏方

中药方(一) 〖 方 名 〗 小儿惊厥中医方一. 〖 组 成 〗 蝉衣6克 钩藤8克 甘草3克 珍珠母10克 炒枣仁10克 栀子4克 黄连3克 防风3克 杭芍8克 青黛3克. 〖 用 法 〗水煎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早中晚各服1次.第1周每日1剂,连服7剂.第2、3、4周隔天1剂,连用3周,共调理4周,可预防发热惊厥反复发作. 〖 主 治 〗 防止发热惊厥反复发作. 〖 出 处 〗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二) 〖 方 名 〗 小儿惊厥方一. 〖 组 成 〗 当归3~5克 桃仁3~5克 红

小儿惊厥应该做哪些检查

惊厥的症状有很多种表现。有的只出现眼球转动、双眼直视或上翻、面色潮红;有的眼部、面部、手足部肌肉微微抽动,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他部位;刚出生的小儿发生惊厥症状很不明显,仅有不吃奶、两眼睁着、眼球固定不动、眼睑可稍有抽动,口唇周围青紫,必须仔细观察;也有的小儿惊厥同时有头痛、烦躁、喷射性呕吐、嗜睡,甚至昏迷;有的小儿惊厥不省人事,眼球固定或上翻、斜视、头转向一侧或后仰、口吐白沫、面及手部肌肉强直或时时出现不自主抽动、屏气。惊厥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数秒钟至十几分钟,惊厥时间长可发生大小便失禁现象。 小儿惊厥的实验室

什么是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并伴有意识障碍的症状。小儿惊厥较为常见,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两类。 (1)颅内疾病。癫痫、脑发育异常、脑血管发育异常、病毒或细菌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2)颅外疾病。高热、全身感染、败血症、重症肺炎、水电解质紊乱、食物或药物中毒,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等。 惊厥症状典型发作,患儿往往意识突然丧失,全身骨骼肌持续性、非自主性、强直性收缩,并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头部后仰或歪向一侧,多有口吐白沫,持续10余秒钟,可以缓解。 如惊厥发作持续状态10余秒,为

八宝惊风散与小儿惊风散有什么区别吗

八宝惊风散具有祛风化痰,退热镇惊之功效。用于小儿惊风,发烧咳嗽,呕吐痰涎。经上千万例患者观察疗效卓著,医学界临床实验,服用此药病痛立刻消失者达到97.5%。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与好评。那么,八宝惊风散与小儿惊风散有什么区别吗?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

小儿惊厥的特点

惊厥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 由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肉呈强直性和阵挛几天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 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 — 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儿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 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会危及生命,还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孩子惊厥发作前 少数可有前兆,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

惊厥是什么意思 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第一次高热惊厥往往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亲属中也常有高热惊厥病史。一般在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后几小时出现全身性抽搐,表现为两眼上翻或凝视,面部和四肢不断抽动,意识丧失,有的甚至面色青紫和排便排尿失禁。抽搐时间短暂,为5~10分钟,在一次惊厥病程中一般只抽搐1次。抽搐发作后全身及一般情况良好。30%~50%的小儿以后一遇高热,高热惊厥即可发生。

如果预防儿童癫痫病呢

1、预防颅内感染:预防脑炎、脑膜炎;急性期积极治疗,预防后遗症;出现惊厥者应及时足量使用抗癫药物。 2、预防脑外伤: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减少脑外伤,脑外伤患者可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3、预防小儿高热惊厥:控制小儿高热,以防惊厥;适当的抗癫剂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防止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 4、加强孕妇保健:避免孕期感染,酗酒、吸烟,以确保胎儿发育完好。 5、避免新生儿产伤;及时处理难产,防止新生儿生产窒息,避免因缺氧、窒息、产伤引起癫痫。 6、已患有癫痫的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治疗,减少和阻止

小儿惊厥病因

感染性惊厥(25%): 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非感染性惊厥颅内疾病 (15%): 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

小儿惊厥的治疗偏方

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如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或受到惊吓引起的。如果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症的,那如何治疗小儿惊厥呢?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治疗小儿惊厥的偏方,以下是我的个人经验: 1、用白颈蚯蚓6克,去泥洗净,再加生石膏30克,加水煎服(加3碗水煎成一碗水),每天一剂,分多次服用,此药味道难闻需要灌服。此方可以治疗小儿急性惊风。 2、用黄连3克,丁香3克、干姜3克和肉桂各3克,混在一起研成细末,用玻璃瓶装好,每次用2克,加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此方可以治疗小儿慢性惊风。 3、用大葱4两,灯芯草适量,桃树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