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如何正确挤奶
新妈妈如何正确挤奶
经常在门诊看到新妈妈,尚沉浸在辛苦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又开始为宝宝的哺乳开始担心起来,一怕乳汁量少,担心宝宝吃不饱,二乳房胀痛,下奶不畅。其实刚开始,宝宝的食量一般不大,初乳的量也不多,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妈妈奶量也会渐渐增加的,人体有这个调节能力的,不用太担心。新妈妈要学会正确挤奶方法,经常看到有的新妈妈,因为没有及时排空乳汁,半夜里体温骤然升高,有人因此经常住院挂水,甚至形成脓肿需要开刀,回乳。
因此,正确的挤奶方法很重要,正确的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乳头的根部,这时大多可以摸到一个条索状的东西,这是乳管,就是乳汁分泌的通道,轻轻捏住,向乳头方向捋,大多情况乳汁都会顺畅喷出。刚开始可能挤得不多,多捋几次就好了。仅供参考,希望对初为人母的新妈妈有所帮助。
这些母乳喂养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
产后前两天奶水少,先加奶粉喂宝宝
有的妈妈心想,“产后前两天奶水有点少,还是给宝宝先加点奶粉吧,免得饿坏了宝宝,等下奶后再喂母乳好了。”其实,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很奇妙的,新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乳汁的分泌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趋近一致的。宝宝在刚出生1天的时候,妈妈的奶水虽然比较少,但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也只是小玻璃球那么大,他只需要一点点乳汁就能满足全天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奶水不够。
如果一开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因为橡皮奶头长、出奶孔大,宝宝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慢慢地宝宝就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了,这样会使乳房因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刺激而影响到正常的泌乳功能,从而导致后续的母乳喂养问题,如下奶困难、奶胀、宝宝产生乳头错觉等。
误区2
将刚开始的乳汁挤掉
有些妈妈在哺乳时会将开始的乳汁挤掉,或者喂一会儿这侧,又换另一侧。据介绍,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它看上去虽然比较稀薄,但却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在“前奶”之后,乳汁就变成了白色,而且比较浓稠,这就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素,能提供很多热量。如果只是吃到前奶,宝宝会长得比较瘦小;如果只是吃到后奶,宝宝又会缺少水分和蛋白质。所以,一般在喂奶的时候,妈妈切不可将“前奶”挤掉,应尽量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误区3
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
一些妈妈害怕喂奶时,宝宝的呼吸道被乳房体堵住了,往往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这是不科学的。妈妈用手向后压乳房组织的时候,将会阻断乳腺管内乳汁的流通,从而影响宝宝的吸吮。只要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就不会出现上述妈妈担心的现象。
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妈妈的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托起乳房,先将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围,使宝宝建立觅食反射,当宝宝的嘴巴张到足够大的时候,再将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含在宝宝的口中。当宝宝正确含接到乳头时,可以见到宝宝的脸颊是鼓起呈圆形、慢而深地吸吮,而且妈妈也可以感觉到明显下奶的感觉。
误区4
挤奶时挤压乳头
有些妈妈在挤奶时,用手挤压乳头或整个乳房,希望尽最多的力量将乳汁挤出,但往往未挤出乳汁反而使乳头或乳房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在乳头距离乳晕2厘米处,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也就是说,必须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依各个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按压,做到使乳房内每一个乳窦的乳汁都被挤出来。该方法一般不会疼痛。一侧的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挤压另一侧,如此反复数次。每一次挤奶至少需要20~30分钟,每天至少6~8次。
乳汁过多的原因
乳汁过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宝宝吮吸的方法不正确。
当新妈妈开始下奶的时候,乳房一般会分泌很多的乳汁,足够宝宝吃的乳汁,经过宝宝的第一次吮吸,宝宝吃饱时,乳房一般就会自己调节下奶量。这个对一开始奶水就少的妈妈来说是例外。经过几次的吮吸喂奶,新妈妈的产奶量正常来说会和宝宝需要的奶量吻合,而且经常长时间的适应后,宝宝吃奶的时间和产奶量等都会养成一个规律,正常是不会出现乳汁过多。但是如果还存在乳汁过多,那么很有可能是新妈妈喂养宝宝的时候宝宝含乳头的姿势不正确,导致没有一次就吃足够的奶,这样就会让宝宝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吃奶的刺水过多,而且没有吃完,就很容易导致乳房聚集过多乳汁,而且吃得频繁就会刺激乳房一直在下奶。因此乳汁就过多了。
二是可能是新妈妈奶水足够还一直吃催奶的食物,导致奶水暴涨,这样就会使新妈妈胀奶胀得难受。
那么,要如何解决乳汁过多的问题呢?
一是每次要喂养宝宝之前最好是用吸奶器或者是手,挤出一些乳汁,避免乳汁流动过快,宝宝吸奶的时候被呛到。
二是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妈妈感觉到乳房受到刺激,感觉到乳汁又变多的时候,最好轻轻的移开宝宝,然后用工具挤出一些奶后,再让宝宝继续吮吸。
三是可以改变宝宝吃奶的方式,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含住乳头。这样可以改善宝宝吃不饱的问题。
四是在调整母乳量的时候,不要把奶挤得过多出来,或者是在两次喂奶之间挤奶,这样反而会刺激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
教妈妈如何正确存奶粉
1.赶跑湿气,神秘小物来帮忙
湿气入侵,奶粉质量亮红灯。如何能赶跑讨厌的湿气呢?小编温馨提示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现场的奶粉防潮小帮手哦,赶紧用起来吧。
①方糖:方糖具有吸收湿气的效果,可以带走奶粉罐中多余的水汽,帮助奶粉保持干燥。家里人如果有喝咖啡的习惯,那估计是少不了方糖的,赶紧试着用用看吧。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给宝宝冲调奶粉时,可不要把方糖混入奶粉中哦。
②食品干燥剂:当我们从超市中买回饼干类小零食时,总会从中找到一两包食品干燥剂。这干燥剂可千万别丢,放入奶粉罐中,让它们继续发挥余力吧!并不是所有的干燥剂都叫食品干燥剂哦,妈妈们如果想自己购买安全的干燥剂恐怕还挺麻烦的,从零食中直接获取就最方便啦~!
2.拦住湿气,妈咪们要时刻警惕
奶粉受潮,说到底都是因为湿气入侵的结果,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仅仅依靠方糖或食品干燥剂来吸湿,恐怕防潮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妈咪们在冲调和储存奶粉时,还要特别警惕,不要让湿气进入奶粉之中。
①冲调奶粉时保持双手干燥
冲调奶粉时,妈咪的双手要保持清洁干燥。洗完手后记得擦干,取完奶粉后即时盖上盖子,避免水珠进入奶粉罐中。另外,勺子和奶粉最好隔离存放,这样是为了避免勺子在接触奶瓶时沾到水。如果您习惯将勺子放在罐中,那可要记得先擦干喔。
②不要将奶粉放入冰箱储存
但凡提到食物保鲜,人们都会想起万能的冰箱君。但奶粉却是个异类,它不适合放入冰箱,而应该储存在避光通风的地方。这是因为冰箱内外温差较大,日常频繁取放,奶粉更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结块变质。
新妈妈产后如何正确补钙
产后补钙宜知
“嫂子,我给你买了钙片,你多补点。”朵朵姑姑献宝似的拿出了自己的一片“关心”,忽闪着大眼睛巴巴地望着朵朵妈,结果不但没得到赞赏,还招来了朵朵妈的抱怨:“天啊,怀孕期间我终于咬着牙把你上次买的钙片吃完了,怎么又要吃了啊!”
很多妈妈认为,孕期每天补钙,钙量充足,产后又正儿八经地“坐月子”,每天吃鸡吃肉,还喝骨头汤,所以就不用补钙了。实在不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和乳母每天的钙适宜摄入量为 1600毫克,日常膳食很难达到。所以,专家建议,为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产妇最好每天吃一片含钙量为 600毫克的钙片,此外,还要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等进行食补。
补钙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母亲每天分泌约 700毫升的乳汁,哺乳期的妈妈平均每天丢失钙约 300毫克,她们体内的雌激素处于低水平,泌乳素处于高水平,在月经没有复潮之前,骨头更新钙的能力处于低水平,分泌进乳汁中的钙质需要动用母亲自身的钙储备,这时,如不及时补充钙,很容易会引起抽筋、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很多产妇会出现身体浮肿、腰酸背疼、腿抽筋等症状,这都是由缺钙造成的。
爱心tips
有些食物中动物蛋白和钠含量过高会增加尿钙的排出,抗酸药中的铝也会显著增加钙的丢失,所以在补充钙剂时,应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或错开服药时间。此外,补充钙剂最好不要在空腹时补,否则吸收效果不佳。
产妇补钙应食补加药补
母亲必须从外界重新摄取钙,而且也要保证钙量充足。哺乳妈妈们可以吃钙片,喝牛奶、骨头汤等来补钙。但是食物中的钙含量一般都不太好确定,最保险的办法是食补加药补双管齐下,而且,专家建议,哺乳期的妈妈最好也要经常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缺钙,这样才可以清楚钙是否真的补足了。
多食水果辅助补钙
水果中含锌、钾、镁和维生素 C等元素,这些元素可辅助钙质被有效地利用。英国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吃水果和青菜的妇女骨质密度比较高,据推断可能和水果中丰富的微量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 C有关。
产后的注意问题
乳头疼痛不难解决。
一些新妈妈刚开始给宝宝喂母乳时,就感觉到乳头疼痛,这绝大多数是因为宝宝含乳不正确造成的。
正确的含接是宝宝含住妈妈的乳头及全部或大部分乳晕,通过吸吮挤压乳晕部分吃到母乳。如果宝宝只含住乳头,很难吃到奶,于是会更用力地吸吮,让妈妈感到疼痛。因此,当宝宝含接不正确时,要重新来一次。
只要宝宝含对了,妈妈的疼痛会立即消失。若持续含接不正确,宝宝总是用力地吸吮乳头,很可能导致妈妈乳头皲裂破损,那种疼痛就更厉害了。
乳头皲裂可以克服。
乳头疼痛往往是乳头皲裂的前奏,所以主要是宝宝含乳不正确造成的。除此之外,哺乳时间过长、用碱性清洗剂或酒精等清洁乳头、乳头外伤等,也能导致乳头皲裂。
对于已经发生了皲裂的妈妈,尽管喂奶时非常疼痛,但也最好不暂停哺乳,可以先用未发生皲裂或情况较轻的一侧喂,因为开始时宝宝饥饿感明显,吸吮的力量比较大。
如果实在无法忍受疼痛,可借助母乳喂养辅助工具套在乳头上,减少对乳头的直接刺激,缓解后再直接哺乳;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患侧乳房可暂停哺乳24小时,让宝宝吸吮健侧乳房;假如双侧乳房乳头皲裂,要将母乳挤出来用小勺喂给宝宝。哺乳或挤奶后在乳头和乳晕上涂少量乳汁,自然晾干,有助于皲裂的愈合;也可以薄薄地涂一层羊毛脂乳头修护霜。
女人产后身体私房话
悄悄关注那些私房话
妊娠及分娩对于女性来说问题多多,尤其在产后,新妈妈将面临很多女性私密部位的问题,这些都是她们之前所没有经历过的,对这些私密部位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护理呢?
私房话の乳房保健
产后,新妈妈的乳房会遭受到重重的考验,有些会令你疼痛难忍,有些又会让你尴尬麻烦,面对这种种问题,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乳房皲裂:刚刚开始进行母乳喂养时,初生宝宝吸吮方法不当、妈妈没有经验、喂养时姿势不正确,都可能造成乳头疼痛及皲裂。新妈妈在喂奶后可以用几滴奶水抹在乳头上,自然风干以预防皲裂。已经裂开的,可以每天使用熟的食用油涂抹伤口处,促进伤口愈合。当然,新妈妈要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这是很重要的。
□乳腺充血:乳腺充血一般发生在开始分泌乳汁的24-72小时内。乳腺充血会使新妈妈感到胸部胀满、肿大,双乳触痛,这时可用冰块冷敷以减轻疼痛。随着乳汁分泌正常,乳房会变软,充血现象也就消失了。
□乳房肿胀难受:新生宝宝胃口比较小,大多不能把妈妈乳房中的乳汁吃完,这时妈妈就会觉得乳房沉甸甸、硬邦邦,非常不舒服。新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或人工挤奶将多余的奶汁挤出来。此外,热敷或轻缓地按摩都可以缓解不适。
口双乳不对称:其实,有很多女性都存在着两边乳房大小不对称的情况,有些新妈妈在喂养宝宝时经常只给宝宝喂某一侧的乳房,这也造成了两侧乳房有大有小。如果宝宝喝一侧乳房的奶就饱了的话,另一侧好用吸奶器吸空。否则,时间一长两侧乳房的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口漏奶:由于激素原因,妈妈会有漏奶的现象,一想到宝宝就会有乳汁喷出,这是哺乳期的正常现象,新妈妈可以在身边多备些防溢乳垫,感觉湿了就及时更换。好买一次性的,既干净又方便。漏奶前会有喷乳反应,感觉要漏奶了把手臂压在胸前,轻轻按压30秒,可抑制乳汁喷出。漏奶现象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
“产后清洁乳房是新妈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巧。新妈妈在清洁时可以用脱脂棉球蘸水或婴儿油轻擦乳房,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因为它会破坏皮肤的油脂层。佩戴胸罩前好能让乳房皮肤保持干爽。”
妈妈正确的喂奶姿势
01首先呢,哺乳的时候妈妈们要在家里安静的进行。妈妈要采用坐着的姿势,然后要把一侧的腿给稍微的抬高,然后弯曲胳臂,把宝宝的头部放在胳膊上,让宝宝的身子稍微的直立下,妈妈们把乳头给宝宝的时候要注意连同乳晕一起送进宝宝的嘴里。这样宝宝喝奶就更方便些,喂奶也会更加的顺畅。
02然后呢,当妈妈哺乳完后,可以先用手指按压下宝宝闭着的下唇,让空气可以先跑进宝宝的嘴里,然后再把乳头拿出,宝宝闭嘴的情况下是有负压的,比较容易伤害到乳头。完成后要把宝宝抱直,然后轻轻的拍宝宝的背部,把宝宝体内多余的空气排出。
产后乳汁过多怎么办
每个生完孩子的新妈妈都希望自己可以给宝宝足够的母乳,可是因为每个新妈妈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妈妈奶水不足,可有些妈妈乳汁过多,这些都是比较烦人的事情。因为奶水不足,宝宝吸不上奶可能就会排斥吸母乳,而如果乳汁过多则是容易让宝宝吸得太大口就会咳嗽或者是喷奶,这也会让宝宝排斥吃奶。那么为什么乳汁会过多呢?要怎么解决乳汁过多的问题呢?
乳汁过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宝宝吮吸的方法不正确。
当新妈妈开始下奶的时候,乳房一般会分泌很多的乳汁,足够宝宝吃的乳汁,经过宝宝的第一次吮吸,宝宝吃饱时,乳房一般就会自己调节下奶量。这个对一开始奶水就少的妈妈来说是例外。经过几次的吮吸喂奶,新妈妈的产奶量正常来说会和宝宝需要的奶量吻合,而且经常长时间的适应后,宝宝吃奶的时间和产奶量等都会养成一个规律,正常是不会出现乳汁过多。但是如果还存在乳汁过多,那么很有可能是新妈妈喂养宝宝的时候宝宝含乳头的姿势不正确,导致没有一次就吃足够的奶,这样就会让宝宝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吃奶的刺水过多,而且没有吃完,就很容易导致乳房聚集过多乳汁,而且吃得频繁就会刺激乳房一直在下奶。因此乳汁就过多了。
二是可能是新妈妈奶水足够还一直吃催奶的食物,导致奶水暴涨,这样就会使新妈妈胀奶胀得难受。
那么,要如何解决乳汁过多的问题呢?
一是每次要喂养宝宝之前最好是用吸奶器或者是手,挤出一些乳汁,避免乳汁流动过快,宝宝吸奶的时候被呛到。
二是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妈妈感觉到乳房受到刺激,感觉到乳汁又变多的时候,最好轻轻的移开宝宝,然后用工具挤出一些奶后,再让宝宝继续吮吸。
三是可以改变宝宝吃奶的方式,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含住乳头。这样可以改善宝宝吃不饱的问题。
四是在调整母乳量的时候,不要把奶挤得过多出来,或者是在两次喂奶之间挤奶,这样反而会刺激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
新妈妈哺乳期乳房护理4重点
1、多吸病侧乳房:如果一侧乳房有乳腺小结,应让孩子多吸有病的乳房,这样做可以促进乳房疾病的好转。
2、正确挤奶:学会正确的挤奶方法,以免造成乳房的损伤。
3、关于胸罩:哺乳期间,妈妈应戴上合适的棉质胸罩,托起乳房以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减少乳房的下坠。
4、乳房的锻炼:哺乳期间,母亲最好每天用温水洗浴乳房1—2次;每天坚持做胸前肌肉的运动,如俯卧撑、扩胸等,可以加强前胸部肌肉的力量,从而增强对乳房的支撑。
新妈妈给宝宝喂奶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为了舒服起见,可以在腿上放个垫子。
与第一种类似,但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
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乳房,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奶头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新手妈妈喂奶要掌握正确姿势
1、扁平乳头
【自测】 扁平乳头是指直径虽然在标准范围内,但是却不够突出,也就是乳头长度较短,约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多吸吮:对宝宝而言,扁平乳头比较不容易吸到口腔深处,不过只要多让宝宝吸吮,转变成正常乳头的几率很高,宝宝也就能吸得轻松又顺利。
2、小乳头
【自测】 是指乳头直径与长度都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含乳晕与多吸吮:和扁平乳头一样,宝宝比较不容易含住吸吮,只要让宝宝连乳晕一起含住,还是可以吸得到奶水,而且只要持续哺喂母乳,乳头形状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吸吮。
3、巨大乳头
【自测】乳头直径在2.5厘米以上。
【技巧】多吸吮:宝宝刚开始吸奶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吸吮,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宝宝就会习惯妈妈的巨大乳头。
即使妈妈的乳头比一般乳头大许多,只要妈妈与宝宝一同用心,一样可以顺利、成功地哺喂母乳。
5、凹陷乳头
【自测】乳头凹陷在乳晕中无法突出于外部。
【技巧】及早护理:这类型乳头要及早先做好护理工作,以手指头刺激或乳头吸引器等方式都可以使乳头突出。刘文琪护士长指出,这类凹陷乳头,可以利用霍夫曼运动来改善凹陷情况,让哺乳变得更为顺利,一旦哺乳步上轨道,乳头只要接收到宝宝吸吮的刺激,就会自动突出,不再需要刻意拉引,所以此乳头类型的准妈妈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新妈妈乳头皲裂了怎么办
乳头皲裂的原由
刚刚开奶的妈妈,奶量不多,乳头娇嫩,而且没有经验,也不能正确把握哺乳的姿势;对于初生的宝宝,俗话说“吃奶的劲都用上了”,可见宝宝吸奶时是多么的全力以赴。
基于这两发面的因素,新妈妈的乳头很轻易就被“贪得无厌”的宝宝给吸破了,当然就可能造成乳头疼痛甚至皲裂。
怎么预防乳头皲裂,最重要的是新妈妈尽快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这才是关键。
每次喂奶最好不超过20分钟。妈妈要控制的时间,因为宝宝口腔中也是有细菌的,假如皲裂的乳头长时间浸泡在宝宝嘴巴里,细菌会通过破损的皮肤引发乳房感染。
对于已经裂开的乳头,可以每天使用熟的食用油涂抹伤口处,促进伤口愈合。
喂奶后,妈妈可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使其自然干燥,假如能靠近窗户照射一下阳光就最好了。因为乳汁具有抑菌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乳头皮肤的愈合。
假如妈妈实在疼得不行了,可以把乳汁挤出来,用小匙喂养宝宝。但不要用奶瓶,以免宝宝产生乳头混淆,反而不爱吸吮母乳了。
治疗皲裂小妙招:喂奶前妈妈可以先挤一点奶出来,这样乳晕就会变软,有利于宝宝吮吸。喂奶后,妈妈也可用10%的鱼肝油涂抹在乳头上,这样能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