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痔的诊断鉴别

外痔的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本病一般与内痔相鉴别,内痔表面由粘膜覆盖,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及右后3处,常有便血及脱垂史。

2.与直肠癌鉴别。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

痔疮的鉴别诊断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痔疮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不便,日常如果出现该病的症状时,还需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痔疮的鉴别诊断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1.直肠癌

主要症状为大便习惯改变,可有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可及菜花样肿物,结肠镜及活检病理可定性。

2.直肠息肉

儿童多见,多为低位带蒂息肉,呈圆形、实性,活动度好。

3.直肠脱垂

黏膜呈环形,表面光滑,括约肌松弛。

痔核的鉴别诊断

根据痔疮的症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不同,内痔可分为三期:

Ⅰ期,无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痒为主;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脱垂,但能自行还纳;Ⅲ期(又称为晚期),内痔脱垂于肛门口外,或每次排便脱出肛门口外,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回。Ⅳ期,内痔脱出肛门无法回纳到肛门的里面。这种是内痔中最严重的病症。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疮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要积极应对。

痔疮较严重者会导致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患者,如患痔疮产生心理压力,不敢上厕所,长此下去会加重便秘,当排便发生困难时,患者用力屏气,可使心跳加快造成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脑栓塞;如果出现内痔嵌顿,疼痛还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如有血栓形成,可引发肺栓塞。

痔疮分型

血管肿型:内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软,色暗红或朱红色,触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静脉曲张型:内痔表面较坚硬,带光泽,色暗红或青紫,痔体内为曲张的痔静脉和增生的结缔

纤维化型:内痔表面坚硬,富有弹性,痔体表面略有白色纤维组织增生,易脱出,不易出血。

血栓外痔:主要发病特点为起病突然,疼痛剧烈,坠胀不适感明显,偶有全身症状。局部检查可见肛旁隆起肿物,可触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块,触痛明显。

炎性外痔:常由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门疼痛,在排便时疼痛加重,便血,肛门部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检查肛旁隆起的肿物,色红,充血明显,有触痛,有时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静脉曲张型外痔:肛门缘隆起成椭圆形,触之柔软,不痛,在大便用力时可见暗紫色肿块,排便后或休息后体积可缩小,是皮下静脉曲张引起,亦为晚期内痔发展而致。一般只感肿胀不适,排粪时加重,发炎时才有疼痛症状。

痔疮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大便时看到流血、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多数是由痔疮引起的;肛裂的出血呈鲜红色,伴有肛门剧痛;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大便色黑暗,那是消化道出血所致。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伴有肛门潮湿或有粘液,多数是由内痔脱出或直肠粘膜脱出;如果肛门有肿块,疼痛激烈,肿块表面色暗,呈圆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肛门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是肛周脓肿的症状;触诊肛门有条索装物,并有少量脓液自溃口出,是肛瘘的表现。

引起出血的诊断

1、有内痔或混合痔出血史。

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直肠癌

由于痔疮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相似,直肠癌和肛管癌二者有些症状交叉或不典型时,二者临床诊断常相混,错误的诊断并非少见,把肛门直肠症状的疾患诊断为痔,延误直肠癌的治疗。诊断另一错误是某些肛门出血症状的直肠癌病,误诊为痔疮。尤其二者伴存时,检查发现有痔后,即满足痔的诊断和治疗,而长时间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确诊断。如果对初步印象为痔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就可以防止许多诊断上的错误。

1、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这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因此与粪便不相混合,更没有粘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浓液,而且大便的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增多,还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倘用药后腹泻仍不能减轻,便应该特别留意了。

3、用手指伸入肛门内检查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的痔疮和直肠癌都是发生于手指可以触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门伸入触之,感到内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如果感到肠内有菜花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并发现肠腔狭窄得仅能容纳一个手指;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浓液和粘液者,则极可能患上了直肠癌,应该快去医院就诊,以免错失治疗机会。

肛裂

肛裂多数伴有哨兵痔,特别是被长期忽视肛裂病症的患者,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后,常同时伴有外痔、内痔,这时两者在肛门外的表征基本相同。所以,了解肛裂和痔疮的区别,提高肛肠异常的警惕意识对治疗大有裨益。

从病理看肛裂和痔疮的区别

肛裂是以肛管皮肤裂口,肛管溃疡,难以愈合为主要表现。

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形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团,以及直肠下端粘膜滑动而形成的。

从症状看肛裂和痔疮的区别

1、肛裂以疼痛、便血为主。痔疮以出血为主,只有外痔发炎肿胀时,痔疮才会剧痛。

2、肛裂可见肛管皮肤裂开,而痔疮则无。在肛门指诊时,即可确定,但肛裂者多不可进行肛门指诊,或者窥器检查;

3、肛裂多伴有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而痔疮则不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乳头瘤;

4、肛裂者,肛门外观可见狭窄,而痔疮患者则多见内痔脱出、外翻。

肛门瘙痒症

部分痔疮患者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引起肛门潮湿瘙痒,但是肛门瘙痒不一定就是痔疮。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肛门部有时有轻微发痒,如瘙痒严重,经久不愈则成为瘙痒症。它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只限于肛门周围,有的可蔓延到会阴、外阴或阴囊后方。多发生在20-40岁中午、老年。初起肛门瘙痒较轻,肛门皮肤无明显变化,多为阵发性。

久病患者瘙痒较剧,持续时间较长,尤以夜间更甚,过度的搔抓或机械刺激使肛周皮肤增生肥厚粗糙,肛门皱襞加深,局部有抓痕、血痂、渗液,皱襞缝中残留粪便污垢,更重者可合并感染见有脓泡或脓性分泌物,潮红肿胀。

经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糖尿病、蛲虫病、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肛门瘙痒症临床检查可能发现同时有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治疗。

痔疮如何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大便时看到流血、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多数是由痔疮引起的;肛裂的出血呈鲜红色,伴有肛门剧痛;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大便色黑暗,那是消化道出血所致。

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伴有肛门潮湿或有粘液,多数是由内痔脱出或直肠粘膜脱出;如果肛门有肿块,疼痛激烈,肿块表面色暗,呈圆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肛门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是肛周脓肿的症状;触诊肛门有条索装物,并有少量脓液自溃口出,是肛瘘的表现。

尿路感染诊断时会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尿路感染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进行尿路感染诊断鉴别。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一、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所以这在尿路感染诊断上需要鉴别的。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二、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尿路感染诊断症状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尿路感染诊断鉴别要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三、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尿路感染诊断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腹外疝诊断鉴别

腹外疝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为腹外疝;位于什么部位;属何种病理类型;是否继发于其他疾病。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痔疮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内痔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将内痔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1.风伤肠络: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辨析:《症治要诀》说:"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见闻录》说:"纯下清血者,风也。"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而风多挟热,血不循经而下溢,风又善行而数变,故风邪引起的便血,其色泽较鲜红,下血暴急呈喷射状。风性善行而数变,故肛门瘙痒。风为阳邪,故见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2.湿热下注:

证候: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析:湿分内外,外湿多因坐卧湿地,久居雾露潮湿之处而发;内湿多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而生。湿与热结,致肛门部气血纵横,经络交错而生内痔。热盛则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血下溢而成便血;热积肠道,灼伤肠络,则肛门灼热;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故肛内肿物外脱。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之征。

3.气滞血瘀:

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辨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癌。热结肠燥,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癌阻肛门,导致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气机失畅,无力统摄,则血失统摄而不行其道,出现便血,血栓形成。瘀血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见舌质暗红,苔白或黄,气机郁滞,故见脉细涩。

4.脾虚气陷:

证候: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辨析:《素问》说:"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说明内痔的发生,气虚也是因素。脾胃功能失常、妇人生育过多、小儿久泻久痢、老人气血衰退、某些慢性疾病等,皆能致中气不足,脾虚气陷,无力摄纳而致内痔脱出不纳。同时,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依存的关系,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故气虚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虚则无力摄血,易致下血加重,故可见便血色鲜或淡,或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均为脾虚气陷,气血两虚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将内痔分为Ⅲ期。Ⅰ期: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Ⅱ期:便血,色鲜红,伴有物脱出于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Ⅲ期: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至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或无。肛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纤维化。

欧美多采用Goligher内痔四度分类法。Ⅰ度:排便时出血,齿线上有扩张的静脉丛,呈结节状。Ⅱ度:排便时内痔脱出,可自行还纳。Ⅲ度:内痔易脱出肛门外,需用手还纳。Ⅳ度:合并外痔,内痔脱出后不能完全还纳。

痔疮诊断标准:

(一)内痔

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痔核较小,质柔软,表面色鲜红或青紫,大便时痔核不脱出肛外,常与大便摩擦出血。

二期:痔核较大,大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大便后自行回纳,出血量较多,呈点滴状或喷射状。

三期:痔核更大,表面微带灰白色,大便时经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二)外痔

1.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皱襞突起,有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

2.血栓外痔:因便秘或排便时用力过猛,而致肛门静脉丛破裂,血管外形成血栓,有皮下隆起、肿胀、发炎、疼痛。

3.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复发炎,肿胀,致使肛门静脉丛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皮垂。

4.静脉曲张性外痔:下蹲腹压增加,排便或肛门吸引器检查,均可见肛缘周围皮下曲张的静脉团瘀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突起,但可逐渐消散。

(三)混合痔

由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肠和肛门静脉丛扩张屈曲,相互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上下形成一整体者。

诊断混合痔必须注明:

1.外痔部位属于何种病理性质。

2.大小、部位(按时钟定位法)。

西医诊断依据:

内痔的诊断并不困难。单纯便血,血色鲜红者,多考虑为Ⅰ期内痔。便后有物脱出,可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便后脱出物需用手托回者,甚至难以回纳者为Ⅲ期内痔。直视及肛门内镜观察是检查痔的重要方法。肛、直肠指检也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步骤,但是其目的在于检查肛、直肠下段有无肿瘤或其他病变,及了解老年男性前列腺的情况。检查痔时,如疑有其他疾病即应进一步做乙状结肠镜、X 线钡灌肠等检查。

西医鉴别诊断:

内痔的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直肠癌:直肠癌早期即有大便不规律,排便不尽感明显;随即出现里急后重,大便稀溏,内挟脓血和粘液,便血紫褐或暗红,血液与大便混杂,如有瘤体脱落可发生大出血。有些病人出现肛门疼痛或剧痛。肛门指诊检查,可触及表面粗糙不平,呈菜花样的肿块。肿块与肠壁相连,质硬,活动度差,指套染血。在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常规肛门指诊是鉴别直肠癌的关键,若发现肿物,可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2.肛乳头肥大:肛乳头肥大患者常有肛门不适,疼痛或异物感等。肥大的肛乳头在排便时脱出于肛门外呈灰白色,圆形或三角形,有蒂,一般为头大蒂细,肛门指诊时可触及质硬之肿块。

3.直肠息肉:肛门指诊可触及球状肿物。较硬,有蒂,若系无蒂息肉,在直肠内可触及丛生颗粒,低位有蒂息肉,触及活动度大,便时易脱出肛门外,可伴有便血症状。

4.直肠脱垂:肛门局部检查可见肛门口松弛,脱出物长圆而大,有环状沟纹,多呈锥体形,表面附有粘液。

中医类证鉴别:

1.息肉痔:常见于儿童,脱出物为肉红色,有蒂,易出血。

2.悬珠痔:位于齿线上,常呈锥形或有蒂,质较硬,可脱出,色灰白。

3.脱肛:脱出物为直肠粘膜,成环形,表面平滑,有肛门向外的放射状纵沟,无静脉曲张。

4.裂肛:便时肛门疼痛,且便血与肛门疼痛相对应,在肛管部可见裂口。

5.锁肛痔:肿物形状不规则,呈菜花状,表面不整齐,质坚硬,常有出血及恶

臭脓血分泌物。

痔核诊断鉴别

据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境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

如稍有可疑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腹外疝诊断鉴别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相关推荐

鉴别诊断

临床上还有一些炎性甲亢(或称破坏性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炎性反应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胞细胞中大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和TSH下降,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酷似甲亢。炎性甲亢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无痛性甲状腺炎的甲亢期、产后甲状腺炎的甲亢期和碘致甲亢2型。鉴别Graves病和炎性甲亢十分重要,因为前者需要积极治疗,后者不需治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前者甲状腺摄131I率是升高或正常的,后者是被抑制的;此外前者的TRAb是阳性,后者是阴性的;前者合

外阴红肿的鉴别诊断

外阴肿胀的鉴别诊断: 1.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一般多见于中年妇女,当瘙痒加重时,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 2.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 诊断:外阴肿胀痒痛主要表现在女性朋友的会阴这个部位。如瘙痒多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会阴,甚至肛周等皮损区。

痔疮的检查鉴别

痔疮分好几种,想要治疗痔疮,就要先把痔疮类型确诊好,然后才能制定治疗计划,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可以更快的把痔疮治好。本篇文章将会为你介绍痔疮的检查鉴别,希望能帮助你更好的确诊。 检查 首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其次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最后

怀疑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是做早期发现肝癌的基本检查项目之一,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

详细了解痔疮怎么诊断

一。诊断 (1)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 内痔的分度: (2)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3)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4)偶有便血;排便时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5)偶有便血;痔脱出嵌顿不能还纳。 二。鉴别诊断 (1)便血时需与肛裂、炎症性肠病、息肉、结直肠癌等鉴别; (2)脱出时需与肛乳头纤维瘤、息肉、直肠脱垂等鉴别; (3)疼痛时需与肛裂、肛窦炎、肛周脓肿等鉴别; (4)肛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

痔疮便血的鉴别诊断

1.与痢疾相鉴别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2.与痔疮相区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

直肠粘膜脱垂诊断

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如脱垂内有小肠,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直肠脱垂应该如何诊

骨穿术的适应证是什么

适应证: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1. 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