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宝宝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一、更有耐心了。
入园前,宝宝做什么事情做不好会马上发脾气,爸爸妈妈若是劝导她,她不但不听,反而适得其反,脾气更大。自从入园后到现在,明显有耐心了,自己做不好也不太会发脾气,最起码家长劝了会听。之前给宝宝买了一本折纸,根本没翻过几次,更不要提和我一起折了,就是因为她没有耐心。对宝宝的耐心而言,真是太大的进步,希望继续保持!
二、小手更巧了。
宝宝的小手明显变巧了,就拿折纸来说,家长如果说哪个角对哪个角,哪个边对哪个边,他都会对的很好,之前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更懂礼貌了。
入园前倒是也知道并会说一些客气的话语,但只是偶尔心情好时会说,现在呢,很明显的是习惯性语言了,态度也更礼貌,常用语:“妈妈你可以陪我玩吗?”“可以帮我拿一下那个球吗?”别人给她东西,也是习惯性地说“谢谢”。
四、自己吃饭了。
这可以算是最大的进步了,当然也会有让家长喂的时候,但自己吃的时候多了。
太多的进步,让爸爸妈妈从心底感到开心!希望在幼儿园老师们的帮助关心下,小孩子能更好地进步,更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看着宝宝从一个不懂事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小朋友,感到由衷的欣慰,也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好
宝宝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大部分的观点认为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应该是在宝宝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宝宝自身的免疫力已经增强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这种增强使得他们对于新环境以及作息时间的变化都能够较好的适应,身体不会对环境的改变做出不良的反应。此外,宝宝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加上本身探索未知的需求,幼儿园成为宝宝除了家庭之外较好的选择。因此宝宝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就是2岁半到三岁左右。
上幼儿园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
宝宝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之所以是两岁半到三岁左右是有原因的。我们来看一下要上幼儿园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才不至于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别的宝宝。
1. 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是在宝宝能够自主的表达身体感觉的时候,特别是要会表达身体不适。之所以这种能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幼儿园的老师要面对的是很多个小朋友,因此无法面面俱到的关注到每个孩子,更无法想孩子的父母那样事无巨细的考虑到。因此宝宝具备表达身体不适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2. 宝宝要具备了基本的自立能力才能说他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宝宝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才能够在幼儿园里很好的生活。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吃饭、上厕所等基本的能力无法达到的话,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也自然是没有达到。
3. 宝宝的社交能力也是衡量宝宝是否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的一个标准。是否能够适应集体生活,能否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其实可以说幼儿园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开端,与人相处的能力对于其以后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太早上幼儿园的坏处
如果宝宝在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前就去上学的话对于宝宝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是有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 未到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的宝宝在入园后可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滋生会降低宝宝自身的免疫力。这会直接导致宝宝自身身体的不良反应,宝宝可能会比较容易生病。
2. 宝宝如果太早上幼儿园的话,可能会由于内心感觉缺少关爱而变得更具攻击性。要知道幼儿园老师是无法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一个老师通常需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而太小的宝宝去上幼儿园可能会因为各种基本能力还未具备而产生低落孤独感,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宝宝不合群怎么办
宝宝前两天愿意去幼儿园是因为宝宝对幼儿园的一切很好奇,他需要去探索去发现。接着不去了,是因为宝宝在幼儿园里受到了制约。他不能想做自己的事情,对幼儿园的生活感觉不自由,所以就不在喜欢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也不要太担心,这是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的阶段。我们应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不失时机的表扬宝宝鼓励宝宝上幼儿园。请爸爸妈妈多讲讲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并和宝宝一起上幼儿园,让他完全熟悉后鼓励宝宝自己去幼儿园。
宝宝胆子小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又多住高楼,与人交往的机会很少。一些家长,不注意提前训练和心理准备,3岁以后,猛然让宝宝上幼儿园了,宝宝自然就有明显的恐惧和不适应,因为心理的作用,宝宝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咳嗽、睡眠不实等现象,可是如果去检查,却发现没有问题。
宝宝胆小应对方法:
1.几个月大的宝宝要多抱出去晒太阳,并与人多接触。
2.会走的小朋友可带去游乐场、亲子班,与同龄宝宝多接触。
3.上幼儿园前去园里参观,慢慢适应那里的情况。
4.上幼儿园最初几周,每次接宝宝的时候,要多夸奖宝宝。让宝宝喜欢幼儿园,减少上幼儿园的恐惧。
小孩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1、两个超人玩偶来帮忙:爸妈离开自己去上班,宝宝长时间在幼儿园里难免也会想念爸妈,因此幼儿园老师说一些孩子会突然间吵闹着要回家找爸爸妈妈。如果你家宝宝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小编建议家长让两个超人玩偶来帮忙。妈妈首先要让宝宝意识到,这两个超人玩偶分别代表爸爸和妈妈,超人一直陪伴在宝宝左右保护他,就像爸妈一直在他身边一样。
每次去陌生的地方,家长都可以鼓励宝宝把超人玩偶带上,那么宝宝自然就会将陌生感或者对爸妈的挂念转移到超人玩偶身上,在陌生环境中宝宝也就能够安定一些。
2、给弟弟做个榜样吧:每个宝宝都想被当作小大人对待,所以如果他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获得他人赞许的目光,他肯定会怀着一份“责任心”很乐意去做这件事。宝宝在幼儿园门前不愿进门时,家长不妨指着旁边哭闹的小朋友说:“宝宝给那个小弟弟做个榜样,快乐地走入幼儿园,弟弟肯定会觉得你很了不起呢!”用激将法再配合妈妈的赞许,宝宝肯定乖乖地就落入了妈妈的“陷阱”了。
3、答应孩子早点接他: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在害怕爸妈会把他丢下,不要他。因此,家长要在离开之前,需要好好跟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并答应早点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
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4、妈妈放松心态: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放心还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一些妈妈更是在离别的时候万分的不舍,或者宝宝哭了妈妈也是一脸的苦情。妈妈的这些小动作和表情,就更容易让宝宝坚定不想上幼儿园的决心,因为宝宝会认为: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
所以妈妈对于宝宝上幼儿园这事上要放松心态,你轻松的态度对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很有帮助,还要避免在行为和语言上透露出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态度。在和宝宝分离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说说笑,习惯性地和孩子吻别,告诉他你什么时候回来,让他感觉安心。这样家长才比较容易安抚孩子的心情。
5、带上熟悉的玩具: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很大原因是在幼儿园找不到安全感。他们习惯了爸妈在身边照顾自己的日子,来到幼儿园却要面对不同的人,使得宝宝很不适应,所以宝宝上幼儿园总是会出现分离焦虑。
家长也可以在出家门之前让宝宝带上自己的贴身玩具,这个慰藉物能够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妈妈可以教宝宝如果在幼儿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除了跟老师说以外,也可以多抱抱这个小玩具或者跟他倾吐。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宝宝排解压力,并让分离变得简单一些。
6、和老师谈谈:家长都很想要知道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睡午觉,有没有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类似这些问题家长不妨在接宝宝放学时多和老师沟通了解,但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去揪老师、幼儿园的小辫子。一些家长甚至会千叮万嘱老师要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生怕宝宝受一丁点的委屈。
和老师谈谈的目的不是要求老师去做什么,而是更好地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生活的情况,所以家长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家长在宝宝面前多和老师谈谈,还能够让宝宝感觉到老师与妈妈是熟悉的,在幼儿园是十分安全、安心的,这样宝宝也比较好放平心态过幼儿园的生活。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好
专家分析:
多角度综合考虑宝宝入园时机
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任何机构证明宝宝何时入园更科学、更合适,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考虑,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父母应具备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态。当为宝宝选定一家幼儿园,送宝宝上幼儿园时,父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安排好接送宝宝的时间。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更要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至于不看护宝宝,自己空虚,时不时打电话问宝宝在园情况或者到幼儿园看宝宝。成人的心理没调节好,将影响宝宝的入园情绪,也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
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不是看护机构
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主要对宝宝起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主要是以看护为主,而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比较年轻,有很多是没有孩子的,因此看护的经验不足。有时孩子拉了、尿了、衣襟湿了,老师缺乏看护宝宝的敏感性,不能及时发现,对宝宝的生活照顾难免不够周全。
从家庭来考虑:有些家庭环境不利宝宝更好地成长
如果家庭中是隔辈带宝宝,老人比较娇惯孩子,不能正确指出宝宝的缺点和不足,将影响宝宝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时,最好送宝宝到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教育。
有的家庭是保姆带宝宝,教育的方法及观念都比较落后,保姆的文化素质低,这样会影响宝宝的个性发展。因此适合早送宝宝去幼儿园。有的家庭是全职妈妈带宝宝,家庭成员比较简单,宝宝缺乏必要的交往,比较孤独,这样的家庭也适合让宝宝上幼儿园。
从宝宝的角度来考虑:宝宝的生理及心理条件都具备
宝宝到了2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他开始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宝宝也能独立行走,语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能听明白日常用语。他的控制能力具备,协调性也非常好。这时送宝宝去幼儿园,不会给幼儿园老师带来过大的工作压力,宝宝入园时机比较成熟。
宝宝秋季入园要准备什么
一、物品准备
1、生活用品
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父母应打听好相关事宜,以免重复准备造成浪费。如果是自备生活用品,细心的妈妈可以在宝宝的毛巾、被子等物品上写上名字,防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东西。
2、衣服
在服装方面应为宝宝准备3-4套换洗衣服,容易尿裤子的孩子还要再多准备两套。这个年纪的宝宝,头大体圆,皮肤细嫩,特别好奇,喜欢扯东西与乱吃东西,款式上宜选择简洁柔和、易穿脱的服装。而在面料工艺上,柔软、吸水性较强的天然纤维材质、耐磨易洗的全棉质衣物都是上佳选择。
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如果女孩梳着辫子,最好梳简单的发型,不戴过多的饰品。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
3、鞋子
一般幼儿园都会要求准备一双室内鞋和一双室外鞋。室内鞋以跟脚、轻便的布鞋为好,鞋底要防滑,防止孩子上洗手间滑倒。室内鞋不能用拖鞋,防止摔跤。室外鞋以旅游鞋、运动鞋为宜,适合跑跳活动。不要给孩子穿高筒靴,会造成孩子脚踝被箍住,容易摔跤。夏天的凉鞋要穿前边包头的,防止孩子奔跑游戏时绊到东西,弄伤脚指甲。
4、安慰物品
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为了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给宝宝带上他平时喜欢的一两件玩具。如果宝宝离开家人午睡困难,可以给宝宝准备好他平时用的小被子或者小枕头等安慰用品。
温馨提示:
多喝水
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容易哭闹、着急上火。因此父母应多给宝宝补水,早上临走前喝一杯、晚上回来更要多喝,也可在接孩子时带一瓶白开水或绿豆汤。
积食
有的宝宝事事想争第一,经常吃饭过量,也有孩子因为换了新口味,所以饭量大增,造成积食,一旦着凉就容易引起发烧。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回家后尽量不再让宝宝吃饭,补充点水果就可以了。
适度加衣
父母总怕宝宝着凉,因而容易穿得过多,户外活动时必然出汗,被风一吹极易感冒。其实小孩子火力壮,穿衣服应比成人少一些,加衣服也应适度。
二、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1、美好的向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2、提前看幼儿园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3、盼望上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4、坚持上幼儿园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5、不用幼儿园威胁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三、生活能力准备
1、给孩子一个专门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般在家里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可是到了幼儿园,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了。这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多花一点精力,毕竟让孩子改变习惯不是轻松的事情。
2、最好别让孩子挑食。
在家里,家人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给宝宝准备吃的,或者说是宝宝爱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可是幼儿园并非如此,每天中午吃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宝宝不爱吃也得吃。所以,尽量让孩子不挑食,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才能更好地饮食。
3、让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
在幼儿园,一般会有统一时间让宝宝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不可能帮到每一位宝宝,所以最好能够在上幼儿园前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这样就不会发生在等待老师脱裤子的过程中忍不住大小便的事情了。
四、作息时间准备
1、首先要清楚,在幼儿园是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规定的。一般是8点入园,上午做些游戏,做些运动,吃点点心,中午11点午餐。吃过午饭之后,12点开始睡觉,一般到2点半以后午睡结束。然后吃点东西,上会课,4点左右放学。
2、如果宝宝不是按照上面的作息时间,那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开始努力纠正了。特别是到了冬天以后,有些宝宝9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要到10点左右才到幼儿园,这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学习活动。比如,中饭不好好吃,午睡不好好睡等等,长期下去,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不好。
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家长要给宝宝先上一堂心理课。家长可以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带宝宝到幼儿园走一走熟悉一下环境,并提前让宝宝结识一些将要一同入园的小伙伴,这样能让宝宝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降低对幼儿园的排斥感,能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入园生活。
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宝宝可能还不清楚幼儿园是什么,你可以给宝宝讲解,也可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事情,尽量讲些温馨的,不要给宝宝压力。
带宝宝到幼儿园走走:平时可以带宝宝到他即将要上的幼儿园走一走,让他熟悉下环境,听听里面孩子们的欢笑声。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上幼儿园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庭,所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很重要,因为在幼儿园的时间他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一对一的照顾。
多结识新伙伴:多带宝宝出去,让他结识多一些新的小伙伴,还可以让他带小伙伴到家了做客,让他当个小主人,这对于他以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有帮助。
宝宝一定要上幼儿园吗
我们让宝宝上幼儿园的目的也就是要给她一个集体环境,因为宝宝迟早要去面对、去适应集体生活,能早点让宝宝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环境,我想这对宝宝今后的发育及发展都应该是有好处的。更何况在幼儿园里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宝宝,对宝宝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宝宝能迅速成长起来的。再者,因喂爸爸妈妈没在身边,宝宝也会渐渐学会独立,不再老是腻着家人,凡事依赖家人,长大后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强些。
宝宝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
把宝宝送入幼儿园的年龄最好不要早过两岁,而且想要将宝宝送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考察宝宝表达身体感到不适的能力,例如能否表达疼痛,尿湿,能表达口渴,上厕所等。宝宝表达身体不适能力很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身体和性格的了解也没有家长那么仔细,所以宝宝需要具备这种表达能力才可以安全地上幼儿园。
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也是锻炼宝宝独立能力的阶段,宝宝在幼儿园离开家长,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宝宝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例如吃饭,上厕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儿园也会在宝宝自理能力上有相对的要求,所以家长在送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好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考察宝宝的社交能力,懂得“轮流”排队等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阶段,宝宝开始要跟其他和自已一样的小宝宝接触,不再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需要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这也是宝宝开始成为社会的人的开端。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社会化,需要遵循社会的秩序,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培养宝宝的这种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宝宝和平共处
宝宝第一年上幼儿园为何总生病
爸妈常常得家里、幼儿园来回跑,甚至在上班的时候还得急急的请假去幼儿园看宝宝,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是不是幼儿园“亏待”了宝宝。为什么宝宝第一年上幼儿园总生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在对症下药吧。
一、环境变化
宝宝还没上幼儿园之前,在家里是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的,环境也比较单一,家长护理也周到,所以宝宝甚少受到疾病的入侵,身体也比较健壮。但是看病原体是有特异性的,当宝宝接触了不同的病原体,宝宝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提高免疫力。宝宝第一年上幼儿园是从单一环境进入复杂环境,从单一人物接触不同人、物,这一年宝宝就变得特别生病,则是对外面世界病原体产生的反应。
因此,家长在宝宝第一年上幼儿园的时候还不能太松懈,还得好好帮助宝宝度过过渡时期,等宝宝有比较成熟的免疫系统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也逐渐增加了,到时就不会那么“体弱多病”了。一般来讲,3岁以后宝宝机体抗病能力比3岁前会明显提高。
二、自理能力
宝宝开始上幼儿园碰到那么多同龄小朋友,彻底接档了贪玩的天性,常常玩得很开怀。这样其实也潜藏着生病的可能,因为宝宝剧烈运动后是一身大汗,却不会自己增减衣服,等到静下来吹风后就很容易受凉感冒。因此,在送宝宝上幼儿园前,爸爸妈妈应该先教教宝宝的自理能力,让宝宝能自己增添衣服。比如,指导宝宝什么时候该把衣服脱掉,什么时候该自己穿上衣服,如果玩耍后出汗要怎么清洁,吃饭和上厕所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等,让宝宝有更加干净的卫生习惯。
三、情绪焦虑
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孩到进入一个集体大环境后,饮食起居习惯都发生很大改变,被关注度也减少,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多少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尤其是精神上情绪焦虑常让宝宝影响到食欲。
对于两三岁的宝宝突然得跟父母产时间分离,心理脆弱的宝宝就容易产生严重的情绪焦虑,不习惯和亲密家人以外的人一起吃饭,不习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睡觉,这样吃饭不香、睡觉不好,就很容易生病了,家长集体交叉感染,宝宝还不足以抵抗,就进一步加大了生病的可能性。
四、缺乏水分
给宝宝身体补充营养是妈妈们非常关心的事情,常常听妈妈们喊着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却不见补水,这个最平常、最容易补的营养正式大人最容易忽视的。当宝宝去幼儿园后也没有自己喝水的习惯,就会比较危险,大大增加宝宝得病的几率。要知道,水参与着人体大部分生理过程,尤其是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而且宝宝对水的需求比成人来得更加迫切,所以让宝宝爱上喝水,保持体内水平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宝宝上幼儿园的好处
幼儿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环境,可以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拓宽他们视野,同时能让他们懂得不少知识。另外,园里还有其他小伙伴,可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总结来说,上幼儿园的好处有三点:
1.增强免疫力
孩子到了两岁半时,就已经有了较好的免疫力。这时候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们就能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逐渐地适应变化。
2.提高自身能力
孩子们虽然小,但经过一些锻炼和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能够理解和思考问题,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入园后与老师和小朋友的交流能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集体生活还能锻炼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
3.拓宽视野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大,希望接触更多新的东西,而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环境,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多大打水痘疫苗
12~18个月是最佳接种时间,如果错过可随时接种,建议上幼儿园前接种完成。
水痘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在幼儿园中,如果一人得病,可能将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传染。这种病可引起发烧及皮肤长水泡、脓泡,还可能造成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或是并发细菌感染。如果在1岁半以前感染水痘,还可能终生隐藏反复发作带状疱疹(俗称皮蛇)的危机。当宝宝上幼儿园前,要完成接种,有些幼儿园在入园时会询问,只有接种过水痘疫苗才接收入园。
宝宝上幼儿园哭怎么办
1、对家长过分依赖,不喜欢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当宝宝因为这个原因啼哭时,家长要给宝宝讲幼儿园的好处,有很多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做游戏等等。让宝宝知道幼儿园老师像妈妈一样。这样宝宝的哭闹会慢慢减少。
2、身体不舒服,有感冒等症状。当宝宝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上幼儿园很容易哭。这时候老师要及时让宝宝回家,嘱咐家长给宝宝看好病再来上幼儿园。
3、与其它小朋友闹矛盾。当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闹矛盾了,受委屈会哭起来。这是很普遍的事,也是宝宝在幼儿园发生哭闹的主要原因。这是老师应该耐心安慰宝宝,并调节好孩子之间的小矛盾。
4、受到老师批评。如果宝宝受到老师批评,即使知道错了,也会哭的。这时老师应该换个方式教育宝宝,以比较慈祥的态度去告诉孩子错在哪,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5、突然想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有时在幼儿园午休时,宝宝会突然想起陪她(他)一起睡觉的家里人,而身边只有小朋友和老师。宝宝会因为难受而哭起来。老师应像妈妈一样耐心安慰宝宝,哄哄她(他),让她(他)安然入睡。
6、与小朋友比赛输了或某项成绩不好。当幼儿园里举行绘画或唱歌等比赛时,宝宝没有获奖或不如别的小朋友好,这时宝宝会伤心的哭起来。老师应该把奖项设定的公平一些,只要参与就有奖。这样能让宝宝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