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的异常
视力的异常
近视
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近视是中国儿童最常见的眼疾,而大陆高度近视的比率更是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高出很多,伴随着高度近视所衍生的许多眼疾,正威胁着许多儿童的视力及眼睛健康。
远视
近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物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婴幼儿的近视眼很少,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是远视,其中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是眼正常发育的表现。有20%~25%的远视是病理性的,它是导致儿童视力低常及眼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
弱视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功能的疾病,指那些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远近视力均低于0.8,且不能轿正者。据统计,弱视患者已超过1500万人,成为大家需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眼睛雾蒙蒙的是怎么回事 上焦气血不顺畅眼睛视力会出现异常现象
眼睛明亮与否,来自于气的注入,气血可以上升与升腾的时候,眼睛才会明亮,所以有些人有颈椎问题,脖子卡住了,气血不通,眼睛会花一下,就是因为颈部气血被卡住,导致上焦气血不顺畅,就会引发眼睛视力异常现象。
宝宝为何会近视
3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视觉功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好多娃娃却出现了视力异常或视力异常倾向。据有关视力筛查项目检测结果显示,3岁以前的婴幼儿视力异常率近20%。
一、屈光不正
据专家介绍,导致婴幼儿视力异常的原因一部分是先天因素造成,一部分是出生后对眼睛保护不力所致。如家长过早就给孩子看电视、电脑,又不注意看电视的时间、距离、光线等,久而久之会给婴幼儿的眼睛造成伤害。
婴幼儿每次看电视的时间要适度,每隔半小时须休息5-10分钟。平时要多让孩子远眺,多看看绿色的树木以缓解眼肌疲劳。
二、户外活动少
不少家长喜欢把孩子“圈养”起来,很少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看电视就成了孩子室内活动的首选项目,长此以往,近视等眼疾不可避免。
三、用眼负担重
家长过早地开展早期教育也加重了孩子用眼负担。据了解,学龄前婴幼儿认字、写字早已是平常事,学龄前婴幼儿因为手指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手指的力量较小常常握不住铅笔,为了缓解手部疲劳,孩子往往会尽量握住铅笔的底端来写字,因而遮挡视线造成视力异常。
四、饮食营养不均衡
孩子挑食、偏食、爱吃甜食、不吃蔬菜,这些都会造成体内微量元素、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视觉发育。同时,膳食结构要合理,注意孩子的营养全面、平衡,保证眼球的正常发育。
五、婴幼儿过早学步
1周岁以内的婴儿视力发育尚不完全,而爬行可使孩子看清自己能看到的东西,有利于视力的健康发育。相反,如果幼儿过早学步的话,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孩子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多次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另外,婴幼儿学步大多在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直接侵入眼内,导致视网膜损伤,造成孩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并产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因此,幼儿不宜过早学步。
小儿脑瘫的症状
1、姿势异常
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足跟着地,呈剪刀样步态。
2、反射异常
常表现为觅食、吸吮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拥抱等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但痉挛型宝宝深反射活跃或亢进。
3、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宝宝,运动自控能力差。轻者只是手、脚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不能抬头、翻身、坐、站、走,四肢运动发育落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和不自主运动等。
4、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迅渐增高,手脚不自主的抽搐,牙关紧闭等。肌张力低下型者,往往是其他类型脑瘫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此外,还常有智力低下,视力、听力、语言、情绪障碍等。
什么是儿童弱视
儿童弱视是一种视力异常现象,患儿可能一只眼弱视,也可能两眼都弱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眼球或相关器官发生病变,不过即便经过系统矫正,宝宝的视力还是无法达到1.0的标准。
现行的儿童弱视标准:
年龄段 弱视标准(矫正视力) 正常视力
3岁以下 <0.5 0.5—0.6
4—5岁 <0.6 0.9—1.0
6—7岁 <0.7 1.0以上
另:两眼在视力表上的读取范围相差两行以上也可判为弱视。
弱视和近视存在本质性差异,弱视的孩子在经过系统的矫正后视力仍然达不到1.0的标准,近视儿童在坚持佩戴矫正眼镜后即可得到较大程度的回升。弱视的孩子还需要额外进行系统的弱视训练,而且弱视可能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视力,或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眼盲症。
儿童眼部保健科普知识
儿童眼保健就是根据儿童眼及视功能生长发育特点,开展眼保健和医疗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宣传眼保健重要性,普及眼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异常的自我保健意识;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童,尤其应对视力高危儿童重点检查,及时矫治,减少儿童弱视发生率。保障儿童眼睛的健康;早期发现弱视儿童,抓住时机及时治疗,提高弱视治愈率。
具体内容包括:
(一)宣传眼保健知识 比如室内应光线充足,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画画。一次连续看书或画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画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应成30~40°角度。看电视时应相距屏幕大于其对角线5~7倍的距离,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二)预防眼病及眼外伤 儿童的玩具和毛巾要经常清洗消毒,教育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眼病及时治疗,预防传染性眼病在家庭中蔓延。同时确保儿童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眼外伤的发生。
(三)定期视力检查 定期视力检查,是早期发现儿童视力问题、以便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确诊治疗。 视力检查的方法是:儿童的眼睛距人工照明的灯箱式视力表5米远,与视力表上1.0(对数视力表5.0)的视标行同一高度水平。先遮住一侧眼睛,医生由最大视标开始,每行选择最外侧的一个视标依次向下。当儿童辨认发生困难时,检查上一行全部视标。以能辨认出半数及半数以上视标的一行为儿童的最佳视力。 儿童视力异常筛查标准:4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6;5~6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8。当儿童单眼视力低常或双眼裸眼视力相差2行或2行以上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
视力下降的表现
只要妈妈留心,都会发现正常宝宝的眼球是晶莹透亮、大小适中、活动自如的。如果宝宝眼球凹陷,看近物模糊可能是远视,反之则是近视。一旦妈妈发现宝宝眼球异常,平日又出现以下行为,就要警惕了:
1、眯眼或瞪眼看电视
当宝宝看不清电视时就会眯着眼,使瞳孔变小,增加聚光。偶尔眯眼是正常的,但宝宝长时间眯眼,可能就是近视。如果宝宝爱瞪眼看电视,可能就是远视。
2、凑得很近看东西
近视和远视的宝宝都喜欢凑近看东西,如果宝宝日常看东西靠得很前,恨不得把脸贴上去,还常常抱怨灯光太暗,妈妈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视力异常。
3、看书老是坐不住
日常宝宝看书时老是坐不住,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能是抗拒学习,也可能是眼睛疲劳。如果宝宝视力异常,经常会出现眼睛疲劳的情况。
4、总是歪着脑袋
歪着头看东西的宝宝很可能是视力异常,因为宝宝歪着头时,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较小,看东西会更清楚。
怎么保护孩子视力 视力异常的征兆
学龄前幼儿因年纪小,无法用语言完整描述症状;患有先天眼疾的孩童,根本无从分辨正常视力应该如何,因此不会主动对雾茫茫的眼前世界做出特别反应;有些小孩虽然外观、举止完全正常,却可能隐藏单眼异常的问题。由于视力异常的黄金治疗期为3~6岁,为了不错过最佳治疗期,建议家长应随时留意观察孩子,平时是否表现出某些可能为视力异常的征兆。
眼睑下垂。
黑眼球内有白斑。
两眼大小不一。
瞳孔大小或形状不一。
眼球向内或向外偏斜。
眼球有异常震颤的情形。
眼睛有畏光情形。
眼周呈现红色,眼睑肿胀。
需要用眼力时,出现皱眉、眯眼、头部歪斜、偏转、下巴压低、抬高等不良姿势。
看书、看电视时习惯性向前趋近。
任何需要专注用眼力的工作,孩子都无法专心。
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常跌倒。
眨眼次数过于频繁,或经常用手揉眼睛。
经常感觉头昏、头痛。
感觉视线模糊。
图像有重叠情况。
弱视孩子有哪些症状 行动笨拙
当孩子明显动作笨拙,行走蹒跚,较近的距离不能注意或认出事物及人,感觉有明显的视力异常及反应迟钝时,很可能孩子有较大的视力缺陷。
肌张力异常鉴别
一、肌张力减低
(一)肌原性疾病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平行。往往在肌萎缩部位伴有肌张力减低。由于肌肉萎缩。力弱及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行时特殊姿态。站立时腹部前凸与腰椎前弯。行走时呈“鸭步”。这是由于脊柱旁肌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时胸廓和脊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肩胛骨与胸骨之间。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张力减低所致。
2.肌病同样于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呈平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见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现。肌酸增加。肌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二)神经原性疾病
1.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肌萎缩主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肌张力减低有平等关系。由于肌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踝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肌亦有选择。如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胫骨前肌麻痹最明显。肌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单神经病(mononeruopathy)主要由外伤。缺血。浸润。物理性损伤等引起。如上肢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明显时。上肢的屈肌群张力减低明显。上肢伸肌群(拮抗肌)张力占优势。因而掌握背屈。挠神经高位损伤时。因肱三头肌瘫痪和张力减低而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并因肱挠肌力弱和张力减低而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
2.后根后索病变:脊髓后根。后索病变时肌张力减低是突出症状之一。以脊髓旁(tabesdorsalis)为代表有静止性肌张力减低。同时也伴有姿势性与运动性肌张力异常。患者仰卧位时胫骨甚至可贴床面。站立时膝关节部张力低。不能保持膝关节固定而出现“反张膝”。下肢肌张力低下较上肢明显。
3.脊髓疾患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gotrophiclateralsclerosis)多见于40岁以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上肢有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腱反射亢进。颈膨大的前角细胞严重损害时。锥体束症状被掩盖。此时上肢出现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被动运动肢体时动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现肌萎缩。晚期肌萎缩可扩展到上肢的前臂下1/3以下。两侧对称。在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于肌萎缩部位肌张力减低。由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瘫痪与肌萎缩的范围较小。故萎缩的拮抗肌保存。而且它的肌张力占优势。因而经常伴有异常体位。如马蹄内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幅度增大。呈过度屈伸姿势。
4.小脑性疾患:肌张力减低是小脑病变的常见症状。由于肌张力减低。使肢体产生姿势异常。如处于过伸过屈位。除了静止时肌张力表现低下之外。被动运动时也可见到明显的肌张减低。主运动开始与终止时缓慢。自觉无力。容易疲劳。由于肌张减低。腱反射也减低或消失。可见到钟摆动样腱反射。亦因肌张力减低和拮抗肌作用不足而出现“反击征”。
5.锥体疾患:锥体束损害的急性期由于产生锥体束体克。在锥体束休克期内肌张减低。瘫痪的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无阻抗感。
肌张力异常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尽可能进食新鲜蔬菜,给予高营养食品,以补充机体消耗,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多喝水,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食品,如鱼肉制品应尽量去骨、刺,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食品。
二、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四、推荐食谱: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预防近视如何从孕妇保健做起呢
婴儿出生后其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1岁-2岁,这时绝大多数婴幼儿眼球发育尚未成熟,应注意保护,不要受强光刺激,饮食多给富含维生素A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泥泥等食品。
培养正确的看物姿势和用眼习惯,不能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画报或书,更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年龄大的孩子不要长时间的玩电脑和电子游戏机。
为了早期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定期检查视力,1岁以内婴儿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3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发现视力异常及早给予矫治眼功能异常程度越轻,发现越早,矫治效果越好。除到医院定期检查外,家长还要学会简易的检查方法便以及早发现异常。
新生儿都有光感,当强光照时会引起闭目、皱眉;出生后2个月时婴儿开始能注视眼前样大的物体,并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可随意注视和追找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 个月时,婴儿黄斑中心的发育已趋完善,能分辨人的面貌,对喜欢的颜色表现欢悦。如果不能稳定注视目标,或表现出无目的的寻找或眼球有节奏摆动,表明视力不佳或异常。
稍大点孩子可用遮盖试验法,即交替遮盖两眼,观察小儿行为,当遮盖视力差的眼睛时,孩子不在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眼睛时,孩子会用手推开遮盖物或哭闹。
当然,这些都是孩子出生后必须注意的事情,要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还应再早一些,从母亲怀孕开始就注意预防。
弱视诊断鉴别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可诊断。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弱视的诊断需要明确同时伴有引起弱视发生的病因,如前文所述的发生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病变。
鉴别诊断:
1 首先需要和一些引起视力下降眼部器质性病变鉴别:如眼底发育异常、黄斑区病变、视神经病变等导致的视力异常;
2 也需要与屈光不正,如近视进行鉴别:明显屈光不正引起弱视,但弱视与单纯屈光不正不同,单纯的屈光不正佩戴合适矫正眼镜时视力即可达到正常,而弱视眼即使经过规范验光后,佩戴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视力还是低于正常。
3 部分眼部器质性病变可以同时导致弱视的发生,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等:此时患儿视力异常与白内障、角膜白斑等病变有关,但也与这些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视力发育异常有关,所以这类患儿的视力差包括了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视力降低,同时还有由此导致的弱视,因此对这些患儿的治疗就包括针对这些器质性病变的治疗和随后的弱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