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胰腺癌
要警惕胰腺癌
1、注意遗传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现,约7.8%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史?对照组只有0.6%,两者相差13倍,且与环境因素无关。直系亲属中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确有较高的自发胰腺癌倾向。这类高危人群的识别,有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筛查方案和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家族性胰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专家怀疑,可能是这类人群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2、消除慢性炎症因素 专家研究证实,各种类型的胰腺炎,包括单纯性慢性胰腺炎,若久治不愈,有转化成胰腺癌的可能,但并不受胆石症等影响。这提示胰腺炎病史构成以后发生癌症的明显诱因,而且致癌危险随癌症确诊前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因此,作出胰腺炎的诊断必须慎重,要尽可能作周到细致的检查,绝不可马虎草率,匆忙下结论,尤其是有较长时期中上腹隐痛的中老年肥胖患者,以免遗漏癌症。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酗酒也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尤其是黑人。意大利专家指出,过多喝咖啡,若每天3杯以上,也有增加患胰腺癌的可能。但意大利专家认为,倘若喝绿茶,尤其是女性,则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率,故应鼓励适当多饮绿茶。专家们表示,如饮食结构失衡,过多摄入脂肪,导致肥胖症,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性达50%~60%,且该危险还随着热量摄入的增加而上升,尤其是女性与黑人。这说明肥胖也是胰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老糖友腹痛警惕胰腺癌
年过七旬的李大爷,患糖尿病已有10年了。近期,他一直感觉胃口不好,多吃两口就觉得饱胀;上腹部疼痛,晚上尤甚;血糖也忽高忽低,服药后仍难以控制;体重减轻。到医院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且包块压迫了胃。后经手术证实,该病变为胰腺癌腹腔转移。
老糖友查出胰腺癌的病例并非偶然。近年来,糖友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不仅是因为糖尿病和胰腺癌均发生在同一个器官,有许多病理解剖上的联 系;研究也显示,糖友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糖友较非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危险增加约80%;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证实,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胰腺形成慢性刺 激,从而导致胰腺细胞癌变。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发生胰腺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糖友在诊治过程中应谨防胰腺癌被漏诊、误诊,这值得医生和糖友的高度重视。
预防胰腺癌可多吃一种食物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因含有多个双键,且第一个不饱和键位于碳链甲基端的第三位而得名。这类脂肪酸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据此前曾有研究报告指出,胰腺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而来自鱼类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症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因此降低了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胰腺癌的发生与许多不良习惯有关联
专家表示,其实在医学界,虽然胰腺癌的病因不清楚,但是已经发现它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吸烟、饮酒、肥胖、缺少运动、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幽门螺旋杆菌、“三高”饮食 (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等等都被视为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此外,有研究已经提示,抑郁的心情,过大的精神压力、精神创伤都与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因此,除去多吃鱼预防胰腺癌外,警惕这些发病因素也是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目前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5岁以上,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应高度小心;初发糖尿病,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升高,这种情况下也要高度警惕胰腺癌;有家族史的病人,如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这方面病史,也要高度怀疑;还有胃大部分切除后的病人,一般20年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一些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以及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的人,也要小心。
反复胃疼需警惕胰腺癌
胰腺位于胃的正后方,腰脊椎的正前方,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胰腺却在人体消化系统的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人体消化食物所必需的消化酶,特别是在对脂肪的消化方面。此外,它还承担着内分泌的功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生长激素等,负责全身身体机能的调节。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有心窝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是胰腺癌首发症状。然而患者常先去内科或其它科诊治。所以绝大部分病人来外科就诊时,病情属中晚期。
糖尿病恶化是否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生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研究发现,胰腺癌的发生常会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胰腺癌,如果突然出现糖尿病症状复发,如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一定要警惕胰腺癌。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并非罕见。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病率较正常人高出1.5~7倍。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证实,部分糖尿病病人由于胰腺功能长期紊乱,对腺泡细胞造成一种慢性刺激,最终导致胰腺癌。除此之外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和某些胰腺癌病例刚发病时就是以糖尿病的面孔出现,这是因为胰腺癌直接破坏胰岛的细胞,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患者体内也易产生胰岛素抗体,最终引起血糖升高。可见,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来说,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因此,如果中老年人突发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腹痛、腰背痛、厌食等症状,则应进行B超检查。即使无糖尿病史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也要提高警惕,密切随访,谨防胰腺癌的发生。
糖尿病会导致胰头癌吗
一、糖尿病症状突发要小心胰腺癌:
与其他疾病病人相比,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人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显着上升,特别是无家族史、55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3年内胰腺癌发生率较高。原因是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胰腺形成慢性刺激,可能导致胰腺细胞癌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也易诱发恶性肿瘤。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多见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表现为上腹胀痛、纳差食少,少数患者可有腰背疼痛,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早期胰腺癌或小胰腺癌,如果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40%,而肿瘤小于1厘米的微小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更可高达60%以上。
因此,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特殊性,但仍可以通过检查尽早发现,如血清肿瘤相关抗原(定性检查),B超、螺旋CT等影像学定位诊断,有时直径小于1厘米的胰腺癌也可以被发现。万云乐副教授说,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来说,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胰腺癌,如果中老年患者突发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症状突然复发,如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一定要警惕胰腺癌的骚扰。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胰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也表现出糖尿病。除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也有可能引发胰腺癌的发生,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要做好胰腺癌的预防工作。
二、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
胰腺癌与糖尿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史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是由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胰腺癌病人当中之前有糖尿病的的就占有12.5%,而患有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的病人,之前有糖尿病的仅0.6%~1.2%,两者相差10~20倍,说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密切相关。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对胰腺产生慢性刺激,是胰腺细胞易发生癌变,另外胰导管上皮细胞病理改变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反复“胃疼”需警惕胰腺癌
胰腺的位置及功能
胰腺位于胃的正后方,腰脊椎的正前方,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胰腺却在人体消化系统的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人体消化食物所必需的消化酶,特别是在对脂肪的消化方面。此外,它还承担着内分泌的功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生长激素等,负责全身身体机能的调节。
胰腺癌早期可表现为“胃疼”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有心窝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是胰腺癌首发症状。然而患者常先去内科或其它科诊治。所以绝大部分病人来外科就诊时,病情属中晚期。
吃得太多易造成胰腺癌
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殊不知,高脂肪、高蛋白等食物却是胰腺癌行凶的一把尖刀。因为吃得多了,胰腺细胞就繁忙得多。而忙中容易出错,胰腺细胞在繁殖复制的过程中一旦出了差错,产生的异形细胞就是癌细胞。而长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对胰腺的长期刺激,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消灭这些癌细胞,癌细胞队伍继续发展壮大,便形成肿瘤。
如何早期诊断胰腺癌
胰腺癌是所有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却不断上升。资料显示近30年来发病率已上升了7倍,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男女均为第七位,死亡率男女均为第六位。
如果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全身皮肤黄染、持续性腰背部痛、上腹饱胀、胀气、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等症时应警惕胰腺癌。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以上这些症状容易让人觉得是胃肠道疾病或肝胆疾病。
如果进行了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了胃肠道及肝胆的疾病,就应该想到胰腺癌的可能,特别对于一些高危人群(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肥胖者、糖尿病者、慢性胰腺炎患者)要进行腹部彩超及CT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胰腺占位以及肿瘤标志物CAl9-9的化验。若发现异常,为了明确病变性质,应做胰腺占位的穿刺活检,这样可以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对于上述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腹部彩超的检查,争取在症状出现以前发现胰腺的病变。
胰腺癌有哪些早期表现
胰腺癌的症状一: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胰腺癌的症状二: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胰腺癌的症状三: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胰腺癌的症状四:血糖突然升高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的症状五: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症状
当身体出现疾病时,我们的身体都会像我们发出信号。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东西,从而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胰腺癌就是如此。了解胰腺癌的症状,能让我们及时发现病情。那胰腺癌的表现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胰腺癌的症状一: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胰腺癌的症状二: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胰腺癌的症状三: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胰腺癌的症状四:血糖突然升高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的症状五: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上述内容详细介绍了胰腺癌患者的表现症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胰腺癌早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没有发现,所以没有及时治疗耽误了最佳的治愈时期。提醒大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 ...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食欲不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早期有发现饭量突然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等食欲不振的症状时,就应该要警惕了。消化不良专家表示,消化不良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检查消化道又显示正常,那就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了。不能解释的腹痛腹痛也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应怀疑胰腺癌的可能。血糖突然升高专家指出,血糖突然升高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特别是对50岁以上、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哪些人易得胰腺癌
1、年龄超过40岁有大量吸烟、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及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后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应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2、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患胰腺癌的几率较大。临床显示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3、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急、慢性胰腺炎在部分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发展为胰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有胰腺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可升高1.65~5倍。
6、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亦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突发糖尿病警惕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可能和胰腺癌有关?胰腺癌的症状之一是糖尿病,如果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要警惕胰腺癌。
临床中,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早期胰腺癌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
由于延误诊断,胰腺癌患者常常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有突发糖尿病或者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建议40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验血糖之外,应该再做个肿瘤指标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糖尿病老患者不仅要治疗糖尿病,还应定期进行癌症检查。
胰腺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警惕的症状
胰腺癌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症状,出现后要警惕胰腺癌发生。
腹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与常见便后缓解的腹痛不同
1、钝痛:当肿瘤压迫胰管引起高压时,患者会出现钝痛。
2、阵发性上腹部疼痛:当肿瘤发生在胰胆管出口处时,患者会出餐后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与胆汁排出受阻有关。
3、夜间持续性腰背痛:胰腺的神经支配较丰富,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丛,肿瘤浸润及压迫这些神经纤维丛就可致腰背痛,且程度剧烈,患者常彻夜取坐位或躬背侧卧,多属晚期表现。
无痛性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约占30%左右。黄疸可早期出现,但不是早期症状,大便的颜色随着黄疸加深而变淡,终于呈陶土色,小便色越来越黄。不少病人可因梗阻性黄疸而皮肤瘙痒。
60%的胰腺癌早期有胃肠消化症状,多数患者有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1、消瘦与乏力:由于食量减少、消化不良和肿瘤消耗所致。
2、间歇性低热:绝大多数患者病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间歇性低热常不引起注意。胆道感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