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内胚窦瘤的发病机制
阴道内胚窦瘤的发病机制
肿瘤呈息肉状或质脆的脑髓样或葡萄状肿物。
镜下阴道内胚窦瘤的镜下组织学结构与卵巢的内胚窦瘤同。形态具多样性,细胞呈卵圆形或多面体形伴有核大、突起。有丝分裂像呈立方形或扁平形。基本特征有:
1.典型的Schiler Dusal(S-D)小体 即类似于“肾小球血管襻”样的结构或啮齿类动物的内胚窦结构。
2.网状结构。
3.透明球。
4.抗淀粉酶PAS阳性及具嗜酸性基底膜样结构。
免疫组化可测定AFP,即此瘤能分泌甲胎蛋白(AFP)。
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癌抗原125(ca125)
(2)癌胚抗原(cea):目前检测cea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放射免疫诊断法测定血cea,一种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cea,这两种检测的临床结果,均与肿瘤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与分级、疗效及治疗后有否转移及复发有关系。
(3)甲胎蛋白(afp):afp是否升高,取决于肿瘤组织是否有内胚窦瘤 成分 ,对卵巢内胚窦瘤(卵巢囊瘤)有特异性价值,或对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混有卵黄囊成分者,均有意义。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即使存在微小瘤灶,afp亦会再次升高,较其他检查方法敏感。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患者血清β-hcg,可帮助诊断卵巢绒毛膜癌和伴有绒毛膜癌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如卵巢纯无性细胞瘤。亦可精确反映癌细胞的数量,故也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及抗癌治疗效果的指标。
(5)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功酶谱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6)唾液酸(sa):sa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阴道内胚窦瘤的检查
免疫组化可测定AFP,测定血清AFP可用于同阴道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以及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的指标。
1.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显示阴道内肿块的大小、形状等,但阳性率不高。
(2)CT检查 可显示阴道有占位病变及膀胱、直肠、淋巴结或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
(3)MRI检查 MRI提供的图像比CT和B超更精确、全面。可更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范围,能够准确地显示肿瘤的边缘,还能了解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软组织的对比性优于CT检查。
2.膀胱镜检查
可以显示膀胱及尿道是否被肿瘤侵犯。
3.阴道镜检查
无论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否阳性,对于婴幼儿无明显诱因的阴道流血,应行阴道镜检查。可见起源于阴道壁的外生性、质脆肿物。行阴道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时发现肿物应行组织活检。
阴道内胚窦瘤能彻底治愈吗
阴道内胚窦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多发于婴幼儿或年轻妇女,多由生殖细胞迁移错位致生殖细胞进入阴道上段所致。阴道内胚窦瘤患者在发病初期暂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的增大,会出现阴道流血、尿路感染、阴道排液异常、阴道有直径为2-10cm的新生息肉。一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要及早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指导用药。阴道内胚窦瘤如何治疗,阴道内胚窦瘤能彻底治愈吗,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阴道内胚窦瘤治疗
阴道内胚窦瘤能彻底治愈吗?阴道内胚窦瘤能否治愈,首先要先治疗,根据治疗结果而定。阴道内胚窦瘤的治疗方法不多,常用治疗法为手术疗法和放射疗法。但这两种治疗方法经过临床验证后,发现治疗效果均不佳。但目前没有更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很多人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疾病。手术治疗适合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而定。阴道切除术、盆腔清廓术都是治疗此病的常用手术,手术后患者会丧失生育能力,因此要谨慎选用此方法治疗疾病。
放射疗法在1970年开始应用,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病情,减缓症状,减少并发症以及延长患者生命。此方法不对患者的生育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此方法会破坏卵巢功能,导致盆腔骨骼生长异常。最为不良的影响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因此不适宜长期使用。
阴道内胚窦瘤能彻底治愈吗
阴道内胚窦瘤能不能治愈,不仅要取决于患者的身体情况、病情及治疗结果,而且取决于患者的心态及预后。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与疾病相对抗,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坚持治疗。同时,患者日常还要注意饮食,不要吃羊肉、鹅肉,不要吃肥腻食物,不要吃油煎食物,不要吃腌制食物,不要吃霉变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要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多吃富含营养的牡蛎、蟹等。
卵巢肿瘤指标
(1)CA125
对诊断卵巢上皮性癌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浆液性囊腺癌,其次是宫内膜样癌。浆液性囊腺癌的检测阳性率在80%以上,90%以上CA125水平随病情缓解或恶化而消长,因此还可以作为治疗后的监测。临床上CA125≥35U/ml为阳性标准。CA125并非特异性,部分妇科非恶性疾病如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结核、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一些非妇科疾病的CA125值也时有升高。
(2)AFP
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含内胚窦瘤成分的混合瘤、无性细胞瘤和胚胎瘤,部分未成熟畸胎瘤也可升高。AFP可以作为生殖细胞瘤治疗前后及随访的重要标志物。正常值<29μg/L。
(3)HCG
原发性卵巢绒癌成分的生殖细胞瘤患者血中HCG异常升高,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清B亚单位的HCG值阴性或<3.1mg/ml。
(4)CEA
有些卵巢恶性肿瘤晚期,特别是黏液性囊腺癌CEA异常升高。但并非卵巢肿瘤的特异性抗原。
(5)LDH
部分卵巢恶性肿瘤血清中LDH升高,特别是无性细胞瘤常常升高,但并非卵巢肿瘤特异性指标。
(6)性激素
粒层细胞瘤、卵泡膜瘤可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黄素化时,也可以分泌睾丸素。浆液性、黏液性或纤维上皮瘤有时也可以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
卵巢肿瘤的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多见于30岁到50岁的妇女。表现多为腹痛、腹胀。
卵巢恶性畸胎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其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发烧等。
卵巢颗粒细胞瘤:多见于40岁至55岁的妇女,其表现为月经紊乱或月经干净后仍有阴道出血等。
卵巢黄囊瘤(内胚窦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也偶见幼女,其恶性程度极高,而且发展快,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持续发烧、全身乏力等。
阴道肿瘤
阴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阴道的良性肿瘤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瘤、黏液瘤和乳头状瘤等,与其组织学来源名称相当,阴道良性肿瘤一般不产生明显症状。阴道恶性肿瘤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在阴道壁组织中的病变。其中有原发性的,亦有继发性的。继发性多由宫颈癌、外阴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转移而来;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左右。
阴道由黏膜、肌层及血管、淋巴管组成。黏膜上皮为典型鳞状上皮,上皮下血管丰富,其中有淋巴小结及结缔组织;肌肉层由内为环行、外为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组成,其间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及小静脉。
正常阴道没有腺体存在,但偶可发现孤立的迷走的隐窝,并由此形成含有液体的潴留性囊肿,并非赘生性或增生性肿瘤。一般囊肿上皮多来源于胚胎时期的苗勒氏管,中肾管及泌尿生殖窦。卵巢冠纵管囊肿来源于午非氏管的事迹。
阴道鳞状上皮癌占多数,为阴道恶性肿瘤的93%,腺癌次之,约占4%~5%;其他如恶性黑色素瘤、葡萄状肉瘤、内胚窦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和血管肉瘤等更为罕见。不同细胞类型的阴道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不同,鳞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老年妇女,内胚窦瘤、葡萄状肉瘤好发于婴幼儿,青春期好发腺癌和葡萄状肉瘤,生育年龄妇女平滑肌肉瘤发生率高。
阴道内胚窦瘤的检查和临床表现
研究发现由不同肿瘤产生的AFP由于其糖链结构健康搜索的不同可采用Lectin亲和电泳法分成不同的异构体。
试剂包括conA、LCAE-PHA及alloA,血清的AFP通过ConA被分成两部分,即conA未反应型(C1)和conA反应型(C2)。
子宫肝样腺癌、阴道内胚窦瘤和卵巢内胚窦瘤皆可检出C1和C2,而脐血中仅测出少量的C1。
通过LCA被分成3部分,即L1、L2和L3。阴道内胚窦瘤含有L2和L3,这4种组织来源的AFP的异构体均不同通过E-PHA可测出P2、P3、P4、P5和一个亚型P3f,而阴道内胚窦瘤表现为P2、P3f、P4和P5健康搜索。
其异构体谱与卵巢内胚窦瘤明显不同。通过alloA可检测出两个主要部分,即A1和A3及一个亚型A1s,阴道内胚窦瘤表现为A3A1及A1s,其表现明显不同于其他来源的AFP。
因此,可通过Lectin亲和电泳检测血清AFP的异构体谱确定AFP的来源部位。测定血清AFP可以评定治疗效果及监测治疗后的复发。
临床表现:早期病例可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出现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
在麻醉下行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内息肉状质脆的新生物,无蒂直径最小2cm,最大10cm,基底部多位于上段阴道后壁,有10%~15%来自宫颈。恶性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