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发热反复怎么办

儿童发热反复怎么办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热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2)观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3)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颅脑病变,应去医院。

(4)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5)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儿童反复低烧怎么办

注意是否是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可能,也可能是症状不明显的肺炎啊。看医生,诊断清楚。再说治疗啊。当然首先要及时控制体温,然后针对原因治疗啊。

退热药应作为家庭小儿必备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有“泰诺林、泰诺、美林、小儿百服宁咀嚼片”等等,可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备用,当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也可备上羚羊角粉或胶囊,在小儿高热时配合退热药防止抽搐发生;应给予多饮温水,也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大血管的地方等物理降温方法;经退热治疗,家长应给小儿复测体温,确定热退或体温处于下降期;既往有高热抽搐史的小儿,应在发热早期即到医院就诊。有哮喘史、蚕豆病或未使用过退热药的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注意是否是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可能,也可能是症状不明显的肺炎啊。看医生,诊断清楚。再说治疗啊。当然首先要及时控制体温,然后针对原因治疗啊。

退热药应作为家庭小儿必备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有“泰诺林、泰诺、美林、小儿百服宁咀嚼片”等等,可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备用,当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也可备上羚羊角粉或胶囊,在小儿高热时配合退热药防止抽搐发生;应给予多饮温水,也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大血管的地方等物理降温方法;经退热治疗,家长应给小儿复测体温,确定热退或体温处于下降期;既往有高热抽搐史的小儿,应在发热早期即到医院就诊。有哮喘史、蚕豆病或未使用过退热药的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宝宝发热反复什么原因 宝宝发热咳嗽怎么办

宝宝发热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普通感冒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当孩子出现咳嗽,体温升高时,要想到宝宝是否患了感冒。家长可在家中观察护理,先给孩子测量体温,让孩子充分休息,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多喝水,给予易消化、含高维生素C和A的食物。

其次,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适当给孩子减少衣服,进行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并且精神不是很好,懒动想睡,可以口服退热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退热药是通过发汗达到退烧目的的,如吃了药物后体温不退,可给孩子喂温开水发汗,或给予热水擦浴协助退热,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热惊厥病史,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热药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感冒时出现咳嗽有利于排痰和排出有害物质,孩子轻度咳嗽不需用止咳药物,但当咳嗽剧烈影响孩子睡眠和吃奶时,可适当给予止咳药。 总之,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时,我们需要先判断是否是普通感冒所引起的,如果只是轻微的发热咳嗽,可以在家中进行对症处理,而如果孩子体温39℃以上,而且咳嗽还很剧烈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儿童发烧不退怎么办

①当大儿童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确定儿童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缓解不适感。

②当我们对儿童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或很恐惧时,且儿童腋窝温度≥38.2 ℃,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③当儿童腋温≥38.2℃,家长又不能有效评估儿童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④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7.8℃以上,个人建议尽早酌情应用退热药。

​儿童反复发热应该怎么办

一: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发热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二:观察孩子面色。

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三:查看皮肤有无出疹

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四: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

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儿童反复发热应该怎么办

1、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2、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3、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宝宝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过去主张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但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

4、宝宝高热,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热。体温越高,使用退热药的剂量越小,以免快速过分退热引起虚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儿童发热怎样护理

日常居家护理

如发热度数不高,无明显症状时,应该让他多休息;保持清淡饮食,多喝水;保持居室环境通风;孩子出汗勤换衣服,适当减少衣服。

发热吃药有讲究

37.5-38.5度的低热一般不用退烧药,建议多喝水。超38.5可吃退烧药,高烧时建议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使用。

物理降温的方法

松解过多包被、衣服,以达到降温目的。可用38度的温水擦浴,若出现发抖等症状要停止沐浴。不主张酒精擦身。

高热抽搐的紧急处理

高热时出现瞪眼睛、凝视,四肢发硬,嘴唇发紫等情况,立马按压宝宝人中,把他的头偏向一侧,用包好的纱布压舌。

判断病情好转的依据

疾病是有一个过程,要看热峰间隔的时间和热峰的高度去衡量疾病的走向。若出现并发症,就要及时去医院。

儿童发热的临床表现

1.外感风寒型

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清稀痰,头痛,咽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而鲜红。

2.外感风热型

发热重,微恶寒,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黄稠痰,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红薄黄苔,脉浮数,指纹浮而紫红。

3.阴虚内热型

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颧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红而干,无苔或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4.肺胃实热型

高热面赤,唇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深紫。

宝宝缺锌的有什么表现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含量仅次于铁居于第二位,锌缺乏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迟缓、食欲低下、皮肤感染及内分泌功能紊乱。

儿童缺锌常有以下表现:

1、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无饥饿感,不主动进食,普遍食量减少。

2、喜欢乱吃东西,如指甲、衣物、玩具、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生长发育缓慢,体格矮小。

4、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虚汗、盗汗等。

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小孩发冷发烧到底怎么办

发烧却手脚冰凉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宝宝(特别是婴幼儿)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自主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搞得像个裹蒸粽。有的妈妈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的。有的说,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儿童的汗腺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专家表示,在儿童发高烧的时候,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摸起来并不热,反而有些凉。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所以,家长别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

儿童肺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治疗:用于细菌性肺炎。首选青霉素5—10mg/kg/日,分2次肌注,至热退3天。若效果不佳或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30—50mg/kg/日,分2次静滴。头孢噻肟(凯福隆)50-100mg/kg/日,分2次静滴。轻者可口服抗生素如羟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50—100mg/kg/日。弗莱莫星(羟氨苄青霉素)25~50mg/kg/日,分2—3次。红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可予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或20-30mg/kg/日静滴。浓度0.5-1mg/ml。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20mg/kg/日,分3次口服,或10-15mg/kg/日,分2次静滴,无环鸟苷15—20mg/kg/日,分2-3次静滴。

3.对症处理

(1)吸氧:有紫绀者予吸氧。

(2)镇咳:非那根0.5-1mg/L,口服或肌注。

(3)化痰:—糜蛋白酶雾化吸人。

中医药治疗

1.常症

(1)风寒闭肺: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子10克。

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日2次。

(2)风热袭肺: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黏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咽红,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滑。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红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

(3)痰热阻肺:壮热,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平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25克。

中成药:竹沥水,每次5~10ml,每日3次。

(4)阴虚肺热: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吐,舌质嫩红、舌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指纹沉紫。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炙杷叶、川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

中成药:养阴清肺糖浆,每次5—10ml,每日1次;川贝枇杷露,每次5—10ml,每日2次。

(5)脾气虚:低热起伏,面色白光白,动测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

6岁儿童反复发烧咳嗽怎么办

6岁儿童反复发烧咳嗽怎么办: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妈妈们必须明确一点,用药必须要遵照医生的指示,不可以自己乱来。

在对6岁儿童反复发烧咳嗽怎么办认识后,改善6岁儿童反复发烧咳嗽的时候,要注意对孩子食物搭配上,都是要合理进行,而且要孩子饮食过程中,如果出现呕吐现象,都是要及时的进行身体检查,这样对孩子具体情况才会有很好掌握的。

儿童扁桃体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小孩如果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反复发烧,家长要特别注意了。扁桃体对咽喉部细菌、病毒等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当出现长时间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扁桃体抵御不了细菌的侵袭而失去防御功能,细菌就会隐藏其中,扁桃体反而变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引发扁桃体炎的出现。而儿童时期是扁桃体发炎的多发时期,也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的进食,进而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早做好预防和护理。

宝宝发烧只要不超过38.5度甚至是39度就尽量不要吃药,对宝宝肾脏有负担。除非是高烧不退或是反复高烧才考虑吃药。宝宝如果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话,就说明烧得不是很严重的,不要太着急。 指导建议: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擦拭宝宝全身,特别是手心脚心易于散热的地方。一定要多喝水,水喝得多了,汗水排得多,这样子也可以带走很多热量,发烧期间,宝宝的胃口会差一些,可以先暂停蛋黄,鱼肉之类的喂养,可以做一些清淡食物。如果是高烧不退的话,可以吃点药,泰诺林的不错、上医院看儿科医生,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了。

孩子小的时候抵抗力比较差,当宝贝们在生病的时候,抵抗力更会降低,反复出现发烧的症状是较为正常的,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冷静对待,时刻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有条不紊的对孩子进行疾病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加速宝贝们的康复。

相关推荐

儿童发烧不退怎么护理

儿童发烧不退怎么?需要服用退热药的4种情况: ①当大儿童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确定儿童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缓解不适感。 ②当我们对儿童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或很恐惧时,且儿童腋窝温度≥38.2 ℃,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③当儿童腋温≥38.2℃,家长又不能有效评估儿童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④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7.8℃以上,个人建议尽早酌情应用退热药。 儿童发烧不退吃什

儿童发热冒汗是什么原因

宝宝发热时出汗,一般来说症状不是特别严重,通常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有可能是衣服穿得太厚了或者包被太厚了。很多家长在小孩出现发热的症状之后,会给孩子增添衣被,以为捂出一身汗就好了,其实不然,这样会增加宝宝不舒服感觉,在宝宝发热的时候,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减少衣物,以辅助散热; 可能与孩子的体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体质比较虚弱的宝宝,也会相对更容易出汗一些,建议平常要注意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另外在饮食上要多摄入锌和钙等微量元素。 服用了某些退热药以后,药力发挥作用,也会使宝宝出现汗出的症状,家长要注意测量

为什么儿童哮喘会反复发作

儿童哮喘会反复发作,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气侯变化的因素这几方面。气候变化因素,天气突然变化,温差大,可以诱发哮喘;环境因素,接触过敏源,过敏物质也可以诱发哮喘,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儿童哮喘发作以后,年长一辈的父母,家长来了你帮他用了药以后,他哮喘症状缓解了,回家以后不再重视。我们提倡对哮喘的治疗,尤其是儿童哮喘的治疗,要提倡规范化、长期的治疗,长期的用药,就是急性发作用药和缓解期的用药。老一辈的家长认为哮喘没关系,自己小时候也哮喘,长大了我也就好了,所以对他的下一辈的小孩也

儿童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

儿童过敏性鼻炎判断方法 判断孩子是否为过敏性鼻炎,需要了解它的症状,并且知道它的特点。下面分享给妈妈们,不要错过哦: 1、突然打喷嚏,出现流鼻水等不适症状,症状持续时间长,超过一般感冒时间; 2、在季节转换时或者天气变化时,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并非感冒引起; 3、早上气温降低,或者夜间温度下降,特别容易打喷嚏、流鼻水,有时鼻痒; 4、平时鼻子一有不适,就喜欢揉鼻子,鼻粘膜看起来比较苍白,需要警惕; 5、两眼的下眼皮比较黑,看起来有黑眼圈,也是疾病的征兆,要及早发现。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成人,不同年龄段有其特点: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程6个月以内的泌尿系统感染,不同年龄症状不同。新生儿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还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抽风、嗜睡、黄疸等。一般局部泌尿系统症状不明显,因此要提高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及血、尿培养检查以明确诊断。婴幼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排尿时哭闹、尿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的应想到本病。儿童期下尿

幼儿发烧头热对身体有害吗

儿童的汗腺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专家表示,在儿童发高烧的时候,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摸起来并不热,反而有些凉。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所以,家长别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 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

白血病的症状 发热

半数以上的患者都会有发热的早起表现,通常发热温度在38度以下的地热或者40度以上的高热,发热反复且不规律。 注意:发热时还会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容易造成误诊。

小儿反复发烧怎么

1、选择正确体温检测方法 建议孩子发烧后,最好用肛温表测温,因为小儿小用腋下一是容易松动,二是不准,小儿的皮肤薄,体表温度比较接近真实体温,到底加多少度不容易掌握。在医院的时候医生说肛温37.7℃以下属正常。 2、血液检测 建议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确定病因再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服用板蓝根冲剂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大多有一定规律,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 其实小儿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发烧的原因呢?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点就是因为发烧为得到控制,另一个原因就是所使用

儿童发烧的原因

1、感染风寒。气温的变化一时间适应不了,或者是被冻着了,会出现身体发热的现象。 2、患上流感。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感染了流感,会表现出高烧,及时患上普通的感冒,儿童发烧的几率也是比成人高。 3、炎症。如果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炎症,比如扁桃体炎、急性喉炎、腮腺炎等,也会引发儿童发烧。

如何确诊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多见于1-10岁;手足口病也是学龄前儿童,但5岁以下占90%以上,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