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

位置:坐位或仰卧,沿胫骨内侧缘,在内踝上3寸处最为适当。

简易取法:以双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艾灸三阴焦主治疾病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赤白带下,遗精,早泄,阴茎痛,疝气,小便不利,泄泻,呃逆,呕吐,胸腹胀满,腹痛,下肢神经痛等。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位置图

取穴:坐位,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前。腕关节水平以上2寸,即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指总伸肌腱尺侧缘。

简易取穴:在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处即是本穴。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三阴焦注意事项

1.本穴忌针刺手法过强,沿胫骨内侧缘入针,向后斜刺可刺中胫神经,有触电样针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如仍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2.孕妇禁针此穴。

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坐位,双眼平视,眶下缘中点(对瞳孔垂线)以下7分,即眶下孔处。

简易取法:

1.瞳孔直下1寸,眶下孔处。

2.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直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为巨髎穴,巨髎穴与瞳孔间的正中点即是本穴。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手法

进针方向: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5-1寸,可透刺内关,或向上斜刺1.5-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时在局部有酸胀感,可有麻木电感想指端放射;向上斜刺时,酸胀感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肩,肘及躯干疾病。

艾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三阴焦配伍艾灸疗法

1.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急性肠炎。

2.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主治癃闭。

4.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5.配阴陵泉,四白穴,足三里,脾俞,肾俞,有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补肾填精的作用,主治神水将枯。

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三阴焦配伍治疗

消化系统可配伍中脘,足三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可配中极,关元,肾俞;水肿可配足三里,水分,水道,肾俞;妇科疾病配伍归来,子宫,关元,肾俞;失眠可配神门,百会;头昏头痛配百会,风池,太冲;皮肤疾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

三阴焦的位置在哪里

三阴焦位置

三阴焦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侧坐垂足,在内踝尖直上4横指(即3寸)处,胫骨内侧面后缘,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垂足,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的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三阴焦的作用与好处

三阴焦是人体的养生大穴,是脾,肝,肾三条阴经 相交的地方,它可以同时调补人体脾,肝,肾三经,起到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的作用。女性一生以血为本,而肾主生殖发育,脾统血,肝藏血,所以女性可以利用三阴焦来调经,养血,补阴,凡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都可以取此穴进行治疗。

主治疾病:妇科疾病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产后出血等;男性遗精,遗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下肢麻痹,神经痛,更年期综合征等。

三阴焦按摩方法

1.正坐,抬起一只脚,放置在另一条腿上。

2.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轻轻握住内踝尖。

3.大拇指弯曲,用指尖垂直按压胫骨后缘,会有强烈的酸痛感。

4.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按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位。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三阴焦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

3.趾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

4.胫骨后肌:其神经支配同趾长屈肌。

5.长屈肌:此处位于胫骨后肌的后外侧,其神经支配同上两肌。

6.采用透刺阳辅法:针穿过趾长屈肌,长屈肌,腓动,静脉,再穿过小腿骨间膜,进入长屈肌,趾长屈肌,从腓骨的前缘到皮下。

7.若采用斜向后下此法:可刺到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从而产生向足底放射的触电样感。

8.若采用向下斜刺法:则针主要是在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内。

相关推荐

乳根准确位置作用 乳根穴针灸疗法

取仰卧位,乳头 直下一肋间,女性在乳房根部取穴,针刺深0.3-0.5寸,注意乳根穴不宜直刺,该穴深面有肺,胸壁较薄,斜刺时,亳针与皮肤的夹角不大于25°,为安全。

艾灸的使用方法

,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温管艾灸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

阴包准确位置作用 阴包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累计与腓肠肌之间。 简易取穴:位于大腿内侧,找到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5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

哮喘艾灸哪里位置 哮喘艾灸位置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女性因乳头下垂,应该托起乳房取穴,或者根据乳头下垂的程度酌情上移1-2寸。 定喘: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大椎旁开5分。 肺俞:背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 孔最:肘横纹正中的肌腱拇指侧下5寸。 内关:掌面腕横纹中点上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丰隆:外膝眼正中与足外踝高点连线中点。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

针灸液门的准确位置 针灸液门的作用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为该经荥穴。 作用:疏少阳气机,解三焦邪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 1.上焦风热,少阳火邪上攻之耳鸣,耳聋,耳痛,目赤,喉痹,头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3.咽喉肿痛,上牙痛,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

天府准确位置解 天府穴针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肱二头肌的桡侧沟中,腋下3寸。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禁艾炷灸,温和灸5分钟。 功能:疏调肺气,镇惊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喉肿,上肢内侧痛。

针灸阴焦的好处 针灸阴焦的方法

进针方向:从小腿内侧向外刺,与内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透悬钟,深1.5-2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斜向后,深1-1.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斜刺,向下,沿胫骨后缘,进针1.5-2.5寸,出现感应向上时,大幅度捻转数下,酸胀感可扩散至膝关节或股内侧。留针20分钟。 施灸方法: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艾灸三阴焦的好处 三阴焦的具体位置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取穴:侧坐垂足,在内踝尖直上4横指处,筋骨内侧面后缘,按压有酸胀感。

阴焦的按摩方法 按摩三阴焦位置

内踝尖上直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并起来的宽度),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三阴焦腧穴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