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拔罐位置图片 胃痛分型症状
胃痛拔罐位置图片 胃痛分型症状
脾胃虚寒:胃痛发作较缓,隐隐作痛,喜暖喜按,空腹加重,食后痛减,劳累,受凉, 生冷饮食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脉虚弱。
胃阴不足:胃脘灼痛,饥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
寒邪犯胃:胃痛因感受寒邪而暴作,畏寒喜暖,苔薄白,脉弦紧。
食积伤胃:因暴饮暴食而胃脘疼痛,胀满拒按, 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脘胀满而痛,连及两肋,嗳气反酸,喜叹息,情绪不佳则痛,脉弦。
瘀血停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不利。
痛经拔罐的位置图 拔罐治疗痛经的方法
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次髎留罐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中等大小罐具,火罐和抽气罐均可, 原则上留罐10-15分钟,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皮肤细嫩者可适当减少留罐时间。
血海刺络拔罐法:用酒精,碘酊消毒手,穴位和罐具,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待出血量满罐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
痛经拔罐的位置图 痛经症状表现有哪些
寒湿凝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紫暗有块,伴随形寒肢冷,苔白,脉细或沉紧。
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伴胸肋,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气血不足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下坠感,月经量少质稀,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
肾气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胃疼拔罐的位置图片 胃疼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后要喝较平常量多的温开水(绝对不可以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2.拔罐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拔罐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4.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和精神调节对胃疼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宜定时,定量,勿过饥,过饱;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胃痛拔罐位置图片 胃痛拔罐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脾俞,胃俞,膈俞等穴,两侧各拔火罐3-4个,至皮肤瘀血为度;中脘,气海,灵墟,建里,期门,梁门等腧穴拔罐力度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上肢内关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腧穴部位到腕侧反复走罐6-8次。
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梁丘等腧穴,可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腿部向踝部方向走罐6-8次。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巨阙穴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巨阙穴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3.巨阙穴功效:
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膈俞穴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2.膈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膈俞穴功效:
散热化血。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便秘拔罐位置图 便秘症状分型
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痛连及两肋,得矢气或便后则舒,嗳气频作或喜叹息,苔薄腻,脉弦。
冷秘:大便秘结,腹部拘急冷痛,拒按,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或沉迟。
虚秘: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或数日不便,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心绞痛的不同分型
1.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符合_上述心绞痛的特点,病程持续1个月或1个月以上。
2.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特征如上,但病程在1个月以内。
3.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原有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含用硝酸甘油的疗效减退。自发性心绞痛可在休息或夜间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
胃疼拔罐的位置图片 胃疼拔罐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脾俞,胃俞,膈俞等穴,两侧各留罐3-4个,至皮肤瘀血为度;中脘,气海,灵墟,建立,期门,梁门等腧穴拔罐力度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2.上肢内关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腧穴部位到腕侧反复走罐6-8次。
3.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梁丘等腧穴,可以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递质从腿部向踝部方向走罐6-8次。
腰痛拔罐的位置图 腰痛辩证分型症状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转侧不利,舌苔白腻,脉沉。治则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瘀血腰痛:痛有定处,俯仰转侧困难,舌质紫,脉涩。治则化瘀通络,活血止痛。
肾虚腰痛:腰痛酸软,腿膝无力,舌苔薄,脉细。治则补肾养阴,益精活络。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症状分型
1.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
2.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
3.太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
腰痛拔罐的位置图 腰痛拔罐治疗方法腰痛拔罐治疗穴位搭配
1.取腰背部肾俞,命门穴,各反复闪罐20次,隔日1次。或取腰背部肾俞,腰阳关穴,拔罐后留罐10-5分钟,直到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2.取元胡20克,透骨草,穿山甲,川芎各15克,赤芍,防风各10克,乳香,没药,羌活,防己,当归,甘草各6克,浸泡后水煎取药液。将竹罐在药液中煮沸3-5分钟。取出擦干,迅速扣在腰背肾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下肢腘窝委中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