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饮食保健
心肌缺血的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心肌缺血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8.禁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食疗保健
(1)韭白粥:韭白30克,粳米100克。韭白洗净,粳米淘净。韭白、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2)玉米粉粥: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粳米洗净,玉米粉放入大碗内,加冷水调稀。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将玉米粉糊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3)木耳烧豆腐: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4)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每日2次。
(5)山楂玉面粥:红山楂5个,去核切碎,用蜂蜜1匙调匀,加在玉米面粥中服食。每日服1~2次。
(6)海带粥:水发海带25克,与粳米同煮粥,加盐、味精、麻油适量,调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
(7)菊花山楂饮: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开水冲浸,每日1剂,代茶饮用。
(8)柠檬玉面粥:柠檬1个,切成片,用蜂蜜3匙渍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面粥内服食。每日服2次。
(9)海藻黄豆汤: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200克,煮汤后加适量调味品服食,适用于冠心病并高脂血症、高血压者食用。
(10)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蒜瓣,再将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后,将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
前壁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1、前壁心肌缺血是通过相关检查发现的一种心肌缺血类型,多由于营养前壁的冠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所致。通常而言,各部位的心肌缺血都需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者,要遵循医嘱接受规范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出现。
2、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一些情况下与冠脉狭窄有关,但也可能属于假象,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较好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因素,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试验、心脏彩超、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特别是冠脉造影这一手段明确诊断,以便于采取科学、规范的处理措施。
3、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前壁心肌缺血患者也需注意自我调理,调整不良生活习惯。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避免劳累。戒除烟酒嗜好,参与适度的运动锻炼,量力而行。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
4、前壁心肌缺血的出现,往往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脉狭窄有关,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应引起高度重视。关于这种心肌缺血是否严重,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是否具有特异性。确诊为冠心病前壁心肌缺血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免发生不良后果,损害患者的健康。
心肌缺血是不是难治愈呢
心肌缺血疾病虽然比较严重,但如果患者积极配合科学的治疗,并且日常做好相关保健措施,是有可能治好的。
心肌缺血生活上的治疗:
1、控制体重
对于肥胖者来说,患有心肌缺血的几率相对其他正常人要高很多。因此,肥胖患者较好控制好体重,尤其在饮食方面不要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质以及高胆固醇类的食物,也不宜过饱,日常还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来健康减肥,达到体重减轻的效果,这也是预防的治疗心肌缺血的有效办法之一。
2、温水洗澡
洗澡用的水温也有讲究的,一般开始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并逐渐升至42摄氏度,这样可有利于改善冠脉循环。
3、生活上的调理
心肌缺血能不能治好关键还在于生活上的一些调理。平时不要过于劳累,避免精神紧张。如果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要记得给自己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防止遭受风寒。还有就是生活起居要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烟酒等不良诱惑,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心肌缺血怎么调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心肌缺血属于严重疾病,会给心脏和全身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困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因而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是不可掉以轻心的,要越早越好,同时要配合做好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了解生活中怎样做好心肌缺血的调理很有必要。
心肌缺血虽然是一种危害相当大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规范的治疗,做好保健措施,治愈疾病是可能的。那生活中怎样做好心肌缺血的调理呢,可参考以下几点:
(1)心肌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孕期心肌缺血影响胎儿发育
孕期引发心肌缺血的原因
孕期诱发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属于怀孕期间心脏负担加重而导致孕早期出现的心肌缺血,但并不排除孕妇患有妊高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不通畅以及病毒引发的感染性心肌缺血。此外重度贫血也会导致心肌损伤,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因而,孕妇在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引发心肌缺血的具体原因,方便对症下药。
孕期心肌缺血有哪些风险
很多孕妇在做早期产检时也会查出心肌缺血,但她自身并没有感觉到异样。在孕早期,轻度心肌缺血确实很难被发现,随着孕晚期的到来,孕妇心脏功能代偿压力增大,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甚至肢体肿胀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孕妇而言,孕晚期出现心慌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加速心力损伤,引发心衰;如果选择顺产,顺产造成的疼痛刺激及力量需要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威胁准妈妈生命。
对胎儿而言,随着胎儿的增长,需氧量也会增加,准妈妈心脏负担必然加重,相应的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特别是孕晚期,不利于胎儿的成长与发育。
心肌缺血孕妇如何做好保健
医生建议,对于已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而言,最好先进行产前评估或者医治好心肌缺血在进行孕育计划。而对于怀孕后发现的患者,首先要及早发现病症。其次,一定要明确病因,方便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对症下药。另外,相比正常孕妇,心肌缺血孕妇需要更加频繁的进行产前检查,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即可。必要时,可以随身携带吸氧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心肌缺血的饮食
(1)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豆类制品;蔬菜,如洋葱、大蒜、金花菜、绿豆芽、扁豆等;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
(2)适当进食的食物: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个)。
(3)少食或忌食食物: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又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塞状动脉供血更为不足,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倘若晚餐过饱危害更大。因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慢,进食过饱,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过量饮食。
1.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
2.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
3.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
4.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
5.糖、酒、烟、巧克力等。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心肌缺血患者应该怎么保健?
心肌缺血,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患者心脏血液的供应量满足不良患者的日常生理需求。在心肌缺血之后,比较轻微的情况下,患者会与一些头晕症状。那么,心肌缺血患者在平时应该怎样来给自己保健的呢?一起看看吧。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日常保健
1、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3、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对于心肌缺血患者的日常保健的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患者朋友们要注意,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饮食上尽量保持平和,食物也尽量选择一些温性平和的食物。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减少食用。
心肌缺血要注意什么
饮食清淡。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饭菜不宜过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轻松的保健晨操对心肌缺血的调理总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后,不要马上胡乱地增加身体负担,尤其不要跑步。
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忌缺氧。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要注意的是,心肌缺血患者所吃的饮食必须是低盐的,在生活当中可以多吃红薯或者是西红柿,另外还可以多吃胡萝卜或者是其他蔬菜,这些蔬菜固醇以及脂肪含量极低,并且经常吃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还能够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心肌缺血吃什么水果好
部分人会有心前区、非心前区的不舒适的感觉,就医确诊为心肌缺血。及早发现有利于治疗心肌缺血,除了科学的药物治疗,如麝香保心丸等外,饮食的协助治疗也很重要。在各种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法中,食疗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治疗心肌缺血十分有利。心肌缺血患者的饮食更加重要,那么心肌缺血吃什么水果好呢?
坚果
坚果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赞颂,特别像核桃,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带来的心肌缺血症状。患者可以适当的选择其他的坚果。
苹果
苹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对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来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能够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肌缺血。平常家里可以多预备一些苹果,注意每天坚持食用苹果。香蕉同样具有丰富的钾离子,不妨多吃。
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带来的心肌缺血症状。具有补心健脑的功效。
山楂
山楂中有丰富的扩张血管的物质,具有增强心肌,调节血脂,减少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预防心肌缺血有很好的疗效。
心肌缺血吃什么好,这要追溯到预防心肌缺血,预防心肌缺血吃什么好呢?生活中少喝一杯酒、少吃一包泡面,少抽一包烟,健康饮食,拒绝垃圾食品,这样心肌缺血就能够得到预防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