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怎么回事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怎么回事
滑膜炎是由于微循环不畅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症状是产生积液,关节滑膜是包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层膜性组织,它不仅是一层保护关节的组织,而且还会产生关节液,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润滑液”。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出现对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时,关节液的产生大于重吸收,便会出现“关节积水”。
多因小儿股骨头发育尚不成熟,关节囊较松,剧烈跳跃等过度外展、外旋运动时,关节囊受到牵伤或挤压,再受病毒感染后,出现关节滑膜水肿、髋关节无菌性炎症。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小儿滑膜炎一般是由于小儿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症状后,病毒或感染物进入血流,经血流刺激髋关节滑膜,引起滑膜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造成小儿髋关节滑膜炎。走路颠簸,下肢疼痛,膝、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出现疼痛性跛行。幼小的儿童仅出现烦躁、夜间哭闹的表现。局部无红肿,有时伴有体温升高。
髋关节滑膜炎怎么锻炼
①经常做下蹲锻炼有助于髋关节滑膜炎的好转
具体做法:患者呈站立位,缓慢下蹲,每次持续缓慢用力下蹲,每个动作持续1-3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渐加大,能很好的帮助患者缓解髋关节滑膜炎带来的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②左右屈髋锻炼可改善髋关节滑膜炎症状
具体做法:患者坐立式,患肢膝关节屈曲向上内收抬起,每次持续缓慢用力,每个动作持续1-2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渐加大。
③髋关节滑膜炎患者也可进行坐式加压屈膝锻炼
具体做法:患者坐立式,患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屈曲,双手抓住布带向里拉,每次持续缓慢用力,每个动作持续1-3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渐加大。
④坐式抱膝锻炼也有利于髋关节滑膜炎的好转
具体做法:患者坐立式,患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屈曲,双手交叉抱于膝关节,每次持续慢用力,每个动作持续1-3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渐加大。
⑤坐式4字锻炼有助于髋关节滑膜炎的治疗
具体做法:患者坐立式,患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屈曲,小腿放于另一条腿的膝关节上部,用同一侧手或肘关节下压膝关节,每次缓慢下压,每个动作持续1-5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渐加大。
儿童感冒后腿痛小心滑膜炎
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吃药后感冒症状好了,但感染物进入血流,经血流刺激骨关节滑膜,引起滑膜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导致骨关节炎发生。
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3~10岁的儿童易患,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为一侧髋关节发病。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孩子常感觉大腿和膝关节前面或侧方疼痛。
单纯的骨关节炎,还没有引起骨骼实质病变,病情不是很严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受伤骨骼可能会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因此,患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的孩子应卧床免负重和外用消炎药直到患儿髋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为止,最好在症状消失后再休息一段时间(7~10天),并在发病后2个月和6个月各做一次复查。
髋关节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髋关节滑膜炎通常有三点病因:
第一、急性创伤,就是髋关节遭受外力损伤之后,会造成关节内的损伤,然后继发出现出血,导致炎性刺激,最后出现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
第二、慢性劳损,主要是因为各种刺激,尤其是慢性长期反复的刺激,造成滑膜充血水肿,继发出现滑膜炎,然后导致髋关节腔内滑膜液增多,最后造成髋关节肿胀。
第三、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很广,首先来说类风湿的病人,也可以刺激滑膜产生滑膜炎,另外就是强力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然后在髋关节内形成沉积,然后造成髋关节液感染,最后形成化脓性髋关节滑膜炎。
髋关节滑膜炎症状表现 髋关节滑膜炎挂什么科
髋关节滑膜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分型至少是分五型。 所以髋关节滑膜炎需要挂什么科,有可能一个科看不明白,需要挂好几个科:
如果是创伤和感染引起的滑膜炎,那应该去看骨科和关节科。如果要是因为类风湿造成的滑膜炎,需要看风湿免疫科。 血友病要去看血液科,痛风和类痛风引起的需要看内科。 然后还有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这个得去看骨肿瘤科。 所以得了髋关节滑膜炎,就是需要很耐心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可能这几个科全都转完之后,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型的髋关节滑膜炎。
怎样通过症状表现来筛查滑膜炎
小儿滑膜炎患者比较常见的是髋关节滑膜炎,3-10岁的儿童易患,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为一侧髋关节发病。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小儿滑膜炎一般是由于小儿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症状后,病毒或感染物进入血流,经血流刺激髋关节滑膜,引起滑膜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造成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1、一度滑膜炎的症状:以关节疼痛为主,关节肿胀不明显或伴有轻度肿胀,走路咯吱咯吱弹响,上下楼或用力时关节疼痛或有不适感;不能长时间行走,长时间行走关节有发热、发僵的感觉,疼痛加剧。
2、二度滑膜炎的症状:关节肿胀,疼痛不明显,下蹲或打弯有不适感、个别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过度运动后肿胀。早晨症状比较轻,晚间加重;不能长时间行走,走路多了小腿会出现酸胀感、积液增多。
3、重度滑膜炎的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比较明显,并伴有积液、骨刺、游离骨。
小儿运动过度引发髋关节滑膜炎
4岁的阳阳很调皮,一刻也闲不住,经常上蹦下跳,上个月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了,且不让人碰他的右腿根,还总是喊大腿根痛,走路时右腿还一瘸一拐。
家人急忙带他到医院,医生拍完片子未发现有异常,且阳阳的大腿根处皮肤表面也无红肿现象,但如果将右腿向内旋,阳阳就痛得大哭起来。经过仔细检查,原来阳阳是因为运动过度而引起的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此病大多数发生在3-10岁时,由于小儿股骨头发育尚不成熟,关节囊较松弛,下肢一旦过度外展,如从高处向下跳跃,或走路不稳造成下肢外展位扭伤,或过度跑跳劳累使关节囊受到拽伤,或关节囊被挤压等就会引起髋关节滑膜炎。
滑膜是指关节囊的内层很薄的组织。在正常情况下,滑膜能分泌很少量的液体,主要作用是使关节面在磨动时更滑润,好比机器里加润滑油一样,当关节内部存在某种刺激物的时候,不论是细菌性,或是外力刺激,滑膜就会首先充血和水肿反应,并且渗出液体,使关节囊膨胀,形成滑膜炎。
如果是急性损伤,则伤后会立即出现髋关节疼痛,有时可出现在髋关节前侧的软组织有轻微肿胀,行走困难。但很多患儿仅仅是感觉到患肢不适,走路跛行,2-3 天后患肢疼痛逐渐加重,走路时跛行现象也愈来愈严重,特别是活动时疼痛加剧。
除了与运动过量不当有关,一过性滑膜炎的病因还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有关。多数患儿发病突然,约有半数患儿起病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感染病史。
一旦发生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要避免下肢负重和过度走动,可用热毛巾捂患处,只要休息得当,一般在1-2周内自愈。
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有什么
髋关节滑膜炎,又称为髋关炎,它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一般它的患者多为儿童,三到十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患髋关节滑膜炎,而且男性患者最为常见。大多数的患者发病都很突然,高峰期在三到六岁。同时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也很特殊,现在就来了解一下,髋关节滑膜炎有什么症状。
不过,在这之前需要知道髋关节滑膜炎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但它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病理检查可见非感染性炎症和滑膜增生。目前已知道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有单侧髋关节和腹股沟疼痛,这些都是最常见的。
不少患者还能表现为大腿中部或者膝关节疼痛,还要注意的是患者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咽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病史,这些病史可出现于近半数的髋关节滑膜炎患者中。而且髋关节滑膜炎的患儿,通常不发热或者轻度体温升高,但是高热非常罕见。
针对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可用的治疗方式有手法治疗、牵引疗法、药物治疗、理疗、手术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现在已知的有效的治疗药品之一是滑膜炎颗粒,这种药品会消肿止痛,将髋关节滑膜炎带来的积液消失,这种药品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看清说明书。家长应该认真关注孩子的成长,以便及时发现孩子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及早治疗。
髋关节滑膜炎症状表现
髋关节滑膜炎症状一般包括四点:
第一点,髋关节滑膜炎通常会有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可能是急性创伤,也可能是慢性长期的劳损,还可能是感染,或者是类风湿疾病。
第二点,滑膜炎的症状是疼痛,这个疼痛开始可以不明显,基本上是以腹股沟区,或者是大腿外侧疼痛为主。 然后与运动有关,活动之后疼痛加重,休息之后减轻。
第三点,肿胀,肿胀主要是指滑膜炎的渗出增多,造成关节腔内滑膜液增多,造成肿胀。刚开始肿胀通常不是很严重,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肿胀越来越重。 等到髋关节大量积液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腹股沟区,包括大腿的外侧,还有大腿后侧,臀部肿胀非常明显,一些生理性的褶皱也看不见了。然后这个时候呢髋关节有波动感,有波动感之后,按压之后可能出现水肿的症状。
第四点,活动受限。 髋关节积液之后,肯定造成髋关节往各方面的活动是不便利的,然后随着积液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到最后髋关节的功能是障碍,或者是基本上部分丧失。
所以,早期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和晚期滑膜炎的症状基本上都相同,都是有一个诱发的因素,然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肿胀以及髋关节活动受限。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治疗注意的事项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又名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单纯性滑膜炎,小儿髋关节错缝,小儿髋臼错缝,闪髋,小儿髋掉环,幼儿髋关节半脱位,假性脱位,本病属痹症,髋关节伤筋范畴。本大夫采用手法复位综合治疗,现摘录部分内容供患者父母参考,以期引起重视,以免酿成终生遗憾。
本病是Loveit于1892年首次报道,为小儿髋部软组织常见病。有学者认为来源于感冒、痢疾、咽喉炎、哮喘、麻疹、鼻炎、肺炎等病变之后,并发于髋部的自限性疾病。最近认为本病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毒性、免疫反应性或过敏性疾病。也有学者认为不应除外慢性积累性损害的影响,如行走过多、疲劳过度或轻微外伤等。
患儿多有蹦、跳、跑等剧烈活动史,多无外伤史,起病多数缓慢,不足半数起病较急骤。髋关节表现为疼痛,不敢屈髋活动,跛行,但常可跛行玩耍。平卧床上,多呈髋外旋、外展和屈曲,常伴同侧大腿内侧和膝关节疼痛,被动髋内外旋时疼痛加剧。X线检查无实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无阳性结果。
目前,无论是现代医学或中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变的关节滑膜充血水肿,关节内有透亮的渗出液。也有人认为病因病理以抗体反应可能性大,由于关节内膜为一种特殊分化组织,对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反应敏感而剧烈,由这种反应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故认为本病是种有自限性倾向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外伤引起,股骨头与髋臼窝之间发生微小移动而称之为“小儿髋关节错缝”。根据临床观察,有人认为此病可能是由于小儿髋关节发育尚末成熟,韧带和关节囊比较松弛,当下肢过度外展内收时,股骨头与髋臼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滑膜或韧带嵌夹所致。
临床症状与体征
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臀部或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伴有或首先出现同侧大腿内侧及膝关节疼痛,患肢多处于外展、外旋及屈曲位。病情轻者出现疼痛性跛行,严重者不能站立负重。婴幼儿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夜间啼哭,被动活动患肢时哭闹更加明显。
患儿站立时骨盆向患侧倾斜,患肢不愿负重站立,并且处于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Aills征阳性,Thomas征阳性,“4”字试验阳性,双下肢相对长度不等,患肢假性变长在2cm以内,患侧髋关节前侧的腹股沟处有时有压痛,轻度肿胀,髋关节屈曲、内收、旋转等有抵抗,有时患侧髋关节内侧轻度饱满。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活动受限为明显。重者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阳性,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体温正常或稍高。
由于髋关节的神经是来自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前支,后者又有一支感觉神经分布于膝关节,故不少患儿往往因膝关节疼痛而被误诊为膝部疾患。由于生性好动,部分患儿伤后跛行尚不十分明显,仍然坚持活动,易被忽视,检查时可令其快步行走,则可发现身体晃动,跛行明显。
本病可继续发展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有临床资料统计此类患者发病后两年内可有2%~10%发展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示髋关节滑膜炎似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可能就是股骨头骨软骨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
若在早期进行了彻底的治疗,就可以阻止其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展的进程。或者说阻止某些有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表现的实际为早期股骨头骨软骨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的病情继续发展。
本病在诊断上应注意与关节滑膜结核、股骨头坏死、化脓性髋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鉴别。
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患儿的跳、跑等活动,最好是卧床休息,否则将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