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佩戴老花镜要注意4个误区
老年人佩戴老花镜要注意4个误区
误区一:图便宜清楚就行
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而且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如果随便配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二:不验光不检查就配镜
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做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
误区三:放大镜代替老花眼
老人经常拿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误区四: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花眼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老花眼自我护理方法 科学选择老花镜
老花眼的表现
1、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困难,比如阅读时需要把书本拿远,或者需要在光线强的地方阅读才能看清。
2、视疲劳。随着调节力的减退,阅读需求逐渐接近调节力极限,即在阅读时,几乎要动用眼睛全部的调节力,这样就导致不能持久用眼,同时因过度调节容易发生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出现以上两种现象,就说明眼睛可能开始老花了。对于近视人群,近距离阅读时需要把眼镜摘掉或把读物拉远,也是老花的表现。眼睛老花后,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配戴合适的老花镜进行校正。
如何选择老花镜?
1、到专业机构配镜
对于任何一个需要配老花镜的中老年人而言,验光是必须的,而选择老花镜的话,千万不要随便在地摊老花镜选择,而且由于有些人两眼的屈光度是不同的,因而,因为成品老花镜左右两边度数一样,也是不适合的,所以,选择专业的眼镜店验光配镜很重要。
2、选择合适的镜架
在选择眼镜架时,除了以价格、美观为标准以外,特别要注意所选镜架尺寸与本人瞳距尽量匹配,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所配眼镜的内在光学质量和配戴舒适性。镀层光滑亮泽的、制作材料光滑、小而均匀的、弹性好的镜架一般质量较好,镜圈尺寸、形状必须完全一样,鼻梁对称。镜架各部分装配紧密者为好。
3、分清场合佩戴
老花镜只适合看近距离物品,平时看远处或正常事物时不应继续佩戴。不分时宜长时间佩戴老花镜,会引起头晕、视物不清、眼部调节力下降等问题。有些老年人不适合佩戴渐进老花镜的话,但是用眼看近、看远的情况比较多的话,可以配上两副不一样的老花镜,一副用于看近处,衣服用于看远处。如果看近处比较多的话,配一副单光镜片就行。但如果对视觉要求比较高的话,而且适应能力允许的话,可以选择配渐进老花镜。对于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中年人而言,还可以配上变色的老花镜,在室外的话,还可以很好的保护双眼。
了解了老花镜是什么镜,以及如何选择老花镜,小编还要提醒您,老年人佩戴老花镜不要一戴到底,要定期去专业机构检验自己的度数,以免影响眼睛健康。
老年人保健40岁之后眼睛花了怎么办
怎样防止老花眼提前“报到”?
老花眼尽管是一种正常的人体衰老现象,但是坚持科学用眼,可延缓老花眼提早到来。美丽岛视光中心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做一做辐轴训练,即放松眼睛,远眺,捂住一只眼,让另一只眼向同侧耳朵方向尽量看,然后捂上这只眼,换另一只眼看,交替进行训练。
“一般情况下,35岁以后,应该每年给眼睛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视力下降要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用电脑时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不能疲劳用眼。这时候可做一做办公室操、眼睛保健操,活动一下颈椎等等,10分钟就行。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B族的维生素食物,如蛋类、豆制品、胡萝卜等,尽量别抽烟,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40岁之后,眼花了怎么办?
现实中,大家都将老花眼视为年老的标志,很多40岁出头的人老花之后,因为不服老而硬撑着不肯戴老花镜矫正视力,这样反而加重眼睛负担。因为老花眼要是不戴眼镜,即使勉强看清近处目标,也会由于强行调节、睫状肌过度收缩,产生种种眼睛疲劳现象,如眼痛、头痛、视物模糊等,所以眼睛老花后要及时佩戴合适的老花镜进行矫正。
但传统老花镜的光学原理决定了它只能看近处,看远处要摘掉眼镜,给人们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尤其是近视的人,出现老花后就显得更加不便。
“少花眼”要警惕5大配镜误区
眼科专家们发现,人们对眼睛的保护和关爱非常不够,特别是在老花眼的配镜问题上,许多人都存在错误观点。其实,老花镜佩戴不当不但不可以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有关专家提醒刚出现老花现象的“少花眼”要警惕以下5个配镜误区,要尽早纠正这些错误观点。
误区1:不验光,随便购买低廉老花镜。认为老花是小问题,也不舍得花钱,随便买一副老花镜就戴,错误认为不长期佩戴只要可以看清字就行。老花镜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随便购买,配老花镜要到机构,好量身定制。
误区2:一副老花镜一戴到底。老花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眼镜长期不更换,就会出现镜架变形和镜片老化,影响视觉效果,加速老花度数上升。老花眼们要每年定期复查视力、调校镜架、适时更换镜片。
误区3: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不考虑人与人之间视力状况的差异,与别人共用一副老花镜,这样就会造成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看东西越来越吃力。切记,老花镜必须是一人一副,不可以共用。
误区4: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存在保健问题。人到一定年龄后,除老花眼以外,也会有白内障、干眼症、青光眼等很多眼病,均会影响视觉功能,所以要定期做眼睛检查。平时阅读、看电脑等时间不宜过长,多做户外运动、合理饮食。
误区5:老花眼可通过自身调节恢复,硬撑不配镜。老花了硬撑不戴老花镜,认为老花眼可通过自身调节变好,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美丽岛验光师表示:老花不可能通过自身的生理的力量让它逆转,硬撑着不戴眼镜,会妨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老花眼”要警惕5大配镜误区
眼科专家们发现,人们对眼睛的保护和关爱非常不够,特别是在老花眼的配镜问题上,许多人都存在错误观点。其实,老花镜佩戴不当不但不可以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有关专家提醒刚出现老花现象的“少花眼”要警惕以下5个配镜误区,要尽早纠正这些错误观点。
误区1:不验光,随便购买低廉老花镜。认为老花是小问题,也不舍得花钱,随便买一副老花镜就戴,错误认为不长期佩戴只要可以看清字就行。老花镜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随便购买,配老花镜要到专业机构,最好量身定制。
误区2:一副老花镜一戴到底。老花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眼镜长期不更换,就会出现镜架变形和镜片老化,影响视觉效果,加速老花度数上升。老花眼们要每年定期复查视力、调校镜架、适时更换镜片。
误区3: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不考虑人与人之间视力状况的差异,与别人共用一副老花镜,这样就会造成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看东西越来越吃力。切记,老花镜必须是一人一副,不可以共用。
误区4: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存在保健问题。人到一定年龄后,除老花眼以外,也会有白内障、干眼症、青光眼等很多眼病,均会影响视觉功能,所以要定期做眼睛检查。平时阅读、看电脑等时间不宜过长,多做户外运动、合理饮食。
误区5:老花眼可通过自身调节恢复,硬撑不配镜。老花了硬撑不戴老花镜,认为老花眼可通过自身调节变好,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专家提醒:老花不可能通过自身的生理的力量让它逆转,硬撑着不戴眼镜,会妨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老花眼配镜十大误区
误区一:图便宜随便买一副眼镜就戴。随便购买度数、瞳距固定的老花镜,很难与佩戴者实际度数、瞳距等相匹配,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二:一副老花镜戴到底。一副老花镜戴到底,镜片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时,造成透光量下降,影响镜片成像质量,加速眼睛老花度数上升。老花眼要定期复查视力、调校镜架、适时更换镜片。
误区三: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误区四: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肯定有一方迁就了另一方,迁就的结果就是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老花度数上升快,看东西越来越吃力。
误区五:年轻不会老花。现代人读书看报、用电脑、手机,炒股等,一切都离不开眼睛。眼睛高度早衰现象普遍,老花眼有提前发生的可能,以前是“花不花,四十八”,现在已提前至40岁出头。
误区六:老花眼会自己变好。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出现这种情况,是得了早期白内障,晶状体发生了混浊,吸收水分后引起屈光变化,类似近视,正好“抵”去老花的度数,变得看近物可以不戴老花镜了。
误区七: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存在保健问题。人到一定年龄后,除老花眼以外,常有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很多眼病,均会影响视觉功能。发生老花眼后,应到正规医院详细检查。平时阅读、看电脑等时间不宜过长,并经常远眺、瞬目、多做户外运动、合理饮食。
误区八:近视眼永远不会发生老花。事实上,眼睛原有的屈光状态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早晚。年轻时有远视眼者,老花出现得早,近视眼出现得较晚或不发生。但并不是所有近视眼,在任何年龄都不需要戴花镜。
误区九:老花眼随年龄的增长,度数不会改变。事实上,人的老花镜随着度数增长,大约每5年应更换一次。
误区十:老花镜是一种商品,可随意购买。花镜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随便购置,其验配应因人而异。不了解原来的屈光状态,就无法确定老花镜的度数,老花镜必须到医院或视光专业机构验配。
老花眼配镜的十大误区
误区1:图便宜随便买一副
随便购买度数、瞳距固定的老花镜,很难与佩戴者实际度数、瞳距、脸型、脑型相匹配,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2: 一副老花镜戴到底
一副老花镜戴到死,镜片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时,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成像质量,加速眼睛老花上升。老花眼要定期复查视力、调校镜架、适时更换镜片。
误区3:放大镜代替老花镜
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误区4: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
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肯定有一方迁就了另一方,迁就的结果就是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老花度数上升快,看东西越来越吃力。
误区5:年轻不会老花
现代人读书看报、用电脑、手机,炒股等,一切都离不开眼睛。眼睛高度早衰现象普遍,老花眼有提前发生,以前是“花不花,四十八”,现在已提前至40出头。
误区6:老花眼会自己变好
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出现这种情况,是得了早期白内障,晶状体发生了混浊,吸收水分后引起屈光变化,类似近视,正好“抵”去老花的度数,变得看近物可以不戴老花镜了。
误区7: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存在保健问题。
人到一定年龄后,除老花眼以外,常有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很多眼病,均会影响视觉功能。发生老花眼后,应到正规医院详细检查。平时阅读、看电脑等时间不宜过长,并经常远眺、瞬目、多做户外运动、合理饮食。
误区8:近视眼永远不会发生老花。
事实上,眼睛原有的屈光状态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早晚。年轻时有远视眼者,老花出现的早,近视眼出现的较晚,或不发生。但并不是所有近视眼,在任何年龄都不需要戴花镜。
误区9:老花眼随年龄的增长,度数不会改变。
而事实上,人的老花镜随着度数增长,大约每5年应更换一次。
误区10:老花镜是一种商品,可随意购买。
花镜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随便购置,其验配应因人而异。不了解原来的屈光状态,就无法确定老花镜的度数,老花镜必须到医院或视光专业机构验配。
老花配镜拖不得
年轻人患了近视眼,都会去医院或专业眼镜店验光配镜。然而,很多中老年人对待老花问题,却常常不以为然,随便购买一副眼镜了事,这些对于老花镜的误区使得中老年人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差。
专家提醒,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既然已经出现了老花眼症状,强撑着不戴老花镜,睫状肌精疲力竭也调节不了,一定会加重阅读困难,产生头昏眼胀等症状。
因此,出现老花眼的症状后,一定要进行专业的视光学检查,验配适合自己的老花镜。配镜前要到医院给眼睛做个全面检查,包括屈光状态、眼位、调节力以及眼压和眼底等检查,在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配镜。
老花眼正确配镜的注意事项
配镜要先验光
老年人配眼镜(包括花镜)必须先验光,而且一定要准确验光。老年人不仅仅花眼,到了老年,近视、远视、散光的度数一般都会有变化。专家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屈光系统会有变化,如密度增加,透明度下降,屈率也会有变化,眼睛的屈光状态和年轻时不一样,所以必须重新准确验光,结合验光结果才能配出适合自己的老花镜。
不要随意购买成镜
花眼不能随便购买成镜。老花镜因人而异,如果度数不准,不但不能解决花眼问题,反而会增加视疲劳,长时间佩戴会引起眼病。许多老年人往往花镜买了一大把,结果没有一副合适的,常常睡不好觉,眼痛,记忆力减退,头晕脑涨等,如果不随便买花镜,而是准确验光后科学配镜,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老年人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况。专家提醒,随便戴别人的花镜或者老伴俩共用一副眼镜,也会增加视疲劳,对视力危害较大。
过滤紫外线
老年人也应该有一副可以有效过滤紫外线、具有保护功能的眼镜,这可以预防老年性眼病如白内障、眼底黄斑病变等。在配花镜时,也可以选择加膜等具有保护功能的材料。
中老年人原先屈光不正(如近视等),出现了花眼,为了解决频繁换镜的问题,如今市场上出现了渐进多焦点眼镜,一副眼镜可以具有多副眼镜的功能,看远、看近、看中都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视觉质量,颇受中老年人的喜爱。据了解,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功能眼镜,国外老年人佩戴的比率超过70%,但价格相对高一些。
配戴老花镜有哪些误区
图便宜随便买一副
很多中老年人因为图便宜,而在街上随意购买老花镜。然而,过于便宜的镜片有可能是工业玻璃,而非光学镜片,杂质多、不清晰,这些镜片无法阻挡紫外线,长久配戴会加重眼睛疲劳,甚至会造成眩晕、恶心等,加重眼花病情。此外,街边买的便宜眼镜往往双眼度数是相同的,这样的眼镜显然不适合所有人佩戴。因为部分中老年人双眼老花程度并不相同,部分人除了老花之外,还可能有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视力问题。由此可见,随便买副老花镜,不但无法保证视觉能达到最佳效果,还会出现视疲劳等现象,得不偿失。在此提醒大家,应该选择能够出具工业生产许可证的眼镜企业,在选择眼镜片、眼镜架时,留意其包装物上是否有工业生产许可证标记,确保用眼健康。
一副老花镜戴到底
不少中老年人认为,眼老花了只要配上一副老花镜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等用坏了再换,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老花的状况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会硬化、增厚,而且眼部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也会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无法完全聚焦,物体因而变得模糊。即使很注意保护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情况下,本身没有近视或远视的人在40~45岁时,老花镜度数约为100~150度;50岁左右大约是200度;60岁左右度数约为300度。60岁以后才能基本不再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即使曾经配了合适的老花镜也要记得3~5年去医院检查一下,以更换合适的眼镜。
放大镜代替老花镜
有些老年人眼睛花了却不配戴老花镜,经常用放大镜看书看报。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常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是在“放纵”自己的视力,时间长了会伤害眼睛。虽然放大镜和老花镜一样都是凸透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但老花镜是依照各人眼睛的具体情况测量定做的,这与放大镜有很大的区别。老人使用老花镜,一是为了能看清楚字,二是起到维持视力、保护眼睛的作用;而放大镜不仅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使用时间长了,反而会导致眼睛酸胀、疲劳不适并可伴发头痛。所以,放大镜只适合在某种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临时使用。另外,一般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如果长时间这样“纵容”视力,以后等到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
目前,还存在一家人共用一副老花镜的现象,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首先每个人眼睛老花的程度不一样,另外每个人的瞳距、散光程度等都可能不同。若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东西时会产生“棱镜效应”,容易造成头晕眼花。因此,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出发,中老年夫妻最好各选一副属于自己的老花镜。
老花镜的镜片越大越好
有些老年人认为,老花镜的镜片越大越好。其实不然,老花镜片偏大,会导致瞳距与镜片的几何中心不一致。配戴这种老花镜后,即使远视的度数正确,时间一长也会感到眼球酸胀,甚至产生头痛、怕光和复视等不适。如何判断个人佩戴的镜片大小是否合适,一般以镜框上沿不遮住眉毛为好。如果戴上老花镜后感到不适,应重新装配,千万不能怕麻烦而勉强凑合戴,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
人到一定年龄后,除老花眼以外,常有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很多眼病,均会影响视觉功能。发生老花眼后,应到正规医院详细检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平时阅读、看电脑等时间不宜过长,并经常远眺、瞬目、多做户外运动、合理饮食。
“老花眼”要警惕5大配镜误区
误区1:贪便宜,图省事,不验光直接购买。
不验光随意买的现成老花镜很难与佩戴者实际视力状况相匹配,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视疲劳等现象。长期佩戴不合适的老花镜可能会损害视力,加重老花程度。
误区2:一副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花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眼镜长期不更换,就会出现镜架变形和镜片老化,影响视觉效果。
误区3: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
不考虑人与人之间视力状况的差异,夫妻或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这时候有一方迁就了另一方,迁就的结果就是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老花镜应该一人一副,不可共用。
误区4:老花眼可自我调节,硬撑不配镜。
很多人老花了硬撑不戴老花镜,认为老花眼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变好,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硬撑不戴眼镜,会使视力快速下降,妨碍生活,老花镜当配即配,不能延误。
误区5:近视眼不会老花。
生活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近视眼的人老了不会得老花眼。事实上,近视眼的人照样会老花,当近视的人出现看近处需要摘掉眼镜或把东西拉远才能看清的情况,就是老花的表现。
一副老花镜最多可戴5年
老花镜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常备物品。专家提醒,不少中老年人都存在配镜误区,儿女应定期为父母检查视力,及时更换老花镜。
一般而言,年轻时视力正常的人,年纪达到40岁以后会出现100度左右的老花眼,随后每隔5年老花程度会加深50度,直到60岁以后,老花程度会达到300度左右。因此,随着老花眼程度的加深,60岁以前的中老年人,一副老花镜最多可戴5年。子女应适时提醒父母更换老花镜。
省事、方便、便宜,是不少中老年人钟爱在路边摊买老花镜的理由。然而,路边摊的老花镜除了镜片、镜框的质量无法保障之外,“双眼度数相同”是最大的缺点,而这样的眼镜显然不适合所有人佩戴。因为,部分中老年人的双眼老花程度并不相同,而且,部分人除了老花之外,还可能有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视力问题。因此,随便买副老花镜,不但无法保证视觉能达到最佳效果,还会出现视疲劳等现象。
目前,还存在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的现象,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夫妻老花程度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二人的瞳距、散光程度等都可能不同。若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东西时会产生“棱镜效应”,容易头晕眼花。因此,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出发,中老年夫妻最好各选一副属于自己的老花镜。